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分析 被引量:119
1
作者 李二玲 崔之珍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412-1421,共10页
采用协整检验和耦合协调模型方法,分析不同尺度区域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耦合协调状况的时空演化及差异规律。结果表明:(1)中国区域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长期稳定而短期跳跃性,区域创新并不必然带来经济发展。(2)2005-201... 采用协整检验和耦合协调模型方法,分析不同尺度区域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耦合协调状况的时空演化及差异规律。结果表明:(1)中国区域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长期稳定而短期跳跃性,区域创新并不必然带来经济发展。(2)2005-2014年间,两者动态的耦合协调程度具有尺度敏感性且在地级尺度上偏低,但正逐步改善,区域差异随尺度的缩小而增大。(3)耦合协调高值区在省级层面分布在北京、上海、广东等沿海省份,地级层面分布除沿海城市外,还有内陆省会城市及其周边城市,分布由分散逐渐集聚,宏观上已经形成"沿海-腹地"型大创新-经济合作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能力 经济发展水平 耦合协调 多尺度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城乡统筹发展的状态评价与整合推进 被引量:8
2
作者 丁志伟 张改素 +2 位作者 王发曾 何伟纯 璩榆桐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1-46,共6页
在分析快速城镇化背景下河南省城乡发展基本状况的基础上,基于单指标、综合指标从时空2个维度评价河南省城乡统筹发展的状态水平。结果显示:1从单指标时序特征看,河南省城乡收入水平不断提升,城乡收入差距呈波动变化状态,近期呈现较好... 在分析快速城镇化背景下河南省城乡发展基本状况的基础上,基于单指标、综合指标从时空2个维度评价河南省城乡统筹发展的状态水平。结果显示:1从单指标时序特征看,河南省城乡收入水平不断提升,城乡收入差距呈波动变化状态,近期呈现较好的下降趋势;从单指标空间特征看,河南省中北部地区城乡差距相对较小,北部差别次之,南部差别较大。2从综合指标时序特征看,河南省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呈波动上升,5个子系统的变化情况各异,城乡统筹发展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从综合指标空间特征方面,城乡统筹发展水平与基础、经济、公共服务3个子系统的空间分异情况较为相似,而与社会、动态子系统的空间分异情况相差很大,总体呈现以中部、西北部、北部组成的高值区与南部、东南部组成低值区的分异状态。基于评价结果分析,从时空2个维度提出今后河南省城乡统筹发展的整合推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城乡统筹 状态评价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及其动力机制 被引量:24
3
作者 何伟纯 姜玉玲 +1 位作者 康江江 王发曾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2-26,31,共6页
以县域(含县、县级市、市辖区)为基础研究单元,选择国内生产总值、年末总人口和人均GDP为基本指标,运用Theil指数、探索性空间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研究2005—2014年河南省县域经济的时空差异、格局演变以及动力机制。研究结果表明:... 以县域(含县、县级市、市辖区)为基础研究单元,选择国内生产总值、年末总人口和人均GDP为基本指标,运用Theil指数、探索性空间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研究2005—2014年河南省县域经济的时空差异、格局演变以及动力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河南省区域经济总差异呈现"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的趋势,省辖市间的差异明显大于省辖市内的差异。2省辖市之间的经济差异基本呈现出中原城市群地区和非中原城市群地区的差异;省辖市内的经济差异最大的是洛阳市,最小的是漯河市,濮阳市、焦作市、周口市、三门峡市各年份内部经济差异变化明显。3县域单元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显著的空间正相关;通过Getis-Ord G*i分析发现,热点区和次热点区主要分布在豫西北地区,冷点区和次冷点区主要分布在豫东地区,豫西南地区冷点区从无到有并逐渐增多。4在多元线性回归中发现,二三产业比重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最重要的因素,政府政策因素的影响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差异 THEIL指数 探索性空间分析 动力机制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原经济区城市相互关联的时空格局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何伟纯 乔墩墩 +1 位作者 丁志伟 王发曾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9-26,共8页
运用SPSS和Arc GIS分析技术,从城市职能互补和水平联系两种关联机制入手,对中原经济区2004,2009,2014年城市之间相互关联特征展开研究。结果表明:(1)中原经济区各个城市之间职能互补性不强,且城市潜在的职能互补性不断减弱,多数城市趋... 运用SPSS和Arc GIS分析技术,从城市职能互补和水平联系两种关联机制入手,对中原经济区2004,2009,2014年城市之间相互关联特征展开研究。结果表明:(1)中原经济区各个城市之间职能互补性不强,且城市潜在的职能互补性不断减弱,多数城市趋于综合化发展,九大职能部门中仅采掘业表现出专业化发展的趋势,其他职能部门均趋于综合化发展;(2)水平联系格局以郑州和邯郸为中心,中原城市群城市之间的联系强度大于其他两类区域(中原城市群以外主体区和中原经济区非主体区),呈现出"中心-外围"的空间格局;(3)从经济因素、区位因素、政策因素3个方面对中原经济区城市相互关联格局的形成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能互补 对应分析 水平联系 引力模型 中原经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状态-动力分析框架的河南省健康城镇化时空格局 被引量:4
5
作者 刘静玉 宋琼 +2 位作者 谢志祥 丁芳芳 丁志伟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18,共8页
基于对健康城镇化的理解,构建包括状态层面和动力层面的健康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灰色关联模型、泰尔指数和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河南省健康城镇化的时空演变特征。其时间演变特征为:状态层面上,2002—2014年河南省健康城镇化水平... 基于对健康城镇化的理解,构建包括状态层面和动力层面的健康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灰色关联模型、泰尔指数和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河南省健康城镇化的时空演变特征。其时间演变特征为:状态层面上,2002—2014年河南省健康城镇化水平呈现波动、快速增长的特征;社会健康城镇化、经济健康城镇化和生态环境健康对状态层面影响较大,其他方面的影响亦增大。动力层面上,推力和拉力支持系统对健康城镇化的支撑持续增长,但存在一定的差异;从发展阶段来看,推力支持系统从2011年开始处于勉强协调阶段,拉力支持系统则在2011年稳定进入勉强协调阶段,拉力和推力支持系统均于2014年开始进入初级协调阶段。其空间演变特征为:状态层面上,2002—2014年健康城镇化水平不断增长,区域差异缩小;动力层面上,拉力支持系统对健康城镇化的支撑在增加的同时区域差异缩小,耦合协调度的2个解释性指标中,综合协调指数的区域差异缩小,而耦合度的区域差异增大;推力支持系统对健康城镇化的支撑在增强的同时区域差异缩小,综合协调指数和耦合度区域差异性趋小。在2个时间节点上,影响健康城镇化动力层面的深层次原因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城镇化 状态-动力分析框架 时空格局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县域粮食生产格局演化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1
6
作者 屈艳辉 李二玲 范訸嘉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48-153,共6页
优化粮食生产布局、探讨粮食发展规律是有效调整农业空间结构、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生产效率的有效途径。以县域为单元,借用Open Geo Da中空间自相关和Arc GIS 10.2中地理加权回归探究了1995—2014年河南省县域粮食生产格局演化及影响因... 优化粮食生产布局、探讨粮食发展规律是有效调整农业空间结构、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生产效率的有效途径。以县域为单元,借用Open Geo Da中空间自相关和Arc GIS 10.2中地理加权回归探究了1995—2014年河南省县域粮食生产格局演化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河南省粮食产量在全国粮食总产量中的比重总体呈现增长趋势;②县域粮食生产现状显示“东部多西部少”的分布格局,其粮食生产多集中分布在中东部平原区的产粮大县,县域粮食生产空间集聚性逐渐增强;③粮食生产的影响因素在不同的空间上具有不同的影响程度,且粮食生产朝低碳有机和规模化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产 空间格局 空间自相关 地理加权回归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人口红利期研判及其空间特征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胡萌 刘静玉 +2 位作者 李宁 孙志敏 马碧波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4-151,共8页
以2010年为研究基年,选取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考虑全面实施二孩政策的影响,假设未来总和生育率高或低两种情况,运用CPPS软件对河南省未来人口进行预测,研究河南省18个省辖(管)市人口红利期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在时间上,各市人口总数约... 以2010年为研究基年,选取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考虑全面实施二孩政策的影响,假设未来总和生育率高或低两种情况,运用CPPS软件对河南省未来人口进行预测,研究河南省18个省辖(管)市人口红利期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在时间上,各市人口总数约在2040—2045年达到峰值;总人口红利期持续时间普遍集中在10~20年并且虚假人口红利期普遍长于真正人口红利期。从空间分布上,各市人口红利区类型分布差异显著,高人口红利区的市域零星分布,较高人口红利区的市域主要集中在北部和南部地区,东部和西部地区的市域属于较低人口红利区,总体呈现出北部高于南部、西部高于东部的分布状态。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河南省各市人口红利期持续时间存在正的空间自相关性,各相邻市域之间人口红利期持续时间具有相似属性;从各市人口红利期持续时间的局部聚集特征可以看出,人口红利期空间分布以HH区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红利 人口红利期 真正人口红利期 虚假人口红利期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淘宝村集聚的时空演变及形成机制 被引量:38
8
作者 辛向阳 乔家君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15,30,共6页
淘宝村在拉动农村就业和创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一体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对中国淘宝村的研究发现,淘宝村的发展呈现出"初期连续平稳式增长、近期快速跳跃式增长"的时间演化特征和"均质分散到局部集聚"的... 淘宝村在拉动农村就业和创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一体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对中国淘宝村的研究发现,淘宝村的发展呈现出"初期连续平稳式增长、近期快速跳跃式增长"的时间演化特征和"均质分散到局部集聚"的空间演变特征。进一步的计量分析表明:(1)淘宝村核密度整体水平明显提高,呈现出"全域整体偏少,局部相对集中"的空间不均衡分布格局;(2)空间结构上表现为明显的交通指向性和沿海指向性,具有"点-轴-网"演变的发展态势;(3)空间上不断涌现较多的新核,现有的多核又进一步聚集,形成规模更大的单核。在实地调研河南省桑坡村的基础上,提出了"六边形"模型是淘宝村形成的内在作用机制,其中能人的发现与培育是其形成的关键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空间分布 六边形模型 淘宝村 焦作市桑坡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过程控制”的农业技术扩散系统重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于正松 李小建 +1 位作者 许家伟 王伟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5-68,共4页
基于已有实践和理论成果分析,综合运用系统论、增长极、过程控制等理论,构建以农业科技园为区域农业技术扩散核心,强化农户技术采用前、中、后3个阶段过程控制的新型农业技术扩散系统,该系统具备扩散主体明确化、高互动反馈性、强区域... 基于已有实践和理论成果分析,综合运用系统论、增长极、过程控制等理论,构建以农业科技园为区域农业技术扩散核心,强化农户技术采用前、中、后3个阶段过程控制的新型农业技术扩散系统,该系统具备扩散主体明确化、高互动反馈性、强区域适应性等方面的优势。最后提出了保障该系统良性运转的措施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技园 技术扩散 系统 过程控制 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阳市镇域农民收入时空分异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毛达 黎世民 +1 位作者 康江江 丁志伟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65-172,共8页
以镇域为研究单元,以农民人均纯收入为测度指标,基于变异系数、泰尔指数、莫兰指数方法与空间分类、ESDA等空间分析技术,分析了信阳市170个镇域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从时序特征看,变异系数除个别年份微弱波动外,整... 以镇域为研究单元,以农民人均纯收入为测度指标,基于变异系数、泰尔指数、莫兰指数方法与空间分类、ESDA等空间分析技术,分析了信阳市170个镇域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从时序特征看,变异系数除个别年份微弱波动外,整体呈下降趋势;泰尔指数在2009年之前呈现波动变化,近期呈现逐步下降趋势;莫兰指数介于0.4981~0.6095,镇域农村人均纯收入呈现较强的正向空间关联关系。总体而言,信阳市镇域农民人均纯收入在逐年提高的同时,内部之间的差异在减小且互促共进效应不断增大。从空间分异格局看,高、较高水平区主要分布在信阳市区周边,市域中部的部分区域;中等、较低水平区分布在市域北部的息县、淮滨县,市域中部的罗山县、光山县以及市域南部的新县、商城县,呈现小集中与分散并存的状态;低水平区在息县、淮滨县集中并形成大范围连绵分布区。基于研究结果,从区位因素、经济发展基础、自然条件、战略政策4个方面进行原因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收入 时空分异 镇域 信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