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上海合作组织的新作为 被引量:4
1
作者 孙壮志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38-40,共3页
在上海合作组织17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不仅在合作的理念、思路、目标上引领多边合作,而且总是能够拿出具体的方案、举措,作出实实在在的投入和贡献。未来的上合组织,不仅能够为地区各国树立起牢固的安全屏障,架起经济、文化交往的桥梁,... 在上海合作组织17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不仅在合作的理念、思路、目标上引领多边合作,而且总是能够拿出具体的方案、举措,作出实实在在的投入和贡献。未来的上合组织,不仅能够为地区各国树立起牢固的安全屏障,架起经济、文化交往的桥梁,而且能够开辟一条区域合作的新路径,促进成员国的包容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合作组织 多边合作 青岛峰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上海合作组织与全球治理 被引量:13
2
作者 邓浩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5-91,137,138,共19页
扩员后全球治理在上海合作组织中的地位凸显,成为新时期上合组织发展新的着力点。上合组织参与全球治理经历了从开始起步到积极参与,再到主动作为的发展历程,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提升,对全球治理的影响和作用呈上扬之势。印巴加入上合... 扩员后全球治理在上海合作组织中的地位凸显,成为新时期上合组织发展新的着力点。上合组织参与全球治理经历了从开始起步到积极参与,再到主动作为的发展历程,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提升,对全球治理的影响和作用呈上扬之势。印巴加入上合组织、中俄强化制度对接合作和美国大行单边主义、保守主义是促使新时期上合组织加大参与全球治理的主要动因。不断丰富的先进治理理念,日臻完善的制度性建设、日益密切的对外合作使上合组织参与全球治理占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潜力。但上合组织参与全球治理也面临内外挑战,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偏见和掣肘、地区形势复杂多变、自身内部治理不足等对上合组织参与全球治理形成制约。应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高度充分认识上合组织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提升全球治理在新时期上合组织发展中的地位,注重提高自身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着力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改革和建设进程,不断创新参与全球治理方式,为建立公正、合理、可持续的全球治理体系作出应有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合作组织 全球治理 理念 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合作组织政治合作:进展、挑战和未来路径 被引量:6
3
作者 邓浩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7-66,137,138,共22页
政治合作一直是上海合作组织合作的重中之重,发挥着领航定向作用。上合组织二十年政治合作在理念创新、制度建设、扩大国际合作上取得长足进展,树立了创新、合作、开放的崭新形象,彰显负责任国际组织作用。上合组织政治合作的成功得益... 政治合作一直是上海合作组织合作的重中之重,发挥着领航定向作用。上合组织二十年政治合作在理念创新、制度建设、扩大国际合作上取得长足进展,树立了创新、合作、开放的崭新形象,彰显负责任国际组织作用。上合组织政治合作的成功得益于“上海五国”提供的理念和经验借鉴、中俄战略协作给予的强劲推动、成员国互信创造的良好氛围和外部压力加大造成的倒逼效应。异质性凸显、共同体意识薄弱和外部阻力加剧是当前上合组织政治合作面临的主要挑战。未来,应切实做好“顶层设计”,积极塑造和培育“上合意识”,确立明确的共同奋斗目标,不断提高合作效率,推动构建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稳步前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合作组织 上海五国 中俄战略协作 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对中亚外交:进展、经验与未来方向 被引量:6
4
作者 邓浩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0-116,141,142,共19页
中国与中亚国家建交三十年来,中国对中亚外交取得飞跃式进展,形成了上海合作组织、“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中亚五国”合作机制三大支柱,不仅从根本上改善了中国西部战略和安全环境,塑造了良好周边,也有力地促进了中亚地区稳定与发... 中国与中亚国家建交三十年来,中国对中亚外交取得飞跃式进展,形成了上海合作组织、“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中亚五国”合作机制三大支柱,不仅从根本上改善了中国西部战略和安全环境,塑造了良好周边,也有力地促进了中亚地区稳定与发展,并对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有益探索。平等相待,讲信修睦;与时俱进,固本夯基;有的放矢,互利共赢;摒弃冷战思维,妥处大国关系是中国对中亚外交三十年的基本经验。未来有利于中国推进对中亚外交的积极因素仍明显大于不利因子,中国对中亚外交任重道远,前景可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中亚外交 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 中国与中亚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亚地区非传统安全潜在风险的多元化趋势 被引量:8
5
作者 许涛 《国际安全研究》 2016年第5期79-94,共16页
苏联解体后,中亚地区的安全问题一直成为国际舆论关注的焦点。20世纪90年代,中亚地区在国际社会和相关大国的协助下实现了无核化,并与中国、俄罗斯等国成功解决边境地区军事安全问题。当以军事威胁为主的传统安全问题大大缓解后,中亚地... 苏联解体后,中亚地区的安全问题一直成为国际舆论关注的焦点。20世纪90年代,中亚地区在国际社会和相关大国的协助下实现了无核化,并与中国、俄罗斯等国成功解决边境地区军事安全问题。当以军事威胁为主的传统安全问题大大缓解后,中亚地区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就突出地呈现在各国政府面前。中亚地缘结构的特殊性,决定了非传统安全因素生成的跨国性和地区性,仅凭个别国家能力很难有效治理。而中亚各民族国家曲折的发展历史,尤其是苏联时期遗留下来错综复杂的关系,制约着地区各国建立起有效的地区治理机制,致使中亚地区非传统安全问题一直存在、发酵、升温。这一趋势如仍不能引起中亚各国和国际社会予以足够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势必成为威胁地区安全的重要隐患。独立25年来,中亚各国高度警惕宗教极端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渗透和蔓延的危险,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打击毒品走私、跨国犯罪等联合行动,"典型意义"上的非传统安全因素得到有效治理。但存在于各国高度关注之外的民族关系、人口膨胀、生态恶化等"非典型意义"上的非传统安全因素仍然不断积累,并正在对地区安全形势产生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地区 非传统安全 多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