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磷脂酶A_2及其相关中药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闫寒 张畅斌 +1 位作者 李沧海 姜廷良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620-1629,共10页
磷脂酶A2是催化水解磷脂甘油二位酰基释放游离脂肪酸和溶血磷脂的限速酶,其下游产物参与了基因表达、能量代谢、质膜重构、信号转导以及炎症、损伤等多种基本生理病理过程,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本文介绍了磷脂酶A2超家族成员及其功能,... 磷脂酶A2是催化水解磷脂甘油二位酰基释放游离脂肪酸和溶血磷脂的限速酶,其下游产物参与了基因表达、能量代谢、质膜重构、信号转导以及炎症、损伤等多种基本生理病理过程,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本文介绍了磷脂酶A2超家族成员及其功能,并对近150篇文献所涉约100余种中草药或其配方及其化学成分对磷脂酶A2活性和(或)含量影响进行梳理和综述,以期对中药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酶A2 超家族 中药 药理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皮醛解热镇痛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2
2
作者 马悦颖 李沧海 +3 位作者 李兰芳 赵保胜 郭淑英 霍海如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6年第12期1336-1339,共4页
目的:观察桂皮醛解热镇痛抗炎作用。方法:采用酵母发热大鼠模型,观察桂皮醛解热作用;采用小鼠扭体法和热板法,观察桂皮醛镇痛作用;通过小鼠耳肿胀及对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观察桂皮醛抗炎作用。结果:桂皮醛能显著减轻酵母所致大鼠... 目的:观察桂皮醛解热镇痛抗炎作用。方法:采用酵母发热大鼠模型,观察桂皮醛解热作用;采用小鼠扭体法和热板法,观察桂皮醛镇痛作用;通过小鼠耳肿胀及对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观察桂皮醛抗炎作用。结果:桂皮醛能显著减轻酵母所致大鼠发热反应,明显提高热板痛阈和抑制醋酸所致扭体反应,亦能显著抑制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高及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结论:桂皮醛具有明显的解热镇痛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皮醛 解热 镇痛 抗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理念指导下的芍药甘草汤抗炎止痛实验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隋峰 李兰芳 +3 位作者 李珊 郭淑英 霍海如 姜廷良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1年第1期188-192,共5页
目的:揭示芍药与甘草的配伍机理,评价芍药、甘草以及芍甘1:1组对佐剂性关节炎的疗效和药效学特征。方法:采用完全佛氏佐剂复制大鼠关节炎模型,分别给予芍药、甘草以及芍药甘草汤灌胃治疗,观察并分析大鼠的行为学、足温、痛阈以及关节肿... 目的:揭示芍药与甘草的配伍机理,评价芍药、甘草以及芍甘1:1组对佐剂性关节炎的疗效和药效学特征。方法:采用完全佛氏佐剂复制大鼠关节炎模型,分别给予芍药、甘草以及芍药甘草汤灌胃治疗,观察并分析大鼠的行为学、足温、痛阈以及关节肿胀度的变化。结果:大鼠注射完全佛氏佐剂后,体重明显减轻,足温升高,痛阈降低,关节肿胀明显;各给药组对上述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逆转作用,尤以芍甘1:1组最为明显。结论:芍药、甘草以及芍药甘草汤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且以芍药和甘草配伍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医学 芍药甘草汤 佐剂性关节炎 抗炎 止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ll样受体4的研究及现状 被引量:11
4
作者 赵保胜 霍海如 姜廷良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9-22,共4页
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是天然免疫系统识别病原微生物的主要受体,在天然免疫反应中具有重要的作用。TLR4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是介导信号跨膜转导的主要受体,对于革兰氏阴性菌的感染性炎症至关重要。... 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是天然免疫系统识别病原微生物的主要受体,在天然免疫反应中具有重要的作用。TLR4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是介导信号跨膜转导的主要受体,对于革兰氏阴性菌的感染性炎症至关重要。近年来,有关TLR4介导的信号转导及其TLR4与疾病的关系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就TLR4的信号转导、TLR4与LPS的关系进行了综述,并介绍了TLR4与相关疾病之间的关系,对TLR4的研究意义进行了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4 天然免疫 信号转导 感染性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蒿素耐药与脾脏清除疟原虫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华晶 姜廷良 李沧海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9-155,共7页
疟原虫对青蒿素类药物产生耐药性的定义是:疟疾患者进行青蒿素联合疗法(artemisinin-based combination therap,ACTs)三日治疗后,患者血液内的疟原虫清除时间延长。疟原虫的体内清除不单单与抗疟药物的杀虫效用相关,还受疟原虫本身的变... 疟原虫对青蒿素类药物产生耐药性的定义是:疟疾患者进行青蒿素联合疗法(artemisinin-based combination therap,ACTs)三日治疗后,患者血液内的疟原虫清除时间延长。疟原虫的体内清除不单单与抗疟药物的杀虫效用相关,还受疟原虫本身的变异、人体免疫功能调节如吞噬细胞的识别处理、免疫器官如脾脏的外排异物等因素的影响。本文主要从疟原虫本身的变异、脾脏清除疟原虫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包括K13突变;脾脏的两条血液循环通路;脾静脉窦可通过物理机械传感方式截留疟原虫或红细胞碎片;红髓是过滤血液的主要场所,其中的免疫细胞负责疟原虫残留物的清除工作;脾静脉窦截留疟原虫的过程称为孔蚀,其发生率受疟原虫的生长周期及治疗药物的影响。现就脾脏清除疟原虫的功能进行阐述,以期为疟原虫对青蒿素产生耐药性的生物学本质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素耐药 脾脏 红髓 脾静脉窦 过滤血液 孔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原代培养大鼠DRG神经元的新方法 被引量:10
6
作者 隋峰 杜新亮 +6 位作者 张畅斌 赵保胜 杨娜 李兰芳 郭淑英 霍海如 姜廷良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971-973,共3页
目的建立并提供一种可供客观衡量和评价实验研究结果的稳定、高效的体外原代神经细胞的培养模型。方法采用神经细胞专用无血清培养基——Neurobasal作为培养介质,用喜树碱纯化DRG神经元培养体系,通过对背根神经节分离、细胞培养以及纯... 目的建立并提供一种可供客观衡量和评价实验研究结果的稳定、高效的体外原代神经细胞的培养模型。方法采用神经细胞专用无血清培养基——Neurobasal作为培养介质,用喜树碱纯化DRG神经元培养体系,通过对背根神经节分离、细胞培养以及纯化等多个环节和步骤的比较研究,确定了DRG神经元原代培养和纯化的最佳条件和步骤。结果采用上述方法,可获得具有良好活性的高纯度原代DRG神经元(>98%)。结论该培养体系稳定可靠、适用于生物学和药理学等相关的体外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根神经节 神经元 原代培养 喜树碱 活度 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培养及其生物学行为初探 被引量:6
7
作者 张畅斌 陆茵 +4 位作者 李沧海 隋峰 李兰芳 郭淑英 姜廷良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9-142,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简捷易行的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体外培养方法,并观察其在IL-1β刺激下PGE2分泌情况。方法通过对以往文献报道方法的改进,使用"二次过筛法"成功培养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并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其Ⅷ因子相关抗... 目的建立一种简捷易行的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体外培养方法,并观察其在IL-1β刺激下PGE2分泌情况。方法通过对以往文献报道方法的改进,使用"二次过筛法"成功培养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并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其Ⅷ因子相关抗原的表达情况,鉴定血管内皮细胞的纯度。使用ELISA法检测其在IL-1β刺激下PGE2的分泌情况。结果该法培养的细胞具备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形态,可见细胞融合,95%以上的细胞Ⅷ因子相关抗原表达阳性。且其PGE2的分泌与IL-1β的刺激呈现良好的时效、量效线性关系。结论该法能简捷地培养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所培养细胞保留有分泌PGE2的生物学行为,可用于脑血管疾病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培养 前列腺素E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开灵含药血清对小鼠巨噬细胞Toll样受体及其下游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赵保胜 霍海如 +5 位作者 李兰芳 马悦颖 郭建友 李沧海 郭淑英 姜廷良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120-1120,共1页
关键词 清开灵 含药血清 巨噬细胞 TLR3 TLR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β刺激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内15-羟基前列腺素脱氢酶的经时变化 被引量:3
9
作者 郭建友 马悦颖 +6 位作者 杨元宵 赵保胜 刘洪斌 李兰芳 郭淑英 霍海如 姜廷良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4期330-333,i0013,共5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刺激体外培养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rCMEC)15羟基前列腺素脱氢酶(15PGDH)活性的经时变化。方法:建立rCMEC培养方法,进行Ⅷ因子相关抗原鉴定。待细胞长至融合状态后,以30ng/ml浓度的IL1β分别刺激0.5、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刺激体外培养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rCMEC)15羟基前列腺素脱氢酶(15PGDH)活性的经时变化。方法:建立rCMEC培养方法,进行Ⅷ因子相关抗原鉴定。待细胞长至融合状态后,以30ng/ml浓度的IL1β分别刺激0.5、1、2、4、8、12、24h,以放射免疫法测定各刺激时间点15PGDH活性。结果:90%以上的培养细胞呈阳性,确定为rCMEC。加入IL1β刺激后2h,细胞内15PGDH活性与未刺激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12h时达到最大值;24h时有所降低,但与未刺激组比较仍具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rCMEC经IL1β刺激后,细胞内15PGDH活性经历一个逐渐升高,到达峰值后缓慢下降的过程,IL1β刺激12h内皮细胞15PGDH活性达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Β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15-羟基前列腺素脱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表剂功能与Toll样受体(TLR) 被引量:2
10
作者 姜廷良 赵保胜 +4 位作者 杜新亮 张畅斌 隋峰 李兰芳 张宏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0年第1期115-117,共3页
以病毒、细菌相关分子模式或具有不同证候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血清为激惹物,通过解表、清热类方剂的含药血清干预,观察哺乳动物巨噬细胞的Toll样受体(TLR)家族及其胞内信号转导通路接头蛋白的表达、信号诱导产生的细胞因子等的影响,探讨... 以病毒、细菌相关分子模式或具有不同证候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血清为激惹物,通过解表、清热类方剂的含药血清干预,观察哺乳动物巨噬细胞的Toll样受体(TLR)家族及其胞内信号转导通路接头蛋白的表达、信号诱导产生的细胞因子等的影响,探讨了方剂功能的分类学基础。结果发现,所试解表剂和清热剂作用于不同的TLR亚型;提示能识别病原体分子模式、启动先天性免疫、调节获得性免疫的TLR系统,可能是解表剂和清热剂功能分类的生物学基础之一;桂枝汤证患者血清导致的TLR表达异常,只有用桂枝汤可完全逆转其异常,也为"方证相应"提供初步的实验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表剂 清热剂 TOLL样受体 方剂分类 方证相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