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原经济区省际边界经济协调发展及空间格局演化分析——兼与长三角省际边界区的比较 被引量:16
1
作者 张伟丽 杨慧敏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11,共6页
本文利用经济增长水平差异、空间关联分析及局部热点技术等手段,测算了中原经济区省际边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程度,以及其空间格局的演化,并与长三角地区的省际边界区域进行了比较,得到主要结论有:(1)中原经济区省际边界区的经济差异比... 本文利用经济增长水平差异、空间关联分析及局部热点技术等手段,测算了中原经济区省际边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程度,以及其空间格局的演化,并与长三角地区的省际边界区域进行了比较,得到主要结论有:(1)中原经济区省际边界区的经济差异比长三角地区的小,区域间经济发展联系逐步提升。(2)中原经济区省际边界区域内的经济联系虽然不高但较为显著,而长三角地区的空间相关性虽然较高,但呈现逐渐减弱的趋势。(3)中原经济区省际边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程度低于长三角地区,但是二者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4)中原经济区省际边界经济协调发展度在空间分布上基本保持稳定状态,协调发展度高的地区仅集中在少数几个,而协调发展度低的地区所占比重较高,与长三角对比可以看出高水平地区并未带动周围地区发展。本文提出利用省际边界区域廉价的土地及人力等资源优势吸引区内较为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发展区域特色经济、积极培育省际边界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及增强区际合作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际边界区域 经济协调发展度 空间格局演化 中原经济区 长三角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原经济区城乡协调发展评价 被引量:8
2
作者 韩峰 李二玲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18,共6页
统筹协调的城乡发展格局是中原经济区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本文在分析城乡协调发展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城乡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相关省份2012年统计年鉴数据对中原经济区各地市城乡协调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和空间格局分析。结果显... 统筹协调的城乡发展格局是中原经济区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本文在分析城乡协调发展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城乡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相关省份2012年统计年鉴数据对中原经济区各地市城乡协调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和空间格局分析。结果显示:(1)中原经济区城乡协调发展空间上呈现明显的"块状"分布格局,北方城乡协调水平总体好于南方;(2)不同因子对地级市层次城乡协调发展影响程度与各地级市之间按各主因子的差异程度不具备一致性;(3)县域经济发展是推动城乡系统向高水平城乡协调关系演进的重要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协调发展 评价 中原经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用地扩张和经济发展的协整性与因果关系分析——以河南省为例 被引量:15
3
作者 杨丹 张鹏岩 +2 位作者 周志民 李颜颜 何坚坚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7-72,85,共7页
城市发展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城市化过程往往具有阶段性,主要通过城市扩张与经济发展表现出来。基于生态位理论,结合库兹涅茨曲线、协整检验及Granger因果分析和脱钩关系等方法对2004—2015年河南省18个地级市城市用地扩张与经济发... 城市发展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城市化过程往往具有阶段性,主要通过城市扩张与经济发展表现出来。基于生态位理论,结合库兹涅茨曲线、协整检验及Granger因果分析和脱钩关系等方法对2004—2015年河南省18个地级市城市用地扩张与经济发展的协整性与因果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河南省城市生态位呈核心-边缘趋势向外围扩展;(2)除平顶山市、安阳市、濮阳市和南阳市的城市用地扩张与经济发展关系不明显外,其余城市均呈"U"型或倒"U"型的库兹涅茨曲线关系;(3)河南省城市用地扩张与经济发展间的协调性在一定程度上受社会体制、政府政策、决策等的影响;(4)河南省18个地市均不存在衰弱性脱钩现象,除2015年的许昌外其余城市的城市用地扩张与经济发展间均不存在弱复钩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用地扩张 经济发展 协整性 因果关系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公路引导下中原经济区交通可达性空间格局 被引量:20
4
作者 孟德友 李小建 樊新生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6-40,64,共6页
以中原经济区为研究区域,采用网络分析和栅格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相对可达性和区域平均可达性指标在对各县市可达性及改善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对区域可达性空间格局及演化特征进行探讨。结果显示:各县市可达... 以中原经济区为研究区域,采用网络分析和栅格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相对可达性和区域平均可达性指标在对各县市可达性及改善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对区域可达性空间格局及演化特征进行探讨。结果显示:各县市可达性均获得了较大的提升,但县市可达性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时期还存在较大差距;区域平均可达性呈现出以中原城市群为核心向外围地区递减的态势,可达性中心区的范围逐步拓展,交通干线指向性明显,平原地区可达性优于山区、丘陵或盆地;不同发展阶段的可达性变化幅度也不均匀,可达性水平较差的地区改善程度明显,高速公路建设有利于推动地区间可达性的均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可达性 空间格局 中原经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A的河南省区域经济效率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刘荣增 范琳琳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12,共6页
笔者以河南省所辖18地市为研究对象,运用评价相对效率的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河南省区域经济效率进行了实证测度。研究结果表明:从DEA有效性来看,郑州、开封、漯河、南阳、周口、济源6个市的整体经济效率相对最优,处于DEA有效状态;从... 笔者以河南省所辖18地市为研究对象,运用评价相对效率的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河南省区域经济效率进行了实证测度。研究结果表明:从DEA有效性来看,郑州、开封、漯河、南阳、周口、济源6个市的整体经济效率相对最优,处于DEA有效状态;从规模效益来看,郑州、开封、濮阳、漯河、南阳、商丘、周口、济源8个市的规模相对最佳;从生产前沿面投影分析来看,郑州、开封、许昌、漯河、南阳、周口、济源这7个市的投入产出没有冗余,位于生产前沿面上。最后,笔者从转移剩余劳动力、提高能源利用率、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科技创新、加强区域合作等方面提出了提升河南省区域经济效率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A 区域经济 经济效率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农业专业村发展与地理环境关系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周灿 李小建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30-135,共6页
综合运用GIS技术、逐步回归法、Logit模型,分析了2009—2012年河南省农业专业村数量结构、空间分布的变化特征,并探究了地理环境对农业专业村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业专业村空间分布不均衡,局部地区集聚程度发生变化;农业专业化... 综合运用GIS技术、逐步回归法、Logit模型,分析了2009—2012年河南省农业专业村数量结构、空间分布的变化特征,并探究了地理环境对农业专业村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业专业村空间分布不均衡,局部地区集聚程度发生变化;农业专业化率随劳动力资源的增加而降低,丘陵、山区农业专业化率比平原区低,村庄区位显著影响农业专业化率;伴随农区发展,农业专业化生产对劳动力资源的依赖程度有所降低,丘陵、山地地形对农业专业化率的负面影响减弱,市场因素对农业专业化率的影响凸显;劳动力资源对花卉、蔬菜等劳动密集型的专业村形成具有正面影响,邻近批发市场能提高蔬菜、水果、花卉等市场依赖性强的专业村形成概率,靠近地级市、县城的区位条件有利于形成蔬菜、水果等专业村。该结果对农区专业村发展方向和策略制定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专业村 地理环境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及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29
7
作者 张伟丽 邓晴晴 冯文博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24,共6页
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马尔科夫链以及空间多层次回归等方法,分析河南省近二十年来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及其影响机制。主要结论有:(1)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对河南省的区域经济差异有着重要的影响。空间尺度越小,区域经济差异越大。... 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马尔科夫链以及空间多层次回归等方法,分析河南省近二十年来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及其影响机制。主要结论有:(1)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对河南省的区域经济差异有着重要的影响。空间尺度越小,区域经济差异越大。区级与市级的经济差异整体上呈现扩大的趋势,而县级经济差异趋于平缓变动。(2)从空间分布来看,大致呈现核心-外围的格局,富裕区域主要分布在河南省中部与西北部地区,特别集中在中部地区,而贫困区域主要分布在东部与南部,特别集中在东部区域。(3)投资水平、分权化、产业结构、资源禀赋等是造成河南区域经济差异扩大的原因,而市场活跃度、城乡分异、地形因素等则一定程度上缩小了这种差异。最后,提出缩小河南区域经济差异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差异 泰尔指数 空间多层次回归模型 马尔科夫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户活动空间选择的影响因素及其收入效应——河南省农户调查与实证 被引量:5
8
作者 樊新生 李小建 +1 位作者 高更和 罗庆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07-913,共7页
在实地农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把农户活动空间划分为局部(L)、村庄(V)、区域(R)和国家(N)4个尺度空间,分析农户活动空间策略;并构建多元逻辑回归模型,从农户特征、地理因素分析农户活动空间策略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在活动空间选择... 在实地农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把农户活动空间划分为局部(L)、村庄(V)、区域(R)和国家(N)4个尺度空间,分析农户活动空间策略;并构建多元逻辑回归模型,从农户特征、地理因素分析农户活动空间策略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在活动空间选择方面,农户往往以局部空间为基础,向其他活动空间拓展,采取空间组合策略。各活动空间对农户收入的贡献程度不同,国家活动空间对农户收入贡献最大。影响因素方面,农户所处的区位、拥有的劳动力数量显著的影响农户活动空间策略选择;初中教育水平对农户在区域、国家尺度上的活动影响显著;较少的耕地与农户活动空间策略选择具有相关性;通达性主要影响区域尺度活动空间选择。镇域经济发展水平对农户活动空间策略选择整体上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 活动空间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偏离-份额法的县域产业结构转变与竞争力分析——以河南省为例 被引量:7
9
作者 樊新生 魏凌 豆明尚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12,共6页
本文采用偏离-份额法分析了河南省县域经济产业结构变动趋势。研究发现:1工业增长较快的县域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分量相对较高,和全省产业变动趋势相同,表现出较强的产业结构竞争力;2县域产业结构及其竞争力变化大。在宏观经济快... 本文采用偏离-份额法分析了河南省县域经济产业结构变动趋势。研究发现:1工业增长较快的县域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分量相对较高,和全省产业变动趋势相同,表现出较强的产业结构竞争力;2县域产业结构及其竞争力变化大。在宏观经济快速增长的背景下,传统农业县产业结构容易由第一产业为主向第二、第三产业为主转变,但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产业结构很难有质的突破,竞争力下降,而对于工业化较早的县域,产业结构未能持续升级,竞争力很难维持。而依靠旅游、特色农业和矿产资源开发的新兴县域产业结构表现出较强竞争力。3探索出河南产业结构竞争力空间"热点"和"冷点"。少数产业结构竞争力上升县域和下降县域分别在豫西地区、豫西北地区集中连片分布,而多数县域产业结构竞争力不变并集中分布在豫东平原地区,呈现出空间相关性。县域产业结构多样化增加,在全省工业化加快趋势下,工业发展较快的县域产业结构更容易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力,同样,农业发展形成的产业特色也可以增强产业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离-份额分析法 产业结构 竞争力 县域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农业场域中的中国家庭农场及其组织优势——基于河南省Y市家庭农场的田野调查 被引量:3
10
作者 姬超 《经济与管理》 CSSCI 2016年第3期71-77,共7页
现代农业的本质在于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和规模适度,其前提是建立和完善现代农业的产业支撑体系和经营体系。在现代农业这一全新场域中,农业生产和经营组织的形态要求因时、因地进行创新。新中国成立以来,以家庭为主体的农业... 现代农业的本质在于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和规模适度,其前提是建立和完善现代农业的产业支撑体系和经营体系。在现代农业这一全新场域中,农业生产和经营组织的形态要求因时、因地进行创新。新中国成立以来,以家庭为主体的农业经营体制经历了一个从有到无、再到有的过程,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农业公司、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组织相继出现。根据河南省Y市家庭农场的田野调查:家庭农场既是对传统的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有效继承,也是对现代农业经营方式的有益补充。各地政府有必要借助土地流转手段适度引导,激励真正有能力、有技术的农民从事家庭农场经营,同时促进各式经营主体优势互补,各取所长,形成有活力、多元化、合作化的农业经营组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农业 家庭农场 农业主体 组织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外开放的经济增长效应及其演变规律——韩国经济发展的经验证据
11
作者 颜玮 姬超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39-244,共6页
对外开放在韩国经济高速增长及其转型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韩国经济发展的两个阶段:经济增长期(1961-1990年)和经济转型期(1991-2011年)的综合比较表明:(1)积极融入世界分工体系是韩国经济起飞的先决条件;(2)水平和垂直双向的国际... 对外开放在韩国经济高速增长及其转型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韩国经济发展的两个阶段:经济增长期(1961-1990年)和经济转型期(1991-2011年)的综合比较表明:(1)积极融入世界分工体系是韩国经济起飞的先决条件;(2)水平和垂直双向的国际竞争形势决定了韩国经济起飞时便极其注重提高经济运行效率;(3)世界分工程度的趋缓和国际市场的逐渐饱和推动韩国经济步入转型期,进一步的经济增长转而依赖效率前提下的技术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开放 经济增长 内涵式增长 经济效率 技术进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县域经济密度测算及空间分异研究 被引量:27
12
作者 张鹏岩 李颜颜 +3 位作者 康国华 孙东琪 卢谦成 周志民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28-135,共8页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科学评估县域经济的空间分异、影响因素和形成机理,可以为区域经济分析和区域发展政策制定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本文以黄河流域504个县域为研究单元,采用熵权灰色模型、Jenks最佳分类法和Kernel分析等方法,...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科学评估县域经济的空间分异、影响因素和形成机理,可以为区域经济分析和区域发展政策制定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本文以黄河流域504个县域为研究单元,采用熵权灰色模型、Jenks最佳分类法和Kernel分析等方法,基于人均、地均组成的经济密度综合指数构建经济密度评价指标体系和经济密度综合评价模型,从空间分布特征、空间集聚状态两个维度对2000年、2014年黄河流域县域经济密度的空间分异的特征状态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流域经济密度的空间分异主要受人均密度系统影响,地均密度系统只是强化或减弱人均系统的分异强度。(2)黄河流域东部与中西部之间的经济密度差异明显。东部经济密度水平高,且形成了以郑州、济南为中心的高级别集聚状态,中东部以西安为中心形成了次一级集聚状态,而中西部经济密度整体水平低且仅有少量的弱集聚核心和集聚影响区。(3)流域中西部内部经济空间分异也发生变化。内蒙古、河南的经济密度水平较高,而其他省区的水平相对较弱;流域中西部高水平、中高水平经济密度区域及实力较强的集聚核心和扩展轴带分布在内蒙古中部、河南中部、陕西南部、山西中部,其他省区的集聚核心和扩展轴带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密度 空间分异 空间集聚 县域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理邻近、关系邻近对农业产业集群创新影响——基于山东省寿光蔬菜产业集群实证研究 被引量:39
13
作者 史焱文 李二玲 李小建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51-759,共9页
以寿光蔬菜产业集群为例,运用Arc GIS 10.0软件的空间邻近分析,Ucinet软件的社会网络分析以及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从多维邻近性视角探究蔬菜集群企业的地理邻近、关系邻近特征及两者在集群企业创新中的影响。研究表明:1蔬菜集群企业具有明... 以寿光蔬菜产业集群为例,运用Arc GIS 10.0软件的空间邻近分析,Ucinet软件的社会网络分析以及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从多维邻近性视角探究蔬菜集群企业的地理邻近、关系邻近特征及两者在集群企业创新中的影响。研究表明:1蔬菜集群企业具有明显的地理集聚特征,企业的空间邻近有利于集群创新氛围的形成;2集群企业及各创新主体间拥有紧密的关系邻近网络,关系网络中多核心节点,促使创新资源、隐性知识、新技术等的扩散与传播;3进一步回归分析表明,关系邻近对蔬菜产业集群创新作用更显著,永久性地理邻近在寿光蔬菜产业集群创新中仍然起到正向作用,但作用要弱于关系邻近。说明多元关系邻近在集群创新过程中能够对消除过度的地理邻近、单一关系邻近造成的创新锁定起到作用,同时还为全球化背景下农业集群创新提供新的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邻近 关系邻近 农业产业集群 山东省寿光蔬菜产业集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商品贸易结构不均衡性对地缘经济格局的影响 被引量:15
14
作者 孟德友 马颖忆 +1 位作者 王晗 柯文前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238-1246,共9页
从国家对外经济联系中不同产业和产品结构的进出口贸易视角,考察中国1地缘经济格局特征与影响。研究表明,中国商品贸易的总体态势是资源产品进口对富含能源国家的高依赖及工业制成品净出口对国际市场的强需求的不均衡特征;空间上则表现... 从国家对外经济联系中不同产业和产品结构的进出口贸易视角,考察中国1地缘经济格局特征与影响。研究表明,中国商品贸易的总体态势是资源产品进口对富含能源国家的高依赖及工业制成品净出口对国际市场的强需求的不均衡特征;空间上则表现出国别、地区和方式较为单一且相对稳定,这可能会导致中国地缘经济与其他国家关联强度有一定的倾向性。集成资源产品进口和工业制成品进出口多指标显示,以工业制成品进出口为主的外向经济是影响中国当前地缘经济格局最主要的因素,而资源产品进口则次于工业制成品的作用,且石油和铁矿的作用高于天然气;在空间上形成了以重点经济发达国家与其外围周边国家为重点面域,联合重点能源国家为扩展的"面-点"地缘经济格局,中国进出口贸易地区大致形成了由近及远的多圈层结构,且关联度较低的国家镶嵌其中而表现出破碎化的特征。这一格局昭示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地缘局势总体稳定,但受诸多不可控因素的影响,积极开辟和寻求多元化的地缘经济空间是有效应对对外经济联系突发事件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缘经济 对外经济联系 贸易结构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村贫困的动态发展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CHNS数据 被引量:16
15
作者 杨慧敏 罗庆 许家伟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2-47,共6页
笔者根据2000年、2006年和2011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的家户微观面板数据,借助双变量Probit模型,从户主特征、家庭特征、社区特征三个方面对中国农村家庭贫困状况及其动态变化特征进行研究。分析发现,不同贫困线标准下,家户贫困发... 笔者根据2000年、2006年和2011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的家户微观面板数据,借助双变量Probit模型,从户主特征、家庭特征、社区特征三个方面对中国农村家庭贫困状况及其动态变化特征进行研究。分析发现,不同贫困线标准下,家户贫困发生率均逐年下降,且随着经历贫困次数的增多,贫困户数目不断减少,相邻年份中仅有部分家庭持续处于贫困状态;同时,家户脱离贫困与陷入贫困的状态同时存在。回归结果表明,户主受教育程度、耕地面积、村庄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比重、到最近小学的距离、到最近火车站的距离等因素对下一年份家户贫困状态的边际效应影响显著;由于贫困标准不同,其影响程度也有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贫困 贫困动态变化 CHNS数据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区域收入与经济差异的联合动态性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伟丽 冯文博 李彦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6-71,共6页
采用泰尔指数方法测算了1990-2014年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并结合相应的人均收入数据,运用马尔可夫链方法分析了区域收入与经济差异之间的联动性及其演变趋势。得到的主要结论有:1)区域收入与经济差异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低收入类型中既存... 采用泰尔指数方法测算了1990-2014年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并结合相应的人均收入数据,运用马尔可夫链方法分析了区域收入与经济差异之间的联动性及其演变趋势。得到的主要结论有:1)区域收入与经济差异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低收入类型中既存在经济差异较低的区域也存在经济差异较高的区域;中等收入类型区域主要以高经济差异为主,且经济差异呈逐渐缩小的趋势;高收入类型区域以高经济差异和中等经济差异居多,并呈现出高经济差异向中等经济差异转变的趋势。2)区域收入与经济差异之间具有联动性。低收入-低差异区域主要分布在中国中部,且保持低收入-低差异状态的概率较高;中等收入-中等差异类型的区域最容易发生状态转移;高收入-高差异区域不容易向中等收入-低差异区域转移,而高收入-低差异区域则可能成为高收入-中等差异区域。3)从长期看,低收入-中等差异区域的稳定性较高,中等收入-中等差异区域可能向其他类型的区域转移。最后,提出了缩小区域经济差异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收入 经济差异 泰尔指数 马尔可夫链 联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空耦合视角的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俱乐部趋同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伟丽 覃成林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7-82,F0003,共7页
目前有关俱乐部趋同的研究存在一个很大的缺憾,即时间维度与空间维度的分离,这不仅无法真正揭示俱乐部趋同形成的内在机理,更有可能偏离俱乐部趋同的事实。该文从时空耦合的视角构建了区域经济增长俱乐部趋同的检验方法,并以中国329个... 目前有关俱乐部趋同的研究存在一个很大的缺憾,即时间维度与空间维度的分离,这不仅无法真正揭示俱乐部趋同形成的内在机理,更有可能偏离俱乐部趋同的事实。该文从时空耦合的视角构建了区域经济增长俱乐部趋同的检验方法,并以中国329个地级行政区为基本区域单元,检验了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是否存在俱乐部趋同,结果发现全国仅有一个由东部沿海发达地市、辽宁省大部分发达地市及中西部部分省会和资源型发达地市构成的发展水平较高的时空耦合趋同俱乐部。对该趋同俱乐部的影响因素分析表明,它是由区域经济增长的历史因素和结构因素在空间相互作用、市场作用及政府作用的综合影响下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耦合 俱乐部趋同 CART方法 加权随机Kernel分布密度函数 区域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30年河南城市人口空间格局的展望 被引量:4
18
作者 宋伟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7,共7页
2002年以后河南县级城市、地级城市、郑州市均进入了一个城区人口快速增长期,但进入新常态后增速发生分化:县级城市城区人口快速增长趋于结束,进入增速放缓的内涵式发展期;地级城市城区人口增速小幅放缓,基本能够维持稳定增长;郑州大都... 2002年以后河南县级城市、地级城市、郑州市均进入了一个城区人口快速增长期,但进入新常态后增速发生分化:县级城市城区人口快速增长趋于结束,进入增速放缓的内涵式发展期;地级城市城区人口增速小幅放缓,基本能够维持稳定增长;郑州大都市区城区人口仍将维持快速增长态势。展望2030年,河南多数县级城市、地级城市应适度控制城市空间规模扩张,重点转向已规划区、建成区优化发展,提升生态、宜居、宜学水平,吸引更多农民进城、提升人口集聚水平。郑州大都市区应提升规划层次和水平,从省级层面制定具有较强约束力的整体规划,打造组团发展、分工合理、功能完善、优势突出的全国一流都市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空间格局 城镇化 城镇体系 河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革型领导行为与技术创新能力——组织学习倾向的中介效应及行业调节效应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永伟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7-113,共7页
笔者以上海、新疆、山东三地区205家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对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层级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变革型领导行为和组织学习倾向对技术创新能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组织学习倾向在变革型领导行为与技术创新能力之... 笔者以上海、新疆、山东三地区205家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对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层级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变革型领导行为和组织学习倾向对技术创新能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组织学习倾向在变革型领导行为与技术创新能力之间起着中介作用;通过组织学习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在行业之间存在差异性,制造业企业中组织学习倾向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更强,而在服务业企业中组织学习倾向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相对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革型领导行为 组织学习倾向 技术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经济增长俱乐部趋同:假说检验及解释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伟丽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58-263,共6页
研究俱乐部趋同可以更加准确地观察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格局,针对性地分析不同类型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这对于缩小区域经济差异具有重要意义。从俱乐部趋同假说的检验、解释及中国的相关研究等方面对现有国内外文献进行综述,并指出... 研究俱乐部趋同可以更加准确地观察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格局,针对性地分析不同类型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这对于缩小区域经济差异具有重要意义。从俱乐部趋同假说的检验、解释及中国的相关研究等方面对现有国内外文献进行综述,并指出有待进一步拓展的研究方向,以期为国内该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俱乐部趋同假说检验 影响因素 中国 拓展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