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污染类型丝织品文物的清洗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张硕 周旸 +2 位作者 赵丰 彭志勤 胡智文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8-31,共4页
针对丝织品文物的有机物污染、无机物污染和霉斑污染3种污染形式,本研究通过茶皂素以及其他各种助剂复配,针对上述污染类型选用3种老化污布模拟丝织品文物,分别设计不同清洗配方进行清洗处理。通过数码图像、色差分析、扫描电镜和能谱... 针对丝织品文物的有机物污染、无机物污染和霉斑污染3种污染形式,本研究通过茶皂素以及其他各种助剂复配,针对上述污染类型选用3种老化污布模拟丝织品文物,分别设计不同清洗配方进行清洗处理。通过数码图像、色差分析、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发现,针对各类污染物的清洗工作,本方法可行、污染物去除效果显著;通过测试分析发现,在清洗的过程中并未出现织物起毛起球以及洗涤剂残留等问题,上述清洗方法并未对丝织品造成不良影响,本研究所提出的清洗工艺可以应用于文物保护工作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皂素 环保洗涤剂 丝织品文物 清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物馆丝织品染料常规光老化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冯荟 翁鸣 刘剑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17,共4页
光照对丝织文物具有不可逆的损伤,染料损耗为早期现象。文章采用常规光老化方法,分析黄檗、槐米、苏木、紫草及茜草5种古代丝织品常见植物染料在卤素光及LED光源下的褪色速率,结果表明在卤素灯及LED灯下黄檗、槐米的色牢度较差,苏木的... 光照对丝织文物具有不可逆的损伤,染料损耗为早期现象。文章采用常规光老化方法,分析黄檗、槐米、苏木、紫草及茜草5种古代丝织品常见植物染料在卤素光及LED光源下的褪色速率,结果表明在卤素灯及LED灯下黄檗、槐米的色牢度较差,苏木的色牢度最佳,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染料的光老化进程进行分析。常规光老化因模拟博物馆常规光照度,试验更接近真实老化过程,该试验结果有助于文物保护人员在丝织品展陈及保存时设计合理的光源以减少光损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染料 光老化 光源 光照色牢度 丝织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土丝织品固结成分分析以及揭展剂模拟保护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曹晓晔 周旸 +5 位作者 赵丰 黄盾 覃岽益 彭志勤 胡智文 马清林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3-88,共6页
为了验证针对南京报恩寺出土固结丝织品研制的一种揭展剂的揭展效果,在分析固结物主要成分的基础上,对人工老化固结丝织品进行实验性揭展,对固结丝织品滴加揭展剂前后的固结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温度为30℃、相对湿度为70%的条件下放... 为了验证针对南京报恩寺出土固结丝织品研制的一种揭展剂的揭展效果,在分析固结物主要成分的基础上,对人工老化固结丝织品进行实验性揭展,对固结丝织品滴加揭展剂前后的固结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温度为30℃、相对湿度为70%的条件下放置10 min后,固结力较不喷涂揭展剂前有大幅度降低;固结丝织品揭展前后的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色差、热性能以及氨基酸含量等基本上无变化,此揭展剂可用于出土固结丝织品的揭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结丝织品 成分分析 揭展剂 模拟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侧基氨基酸含量对蚕丝织品老化状况的表征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贾丽玲 吴子婴 +3 位作者 郑海玲 周旸 赵宏业 邢梦阳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6期744-751,共8页
为探求氨基酸检测技术在纺织品文物保护方面的应用,利用丝织品氨基酸含量对其劣化程度进行评估。对光老化处理丝织品分别进行拉伸断裂强力和氨基酸含量测试,分析其大侧基氨基酸含量与断裂强力保留率之间的关系,用得到的数据统计图来预... 为探求氨基酸检测技术在纺织品文物保护方面的应用,利用丝织品氨基酸含量对其劣化程度进行评估。对光老化处理丝织品分别进行拉伸断裂强力和氨基酸含量测试,分析其大侧基氨基酸含量与断裂强力保留率之间的关系,用得到的数据统计图来预估出土于浙江安吉、新疆、江西南昌三地不同时期的丝织品文物的劣化情况。将丝织品文物的氨基酸表征结果与其纤维横截面形貌状况作对比分析,证实了大侧基氨基酸含量对丝织品文物劣化状况有较好的表征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织品 大侧基氨基酸 断裂强力 劣化程度 文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型光纤光谱技术的有氧和抑氧条件下植物染料染色丝织品的褪色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胡玉兰 刘剑 +3 位作者 赵丰 胡智文 吴子婴 彭志勤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7,共7页
为了研究可见光波段下有氧和抑氧条件状态下植物染料染色丝织物的光老化褪色现象,文章设计搭建了一种基于微型光纤光谱技术的光老化实验装置,并在该装置内分别对红花、姜黄、苏木、紫草等六种植物染料染色丝织物进行了可见光波段下有氧... 为了研究可见光波段下有氧和抑氧条件状态下植物染料染色丝织物的光老化褪色现象,文章设计搭建了一种基于微型光纤光谱技术的光老化实验装置,并在该装置内分别对红花、姜黄、苏木、紫草等六种植物染料染色丝织物进行了可见光波段下有氧和抑氧条件状态下的光老化实验,结果发现,在抑氧条件下六种植物染料染色丝织物的褪色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抑制,其中对红花染色丝织物的抑制效果最显著。在有氧条件下,苏木的耐光色牢度最好,栀子、紫草、黄檗和红花次之,姜黄最差;在抑氧条件下,栀子的耐光色牢度最好,苏木、紫草、红花和黄檗次之,姜黄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光纤光谱技术 植物染料 有氧和抑氧 可见光 耐光色牢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早期提花织机的核心:多综提花装置 被引量:5
6
作者 龙博 赵丰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2-77,共6页
基于考古出土的实物,多综式提花织机无疑是人类最早发明的提花织机,其核心技术是通过多个综片储存和控制提花规律,并在织造过程中循环使用。文章结合历史文献和民间调查,将多综式织机进行了全面的归纳与分类,研究多综提花装置的发展过程... 基于考古出土的实物,多综式提花织机无疑是人类最早发明的提花织机,其核心技术是通过多个综片储存和控制提花规律,并在织造过程中循环使用。文章结合历史文献和民间调查,将多综式织机进行了全面的归纳与分类,研究多综提花装置的发展过程,详细分析了多综式织机的提花原理,总结了多综提花装置在织机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多综提花装置兼收并蓄了当时各类织机的优点,是中国古代早期提花织机的核心机构,它开创了大批量提花织物生产的先河,为丝绸之路上的丝绸贸易奠定了技术基础,留下了五彩缤纷的物质文化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提花织机 织造技术 多综织机 多综提花装置 多综提花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荆州楚墓和南昌明墓出土丝纤维老化降解状况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彭婕 吴子婴 +3 位作者 周旸 龙博 吴顺清 徐长青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0-104,共5页
荆州楚墓和南昌明墓出土的丝织品在年代上相差近2 000年,无论是从宏观上还是微观上,丝纤维的形态都有很大的变化。采用形貌分析、红外光谱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热重分析、氨基酸分析等测试方法对这2批出土丝织品的老化降解情况进行初... 荆州楚墓和南昌明墓出土的丝织品在年代上相差近2 000年,无论是从宏观上还是微观上,丝纤维的形态都有很大的变化。采用形貌分析、红外光谱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热重分析、氨基酸分析等测试方法对这2批出土丝织品的老化降解情况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荆州楚墓出土的丝织品老化降解程度比南昌明墓严重,主要包括样品表面脆化糟朽不堪;丝蛋白肽链分子中部分氢键遭到破坏,致使酰胺I吸收峰发生红移;无卷曲成分增加,结晶度减小;长期的老化降解致使耐热性能下降;部分无定形区的氨基酸被降解,南昌明墓出土的丝纤维发生了水解老化,且主要发生在非结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纤维 老化降解 结晶度 耐热性 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傣族织锦技艺的调查 被引量:10
8
作者 龙博 赵丰 +1 位作者 吴子婴 彭婕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53-57,共5页
通过对云南省傣族地区使用的傣锦织机、织物及其织造技术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将现存的傣族低花本织机进行了归类,研究了其织机的具体形制、工作原理及操作方法,并分析了其织物的组织结构、图案风格及色彩运用,有助于对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 通过对云南省傣族地区使用的傣锦织机、织物及其织造技术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将现存的傣族低花本织机进行了归类,研究了其织机的具体形制、工作原理及操作方法,并分析了其织物的组织结构、图案风格及色彩运用,有助于对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充分了解及有效保护和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傣锦 低花本织机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长干寺出土的平经暗花丝织物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蔡欣 苏淼 +1 位作者 赵丰 白宁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52-56,共5页
研究并分析了南京长干寺出土的平经类暗花丝织物实物,认为北宋时期,平纹地暗花织物的织造大多使用多综多蹑机,纹样简洁,花回小;斜纹地暗花织物的织造很可能使用束综提花机,以便生产出更大花回更多造型的组合纹样;中国古代传统的G-G显花... 研究并分析了南京长干寺出土的平经类暗花丝织物实物,认为北宋时期,平纹地暗花织物的织造大多使用多综多蹑机,纹样简洁,花回小;斜纹地暗花织物的织造很可能使用束综提花机,以便生产出更大花回更多造型的组合纹样;中国古代传统的G-G显花技术仍被广泛采用,到辽宋以并丝织法织绫为最;织物艺术风格的淡然回归,织物织造技术的锐意进取当归功于北宋鼎盛繁荣之文化与空前发展之科技。最后推测性总结出北宋时期此类丝织品的纹样风格及决定其纹样风貌的织造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经暗花丝织物:纹样风格 织造工艺 长干寺 北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光纤光谱技术在植物染料鉴别与光照色牢度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0
作者 刘剑 陈克 +3 位作者 周旸 赵丰 彭志勤 胡智文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5-88,共4页
古代丝织品上的染料几乎全部自于自然界,其中大部分染料属于植物染料。通过应用微型光纤光谱技术无损检测植物染料的类别,成功地获得了茜草、黄檗、槐米、苏木等7种植物染料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此外,该技术还被应用于7种染料的光照色... 古代丝织品上的染料几乎全部自于自然界,其中大部分染料属于植物染料。通过应用微型光纤光谱技术无损检测植物染料的类别,成功地获得了茜草、黄檗、槐米、苏木等7种植物染料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此外,该技术还被应用于7种染料的光照色牢度评估。结果表明:在4.32×104W/m2辐照度下光老化,黄檗的光照色牢度最差,靛青的光照色牢度最佳;而且应用微型光纤光谱技术不仅能够鉴别植物染料,还能评估染料的光照色牢度。该技术将为丝织品文物上的染料研究提供一种快速无损的检测手段,有助于文物保护人员建立合适的光环境来减弱古代丝织品在展览和保存时的光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光纤光谱技术 植物染料 鉴别 光照色牢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地区新石器时代纺轮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龙博 赵晔 +2 位作者 周旸 仲召兵 赵丰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12,共7页
对浙江地区的跨湖桥文化、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及良渚文化出土的纺轮进行了抽样统计调查,利用NITON便携式X荧光能谱仪分析了纺轮的元素成分,并按照材质、形制等进行了归类,探讨了纺轮的具体功能与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纺轮... 对浙江地区的跨湖桥文化、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及良渚文化出土的纺轮进行了抽样统计调查,利用NITON便携式X荧光能谱仪分析了纺轮的元素成分,并按照材质、形制等进行了归类,探讨了纺轮的具体功能与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纺轮本体的制作工艺随着时期变迁愈趋成熟,从碎陶片改制到陶土焙制;形制从多样化向单一化发展;钻孔的方式可以间接反应纺轮与拈杆的使用方式,而且间接反应了男耕女织的社会分工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石器时代 浙江 纺轮 拈杆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染料质谱数据库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寿晨超 娜仁高娃 +2 位作者 高素芸 刘剑 赵丰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20-131,共12页
为提高纺织品文物中天然染料鉴定的准确性和便捷性,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技术对68种天然染料化合物标准品进行分析,收集化合物分子质量、碎片离子及丰度、检测离子模式、保留时间等信息,建立了基于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 为提高纺织品文物中天然染料鉴定的准确性和便捷性,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技术对68种天然染料化合物标准品进行分析,收集化合物分子质量、碎片离子及丰度、检测离子模式、保留时间等信息,建立了基于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质谱数据库的天然染料质谱数据库。通过设置合理的检索条件,确定质谱库检索最佳参数,对代表性蒽醌类(茜素)、黄酮类(槲皮素、木犀草素)、生物碱类(小檗碱)化合物进行了分子碎裂机制解析。应用自建的质谱数据库成功实现了2件古代纺织品文物中天然染料的快速鉴定,质谱数据库检索结果显示其含有茜素、茜紫素、木犀草素、小檗碱、巴马汀等染料化合物,且在文物样品的检索过程中,质谱数据库正向检索匹配度与反向检索匹配度均大于800,匹配率均在95%以上。利用质谱数据库检索技术鉴定天然染料具有可行性,为纺织品文物中天然染料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谱检索 天然染料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质谱数据库 多级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