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乌东德水电站施期料场中元古代热液白云岩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于永顺 焦良轩 +7 位作者 欧阳光 胡进武 刘冲平 张熊 宛良朋 李果 佘振兵 王团乐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6-48,共13页
云南禄劝乌东德水电站是我国第三座超千万千瓦级水电站,其建设所采用的混凝土人工骨料来源于坝址下游施期料场的中元古代落雪组灰岩。在骨料勘察和实际开采过程中,发现灰岩与白云岩在同一层位产出,其岩性变化界线切割岩层面,该类现象为... 云南禄劝乌东德水电站是我国第三座超千万千瓦级水电站,其建设所采用的混凝土人工骨料来源于坝址下游施期料场的中元古代落雪组灰岩。在骨料勘察和实际开采过程中,发现灰岩与白云岩在同一层位产出,其岩性变化界线切割岩层面,该类现象为工程地质研究中所罕见,引起了高度关注。以施期料场灰岩-白云岩过渡带和骨料开采残留的一处白云岩凸起岩块为重点研究对象,开展了野外地质调查、室内岩相学、微区矿物形貌和成分、碳氧同位素以及流体包裹体分析,深入探讨了研究区碳酸盐岩成岩演化和岩相转变过程与机理,提出了新的白云岩化成因模式。结果表明:①矿物形貌和空间分布特征指示与灰岩过渡的白云岩为早期灰岩经过后期白云岩化形成;②白云岩中发育的斑马纹构造、鞍状白云石及其伴生的硫化物和碳质物等,指示其经历了热液白云岩化过程。鞍状白云石中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183~215℃)显著高于围岩方解石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102~152℃);③白云岩普遍具有较轻的O同位素值(δ^18O=-13.3‰~-7.8‰),而其中鞍状白云石的δ^18O最低(-13.3‰),表明它们可能为热液流体直接沉淀的产物,而其他白云岩由于受热液流体影响程度较低而具有较低的包裹体均一温度和较高的δ^18O值;④乌东德地区近直立的岩层产状和断裂可能为热液流体运移提供了通道,而其上覆的近水平震旦系灯影组厚层白云岩则起到了封堵作用,使热液流体在不整合面之下与灰岩发生长时间反应;热液流体的运移方向决定了最终的热液白云岩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期料场 热液白云岩化 鞍状白云石 流体包裹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东德水电站导流洞不良地质段开挖支护数值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华 姚品品 +1 位作者 王若愚 孟友瑞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6-119,共4页
乌东德水电站是综合效益显著的大型水电工程,左右岸5条导流洞呈"左2右3、4大1小、4低1高"的格局布置,其中右岸#3、#4导流洞上游Ⅳ类围岩洞段占比较大且变形和应力相对较大,为分析#3、#4导流洞Ⅳ类围岩洞段第Ⅳ层开挖支护方案... 乌东德水电站是综合效益显著的大型水电工程,左右岸5条导流洞呈"左2右3、4大1小、4低1高"的格局布置,其中右岸#3、#4导流洞上游Ⅳ类围岩洞段占比较大且变形和应力相对较大,为分析#3、#4导流洞Ⅳ类围岩洞段第Ⅳ层开挖支护方案下围岩变形、破坏区分布及锚杆受力情况,采用三维弹塑性损伤有限元程序,选择#4导流洞典型断面进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按目前开挖支护方案施工,洞室全部开挖完成后,洞周围岩最大变形满足设计要求,洞周围岩开裂区总体在系统锚杆及预应力锚杆支护范围内,洞室全部开挖完成时锚杆平均受力在200 MPa以上,少量锚杆达310 MPa,研究成果可为#3、#4导流洞不良地质段第Ⅳ层开挖支护及现场安全施工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东德水电站 导流洞 不良地质段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湿作用下三峡库区典型砂岩劣化效应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王乐华 金晶 +2 位作者 赵二平 宛良朋 邓华锋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6-80,共5页
针对取自三峡库区范家坪滑坡砂岩,采用室内模拟高温季节环境条件,研究砂岩在"烘干-吸水"循环作用下的热湿效应,包括砂岩的质量劣化和抗剪强度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1)经历"烘干-吸水"热湿循环作用后,岩石质量劣化... 针对取自三峡库区范家坪滑坡砂岩,采用室内模拟高温季节环境条件,研究砂岩在"烘干-吸水"循环作用下的热湿效应,包括砂岩的质量劣化和抗剪强度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1)经历"烘干-吸水"热湿循环作用后,岩石质量劣化速率和吸水率是非线性波动变化的,其波动特征体现出了岩石内部裂隙的动态发育;(2)砂岩的抗剪强度参数黏聚力c和内摩擦角φ随着"烘干-吸水"热湿循环次数的增加而不断降低,在循环初期参数折减幅度较大,后期变缓并逐渐趋于稳定,这与岩石质量劣化规律具有相似性;(3)提出通过岩石直剪破坏裂纹延伸角度,定性判断岩石强度的方法。研究成果对昼夜温差大且气候潮湿的华中地区岩石劣化预测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 烘干-吸水 直剪试验 裂隙发育 直剪破坏模式 热湿循环 岩石质量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水–岩作用特点的典型岸坡长期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32
4
作者 张景昱 宛良朋 +3 位作者 潘洪月 李建林 骆祚森 邓华锋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851-1858,共8页
大型水库库岸边坡长期经受库水位升降变化的影响,其作用效应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水压力升降变化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岸坡消落带岩土体的水–岩作用劣化效应。基于此,在前期研究基础上,考虑消落带水–岩作用的影响深度及时间效应,... 大型水库库岸边坡长期经受库水位升降变化的影响,其作用效应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水压力升降变化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岸坡消落带岩土体的水–岩作用劣化效应。基于此,在前期研究基础上,考虑消落带水–岩作用的影响深度及时间效应,建立了岩体强度劣化模型,并结合典型库岸边坡进行了计算分析。研究表明:库水位变化对库岸边坡稳定性影响明显,尤其在一定时期以后,在高水位运行期间安全系数将会出现骤减后迅速恢复的现象,说明坡体下滑力与阻滑力的平衡被打破后又得到调整至新的平衡,随着水–岩作用次数的增加,这种骤减在年循环周期内,逐渐向前推移,且频率与减幅均有所增大,进一步说明当水–岩作用程度越大时,岩体平衡越容易被打破且库岸边坡稳定性越差,而新的平衡对应的安全性逐年降低。这一现象符合重力背斜型滑坡在库水作用期间的破坏堆积过程,研究成果对库区岸坡的稳定性计算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落带 水–岩作用 强度劣化模型 安全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多尺度设计与抗爆炸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马衍轩 李梦瑶 +6 位作者 朱鹏飞 徐亚茜 于霞 彭帅 张鹏 张颖锐 王金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17190-17198,共9页
超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Ultra-high performance cementitious composites,UHPCC)是一种具有超高强度、超高韧性、超高耐久性和良好体积稳定性的新型水泥基复合材料。超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因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在超高层建... 超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Ultra-high performance cementitious composites,UHPCC)是一种具有超高强度、超高韧性、超高耐久性和良好体积稳定性的新型水泥基复合材料。超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因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在超高层建筑、桥梁、隧道、海上平台、核反应堆安全壳及军事防护工程等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国内外意外爆炸事故和恐怖爆炸袭击事件时有发生,许多建筑和防护工程面临着爆炸等强动载的冲击作用,而现有的大多数建筑结构无法抵御爆炸载荷的冲击,将建筑结构爆炸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迫在眉睫。目前存在的防护工程材料大多为普通强度(C30~C50)等级的混凝土或普通纤维增强混凝土,抗爆能力普遍较弱,研究强度等级高、抗爆炸性能好的超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逐渐成为防护工程材料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对爆炸现象的基本特点及对建筑物破坏形式的分析,结合对水泥基复合材料抗爆炸原理的研究,从纤维混凝土、珍珠层混凝土、梯度混凝土等细微观结构设计,以及泄爆结构、性能目标等宏观结构设计两个角度,重点综述了抗爆炸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的细-微-宏观多尺度结构设计及其性能优化研究进展,对爆炸作用下超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的结构损伤破坏机理研究进展以及应用现状进行了阐述。最后,进一步探讨了抗爆炸超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相关研究与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 抗爆炸 多尺度结构设计 损伤破坏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沫混凝土的负泊松比设计与静载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马衍轩 徐亚茜 +4 位作者 于霞 赵飞 李梦瑶 张鹏 彭帅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24068-24074,共7页
拉胀材料因其特殊性能在材料领域备受重视。将负泊松比效应应用在泡沫混凝土中,可使其具备良好的力学性能与吸能效果。本试验利用化学发泡法制备了三种不同孔隙形态的泡沫混凝土,分别为闭孔泡沫混凝土、连通孔泡沫混凝土、内凹孔泡沫混... 拉胀材料因其特殊性能在材料领域备受重视。将负泊松比效应应用在泡沫混凝土中,可使其具备良好的力学性能与吸能效果。本试验利用化学发泡法制备了三种不同孔隙形态的泡沫混凝土,分别为闭孔泡沫混凝土、连通孔泡沫混凝土、内凹孔泡沫混凝土。利用图像法对泡沫混凝土的干密度和孔隙结构参数进行表征,通过万能试验机测试了泡沫混凝土的静态压缩强度、抗折强度,通过工业相机及数字散斑相关方法(DSCM)研究了泡沫混凝土的区域形变行为以及泊松比值。结果表明:泡沫混凝土的孔隙率、孔径及干密度与发泡剂的添加量有关,添加量越多,干密度越小,孔隙率和孔径增大;泡沫混凝土的抗压、抗折强度也与发泡剂的添加量有关,其强度随着添加量的增多而减小,但孔隙呈内凹状的泡沫混凝土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内凹孔泡沫混凝土的压缩断裂能为33.9×10^(3)J/m^(3),相比闭孔泡沫混凝土提高44.9%。DSCM表明内凹孔泡沫混凝土在压缩过程中会出现明显的收缩效应,其收缩率为闭孔泡沫混凝土的37.5%,压缩期间负泊松比值最大可达-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混凝土 负泊松比 孔隙结构 力学性能 数字散斑相关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应力水平下砂岩时滞性单轴压缩破坏特性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徐鹏飞 邓华锋 +4 位作者 张恒宾 彭萌 李冠野 姜桥 陈兴周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041-3050,3078,共11页
地下工程开挖导致的岩爆具有明显的滞后效应,研究显示,滞后型岩爆的发生与岩石的时滞性破坏密切相关,基于此,考虑开挖后围岩处于不同的应力水平,进行了时滞性单轴压缩试验,详细分析不同应力水平下岩石的时滞性变形破坏特征。研究结果表... 地下工程开挖导致的岩爆具有明显的滞后效应,研究显示,滞后型岩爆的发生与岩石的时滞性破坏密切相关,基于此,考虑开挖后围岩处于不同的应力水平,进行了时滞性单轴压缩试验,详细分析不同应力水平下岩石的时滞性变形破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应力水平对岩石的时滞性变形破坏影响显著,随着应力水平的提高,破坏孕育时间呈指数衰减,但远超过常规单轴压缩破坏的孕育时间;时滞性单轴压缩破坏时,岩样的环向应变和体积应变明显大于常规单轴压缩试验,而且应力水平低于90%时,破坏时的环向应变迅速增长并超过了轴向应变,这也是时滞性破坏区别与常规单轴压缩破坏的显著特征;时滞性单轴压缩破坏时的总能量与常规单轴压缩总体相当,但时滞性加载过程中,耗散能所占的比重明显增加,说明时滞性加载阶段会导致岩石内部的损伤显著发育;时滞性加载阶段岩样环向应变的快速增长导致近轴向劈裂张拉破坏裂纹显著增加,这也导致岩样破坏的碎裂程度更加严重。相关研究成果可为岩石在高应力水平下损伤破坏的时效性及时滞性岩爆分析解释提供较好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滞性 应力水平 变形特征 耗散能 破坏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岩巴西劈裂抗拉强度的尺寸效应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徐快乐 刘聪颖 +3 位作者 倪鑫 朱余 宛良朋 邓华锋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6-129,共4页
尺寸效应是岩石力学试验研究中不可回避的问题,直接关系到岩石力学参数取值是否合理。在以往岩石劈裂抗拉强度的尺寸效应研究中,主要考虑了岩样厚径比的影响,较少考虑岩样直径的影响。基于此,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设计进行了25,30,50,100... 尺寸效应是岩石力学试验研究中不可回避的问题,直接关系到岩石力学参数取值是否合理。在以往岩石劈裂抗拉强度的尺寸效应研究中,主要考虑了岩样厚径比的影响,较少考虑岩样直径的影响。基于此,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设计进行了25,30,50,100,150 mm 5种直径岩样的巴西劈裂试验。研究结果表明:①在厚径比一定的情况下,岩样直径从25 mm增大到150 mm,对应抗拉强度呈现先陡后缓的降低趋势,在岩样直径>50 mm后,抗拉强度趋于稳定,变化趋势总体可以用指数函数较好地表达;②岩石的劈裂抗拉强度尺寸效应,不仅与岩样的厚径比有关,而且与岩样的直径有关,综合以往研究经验,建议控制岩样的厚径比为0.3左右、直径在50 mm以上,这样可以较好地消除尺寸效应对劈裂抗拉强度的影响。相关研究结果可为岩石劈裂抗拉强度的尺寸效应分析提供较好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 巴西劈裂 抗拉强度 直径 尺寸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纤维混凝土的力场损伤响应、监测与修复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9
作者 马衍轩 于霞 +4 位作者 徐亚茜 李梦瑶 赵飞 张鹏 彭帅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19081-19090,共10页
近年来,人们对智能响应材料的关注度与日俱增,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的迅速发展推动着混凝土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使损伤响应型混凝土成为智能化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随着混凝土材料发展的高级阶段的到来,力场损伤智能响应型纤维混凝土的结构... 近年来,人们对智能响应材料的关注度与日俱增,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的迅速发展推动着混凝土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使损伤响应型混凝土成为智能化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随着混凝土材料发展的高级阶段的到来,力场损伤智能响应型纤维混凝土的结构设计越来越巧妙,研究技术越来越先进,研究方法越来越优化,应用前景也越来越广阔,因此,对智能纤维混凝土力场损伤的响应设计、响应机理及其监测与修复进行研究十分必要。当前混凝土性能参数的监测主要是采用嵌入式传感器和表面安装传感器的方法,这些方法具有灵敏度低、无法实时监测、操作程序复杂、校准耗时、成本高等缺点,且嵌入式传感器会对混凝土产生负面影响。与之相反的是,智能纤维混凝土中的智能组分(纤维)是混凝土本身的组成部分,纤维的加入会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并且智能纤维混凝土具有自感知、自修复能力,能显著提高混凝土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在智能组分的种类方面,近年来主要对碳纤维、光纤维、中空玻璃纤维和各种纳米纤维的智能特性进行了研究;在智能性设计方面,近年来重点开展了力场损伤自感知设计、自修复设计的研究;在智能性监测方面,大量研究揭示了功率损耗、光波量变化、电阻率变化对于智能性的贡献;在智能响应机理研究方面,近年的研究主要阐明了各类智能纤维混凝土在微观和宏观尺度的响应机理。研究表明,力场损伤智能响应纤维混凝土具有很高的响应灵敏度,能够对弱应力等参数及时做出反应,对实现混凝土材料的智能实时无损检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智能纤维混凝土力场损伤的响应、监测与修复的研究进展,总结了纤维混凝土的力场损伤响应设计及修复设计进展,介绍了力场损伤智能响应纤维混凝土的电阻率等电信号、光波量等光信号的监测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碳纤维、光纤维、玻璃纤维和纳米纤维智能纤维混凝土的力场损伤响应机理研究进展,并对现有力场损伤智能响应纤维混凝土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了目前智能响应纤维混凝土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这对未来的智能响应纤维混凝土力场损伤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混凝土 力场损伤 智能响应 损伤机理 智能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沙江下游金坪子Ⅱ区低速滑坡活动机理初探 被引量:11
10
作者 蒋树 王义锋 +2 位作者 唐川 潘洪月 王坤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547-1556,共10页
金坪子滑坡是金沙江下游乌东德水电站下游方向距离大坝最近的一处巨型深厚崩坡积碎屑土古滑坡,以Ⅱ区活动部分为研究对象,在大量勘察试验成果以及长达11a的精确监测基础上,分析滑坡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以及滑坡的长期动态特征,特别是... 金坪子滑坡是金沙江下游乌东德水电站下游方向距离大坝最近的一处巨型深厚崩坡积碎屑土古滑坡,以Ⅱ区活动部分为研究对象,在大量勘察试验成果以及长达11a的精确监测基础上,分析滑坡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以及滑坡的长期动态特征,特别是滑坡与降雨和地下水的动态响应关系,并基于Green-Ampt降雨入渗模型研究了降雨直接入渗补给地下水的可能性,利用极限平衡法探讨了理想刚塑性条件下该滑坡所受力的平衡关系,进而分析滑坡的活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滑坡的长期持续活动是滑带土黏性流变特征的表现,地表和深部位移均表现为牵引活动模式,地表自2005~2016年的平均位移速率为0.19~0.87mm·d^(-1),深部以基底滑动为主,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程度的内部变形。降雨是影响滑坡动态的最主要因素,在理想情况下,降雨很难直接入渗补给滑区地下水,地下水动态变化缓慢,与滑坡活动有一定正相关关系,但作用并不显著。与一些动态特征直接受地下水位影响的浅层低速滑坡不同,金坪子Ⅱ区的活动机理更可能是降雨在滑坡上部一定深度范围内形成暂态饱和区,滑体容重和渗透作用的变化影响了滑坡的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速滑坡 滑坡动态 抗剪强度 降雨入渗 黏性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环剪试验的复活型低速滑坡活动机理 被引量:7
11
作者 蒋树 王义锋 +4 位作者 唐川 宛良朋 王坤 吴亮 张旭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56-261,共6页
金坪子滑坡是距离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大坝下游最近的一处巨型滑坡,其Ⅱ区沿底滑带复活后已持续低速蠕滑超过百年,是乌东德水电站枢纽区最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为弄清该滑坡复活后的长期低速活动机理以及再次加速蠕变破坏的条件,针对滑... 金坪子滑坡是距离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大坝下游最近的一处巨型滑坡,其Ⅱ区沿底滑带复活后已持续低速蠕滑超过百年,是乌东德水电站枢纽区最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为弄清该滑坡复活后的长期低速活动机理以及再次加速蠕变破坏的条件,针对滑带附近土样的力学性质以及特征强度,通过不同剪切速率、不同黏粒含量以及不同应力条件的室内环剪试验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金坪子滑坡Ⅱ区复活后长期低速蠕滑的原因在于滑带土残余强度由初次破坏的负速率效应转变为强度与剪切速率成正比的正速率效应,滑坡的活动是滑带土黏性流变特征的表现。滑坡再次发生加速蠕变破坏需要克服一个比剪切带残余强度略高的峰值强度,否则受滑带土的黏性阻滞效应滑坡将长期处于稳定蠕变的状态。滑坡雨季运动较快的原因是降雨引起滑体容重的小幅度增加,导致低速蠕变活动加快,但不至于进入加速蠕变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速滑坡 环剪试验 残余强度 剪切速率效应 黏性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盐岩骨料中碳质物成因及定量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欧阳光 于永顺 +6 位作者 胡进武 张熊 焦良轩 李果 宛良朋 佘振兵 王团乐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01-207,共7页
骨料中碳质物的类型和含量对混凝土强度有直接影响,但目前大部分研究仅能提供碳质物含量高低的粗略估计或定性结果,对碳质物在岩石中的赋存形态和石墨化程度的研究成果也很有限。通过野外观测、显微镜下岩相学观察以及激光拉曼光谱仪分... 骨料中碳质物的类型和含量对混凝土强度有直接影响,但目前大部分研究仅能提供碳质物含量高低的粗略估计或定性结果,对碳质物在岩石中的赋存形态和石墨化程度的研究成果也很有限。通过野外观测、显微镜下岩相学观察以及激光拉曼光谱仪分析,查明了乌东德水电站施期料场碳酸盐岩骨料中碳质物的分布特征和石墨化程度,探讨了碳质物的成因;将总有机碳(TOC)定量检测方法运用于原岩、骨料和混凝土碳质物含量的测定,通过不同型号仪器测试结果的对比,发现该方法具有低检出限、高精度的特点,可适用于有机碳含量很低的骨料样品检测,弥补了传统定性检测方法的不足。研究结果还表明:拉曼光谱分析可快速获得碳质物石墨化程度的准确信息,而TOC分析技术可精确测定碳质物的含量,将二者有机结合,可提供骨料中碳质物产状、成因和演化历史的独特信息,可为开展骨料中碳质物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提供重要科学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质物 石墨化程度 总有机碳(TOC) 拉曼光谱 施期料场 乌东德水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坡灾害空间预测方法研究综述 被引量:16
13
作者 蒋树 王义锋 +1 位作者 刘科 潘洪月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67-73,共7页
滑坡灾害空间预测是对滑坡可能发生的空间位置的预测,目前已形成了多种结合GIS制图的空间预测方法。介绍了国内外多种常用的空间预测方法,结合实际应用对比了不同方法的特点及其适用性,认为确定性模型物理力学意义明确,但假设条件与所... 滑坡灾害空间预测是对滑坡可能发生的空间位置的预测,目前已形成了多种结合GIS制图的空间预测方法。介绍了国内外多种常用的空间预测方法,结合实际应用对比了不同方法的特点及其适用性,认为确定性模型物理力学意义明确,但假设条件与所需参数类型较多;统计预测方法相对简单,应用广泛,但难以描述滑坡与相关因素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模式识别模型适用于非线性问题,但也存在计算耗时,参数难以确定和噪声影响等问题;模糊综合评判更适用于单体滑坡的评价。尽管空间预测模型朝着越来越复杂的方向发展,但预测研究必须建立在坚实的地质分析基础上。针对目前空间预测效果检验常用已发生的滑坡位置与预测结果重合度作为评判标准,认为采用不稳定斜坡和有复活迹象的古滑坡作为检验样本更为合理。大型复杂单体滑坡需要高精度的空间预测评价,针对不同单体滑坡建立确定性模型是更可行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预测 确定性模型 统计预测模型 模式识别模型 滑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石粉含量人工砂拌制低热水泥碾压混凝土试验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钊 鹿永久 +2 位作者 朱浩 刘尚坤 杨英姿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300-303,共4页
乌东德水电站二道坝是国内首个全面采用低热水泥碾压混凝土浇筑的坝体。针对乌东德工程现场使用人工砂石粉含量不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的问题,为保证低热水泥碾压混凝土生产质量和施工性能,通过减小水胶比、提高粉煤灰掺量和提高砂率3种... 乌东德水电站二道坝是国内首个全面采用低热水泥碾压混凝土浇筑的坝体。针对乌东德工程现场使用人工砂石粉含量不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的问题,为保证低热水泥碾压混凝土生产质量和施工性能,通过减小水胶比、提高粉煤灰掺量和提高砂率3种不同试验方案,进行了低热水泥碾压混凝土性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用低石粉含量人工砂替代碾压混凝土用砂拌制碾压混凝土时,可采取胶材代石粉、人工砂代石粉、粉煤灰代石粉等方式,拌制出满足设计技术要求的低热水泥碾压混凝土。研究结果可为解决低石粉含量人工砂拌制低热水泥碾压混凝土提供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热水泥 碾压混凝土 人工砂 石粉含量 乌东德水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灰含铵量对低热水泥混凝土拌和物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鹿永久 刘尚坤 +1 位作者 张钊 朱浩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304-306,共3页
为了探究粉煤灰中铵含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采用乌东德水电站大坝和地下厂房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研究了两种典型粉煤灰中铵含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包括对新拌混凝土坍落度、含气量和凝结时间的影响,以及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 为了探究粉煤灰中铵含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采用乌东德水电站大坝和地下厂房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研究了两种典型粉煤灰中铵含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包括对新拌混凝土坍落度、含气量和凝结时间的影响,以及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采用不同铵含量粉煤灰时,残留铵对混凝土拌和物的引气剂掺量、坍落度和含气量经时损失率、混凝土凝结时间、泌水率均有不同程度影响;当铵含量超过一定程度时,引气剂增加,坍落度及含气量经时损失偏大,凝结时间略长,泌水率略有增加,但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影响不明显。研究结果可为水利水电建设工程混凝土生产及混凝土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铵含量 拌和物 低热水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家坝右岸坝后电站垫层蜗壳优化设计研究
16
作者 刘海龙 王少伟 尹思全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01期94-98,103,共6页
针对向家坝右岸坝后电站拟采用的垫层蜗壳方案,以蜗壳外包混凝土应力、承载比、蜗壳应力、机墩不均匀上抬变形等为指标,对软垫层的铺设范围和材料弹性模量进行三维有限元优化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软垫层的设置能够充分发挥钢衬的承载作用... 针对向家坝右岸坝后电站拟采用的垫层蜗壳方案,以蜗壳外包混凝土应力、承载比、蜗壳应力、机墩不均匀上抬变形等为指标,对软垫层的铺设范围和材料弹性模量进行三维有限元优化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软垫层的设置能够充分发挥钢衬的承载作用,改善蜗壳外包混凝土的应力状态;垫层包角越大,蜗壳最大Mises应力越大,且基本呈线性增长趋势;机墩竖直向位移沿圆周分布的不均匀程度随着垫层平面铺设范围的增大而减小;垫层弹性模量越高,传递给外包混凝土的内水压力比例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家坝水电站 垫层蜗壳 优化设计 有限单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