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气边界层与风力发电的相互作用研究综述 被引量:19
1
作者 张双益 胡非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27-1137,共11页
大气边界层与风力发电的相互作用是近年来的新兴研究热点,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高度应用价值。一方面,大气边界层的风切变现象可导致风电机组的输出功率减小、机械载荷增大;湍流现象在低(高)风速段导致机组的输出功率增大(减小),但对机械... 大气边界层与风力发电的相互作用是近年来的新兴研究热点,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高度应用价值。一方面,大气边界层的风切变现象可导致风电机组的输出功率减小、机械载荷增大;湍流现象在低(高)风速段导致机组的输出功率增大(减小),但对机械载荷具有单调增大的影响;大气边界层具有显著的日变化规律,层结状态的改变影响着地面风场的结构和特性,并导致风电机组的输出功率和机械载荷随之发生变化。另一方面,风电机组的叶轮旋转施加了扰动效应,导致下风向的风速减小、湍流增大,并且具有复杂空间分布特征;而大型风电场或风电基地产生的巨大扰动效应可影响和改变边界层的整体结构和特性,并影响局地甚至全球气候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边界层 风力发电 输出功率 机械载荷 尾流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细观模型的含腹筋混凝土梁受剪承载力尺寸效应 被引量:4
2
作者 金浏 苏晓 +2 位作者 徐海滨 李冬 杜修力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0-88,共9页
考虑混凝土细观非均质性及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相互作用,建立了钢筋混凝土梁破坏行为模拟的三维细观数值分析模型。以悬臂梁为例,在数值模拟结果与已有试验结果吻合良好的基础上,扩展模拟了腹筋率、剪跨比及加载方式对大尺寸钢筋混凝土梁(... 考虑混凝土细观非均质性及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相互作用,建立了钢筋混凝土梁破坏行为模拟的三维细观数值分析模型。以悬臂梁为例,在数值模拟结果与已有试验结果吻合良好的基础上,扩展模拟了腹筋率、剪跨比及加载方式对大尺寸钢筋混凝土梁(最大梁深为2 000mm)剪切破坏尺寸效应的影响规律。模拟结果表明:无腹筋梁抗剪名义强度尺寸效应显著,中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提出的截面高度影响系数难以全面的反映梁剪切破坏的尺寸效应现象;腹筋会抑制梁抗剪强度的尺寸效应,随着腹筋率的增加,梁的抗剪强度尺寸效应逐渐减弱;随着剪跨比的增加,梁的抗剪承载力有所减弱,同时,尺寸效应现象也略有减弱;相比于单调加载,循环加载下梁将产生低周疲劳脆性破坏,使得梁抗剪强度尺寸效应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梁 剪切破坏 三维细观模型 尺寸效应 加载方式 腹筋 剪跨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界层气象对风电机组功率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张双益 胡非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27-436,共10页
边界层气象因素对运行过程中的风电机组性能和表现具有重要影响。文章利用激光雷达设备对某大型风电场开展了气象观测,针对不同湍流、风切变、日变化和降雨情况下风电机组的功率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高湍流在切入风速和额定风... 边界层气象因素对运行过程中的风电机组性能和表现具有重要影响。文章利用激光雷达设备对某大型风电场开展了气象观测,针对不同湍流、风切变、日变化和降雨情况下风电机组的功率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高湍流在切入风速和额定风速左右会提升或降低机组的功率曲线,并增大输出功率的离散性;高切变在切入风速和额定风速左右均会提升机组的功率曲线,并减小输出功率的离散性;边界层的湍流和风切变等气象要素存在显著的日变化规律,并影响风电机组的功率曲线和输出功率的离散性,表现出日夜不同;降雨天气与非降雨天气相比,总体上提升了机组的功率曲线,并增大了输出功率的离散性。文章的研究结果可为风电项目评估发电量、风电场功率预报等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边界层 风电机组 激光雷达 功率曲线 离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湍流的双NTF方法应用于机舱风速计测量功率曲线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双益 胡非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72-1080,共9页
机舱风速计测量功率曲线的误差较大,造成风电功率预测结果的不确定性。文章依托某风电场现场实验,研究了机舱风速-自由流风速的关系,探讨了大气湍流强度对机舱传递函数(NTF)的影响,提出了基于湍流的双NTF方法,并应用于机舱风速计测量功... 机舱风速计测量功率曲线的误差较大,造成风电功率预测结果的不确定性。文章依托某风电场现场实验,研究了机舱风速-自由流风速的关系,探讨了大气湍流强度对机舱传递函数(NTF)的影响,提出了基于湍流的双NTF方法,并应用于机舱风速计测量功率曲线。在不同年平均风速情况下,采用未修正的机舱风速功率曲线、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提出的单NTF方法修正后的机舱风速功率曲线和文章所提出的双NTF方法修正后的机舱风速功率曲线,分别评估年发电量,其误差范围分别为-8.8%^-0.5%,-2.4%^-0.2%和-0.2%~0.2%。研究结果表明,文章所提出的基于湍流的双NTF方法是可行的,其应用效果优于IEC提出的单NTF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流风速 机舱风速 机舱传递函数 功率曲线 风电功率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装叶片涡流发生器对变桨距风力机功率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杨瑞 马超善 +3 位作者 方亮 田楠 郭瑞 郝宗卿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4-68,共5页
以风力机专用厚翼型DU99-W-405LM为对象,采用CFD方法对洁净翼型段及安装涡流发生器后的翼型段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攻角范围内涡流发生器可有效推迟流动分离,提高翼型升力,降低阻力,改善叶片气动性能,并揭示了涡流发生器控... 以风力机专用厚翼型DU99-W-405LM为对象,采用CFD方法对洁净翼型段及安装涡流发生器后的翼型段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攻角范围内涡流发生器可有效推迟流动分离,提高翼型升力,降低阻力,改善叶片气动性能,并揭示了涡流发生器控制流动分离的机理.通过甘肃西滩风场1.5 MW风机安装涡流发生器前后功率试验数据对比分析,表明在风速7~10 m/s风力机功率增量最大,最大值达到181.42 kW,比安装前功率提高了28.8%,试验数据表明安装涡流发生器改善叶片的气动特性是有效的,可以提高风力机机组发电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桨距风力机 叶片涡流发生器 数值模拟 抑制分离 功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信念网络的光伏电站短期发电量预测 被引量:31
6
作者 赵亮 刘友波 +1 位作者 余莉娜 刘俊勇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11-19,共9页
为了解决现有光伏电站短期发电量预测方法存在的预测模型复杂、预测误差较大、泛化能力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信念网络的短期发电量预测方法。首先综合考虑影响光伏出力的环境因素和光伏板的运行参数以及光伏电站历史发电量数据,... 为了解决现有光伏电站短期发电量预测方法存在的预测模型复杂、预测误差较大、泛化能力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信念网络的短期发电量预测方法。首先综合考虑影响光伏出力的环境因素和光伏板的运行参数以及光伏电站历史发电量数据,对深度信念网络进行训练和学习。在此基础上,采用重构误差的方法确定深度信念网络隐含层层数。最后针对某光伏电站短期发电量进行预测算例分析,验证了该预测模型能主动选择样本抽象特征、自动确定隐含层层数,对短期发电量预测精度较高。对比前馈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与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Short Term Memory,LSTM)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运算量低、预测精度高,且增加神经网络的深度比改进神经网络神经元对预测效果更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发电 短期发电量预测 神经网络 深度信念网络 重构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伏电站发电板雨水收集模拟试验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李群 刘艳慧 +4 位作者 余航 饶碧玉 陈新群 贝耀平 冯峻峰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9-43,54,共6页
为有效利用光伏电站降雨资源进行农业灌溉,以云南省楚雄州元谋县天子山光伏发电站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雨水收集模拟试验研究。通过室内1∶1比例模型设置纵向单列、纵向3列布置发电板进行人工降雨模拟试验,分析当地条件下降雨强度与集雨效... 为有效利用光伏电站降雨资源进行农业灌溉,以云南省楚雄州元谋县天子山光伏发电站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雨水收集模拟试验研究。通过室内1∶1比例模型设置纵向单列、纵向3列布置发电板进行人工降雨模拟试验,分析当地条件下降雨强度与集雨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纵向单列布置与纵向3列布置得出的集雨效率相同;瞬时降雨强度与集雨效率关系为非线性关系;集雨效率在降雨峰值(1.95 mm/min)、谷值处(0.97mm/min)分别为56.31%,31.56%。根据集雨试验成果,可确定光伏发电站发电板的雨水收集量,并据此确定适宜种植的农作物,在光伏发电站发电的同时发展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发电板 雨水收集 集雨效率 室内试验 光伏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位数半径动态K-means的分布式负荷聚类算法 被引量:28
8
作者 刘季昂 刘友波 +1 位作者 程明畅 余莉娜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15-22,共8页
针对电力负荷曲线聚类中传统的K-means算法对初始值敏感以及需给定类数目的缺陷,将一种基于分位数半径的动态K-means算法应用到日负荷曲线的聚类分析中,并进行了分布式的改进以优化计算效率。此算法结合了两种思想:分布式聚类中的局部... 针对电力负荷曲线聚类中传统的K-means算法对初始值敏感以及需给定类数目的缺陷,将一种基于分位数半径的动态K-means算法应用到日负荷曲线的聚类分析中,并进行了分布式的改进以优化计算效率。此算法结合了两种思想:分布式聚类中的局部聚类与全局聚类,以及层次K-means中以多次k取定值时K-means运算所得到的中心点来表示该类。将多次的K-means运算分配到不同子站点,并使每次K-means运算中k不断改变。再从类的几何特征出发,引入了分位数半径的概念,规定样本点与各类中心点间距的分位数表示该类的半径,于主站点中对各类的中心点间距与类的半径进行大小比较,并进行筛选融合来获得新的类,从而实现较为快速地识别类数目,并且得到新的聚类初始中心与结果。最终以某地区606个用户某月的日负荷数据为研究对象,验证了该算法在电力负荷曲线聚类分析中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大数据 聚类分析 负荷曲线聚类 分位数半径 分布式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Fe_3O_4复合催化剂对乳酸左氧氟沙星的光解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曹冬梅 左翔 +2 位作者 袁丙青 张晓红 张海黔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4-77,共4页
针对抗生素的污染问题,采用磁性Fe_3O_4为核心制备新型纳米光催化复合材料,以乳酸左氧氟沙星为目标抗生素,与纯Ti O_2条件下光催化降解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p H为10~11、温度100℃、相同体积的0.5 mol/L的Fe SO_4与Fe Cl_3溶液制备的... 针对抗生素的污染问题,采用磁性Fe_3O_4为核心制备新型纳米光催化复合材料,以乳酸左氧氟沙星为目标抗生素,与纯Ti O_2条件下光催化降解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p H为10~11、温度100℃、相同体积的0.5 mol/L的Fe SO_4与Fe Cl_3溶液制备的复合催化剂降解效果明显,质量浓度分别为10、100 mg/L的LVF溶液Ti O_2适宜用量分别为0.05、10 g/L。Fe_3O_4在反应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复合催化剂还具备多次回收利用、无污染等优势,可为医用及兽用抗生素的有效后处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Fe3O4 磁性 光催化 降解 乳酸左氧氟沙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伏发电板下芦荟需水规律及灌溉制度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群 刘艳慧 +3 位作者 饶碧玉 陈新群 贝耀平 冯峻峰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1-36,共6页
为有效利用光伏电站站台水土资源,探究光伏发电板下种植适宜经济作物,在云南省楚雄州元谋县天子山光伏发电站进行光伏发电板下种植芦荟的试验研究。通过现场田间试验与室内模型试验相结合,分析确定了当地站台条件下芦荟需水量、需水规... 为有效利用光伏电站站台水土资源,探究光伏发电板下种植适宜经济作物,在云南省楚雄州元谋县天子山光伏发电站进行光伏发电板下种植芦荟的试验研究。通过现场田间试验与室内模型试验相结合,分析确定了当地站台条件下芦荟需水量、需水规律及不同水文年灌溉制度。试验结果表明:芦荟日需水量1.30~3.62 mm/d,作物系数0.69~1.21,峰值均出现在8月份;芦荟3月至12月需水量659.71 mm,需水关键期为7月、8月;灌水定额为20 mm,25%、50%、75%、95%典型水文年灌溉定额分别为490、480、480、510 mm。该试验结果可为光伏电站种植芦荟提供灌溉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发电板 芦荟 需水规律 灌溉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户用光伏储能容量配置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力人 杨迪 +1 位作者 陈旭 郑鹏 《农村电气化》 2022年第6期63-71,共9页
“十四五”期间,光伏等清洁能源将在农村迎来大规模发展,但其波动性强、可控性差,且未配置储能时,不能作为可靠电源参与电力平衡。因此,光伏与灵活性强、稳定性高的储能相结合是大势所趋。该文首先以陕西咸阳彩虹光伏电站历史数据为例,... “十四五”期间,光伏等清洁能源将在农村迎来大规模发展,但其波动性强、可控性差,且未配置储能时,不能作为可靠电源参与电力平衡。因此,光伏与灵活性强、稳定性高的储能相结合是大势所趋。该文首先以陕西咸阳彩虹光伏电站历史数据为例,基于麻雀优化模型预测四季不同天气下的光伏发电量,然后选择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对该地区负荷进行不同时间尺度预测,最后,为使光伏消纳最大化,根据光伏发电量与负荷需求量的差值变化,提出4种储能配置方案,结果表明,储能配置方案可提高光伏消纳及供电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发电 麻雀优化模型 灰色关联 负荷预测 储能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