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1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中医科学院“名医名家传承”项目管理平台设计及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张润顺 谢琪 +7 位作者 李鲲 樊士震 姜秀新 荆志伟 王映辉 刘保延 张红 徐丽丽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6年第5期761-768,共8页
为实现中国中医科学院"名医名家传承"项目实施目标,设计开发了"名医名家传承"项目管理平台,管理平台融项目管理与数据管理于一体,项目管理包括项目申请、项目评审、中期检查、结题验收、经费管理等工作的网络化管理... 为实现中国中医科学院"名医名家传承"项目实施目标,设计开发了"名医名家传承"项目管理平台,管理平台融项目管理与数据管理于一体,项目管理包括项目申请、项目评审、中期检查、结题验收、经费管理等工作的网络化管理,数据采集包括从师医案、经验方、中药炮制、中药资源、策论、文献信息、学术思想、成才之路、研究成果等信息的采集及管理。采集的数据可与中医分析挖掘平台对接,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挖掘。通过近4年应用,该平台较好地完成了项目管理、数据管理及分析挖掘的任务目标,并对后期建立基于名老中医经验的决策支持服务平台等工作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中医科学院 名医名家传承 项目管理平台 设计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欹厅讲坛第三期学术讨论会专家发言摘登
2
作者 胡镜清 江丽杰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6年第6期940-949,共10页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欹厅讲坛第三期学术讨论会上,许多专家就"中医研究的多元化科学方法选择"做了讨论或即席发言,本刊对与会专家在讨论阶段的多次发言内容进行整理,精选出对张东教授新观点、新学说、新组方及其临床验...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欹厅讲坛第三期学术讨论会上,许多专家就"中医研究的多元化科学方法选择"做了讨论或即席发言,本刊对与会专家在讨论阶段的多次发言内容进行整理,精选出对张东教授新观点、新学说、新组方及其临床验证的评价。以下专家发言按时间先后排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讨论会 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医研究 讨论阶段 发言内容 新学说 张东 伤寒论 温病学 后天八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主运化理论现代科学内涵与应用研究——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脾胃病研究所唐旭东教授团队研究思路概述 被引量:5
3
作者 张佳琪 唐旭东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0,共10页
传承和创新是中医药事业永葆活力的根本,对促进中医理论实践应用、发挥中医药原创优势、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保障中医药学术和事业健康发展、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脾是藏象学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脾胃学说的核心。随着... 传承和创新是中医药事业永葆活力的根本,对促进中医理论实践应用、发挥中医药原创优势、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保障中医药学术和事业健康发展、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脾是藏象学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脾胃学说的核心。随着生活方式和疾病谱的改变,以脾虚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病、代谢性疾病日益增多,现有脾虚理论的局限性愈发明显,亟待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与临床实践,在传承的基础上加强脾虚理论创新,在多学科交叉的支撑下,以适宜的方法、技术和理论加以研究、阐释和融合,进而有效解决脾胃病不断出现的新临床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中医科学院 脾主运化 中医药学术 中医药事业 脾胃学说 藏象学说 西苑医院 中医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针灸科普推广的思路与方法——近年来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针灸科普工作概况 被引量:6
4
作者 张立剑 李素云 刘兵 《世界中医药》 CAS 2013年第8期957-960,共4页
近年来,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在针灸科普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有目共睹的成绩。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大力开展针灸科普资源数字化建设——完成北京中医药数字博物馆"针灸馆"的建设,完成北京中医药数字博物馆"国际... 近年来,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在针灸科普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有目共睹的成绩。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大力开展针灸科普资源数字化建设——完成北京中医药数字博物馆"针灸馆"的建设,完成北京中医药数字博物馆"国际交流馆"的建设,完成"历代针灸学成就多媒体展示系统"的建设,承担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医针灸"科普资源项目建设;第二、举办大型针灸科普宣传活动——成功举办针灸申遗·法国巴黎科普展,承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相约北京·中医针灸展"大型科普活动;第三、编撰出版优秀针灸科普读物——《图说中医针灸》《艾灸保健完全图解》《针灸史话》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针灸 科普 针灸研究所 思路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索临床科研信息化IT新基建——以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综合诊治云平台为例 被引量:4
5
作者 刘剑 乔辰 +3 位作者 罗鼎 王雪杰 杨宇飞 李秋艳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78-485,共8页
目的恶性肿瘤作为当前人民群众健康杀手排行前三的病种,在预防、治疗过程中需紧跟中西医并重战略。西苑医院大数据创新实验室探索在院内搭建基于IT新基建技术的智慧化私有云平台,实现基于微服务模式的中西医结合肿瘤综合诊治云服务,为... 目的恶性肿瘤作为当前人民群众健康杀手排行前三的病种,在预防、治疗过程中需紧跟中西医并重战略。西苑医院大数据创新实验室探索在院内搭建基于IT新基建技术的智慧化私有云平台,实现基于微服务模式的中西医结合肿瘤综合诊治云服务,为广大患者提供智慧医疗服务。方法收集2015年-2018年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分院全部门诊住院恶性肿瘤473078人次及162509人数的注册登记信息进入平台。采用大数据分析思路,通过对住院和门诊病历的统一展示,以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临床研究办法,分析患者人口统计学、疾病及用药情况,为临床工作者在利用中医药治疗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上提供指导依据,并探索中医个体化治疗全新范式。结果搭建满足新时代对中医药信息化有效支撑的IT新基础设施,形成中西医并重恶性肿瘤登记注册数据集;建设配套中西医并重恶性肿瘤临床诊疗模型,形成全量恶性肿瘤患者数据集,为互联网中西医并重恶性肿瘤登记注册研究做出贡献;构建微服务模式的智慧化私有云平台,提升中医恶性肿瘤随访能力和效率。结论基于微服务的中西医结合肿瘤综合诊治云平台的建设填补了中医药信息化新基建领域的空白;云平台的随访功能服务质量以及扩大随访人群对肿瘤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体现出治疗过程中隐含的中西医并重诊疗模式。依托IT新基建搭建智慧化私有云平台,通过互联网手段实现恶性肿瘤患者早筛早治,可扩大早筛早治服务范围,提升早筛早治服务智慧化云推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基建 云平台 大数据 结直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图书馆精细化管理实践:以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图书馆为例 被引量:10
6
作者 赵京红 段青 +1 位作者 徐荣 朱小燕 《中国医院》 2015年第7期79-80,共2页
随着信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医院图书馆在推进医疗、科研、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功能和作用日益突出,其精细化管理势在必行。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图书馆通过合理配置信息资源系统,满足医疗、教学、科研读者需求;精细重点学科信... 随着信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医院图书馆在推进医疗、科研、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功能和作用日益突出,其精细化管理势在必行。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图书馆通过合理配置信息资源系统,满足医疗、教学、科研读者需求;精细重点学科信息库,提供个性化服务;细化服务项目,提升服务理念;精细选择培训内容,提高医技人员信息素养等一些精细化管理上的实践,提高了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为医院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优质的文献信息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图书馆 精细化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学科馆员能力建设浅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尚文玲 高宏杰 +3 位作者 李敬华 李莎莎 亢力 杨德利 《中国医院》 2012年第11期76-77,共2页
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在开展创新服务,为医院临床、科研及教学提供优质学科化服务的同时,对学科馆员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从提升学科馆员个人综合素质、发扬学科馆员团队合作精神、塑造核心价值、开拓创新发展及逐步完善机... 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在开展创新服务,为医院临床、科研及教学提供优质学科化服务的同时,对学科馆员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从提升学科馆员个人综合素质、发扬学科馆员团队合作精神、塑造核心价值、开拓创新发展及逐步完善机制、促进能力建设等四个方面,全面阐述了只有提升学科馆员的能力,才能更好地提供全方位、高质量、深层次的学科化知识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图书馆 学科化服务 学科馆员 能力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专业图书馆中文期刊采购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以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尚文玲 蒋丁苾 +3 位作者 段青 张媛媛 姜岩 李薇 《现代情报》 CSSCI 2012年第10期111-113,共3页
中文医学期刊是传播医学和中医药知识的重要信息载体,期刊采购是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结合本馆实际,制定了中文期刊采购原则,探讨了中文期刊在采购中存在的问题,对影响期刊采购的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中文期刊 专业图书馆 采购 应对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简介 被引量:1
9
作者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I0007-I0007,共1页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第二临床医药研究所)始建于1955年,是一所底蕴深厚、名医荟萃、特色鲜明、享有盛誉的国家级大型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医院,是中央干部保健基地,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药物临床实验机构、国...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第二临床医药研究所)始建于1955年,是一所底蕴深厚、名医荟萃、特色鲜明、享有盛誉的国家级大型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医院,是中央干部保健基地,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药物临床实验机构、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全国中医肿瘤医疗中心、中医糖尿病专病中心、中医肛肠病专病中心、中医急诊基地建设单位,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合作中心组成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西医学习中医教学基地,北京奥运会和冬奥会定点医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中医科学院 广安门医院 西医学习中医 中医药服务 干部保健 临床医药 定点医院 传统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服务为先 严抓管理 打造品牌科室——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肛肠科管理的实践
10
作者 袁亮 李国栋 《中国医院》 2006年第8期49-51,共3页
介绍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肛肠科以医德为本,以服务为先,从医德医风、基础投入、人才、教学、学科建设、科研、护理等方面,严抓管理,狠抓内功修炼的经验及成效。
关键词 科室 管理 肛肠科 医德 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结血脉:心脑血管疾病中医病证研究——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病症研究中心简介
11
作者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I0001-I0004,共4页
一、中心简介病证研究一直是中医药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对于中医药理论的传承与创新意义重大,是理论与临床对接的关键环节,也是解决临床难题的重要基础性研究工作。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于2017年9月正式成立病证研究中心,... 一、中心简介病证研究一直是中医药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对于中医药理论的传承与创新意义重大,是理论与临床对接的关键环节,也是解决临床难题的重要基础性研究工作。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于2017年9月正式成立病证研究中心,该中心是目前国内外首家以“病证”命名的研究中心,其定位于:传承发展中医理论,彰显其特色优势,融合中西医基础与临床及现代科技力量,研究病证理论、病证关系、痰病的“因-机-证-治”规律及其生物学机制,为研发新药与新型医疗器械提供理论指导,为揭示生命奥秘与健康促进、疾病防治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医药领域 医疗器械 中医理论 健康促进 生物学机制 中医药理论 疾病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血管病证结合——关键技术实验室发展历程
12
作者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I0001-I0007,共7页
一、实验室简介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血管病证结合关键技术实验室成立于2006年,2009年7月通过检查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三级实验室,为国家中医管理局中医重点学科和专病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以提供心血管病证结合关... 一、实验室简介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血管病证结合关键技术实验室成立于2006年,2009年7月通过检查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三级实验室,为国家中医管理局中医重点学科和专病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以提供心血管病证结合关键技术相关的科学研究和服务为宗旨,是集"基础——临床——技术转化"为一体的转化医学研究平台,具备检测心血管疾病相关指标、探索中医证候实质、建立动物证候模型、挖掘临床验方等研究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中医科学院 国家中医管理局 广安门医院 临床验方 转化医学研究 实验室简介 重点学科 中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暨中国中医科学院肿瘤研究所
13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I0001-I0004,共4页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下称:肿瘤科)始建于1963年。经过几代中医人的努力,肿瘤科屡建殊荣,已成长为国内外著名的医、教、研一体的研究机构(表1),并于2010年10月发展成为中国中医科学院肿瘤研究所。做为新建国立肿瘤...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下称:肿瘤科)始建于1963年。经过几代中医人的努力,肿瘤科屡建殊荣,已成长为国内外著名的医、教、研一体的研究机构(表1),并于2010年10月发展成为中国中医科学院肿瘤研究所。做为新建国立肿瘤研究机构,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发来贺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李大宁和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主席余靖为研究所揭牌。2011年9月进一步扩大临床病床,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建立了肿瘤科病房,肿瘤科总病床数达180张。由于科室注重人才培养、硬件设施建设以及中医、中西医结合的研究和组织管理,肿瘤科不断发展壮大,现已成为在国际和国内知名的中医肿瘤医疗单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中医科学院 广安门医院 肿瘤科 研究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卫生部副部长 研究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隆重纪念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
14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6年第1期I0001-I0002,共2页
2015年12月22日,中国中医科学院隆重举行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国务院副秘书长江小涓,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教育部副部长林蕙青、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国家卫... 2015年12月22日,中国中医科学院隆重举行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国务院副秘书长江小涓,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教育部副部长林蕙青、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马晓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兼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吴浈,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屠呦呦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了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会上宣读了习近平的贺信和李克强的批示并讲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国务院副总理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 计生委 副部长 主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苑医院基础医学研究学术思想概述--兼述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发展历程
15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5年第1期I0001-I0007,共7页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成立于2013年,其前身是成立于1974年的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基础医学研究室。经过40年的发展,基础医学研究所已经成为一个以心脑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糖尿病及并发症等疾病为研究重点,...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成立于2013年,其前身是成立于1974年的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基础医学研究室。经过40年的发展,基础医学研究所已经成为一个以心脑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糖尿病及并发症等疾病为研究重点,以中药药理学为核心,涵盖生化、免疫、细胞、分子生物、病理、药代、组学以及药学等多个学科的综合性中医药应用基础研究所。研究所名誉所长为李连达院士,所长为刘建勋首席研究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 基础医学研究所 中国中医科学院 学术思想 心脑血管疾病 神经退行性疾病 名誉所长 中药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中医护理形象创护理服务品牌——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护理部介绍
16
《中国护理管理》 2006年第2期I0001-I0001,共1页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暨中国中医科学院第二临床医药研究所)建于1955年,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京直属医院之一,是集医、科、教于一体具有中医专科特色的“三级甲等中医医院”。
关键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广安门医院 医院护理部 科学院 中国 服务品牌 护理形象 医药研究所 直属医院 中医医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结 敬业 求实 创新——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护理部介绍
17
《中国护理管理》 2005年第6期I0001-I0001,共1页
关键词 示范中医院 新中国 科学院 医院护理部 医学研究所 团结 敬业 临床药理 西苑医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朱晓新课题组介绍及学术研究进展
18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5年第7期1315-1326,共12页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始建于1955年,是中国成立最早的一所国家级中药研究专门机构,自1983年起被确认为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合作中心。中药研究所经历60年的科学研究实践,培养造就了一批从事文献、中药资源及品种鉴定、化学、质量...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始建于1955年,是中国成立最早的一所国家级中药研究专门机构,自1983年起被确认为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合作中心。中药研究所经历60年的科学研究实践,培养造就了一批从事文献、中药资源及品种鉴定、化学、质量标准、炮制、制剂、药理、毒理和新药研发等的科技骨干。全所现有职工200余人,拥有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中医药科研实验室,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研究所 科研实验室 北京市重点 中药资源 研究计划 学术研究 合作中心 炎症细胞 提取物 免疫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肿瘤科
19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1年第4期700-703,共4页
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肿瘤科成立以来,确立了以中医综合治疗结、直肠癌为主攻方向,不断探索具体治疗方法和建立系统评价体系的成长历程。他们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结直肠癌专病建设组长单位,牵... 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肿瘤科成立以来,确立了以中医综合治疗结、直肠癌为主攻方向,不断探索具体治疗方法和建立系统评价体系的成长历程。他们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结直肠癌专病建设组长单位,牵头联合全国26家医院以及挪威国家补充替代医学研究中心,进行的中医结直肠癌的诊疗方案的验证工作,牵头制定《结直肠癌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以及探索建立辐射社区医院的结直肠癌中医三级防治网络等工作,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广泛认可,具有典范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肿瘤科 结肠癌 直肠癌 中医综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汗血同源理论的传承创新与科学内涵 被引量:1
20
作者 董国菊 梁小雨 +1 位作者 郝校鹏 黄璐琦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共4页
汗液是人体重要的体液之一,也是人体的代谢产物,但是汗液检测在疾病诊治中的应用并不广泛。中医汗血同源理论对汗液的认识和临床应用有指导意义,通过系统梳理汗血同源的经典理论,结合临床实践的传承与创新,阐释和丰富了中医汗血同源理... 汗液是人体重要的体液之一,也是人体的代谢产物,但是汗液检测在疾病诊治中的应用并不广泛。中医汗血同源理论对汗液的认识和临床应用有指导意义,通过系统梳理汗血同源的经典理论,结合临床实践的传承与创新,阐释和丰富了中医汗血同源理论。在此基础上,结合现代研究进展,通过汗液中的生化指标检测、病毒检测、血药浓度检测与监测,以及汗液与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研究进展,揭示了汗血同源的部分科学内涵,为汗液检测及发汗治疗在临床的应用拓宽了思路。旨在聚焦中医原创理论,定位临床问题,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把中医汗液理论说明白、讲清楚的同时,推动中医临床实践的传承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汗液 中医原创理论 汗血同源 传承 创新 科学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