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恒速压汞与常规压汞的异同 被引量:72
1
作者 何顺利 焦春艳 +2 位作者 王建国 罗富平 邹林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35-237,共3页
文中深刻剖析恒速压汞与常规压汞的区别,便于对微观孔隙结构进行分析时选择较合适的实验手段,更加准确地对微观孔隙结构进行描述与表征。从理论模型、实验过程、测量结果的可靠性等方面,分析对比常规压汞与恒速压汞的不同,揭示了它们的... 文中深刻剖析恒速压汞与常规压汞的区别,便于对微观孔隙结构进行分析时选择较合适的实验手段,更加准确地对微观孔隙结构进行描述与表征。从理论模型、实验过程、测量结果的可靠性等方面,分析对比常规压汞与恒速压汞的不同,揭示了它们的本质区别。研究发现:恒速压汞由于其实验过程是准静态过程,可以将孔隙与喉道区别开来,测量值更接近静态毛细管压力,得到的喉道半径结果比较接近真实情况。因此,恒速压汞是研究孔隙结构的比较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速压汞 常规压汞 毛细管压力动态效应 静态毛细管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质分散剂评价方法改进与新型高效分散剂合成 被引量:15
2
作者 周洪涛 贾寒 +3 位作者 刘源 刘东亮 AJAY Seth 郑利强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85-588,共4页
为了更加高效准确地评价沥青质分散剂,首次利用测定掺稀后黏度变化的实验方法取代现有沉淀评价方法,结合对现有市售分散剂的评价结果,分析了原有方法的缺点与不足。利用新方法探索了不同基团、链长、结构对分散剂分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 为了更加高效准确地评价沥青质分散剂,首次利用测定掺稀后黏度变化的实验方法取代现有沉淀评价方法,结合对现有市售分散剂的评价结果,分析了原有方法的缺点与不足。利用新方法探索了不同基团、链长、结构对分散剂分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用沉淀法测定时,强极性的烷基苯磺酸和长链离子液体分散剂出现增稠现象。针对塔河某掺稀井最为合适的沥青质分散剂应是具有C18烷基链长、含有2~4个极性头基团的多胺类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此基础上,以油酸和二乙烯三胺合成了新型的长链烷基酰胺二胺型沥青质分散剂。通过掺稀黏度法测得,新合成的分散剂与沥青混合液在30、60℃下的平均黏度为890和277 m Pa·s,比常用的Span80多元醇类分散剂分别提高27%和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质 分散剂 评价方法 沉淀法 黏度法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间示踪测试在剩余油分布描述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3
作者 刘同敬 姜汉桥 +2 位作者 黎宁 雷占祥 李秀生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4-77,共4页
随着油田的开发,井间剩余油分布比较零散和复杂,为了了解和掌握剩余油宏观分布规律,矿场采用了多种监测、描述剩余油的方法,井间示踪测试是其中之一。在对井间示踪测试原理分析,以及前期建立的示踪测试解释模型和方法的基础上,对井间示... 随着油田的开发,井间剩余油分布比较零散和复杂,为了了解和掌握剩余油宏观分布规律,矿场采用了多种监测、描述剩余油的方法,井间示踪测试是其中之一。在对井间示踪测试原理分析,以及前期建立的示踪测试解释模型和方法的基础上,对井间示踪测试在油田剩余油分布描述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与商业软件以及解析方法的对比,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和实用性。在此基础上,拟合了示踪剂产出曲线,模拟了流场分布,掌握了油层内的非均质情况;依据示踪测试解释结果,调整地质模型,并拟合相关指标,确定了较准确的剩余油分布情况。鉴于目前注水存在的认识不清问题,认为进行示踪测试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方法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油分布 示踪剂测试 半解析方法 井间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