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KUKA工业机器人的遥操作控制系统设计与异构主从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汤卿 刘丝丝 +1 位作者 尚留记 李勇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80-185,共6页
为了适应特种环境作业的需求,提出一套以KUKA工业机器人为从操作手的遥操作控制系统设计方法。通过Eth.KRLXML软件接口与主控计算机建立TCP/IP连接进行通信,实时地反馈机器人的关节角度与末端位姿等信息,同时接收并执行主控计算机的控... 为了适应特种环境作业的需求,提出一套以KUKA工业机器人为从操作手的遥操作控制系统设计方法。通过Eth.KRLXML软件接口与主控计算机建立TCP/IP连接进行通信,实时地反馈机器人的关节角度与末端位姿等信息,同时接收并执行主控计算机的控制命令。针对异构型主从遥操作控制系统,提出一套基于相对位姿尺度变换的遥操作控制算法,将主操作手的运动信息经过相对坐标变换和尺度变换换算到KUKA机器人的末端,实现对不同大小工作空间的精确异构遥操作控制。最终所设计的遥操作控制系统和异构型尺度变换遥操作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在实物抓取释放实验中得到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UKA工业机器人 异构遥操作 主从控制 尺度变换 同胚映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系统工艺参数设计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赵庆 陶志强 +3 位作者 唐豪杰 吴家桦 周勇 孙玉伟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557-3565,共9页
利用Ebsilon软件建立超临界二氧化碳再压缩布雷顿循环系统计算模型,完成百kW功率等级系统的工艺参数设计计算,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深入探究系统工艺参数对系统发电效率、低温回热器和高温回热器换热系数与换热面积乘积(KA)的影响。主... 利用Ebsilon软件建立超临界二氧化碳再压缩布雷顿循环系统计算模型,完成百kW功率等级系统的工艺参数设计计算,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深入探究系统工艺参数对系统发电效率、低温回热器和高温回热器换热系数与换热面积乘积(KA)的影响。主压缩机入口温度和入口压力存在合理组合范围,以保证发电效率较高且低温/高温回热器KA较小。主压缩机入口温度增加,适宜选取的主压缩机入口压力也增加。研究发现,在上述组合范围内,主压缩机入口温度一定时,不同主压缩机入口压力下发电效率随分流系数变化的曲线存在近似相交点,当分流系数小于该交点值,主压缩机入口压力越接近临界压力,发电效率越高;当分流系数大于该交点值,主压缩机入口压力越远离临界压力,发电效率越高;该分流系数随透平入口温度增大而增大。相同分流系数(小于上述分流系数交点值)时,发电效率变化幅度与主压缩机入口压力的关联程度随主压缩机入口温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小。主压缩机入口压力一定时,低温回热器KA随分流系数增加的变化趋势与主压缩机入口压力本身取值有关,高温回热器KA随分流系数的增加而增加。分流系数一定时,主压缩机入口压力越大,低温/高温回热器KA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 布雷顿循环 工艺参数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生活垃圾等离子气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3
作者 王希 张春飞 +1 位作者 王晓亮 胡蕴成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0-24,共5页
由于垃圾焚烧存在二次污染,需要寻找替代技术,城市生活垃圾等离子气化技术是垃圾焚烧最具潜力的一种替代技术。就国内外等离子气化技术在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领域中的主要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指出国外研究已经从基础研究过渡到商业应用上,... 由于垃圾焚烧存在二次污染,需要寻找替代技术,城市生活垃圾等离子气化技术是垃圾焚烧最具潜力的一种替代技术。就国内外等离子气化技术在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领域中的主要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指出国外研究已经从基础研究过渡到商业应用上,而国内起步较晚,成果有待考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活垃圾 等离子气化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装备制造业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应用发展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李晋航 高铭泽 +2 位作者 吴文亮 陈兵 石致远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79-187,共9页
近年来我国工业互联网技术与制造业不断地深度融合,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的建设与应用成为了研究的热点。电力装备制造业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的建设和行业化应用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首先对比国内... 近年来我国工业互联网技术与制造业不断地深度融合,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的建设与应用成为了研究的热点。电力装备制造业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的建设和行业化应用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首先对比国内外主流标识解析体系,分析了中国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架构设计思路。然后结合中国电力装备制造工业标识的特点,研究了基于Handle体系的行业二级节点建设思路,提出一套适用于电力装备制造业的Handle标识解析体系与技术实现方法。最后阐释该体系给企业带来的应用价值以及未来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互联网 电力装备制造业 标识解析体系 标识技术 Handle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锰酸锂高温失效机理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廖小东 谢皎 王瑨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849-1851,共3页
从锰酸锂结构层面入手,对尖晶石型锰酸锂Li Mn2O4的高温失效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探索了高温失效的原因,主要为HF和H2O的影响。针对其原因,总结了相应的改善方法,主要是针对电池中HF和H2O的改善,但要真正避免锰酸锂的高温失效,还有更多... 从锰酸锂结构层面入手,对尖晶石型锰酸锂Li Mn2O4的高温失效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探索了高温失效的原因,主要为HF和H2O的影响。针对其原因,总结了相应的改善方法,主要是针对电池中HF和H2O的改善,但要真正避免锰酸锂的高温失效,还有更多的工作要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锰酸锂 尖晶石 高温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油性阳极性能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廖小东 黄菊 +1 位作者 王荣贵 胡蕴成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29-731,共3页
制备了油性阳极和水性阳极两种不同的阳极,并研究了两者的低温、常温及高温循环、不同倍率、高低温、混合脉冲功率上的性能,从各个电性能的测试结果来看,油性阳极的倍率以及高低温特性均优于水性阳极,显示出良好的功率特性。但在高温循... 制备了油性阳极和水性阳极两种不同的阳极,并研究了两者的低温、常温及高温循环、不同倍率、高低温、混合脉冲功率上的性能,从各个电性能的测试结果来看,油性阳极的倍率以及高低温特性均优于水性阳极,显示出良好的功率特性。但在高温循环上,水性阳极表现出较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油性 水性 阳极 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S-CO_(2)向心透平几何参数优化及变工况特性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孙玉伟 陈晨 +2 位作者 秦天阳 袁成清 赵庆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19-2329,I0020,共12页
透平是热力循环中实现热功转换的核心设备,优化透平几何参数以改善气动性能,是提升系统热效率的关键。该文以面向某船舶主机烟气余热利用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透平设计参数为基础,给出向心透平主要几何参数,采用耦合CO_(2)真实物... 透平是热力循环中实现热功转换的核心设备,优化透平几何参数以改善气动性能,是提升系统热效率的关键。该文以面向某船舶主机烟气余热利用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透平设计参数为基础,给出向心透平主要几何参数,采用耦合CO_(2)真实物性参数的CFX仿真方法,分析几何参数动、静叶包角以及叶轮出口几何角对透平性能的影响规律并进行参数优化,进一步研究非设计工况下的透平运行特性。结果表明:增大静叶包角会使动叶前缘出现扰动涡流并减少余速损失,增大叶轮出口几何角,动叶包角对透平效率的影响规律不变,但效率峰值点会沿动叶包角减小的方向移动;动、静叶包角和叶轮出口几何角分别为49°、21.5°、25°时透平设计点总-静等熵效率高达87.99%,相比优化前,提高0.54个百分点;透平偏离设计点±20%工况下等熵效率大于80%。结果可为超临界二氧化碳高速向心透平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O_(2)向心透平 CFX仿真 气动性能 几何参数优化 变工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工业园区的微电网系统能量管理 被引量:9
8
作者 田军 刘征宇 +2 位作者 舒军 刘静波 唐健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45-50,共6页
为了提高微电网系统输出特性,满足工业园区并网要求,提出一种基于功率预测、前馈控制的微电网系统能量管理策略。通过功率预测,高效控制微电网系统输出功率,跟踪厂区负荷;基于前馈控制的储能波动平抑,有效平滑系统输出,并提高电池应用... 为了提高微电网系统输出特性,满足工业园区并网要求,提出一种基于功率预测、前馈控制的微电网系统能量管理策略。通过功率预测,高效控制微电网系统输出功率,跟踪厂区负荷;基于前馈控制的储能波动平抑,有效平滑系统输出,并提高电池应用效率。在RTDS实时仿真平台上,结合能量管理器,搭建微电网系统硬件在环测试平台,MW级风光储微电网系统工程的长期稳定运行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网系统 能量管理 RTDS硬件在环 功率预测 前馈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AP工作流引擎的应用 被引量:7
9
作者 徐新权 孟江涛 +1 位作者 刘宏志 于佳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A02期251-255,共5页
通过对SAP工作流引擎的应用进行研究,探索工作流在SAP系统中的应用,实现了人力资源薪酬发放多级审批流程;介绍基于SAP工作流引擎的基本架构、设计思想,工作流业务模型的抽象和创建,工作流的设计、实现方法等。研究表明,基于SAP工作流引... 通过对SAP工作流引擎的应用进行研究,探索工作流在SAP系统中的应用,实现了人力资源薪酬发放多级审批流程;介绍基于SAP工作流引擎的基本架构、设计思想,工作流业务模型的抽象和创建,工作流的设计、实现方法等。研究表明,基于SAP工作流引擎的开发和应用是方便的、灵活的、可推广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流标准组织 工作流管理系统 工作流 工作流引擎 面向对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无刷DFIG的风电系统低电压穿越极限控制能力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淳 张兴 +2 位作者 周宏林 余畅舟 阚超豪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122-128,共7页
无刷双馈感应发电机(BDFIG)由于其良好的维护特性,在风力发电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作为大功率并网发电装置,基于BDFIG的风电系统需要满足电网的低电压穿越(LVRT)并网导则。双馈型风电系统机侧变流器的极限控制能力决定了系统LVRT的控... 无刷双馈感应发电机(BDFIG)由于其良好的维护特性,在风力发电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作为大功率并网发电装置,基于BDFIG的风电系统需要满足电网的低电压穿越(LVRT)并网导则。双馈型风电系统机侧变流器的极限控制能力决定了系统LVRT的控制方案与控制成本,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文中详细分析了BDFIG在电网故障时的瞬态模型,通过引入庞特里亚金极小值算法分析基于BDFIG的风电系统的机侧变流器控制端电压最优值,得到整个系统LVRT极限控制范围,并进一步与普通双馈感应发电机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BDFIG具有更加优异的LVRT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感应发电机 低电压穿越 庞特里亚金极小值算法 电网故障 风力发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串行流化床内气体串混特性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思文 吴家桦 +2 位作者 顾海明 沈来宏 肖军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017-2024,共8页
串行流化床反应器间的气体串混是影响化学链燃烧过程的关键因素之一,采用串行流化床冷态试验装置,通过改变各反应器入口流化数,考察反应器间的串混量及串混率。反应器之间的气体串混路径可能有空气反应器和燃料反应器之间的气体串混、... 串行流化床反应器间的气体串混是影响化学链燃烧过程的关键因素之一,采用串行流化床冷态试验装置,通过改变各反应器入口流化数,考察反应器间的串混量及串混率。反应器之间的气体串混路径可能有空气反应器和燃料反应器之间的气体串混、燃料反应器内气体向旋风分离器串混、隔离器气体在空气反应器和燃料反应器内的分布。结果表明,在空气反应器和燃料反应器之间加设隔离器能有效阻止两个反应器之间发生气体串混;燃料反应器内少许气体通过反应器内料腿向上串混到旋风分离器排气中,串混率约为2%,这使得该串行流化床化学链燃烧的理论碳捕集效率可以达到98%;燃料反应器流化风速对隔离器内气体在两个反应器的分布影响较小,采用水蒸气流化可避免隔离器气体向空气反应器和燃料反应器内串混所带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链燃烧 串行流化床 气体串混 CO2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煤快速热解比表面积及孔隙结构变化规律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晓亮 李少华 赵庆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9,89,共5页
利用高温沉降炉在1 523K制备不同热解时间的褐煤焦,采用美国Autoscan33压汞仪基于压力扫描的结果测定了煤粉和不同热解时间煤焦的比表面积、孔容积与孔径的特征.与IUIPAC方法不同,基于孔隙比表面积的变化规律将孔隙分为微细孔和大孔两类... 利用高温沉降炉在1 523K制备不同热解时间的褐煤焦,采用美国Autoscan33压汞仪基于压力扫描的结果测定了煤粉和不同热解时间煤焦的比表面积、孔容积与孔径的特征.与IUIPAC方法不同,基于孔隙比表面积的变化规律将孔隙分为微细孔和大孔两类.各煤焦实验的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具有相似的特点,煤焦的比表面积和孔容积随着热解时间呈现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非单调变化现象;大孔的比表面积呈增大的趋势,而大孔的平均孔径呈变小的趋势.这表明热解过程降低了部分微细孔的复杂性,使其在形态上转变为大孔,有利于后续的燃烧和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粉 比表面积 孔隙结构 快速热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隙结构对燃煤脱硫反应最大转化率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马亮 何榕 曹立勇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95-399,共5页
为研究燃煤脱硫反应中氧化钙孔隙结构对最大转化率的影响,采用随机行走法模拟氧化钙颗粒,基于分子运动论建立多孔颗粒中气体扩散模型,应用简单碰撞理论和Fick扩散定律分别描述脱硫反应的两个阶段.模拟了15种不同孔结构的氧化钙在700... 为研究燃煤脱硫反应中氧化钙孔隙结构对最大转化率的影响,采用随机行走法模拟氧化钙颗粒,基于分子运动论建立多孔颗粒中气体扩散模型,应用简单碰撞理论和Fick扩散定律分别描述脱硫反应的两个阶段.模拟了15种不同孔结构的氧化钙在700~900℃和1500×10~3500×10^-6二氧化硫条件下的脱硫反应,通过引入一个表征孔内扩散特性的模数来研究孔隙结构对最大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钙最大转化率随反应温度和二氧化硫浓度的升高而增大;最大转化率随着该模数的增大呈某一指数函数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硫反应 最大转化率 孔隙结构 分形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裂化过程芳烃转化及生焦关系探索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四威 许友好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5-150,共6页
在小型固定流化床试验装置上考察了催化剂微反活性和剂/油质量比对加氢蜡油催化裂化反应中芳烃转化以及生焦量的影响。根据焦炭产率变化,按转化率将加氢蜡油催化裂化反应分为3个阶段,分别考察了各阶段中芳烃转化以及生焦之间的关系。定... 在小型固定流化床试验装置上考察了催化剂微反活性和剂/油质量比对加氢蜡油催化裂化反应中芳烃转化以及生焦量的影响。根据焦炭产率变化,按转化率将加氢蜡油催化裂化反应分为3个阶段,分别考察了各阶段中芳烃转化以及生焦之间的关系。定义了催化剂表观活性概念,并以此考察了汽油芳烃摩尔产率和焦炭产率与催化剂表观活性的关系。通过分析各馏分段中芳烃含量及生焦量随催化剂表观活性的变化得出,芳烃特别是多环芳烃对生焦反应至关重要。在剂/油质量比相同条件下,随着催化剂微反活性增加,汽油芳烃含量和焦炭产率增大;原料转化率相同条件下,随着催化剂表观活性增加,焦炭产率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 微反活性 催化剂表观活性 芳烃 焦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GBT开关过程的变流器杂散电感分析方法 被引量:5
15
作者 肖文静 唐健 代同振 《电源学报》 CSCD 2017年第3期38-43,共6页
在IGBT关断的瞬态过程中,变流器杂散电感会使IGBT的集、射极之间产生较高的电压尖峰,从而造成较大的电磁干扰,甚至导致IGBT损坏。若能测量变流器杂散电感,则可在一定程度上预估该电压尖峰,并设计适当的缓冲电路。本文分析了IGBT开通和... 在IGBT关断的瞬态过程中,变流器杂散电感会使IGBT的集、射极之间产生较高的电压尖峰,从而造成较大的电磁干扰,甚至导致IGBT损坏。若能测量变流器杂散电感,则可在一定程度上预估该电压尖峰,并设计适当的缓冲电路。本文分析了IGBT开通和关断瞬态过程中各阶段的电压和电流,提出了一种优化的基于IGBT开关过程的大功率变流器杂散参数分析方法。通过双脉冲测试方法对西门康功率器件SKM400GAL176D的开关过程进行测试,获取其开通和关断瞬态过程曲线,利用前述方法计算出母排杂散电感。将计算结果与仿真软件提取结果、E4980A阻抗分析仪测试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与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散电感 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IGBT) 双脉冲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铁基载氧体串行流化床煤化学链燃烧的滞流化现象 被引量:1
16
作者 顾海明 吴家桦 +1 位作者 沈来宏 肖军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31-535,共5页
以高纯的Fe2O3为载氧体在1 kW串行流化床反应器上进行了煤化学链燃烧连续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实验前期,载氧体展现出了良好的反应性能,煤气化产物转换率较高,额外氧耗率仅为1.0%~2.4%;实验后期,载氧体颗粒表面的严重烧结导致其孔容和比... 以高纯的Fe2O3为载氧体在1 kW串行流化床反应器上进行了煤化学链燃烧连续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实验前期,载氧体展现出了良好的反应性能,煤气化产物转换率较高,额外氧耗率仅为1.0%~2.4%;实验后期,载氧体颗粒表面的严重烧结导致其孔容和比表面积急剧降低,载氧体的活性降低,各项指标衰减;载氧体氧化过程强放热引起颗粒团聚并结块,导致空气反应器出现滞流化现象,实验无法正常继续,因而有必要对该高纯的铁基载氧体加入惰性材料(SiO2,Al2O3等),以提高其抗烧结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链燃烧 Fe基载氧体 滞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散制造执行系统的仿真教学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3
17
作者 贾艳 李晋航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69-272,共4页
阐述了面向教学的离散型制造执行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过程。该系统包括系统管理、产品设计、工艺设计、计划编制与调度、生产加工、质量检验、物流配送以及库房管理8个功能模块,学生通过该仿真系统模拟离散型生产过程,扮演产品设计人员、... 阐述了面向教学的离散型制造执行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过程。该系统包括系统管理、产品设计、工艺设计、计划编制与调度、生产加工、质量检验、物流配送以及库房管理8个功能模块,学生通过该仿真系统模拟离散型生产过程,扮演产品设计人员、工艺和计划编制人员、生产加工人员、质检人员、物流配送人员以及仓库管理人员等多种角色,并完成不同的操作过程。该系统采用浏览器和服务器(Browser&Server,B/S)架构模式,总线型网络拓扑连接方式实现服务器与客户端访问设备的互联和应用。通过该教学系统既能加快学生对企业生产模式的了解,又能提升学生的操作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 离散制造执行系统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镍基载氧体的串行流化床煤化学链燃烧实验
18
作者 顾海明 吴家桦 +1 位作者 沈来宏 肖军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49-656,共8页
以NiO/Al2O3为载氧体,在1 kWth串行流化床反应器上进行了煤化学链燃烧实验,通过四个参数:碳转换效率ηC,coal、煤气化产物的转换效率、碳捕集效率ηC,cap及煤燃烧效率ηcombust对煤燃烧过程进行表征,考察了燃料反应器温度tFR、过量空气... 以NiO/Al2O3为载氧体,在1 kWth串行流化床反应器上进行了煤化学链燃烧实验,通过四个参数:碳转换效率ηC,coal、煤气化产物的转换效率、碳捕集效率ηC,cap及煤燃烧效率ηcombust对煤燃烧过程进行表征,考察了燃料反应器温度tFR、过量空气系数α、隔离器水煤比SLS/C、燃料反应器水煤比SFR/C和热负荷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tFR和SLS/C的增大有利于煤气化产物的转换;tFR、α和SLS/C的增大有助于ηC,coal的提高,随着SFR/C由0.8增加到1.8,ηC,coal呈先增加再减小的趋势,并在SFR/C=1.2达到最大值;ηcombust和ηC,coal变化趋势保持一致,主要受飞灰含碳量中残碳损失的影响;tFR提高有助于提高ηC,cap,而α和SLS/C的增大使得ηC,cap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氧体 串行流化床 化学链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于工业余热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系统的热力学和[火用]分析 被引量:24
19
作者 陶志强 赵庆 +1 位作者 唐豪杰 吴家桦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6944-6951,共8页
自主开发了一套基于分流再压缩的超临界CO2布雷顿循环的工业余热利用数值模拟程序,并结合?分析原理深入挖掘各参数对系统性能影响的内部机制。发现在任意选定状态参数下,存在一个最佳分流比使得热效率和?效率同时达到最优。透平入口温... 自主开发了一套基于分流再压缩的超临界CO2布雷顿循环的工业余热利用数值模拟程序,并结合?分析原理深入挖掘各参数对系统性能影响的内部机制。发现在任意选定状态参数下,存在一个最佳分流比使得热效率和?效率同时达到最优。透平入口温度变化对最佳分流比不造成影响。提高透平入口温度始终对系统最佳热效率和?效率起到积极促进作用。最佳分流比随主压缩出口压力的提高而单调递减。系统最佳热效率?效率随主压缩机出口压力提高先增加后趋缓,在低压段(15~23MPa)增加明显。随着压力的提高,系统?损失率的减少基本上是由高温回热器贡献的。最佳分流比随着主压缩机入口温度的提高而降低。主压缩机出口压力达25MPa时,主压缩机入口温度提高2℃,最佳热效率和?效率分别下降约3%和5%。主压缩机入口温度提高造成系统性能恶化的结果主要是通过预冷器的?损失率增加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 布雷顿循环 余热利用 [火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与特征后处理的支持向量机铣刀磨损预测模型 被引量:22
20
作者 戴稳 张超勇 +2 位作者 孟磊磊 李晋航 肖鹏飞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331-2343,共13页
为提高机械加工过程中的刀具磨损预测精度,建立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特征降维及特征后处理的布谷鸟优化参数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该模型利用堆叠稀疏自动编码网络将时域、频域及时频域3方面提取的特征向量进行降维处理,然后利... 为提高机械加工过程中的刀具磨损预测精度,建立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特征降维及特征后处理的布谷鸟优化参数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该模型利用堆叠稀疏自动编码网络将时域、频域及时频域3方面提取的特征向量进行降维处理,然后利用特征后处理确保降维向量单调不递减及平滑趋势,最后采用自适应步长布谷鸟算法优化参数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模型预测铣刀磨损量。通过试验测试比较所提方法与其他预测方法,表明了所提模型能更有效表征铣刀磨损量,大幅降低预测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具磨损 自动编码器 特征提取 特征后处理 布谷鸟搜索算法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回归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