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20世纪东南亚种植园的兴衰过程及构建模式
1
作者 陈茜 李灿松 黄宇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7-488,共12页
盛极一时的种植园是东南亚殖民史中不可磨灭的部分,后殖民时期,学界持续关注殖民主义对前殖民地国家带来的长期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历史遗留问题以及当代国际合作中潜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和反思。为推进后殖民时期中国海外农业合作区的建设... 盛极一时的种植园是东南亚殖民史中不可磨灭的部分,后殖民时期,学界持续关注殖民主义对前殖民地国家带来的长期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历史遗留问题以及当代国际合作中潜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和反思。为推进后殖民时期中国海外农业合作区的建设,从人文地理学视角出发,以资本批判理论为指导,建立殖民主义的空间争夺理论框架,以殖民主义为背景,梳理了东南亚种植园兴衰过程的阶段性特点,并详细分析了种植园的构建模式。研究发现:1)随着殖民活动的深入和扩展,殖民者在东南亚的空间争夺焦点由单一的物质资源转向更为广泛和复杂的物质及非物质资源,建立种植园是殖民者保持自身支配地位的有效手段;2)种植园的构建充斥着殖民政权对殖民地土地、劳动力、国际市场资源的争夺,每一种资源的争夺都形成相应的权力空间关系;3)种植园促进了殖民者对当地社会的渗透,殖民者对东南亚国家的形塑作用,使得殖民地社会的运行全面服务于殖民政权的资本积累,巩固了殖民者的统治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地理 权力空间 殖民主义 东南亚种植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战略博弈下的东南亚“地缘引力结构”解析:路径与方法 被引量:6
2
作者 周方冶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3-71,188,共10页
近年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一方面在“一带一路”倡议助推下稳步发展,取得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显著成效;另一方面也在美国的地缘战略压力下面临严峻挑战。基于地理历史、经贸合作、军事安全、政治信任、社会文化等五个维度,评... 近年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一方面在“一带一路”倡议助推下稳步发展,取得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显著成效;另一方面也在美国的地缘战略压力下面临严峻挑战。基于地理历史、经贸合作、军事安全、政治信任、社会文化等五个维度,评估的东南亚“地缘引力结构”表明:其一,中美在东南亚国家的地缘引力存在较明显的区位差异,有必要妥善选择地缘博弈发力点;其二,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面临日印等国的侧翼牵制,有必要依托基建联通促进次区域融合;其三,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在主观维度上存在“短板”,有必要加强本土化的民心相通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战略博弈 东南亚 地缘引力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润物有声:中缅北界盐的流动与社会关联研究
3
作者 高志英 王焕瑜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2-67,共16页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根基,首先在于彼此互为存在的前提,或拥有彼此在繁衍、生息中不可或缺之物而形成互利共生关系。在中缅北界各地理单元与民族间,因盐资源禀赋的不均性,长期存在着跨区域、跨族际与跨国界的流动,从而将各族嵌合于盐的生...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根基,首先在于彼此互为存在的前提,或拥有彼此在繁衍、生息中不可或缺之物而形成互利共生关系。在中缅北界各地理单元与民族间,因盐资源禀赋的不均性,长期存在着跨区域、跨族际与跨国界的流动,从而将各族嵌合于盐的生产、流通与消费链中,并衍生出多重社会、文化意涵,从而形成了以盐为媒介的区域人类命运共同体。通过对中缅北界各族对盐的认知与实践的跨学科考察,可揭示盐以其流动而在多民族区域社会联结中的多重功能,并呈现基于盐的无声滋润而使其多个文化主体不断在融入区域共同体历程中所激发的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心声的多样化表达,旨在为深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与田野个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缅北界 盐的流动 区域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华民族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四重逻辑 被引量:8
4
作者 杨正权 吴莹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5-43,共9页
走向现代化进而实现复兴目标,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历史宏愿。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历史与现实的相互联动、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印证、中国与世界的相互影响中进行的伟大探索,是一个涵义深刻、要素丰富、逻辑严密、特征... 走向现代化进而实现复兴目标,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历史宏愿。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历史与现实的相互联动、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印证、中国与世界的相互影响中进行的伟大探索,是一个涵义深刻、要素丰富、逻辑严密、特征鲜明的科学体系,具有原创性、发展性、世界性的理论品质。中国式现代化以鲜明的历史演绎、理论概括、价值旨归、实践路径诠释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崭新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历史逻辑 理论逻辑 价值逻辑 实践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型变革”视角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国际引领作用——以中国模式化解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困境 被引量:7
5
作者 周方冶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0,185,共11页
过去十年,尽管生物多样性保护日益受到国际社会重视,但《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爱知目标”却未能如期达成。与此相对,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究其原因,得益于中国在实践中依托“生命共同体... 过去十年,尽管生物多样性保护日益受到国际社会重视,但《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爱知目标”却未能如期达成。与此相对,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究其原因,得益于中国在实践中依托“生命共同体”理论凝聚保护共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克服利益分歧,遵循“两山论”协调保护与发展矛盾,有效化解了国际社会面临的“转型变革”结构性难题。作为新时期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引领者,中国不仅应在多边层面加强对话,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转型变革”,而且要依托发展中国家以南促北,并深化次区域合作打造样板,有序推动中国模式全球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生物多样性公约 转型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社科院加强新型智库建设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涛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7,共7页
地方社科院作为党委、政府领导下的专门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机构,在新型智库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拥有独特优势。在国家对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全面部署下,地方社科院应通过改革创新,找准推进新型智库创建的着力点,从传统的战术型研究学... 地方社科院作为党委、政府领导下的专门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机构,在新型智库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拥有独特优势。在国家对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全面部署下,地方社科院应通过改革创新,找准推进新型智库创建的着力点,从传统的战术型研究学术库向新型的战略型研究智库转型,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和各专项改革,加强学科、队伍和平台建设,创新体制、机制,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更好地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打造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智库 地方社科院 理论支持 智力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国家制度优势与国家治理效能 被引量:19
7
作者 何祖坤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9,185,共10页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最为坚实的基础。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就,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成功地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在新的时代...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最为坚实的基础。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就,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成功地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如何将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这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需要从理论、历史和实践的三个维度,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现实与未来的坐标中探寻,深刻把握制度优势与国家治理效能的内在逻辑及其转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优势 治理效能 内在逻辑 转化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百年边疆治理思想史论
8
作者 杨正权 张兆民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8,185,共9页
中国共产党1921年成立后,将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视为革命任务,并依据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提出民族平等与自治主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等党的第一代领导人通过不断探索与总结,提出了“长期建疆”、民族区域自治、边疆基础建设... 中国共产党1921年成立后,将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视为革命任务,并依据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提出民族平等与自治主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等党的第一代领导人通过不断探索与总结,提出了“长期建疆”、民族区域自治、边疆基础建设等思想,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治什么疆、怎样治疆的思考和探索。改革开放后,党的第二代、第三代领导人,依据国际和国内形势变化,审时度势,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发展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创新和发展了民族平等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于“两个大局”,提出“治国必治边”的战略思想,以及“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和“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等边疆治理的重要原则,形成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边疆治理方略,以推进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百年边疆治理 治国必治边 思想论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攻性联盟、模糊性威慑与AUKUS的战略性扩张 被引量:30
9
作者 兰江 姜文玉 《国际安全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7-77,158,共32页
2021年9月15日,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建立三边安全伙伴关系(AUKUS)。美英澳三国基于追求权力最大化、改变既有国际秩序的扩张性动机,构建进攻性联盟。美国企图巩固印太地区霸权;英国试图提升印太地区影响力,推动“全球英国”构想;澳大... 2021年9月15日,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建立三边安全伙伴关系(AUKUS)。美英澳三国基于追求权力最大化、改变既有国际秩序的扩张性动机,构建进攻性联盟。美国企图巩固印太地区霸权;英国试图提升印太地区影响力,推动“全球英国”构想;澳大利亚希图扩张在印太地区的威慑力,强化南太平洋区域强国地位。AUKUS的威慑功能具有模糊性,主要体现在威慑对象及触发条件的模糊性。其模糊性威慑主要包括模糊性威慑的信号功能、震慑功能、作战功能、信息和情报共享功能、军工合作功能。AUKUS通过模糊性威慑功能实现美国在印太地区的战略性扩张;威胁中国国家安全和阻挠中国统一进程;诱使印度深化与三国战略合作;引发东盟国家意见分歧;加速欧盟防务自主进程;削弱国际核不扩散机制,恶化地区安全形势,对全球及地区安全局势产生消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 利益均衡论 进攻性联盟 模糊性威慑 战略性扩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新动能·新趋势——从2017年世界形势看国际战略演进大趋势 被引量:4
10
作者 宋德星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2,共22页
2017年发生的诸多重大国际事件不仅引发了广泛关注,而且其影响之深远,足以使得2017年具有历史标志性意义,并突出表现为以美国和中国为代表的国际社会主要成员开始以新时代来描绘国家战略蓝图,展望自己的伟大前程,并以"印太"... 2017年发生的诸多重大国际事件不仅引发了广泛关注,而且其影响之深远,足以使得2017年具有历史标志性意义,并突出表现为以美国和中国为代表的国际社会主要成员开始以新时代来描绘国家战略蓝图,展望自己的伟大前程,并以"印太"地区作为战略棋盘进行各层次的博弈。同时,以欧盟为核心的欧洲与中东地区则呈现出紧密的安全共振,折射出了某种衰退之势。正是这种权势转移和大国战略能动作用,催生了当今和未来一个时期国际战略发展演进的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形势 国际战略 印太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