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业信息化与农业家庭经营融合发展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徐晓盼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5-126,共2页
推动农业信息化与家庭经营融合发展是我国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所在。本文分析了我国农业信息化与家庭经营融合发展的内在机理、面临问题,认为数字乡村建设为农业信息化和农业家庭经营提供了巨大发展契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数字乡村... 推动农业信息化与家庭经营融合发展是我国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所在。本文分析了我国农业信息化与家庭经营融合发展的内在机理、面临问题,认为数字乡村建设为农业信息化和农业家庭经营提供了巨大发展契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数字乡村背景下农业信息化与家庭经营融合发展的实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 农业信息化 农业家庭经营 融合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视域下互联网发展、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被引量:7
2
作者 周柯 周雪莹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8-37,共10页
随着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科技革命的到来,互联网与三次产业之间从浅层联系到深度融合,逐渐成为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本文从理论层面分析互联网发展、技术创新以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从实证方面,基... 随着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科技革命的到来,互联网与三次产业之间从浅层联系到深度融合,逐渐成为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本文从理论层面分析互联网发展、技术创新以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从实证方面,基于2008~2019年31省(区、市)的面板数据,通过全局主成分分析法计算互联网发展指数;建立空间杜宾模型对互联网发展影响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程度和空间溢出效应进行检验,并构建中介效应模型验证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互联网发展对本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具有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2)互联网发展能够加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空间溢出效应;(3)相邻地区具有相似的产业结构,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具有正向的空间关联性;(4)技术创新在互联网发展影响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具有部分中介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发展 技术创新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空间溢出 中介效应 全局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融资约束与企业金融化 被引量:6
3
作者 朱清华 《财会通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5-88,144,共5页
文章选取2010—2020年我国A股非金融、非房地产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金融化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加剧了企业金融化趋势;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通过对企业融资约束作用,在一定程度加剧了企业金... 文章选取2010—2020年我国A股非金融、非房地产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金融化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加剧了企业金融化趋势;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通过对企业融资约束作用,在一定程度加剧了企业金融化。这表明中国企业金融化的主要动机仍为“蓄水池”动机,而非投机动机。异质性检验发现对于国有企业、股权集中度较高的企业而言,过度金融化的投资动机较弱;而非国有企业、股权集中度较低的企业“投资替代”动机较强,是实体经济“脱实向虚”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 融资约束 企业金融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去杠杆、财务柔性与企业业绩波动 被引量:4
4
作者 朱清华 《财会通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67-71,共5页
文章选取2015—2020年过度负债的制造业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分析金融去杠杆对企业业绩波动的影响及可能存在的中介路径和调节效应。研究表明:金融去杠杆会显著增加企业的业绩波动,且在绩效差企业中的正影响程度强于绩效好企业,在小规模企... 文章选取2015—2020年过度负债的制造业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分析金融去杠杆对企业业绩波动的影响及可能存在的中介路径和调节效应。研究表明:金融去杠杆会显著增加企业的业绩波动,且在绩效差企业中的正影响程度强于绩效好企业,在小规模企业的正影响程度强于大规模企业;金融资产配置和非效率投资未在去杠杆与企业业绩波动之间承担中介效应;越高的财务柔性水平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的资金约束,减轻去杠杆过程对企业业绩的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度负债企业 金融去杠杆 业绩波动 财务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法视野下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路径探讨
5
作者 李晋杰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5-46,共2页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需要统筹协调各类参与主体复杂的经济关系,有必要从经济法视野下讨论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路径。当前我国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但也存在结构不合理问题。产生这一问题的法律原因在于基础设施的公共物...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需要统筹协调各类参与主体复杂的经济关系,有必要从经济法视野下讨论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路径。当前我国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但也存在结构不合理问题。产生这一问题的法律原因在于基础设施的公共物品属性下政府职能缺位,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市场扭曲,以及农村基础设施投资法律法规尚不完备等因素。因此,从经济法视角出发,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法律制度,同时完善农村经济法治建设,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化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法 农村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