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原油田区块腐蚀综合治理研究
1
作者 张蕴强 于志健 +2 位作者 刘汝云 陶立江 侯莹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2-54,61,共4页
通过对胡 19区块整个生产系统腐蚀因素的调查 ,摸清了腐蚀的原因所在 ,并具体分析了各因素对腐蚀破坏造成的影响。同时依据各腐蚀情况 ,制定了切实可行的防腐对策 ,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达到了治理的目的。
关键词 中原油田 胡19区块 腐蚀 综合治理 生产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水分离器阴极保护技术在中原油田的应用
2
作者 陈秀玲 尹依娜 靖朝强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12-213,共2页
报道油气水三相分离器内壁的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技术在中原油田的应用情况;并对阴极保护参数及阴极保护系统中出现的问题及技术改进措施作了介绍。
关键词 分离器 阴极保护 中原油田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注空气工艺防爆实验的研究 被引量:24
3
作者 吉亚娟 周乐平 +3 位作者 任韶然 赵泽宗 高海涛 邵红云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2期87-92,共6页
通过实验,研究可燃气体(甲烷)的爆炸极限规律和加入惰性气体(氮气)后可燃气体临界氧含量的变化规律,测定在特定条件下甲烷的爆炸极限范围和安全氧含量,根据实验结果,确定氧含量的安全标准并提出相应的事故预防与控制措施,确保注空气采... 通过实验,研究可燃气体(甲烷)的爆炸极限规律和加入惰性气体(氮气)后可燃气体临界氧含量的变化规律,测定在特定条件下甲烷的爆炸极限范围和安全氧含量,根据实验结果,确定氧含量的安全标准并提出相应的事故预防与控制措施,确保注空气采油技术实施过程中的风险处于可控制范围内,使注空气采油技术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空气 爆炸极限 临界氧含量 风险 安全氧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油水井高温牺牲阳极保护技术 被引量:12
4
作者 陈秀玲 关建庆 +1 位作者 尹依娜 刘强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524-526,共3页
对油田油水井油套管及井下设施的腐蚀状况进行了介绍。针对高温条件下的严重腐蚀,常用缓蚀剂保护方法具有局限性,提出了高温牺牲阳极阴极保护技术,可以解决高温腐蚀的问题。
关键词 油水井 腐蚀 高温牺牲阳极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北含硫超深气井测试地面控制技术优化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0
5
作者 谭明文 张百灵 +2 位作者 李明志 张应科 钟水清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8-62,8,共5页
川东北地区海相超深碳酸盐岩储层具有高温、高压、含硫等特征,给测试安全性、成功率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为此,在川东北碳酸盐岩含硫气藏测试难点分析的基础上,以提高测试施工的安全性为目的,开展了测试地面控制技术优化研究:通过优选井... 川东北地区海相超深碳酸盐岩储层具有高温、高压、含硫等特征,给测试安全性、成功率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为此,在川东北碳酸盐岩含硫气藏测试难点分析的基础上,以提高测试施工的安全性为目的,开展了测试地面控制技术优化研究:通过优选井口装置、优化地面流程,确定出适合于元坝、普光和通南巴地区的井口装置,设计出3套适合于不同工况含硫气井的地面控制流程,最终形成了一套针对性强、适应性好的川东北含硫超深气井测试工艺技术,为川东北含硫气藏测试工作的安全开展提供了安全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北 碳酸盐岩 高温 高压 气井 测试 地面流程 硫化氢 采油树 分离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油电泵智能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田芳勇 刘净 +3 位作者 陈传东 宋衍 谢卫兵 石懋桓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3-85,92,共4页
目前我国潜油电泵控制技术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传统工频控制状态下故障频繁,系统效率低,能源浪费严重,运行成本偏高,变频控制不能实时自动调整。针对潜油电泵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将模糊控制策略引入潜油电泵系统控制,设计出智能控制器... 目前我国潜油电泵控制技术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传统工频控制状态下故障频繁,系统效率低,能源浪费严重,运行成本偏高,变频控制不能实时自动调整。针对潜油电泵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将模糊控制策略引入潜油电泵系统控制,设计出智能控制器与井下四参数监测系统。将智能控制与变频技术、井下监测技术有机结合,实现了潜油电泵采油系统的智能控制,保证潜油电泵实时高效合理运行,达到延长运行寿命,提高系统效率,节能降耗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油电泵 智能控制 PLC 井下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自均向稠化酸解堵技术在克拉玛依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宋继宇 陈涛 +6 位作者 唐祖友 刘生福 郭军 张兵涛 赵守清 王丽萍 李志远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7-119,共3页
报道了将活性自均向稠化酸用于高温高压裂缝 孔隙型油藏油井酸化解堵的技术。概括介绍了活性自均向稠化酸的作用原理、基本组成、性能和解堵工艺 。
关键词 稠化酸 地下稠化 自均向 表面活性剂 酸化 解堵 裂缝-孔隙型油藏 克拉玛依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口油田天然气驱提高采收率室内实验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许振华 龚宝强 +5 位作者 许振波 胡梅 杨方方 曾小军 白莲 袁云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06-209,共4页
本实验研究是针对中原桥口油田南八仙浅层桥69-08井注天然气项目进行的。该井油藏温度50℃,原始地层压力10.11 MPa,饱和压力9.43 MPa,脱气原油50℃粘度0.96 mPa.s,20℃密度0.7642 g/cm3,实测油气比200m3/m3。采用PVTsim10.0软件得到模... 本实验研究是针对中原桥口油田南八仙浅层桥69-08井注天然气项目进行的。该井油藏温度50℃,原始地层压力10.11 MPa,饱和压力9.43 MPa,脱气原油50℃粘度0.96 mPa.s,20℃密度0.7642 g/cm3,实测油气比200m3/m3。采用PVTsim10.0软件得到模拟油藏相图,表明该油藏为不饱和油藏,在油藏压力下开采时油藏流体以单相渗流,油藏流体临界温度331.6℃,临界压力7.66 MPa。注入气为含甲烷89.3%的油藏深层天然气。用3种方法预测的最小混相压力(MMP)值均大于在CFS-200型混相驱实验装置上通过长1.22 m、内径6.35 mm、渗透率7.5μm2的填砂细管测得的MMP值(18 MPa),偏差在+22.2%^+77.8%。在细管驱替实验中,随注入压力增大(10.11~22.0 MPa),气体突破体积(0.79~0.86 PV)、突破时采出程度(49.8%~74.0%)、最终采出程度(59.0%~91.0%)均增大,即混相驱与非混相驱相比,见气晚而采出程度高;在混相驱中,注入压力的影响较小。图6表2参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图 油藏流体 天然气驱 细管驱替实验 最低混相压力 注入压力 中原桥口油田 气体突破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油污泥资源化处理技术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岳明 欧天雄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59-262,共4页
中原油田为了解决污水腐蚀问题,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加入石灰水,使石灰水与CO2发生反应生成CaCO3,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大量的含油CaCO3污泥。该污泥含有一定的盐和其他杂质,化学组分具有一定的不均一性。以中原油田含油污泥为研究对象,论证了... 中原油田为了解决污水腐蚀问题,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加入石灰水,使石灰水与CO2发生反应生成CaCO3,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大量的含油CaCO3污泥。该污泥含有一定的盐和其他杂质,化学组分具有一定的不均一性。以中原油田含油污泥为研究对象,论证了油田含油污泥开发含油橡胶填料剂的可行性。经粉体加工,将含油污泥制备成实验用橡胶填料剂。通过橡胶工程实验及产品测试,揭示采用含油污泥制备的橡胶填料剂时,橡胶制品性能与污泥是否洗盐没有明显相关性,且污泥组成的不均一性不会明显影响橡胶品质;与正在使用的普通CaCO3和纳米CaCO3填料剂相比,含油污泥制备的填料剂对橡胶制品的性能没有明显的影响;在分散性、橡胶网状分子的交联性、磨耗、回弹性等方面,较普通CaCO3和纳米CaCO3的填充效果稍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污泥 CACO3 橡胶填料剂 资源利用 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层裂缝测试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新声 胡艳霞 《钻采工艺》 CAS 2002年第3期30-39,43,共11页
地层裂缝测试技术是通过接收地层破裂时的微地震波信号来判断人工裂缝的走向 ,用此方法测定压裂井和高压注水井的裂缝走向与长度 ,从而判断高压注水井的水淹、水窜方向 ,水驱油效率 ,并且确定注采井网的合理性 ,从而为布置或调整好注采... 地层裂缝测试技术是通过接收地层破裂时的微地震波信号来判断人工裂缝的走向 ,用此方法测定压裂井和高压注水井的裂缝走向与长度 ,从而判断高压注水井的水淹、水窜方向 ,水驱油效率 ,并且确定注采井网的合理性 ,从而为布置或调整好注采井网和注水强度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裂缝 测试技术 研究 应用 水力压裂 高压注水 裂缝监测 井网布局 油气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空气过程中原油相行为及其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振亚 张帆 +2 位作者 任韶然 高海涛 杨昌华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2年第7期1147-1150,1154,共5页
以中原油田明15块地层原油为例,基于室内空气原油PVT实验,建立了空气原油PVT模型,分析了空气注入对原油相行为的影响。并根据室内空气原油氧化实验结果,分析了空气与原油发生氧化反应后气体产物在原油中的溶解对原油相行为的影响。结果... 以中原油田明15块地层原油为例,基于室内空气原油PVT实验,建立了空气原油PVT模型,分析了空气注入对原油相行为的影响。并根据室内空气原油氧化实验结果,分析了空气与原油发生氧化反应后气体产物在原油中的溶解对原油相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明15原始地层温度和压力下,地层原油能溶解其自身体积9.4%(v/v)的空气量,并且这些溶解了的空气对地层恢复能量的贡献为溶解气总体积的38.6%。氧化反应产物气体较之纯空气在原油中有更好的溶解度,但增溶幅度较小(增加1.4%)。氧化反应气体产物在原油中的溶解可使原油膨胀3.6%,膨胀能力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T实验 相态 低温氧化 注空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层原油及其族组分的氧化反应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林伟民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1年第9期1581-1584,共4页
为了考察油藏注空气过程中地层原油的氧化反应规律,采用柱层析方法将地层原油组分分离为饱和烃、芳香烃、胶质和沥青质。采用热重和差示扫描量热仪,研究了原油和其不同族组分的氧化反应特性。结果表明,中原油田该区块原油差示扫描量热... 为了考察油藏注空气过程中地层原油的氧化反应规律,采用柱层析方法将地层原油组分分离为饱和烃、芳香烃、胶质和沥青质。采用热重和差示扫描量热仪,研究了原油和其不同族组分的氧化反应特性。结果表明,中原油田该区块原油差示扫描量热曲线第一放热区间峰值热流高于第二放热区间峰值热流,饱和烃和芳香烃的第一放热区间的峰值高于第二放热区间峰值,胶质和沥青质的第二放热区间峰值高于第一放热区间峰值,原油中饱和烃和芳香烃的含量较高时,有利于轻质油藏注空气过程中原油自燃现象的发生。原油的族组成对原油的氧化特性有决定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空气 热分析 低温氧化 柱层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气举采油的新型解堵剂QJ-99的研究与应用
13
作者 王新英 贾长贵 +1 位作者 曹莘 邢淑玉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36-39,共4页
评价了用于气举采油的新型解堵剂QJ-99的主要性能,并进行了现场应用试验。结果表明,新型解堵剂QJ-99的各项指标优于常规酸液,该剂与地层流体配伍性好,不产生乳化、无酸渣,对地层伤害低,腐蚀性小,140℃缓蚀率优于部颁标准。该酸液可广泛... 评价了用于气举采油的新型解堵剂QJ-99的主要性能,并进行了现场应用试验。结果表明,新型解堵剂QJ-99的各项指标优于常规酸液,该剂与地层流体配伍性好,不产生乳化、无酸渣,对地层伤害低,腐蚀性小,140℃缓蚀率优于部颁标准。该酸液可广泛应用于复杂断块砂岩油藏的酸处理。现场应用66井次,工艺成功率100%,施工井有效率90%,平均单井增油566t,平均有效期190d,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举采油 新型 解堵剂QJ-99 研究 应用 油井 酸化 强化采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沫酸酸化技术及其在气井酸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14
作者 李宾飞 李兆敏 +2 位作者 徐永辉 林日亿 吴信荣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30-132,共3页
在常规酸化过程中,对于多层非均质地层而言,由于渗透率的差异,酸液主要是进入其中的高渗透层,低渗透层或堵塞严重的地层就不能进酸或进酸太少,这影响酸化效果。针对上述问题,对泡沫酸酸化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室内实验筛选出了耐酸耐盐... 在常规酸化过程中,对于多层非均质地层而言,由于渗透率的差异,酸液主要是进入其中的高渗透层,低渗透层或堵塞严重的地层就不能进酸或进酸太少,这影响酸化效果。针对上述问题,对泡沫酸酸化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室内实验筛选出了耐酸耐盐的起泡剂DY-1+SJ-8和稳泡剂KMS-2,并对不同起泡剂浓度下的泡沫酸性能进行了评价,确定了其使用浓度;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泡沫的岩心分流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泡沫流体可以增加低渗透岩心的分流量,减少高渗岩心的分流量,使泡沫流体在不同渗透率岩心内均匀推进,基于此原理,泡沫酸酸化可以增加中低渗透层的酸液注入量,减少高渗层的吸酸量,提高酸化效果。泡沫酸酸化技术在中原油田气井酸化中获得了成功,增产效果显著,目前已被中原油田作为气井酸化的推荐工艺加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酸 增产措施 酸化 分相流动 非均质油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空气采油油井产出气体燃爆特性 被引量:19
15
作者 于洪敏 左景栾 +3 位作者 任韶然 吉亚娟 周乐平 林伟民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9-103,共5页
注空气采油工艺过程中存在产出气爆炸等安全问题,在分析产出气-空气混合物爆炸体积分数极限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利用Le Chatlier公式和图版计算混合物的爆炸体积分数极限,估算临界氧含量,采用圆柱状爆炸容器,在20~90℃、0.2~1.2 MP... 注空气采油工艺过程中存在产出气爆炸等安全问题,在分析产出气-空气混合物爆炸体积分数极限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利用Le Chatlier公式和图版计算混合物的爆炸体积分数极限,估算临界氧含量,采用圆柱状爆炸容器,在20~90℃、0.2~1.2 MPa下对产出气-空气混合物进行燃爆特性试验,确定爆炸体积分数极限范围、临界氧含量及爆炸区域,制定油井氧含量的安全标准。结果表明:可燃产出气的爆炸体积分数极限和临界氧含量受温度、压力、氧含量、点火能量、位置和惰性气体等因素的影响;爆炸范围随温度、压力和氧含量的升高而变宽,危险性增大;临界氧含量随温度、压力的升高而降低;高温高压模拟工况条件下,爆炸范围和氧含量随惰性气体体积分数的增加迅速减小,惰性气体体积分数和氧含量对爆炸体积分数下限影响较小,而对体积分数上限影响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空气 提高采收率 产出气-空气混合物 爆炸体积分数极限 安全氧含量 监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岩性火山岩气藏岩芯核磁孔隙度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孙军昌 郭和坤 +2 位作者 杨正明 姜鹏 晏军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7-34,190,共8页
针对火山岩气藏储层成岩机制、孔隙结构及矿物成分与沉积储层差异较大,岩相、岩性复杂多样等特点,使用核磁共振技术对大庆徐深、吉林长岭和新疆滴西3个火山岩气田102块不同岩性岩芯的核磁孔隙度及核磁共振响应特征进行了基础实验研究。... 针对火山岩气藏储层成岩机制、孔隙结构及矿物成分与沉积储层差异较大,岩相、岩性复杂多样等特点,使用核磁共振技术对大庆徐深、吉林长岭和新疆滴西3个火山岩气田102块不同岩性岩芯的核磁孔隙度及核磁共振响应特征进行了基础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流纹岩、凝灰岩储层核磁孔隙度与常规孔隙度较为一致,而粗面岩、粗面质火山角砾岩和花岗斑岩储层核磁孔隙度误差较大。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技术研究表明,不同岩性岩石元素组成的差异是导致储层核磁孔隙度误差较大的主要原因,铁、锰等顺磁性物质含量越多,核磁孔隙度误差越大。针对不同岩性火山岩储层,首次给出了铁、锰元素含量与核磁孔隙度相对误差的对应关系,并分析了顺磁性物质对核磁测井储层解释与评价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气藏 岩性 孔隙度 核磁共振 顺磁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CO_2泡沫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章杨 张亮 +3 位作者 黄海东 牛保伦 王其伟 任韶然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40-243,共4页
选用4种表面活性剂作为起泡剂,其中N-NP-15c和N-NP-21c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N-NP-15c-H和N-NP-21c-H为新合成的阴-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基团为聚氧乙烯基,阴离子基团为磺酸基。利用高温高压搅拌式可视化泡沫仪,对表面活性剂进行... 选用4种表面活性剂作为起泡剂,其中N-NP-15c和N-NP-21c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N-NP-15c-H和N-NP-21c-H为新合成的阴-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基团为聚氧乙烯基,阴离子基团为磺酸基。利用高温高压搅拌式可视化泡沫仪,对表面活性剂进行高温高压和高盐条件下的CO2泡沫性能测试;研究了不同因素对CO2泡沫性能的影响规律,包括起泡剂浓度、矿化度、Ca2+浓度、温度和压力等。实验结果表明,N-NP-15c-H的起泡性能最好,抗温达125℃。在起泡剂质量分数0.7%、压力10 MPa、矿化度(NaCl)50 g/L、125℃时,泡沫的起泡体积和半衰期分别为81.6 mL和10.8 min。随着起泡剂质量分数的增大,CO2泡沫的起泡体积和半衰期均先增大后减小,最佳加量为0.7%;高温和高矿化度(高Ca2+浓度)都不利于CO2泡沫的稳定;压力升高则能显著提高CO2泡沫的性能,压力由5 MPa增至12 MPa时,泡沫起泡体积由87.9 mL增至165.8 mL,半衰期由34.5 min增至295.2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CO2泡沫 高压 CO2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桥气田CO_2腐蚀现状及完井选材评价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谈士海 周正平 +2 位作者 钟辉高 钱卫明 韩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5-107,共3页
CO2腐蚀是石油天然气工业中一种破坏力极强的腐蚀类型,自1983年在江苏黄桥苏174井钻获高产CO2气流以后,随后完成了4口试采井,已探明黄桥CO2气田为国内最大的CO2气田。1985年投入开发以来,相继发生了气井套管断落、腐蚀穿孔、油管落井、... CO2腐蚀是石油天然气工业中一种破坏力极强的腐蚀类型,自1983年在江苏黄桥苏174井钻获高产CO2气流以后,随后完成了4口试采井,已探明黄桥CO2气田为国内最大的CO2气田。1985年投入开发以来,相继发生了气井套管断落、腐蚀穿孔、油管落井、采气树泄漏和地表泄漏等情况,正是由于腐蚀的影响,导致气田生产成本上升、生产时效降低,极大地影响了气田的开发效益。同时,CO2腐蚀严重威胁着黄桥CO2气田的安全生产,解决这类腐蚀问题已成当务之急。针对黄桥CO2气田腐蚀现状和特征,分析了腐蚀异常的原因,并选用4种管材开展CO2高温高压模拟试验,结果发现:现有的油套管材料P-110和N-80在高温、高压和CO2环境下对管壁产生严重腐蚀;9Cr管材耐CO2腐蚀性差,有轻微点蚀;13Cr管材基本不发生腐蚀,可以满足CO2气井正常生产的要求。这些研究成果对新钻井的井下选材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桥气田 二氧化碳腐蚀 现状 原因 完井 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悬浮法制备微胶囊延迟破胶剂的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曹健 刘洪升 +1 位作者 郎学军 刘钟栋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9-42,共4页
采用空气悬浮法制备以过硫酸铵 (APS)为活性芯材料的压裂液微胶囊延迟破胶剂 ,设计了以乳液聚合方式合成的含氯化乙烯单体的三元共聚物为内层 ,以有机硅接枝改性的聚丙烯酸超微乳液和无机硅高分子材料为外层的体系 ,制成复合膜。可以通... 采用空气悬浮法制备以过硫酸铵 (APS)为活性芯材料的压裂液微胶囊延迟破胶剂 ,设计了以乳液聚合方式合成的含氯化乙烯单体的三元共聚物为内层 ,以有机硅接枝改性的聚丙烯酸超微乳液和无机硅高分子材料为外层的体系 ,制成复合膜。可以通过改变膜层厚度、包衣乳液中助剂组成以及成品溶剂处理等方法调整胶囊的保护程度和释放行为。包衣材料回收率 90 % ,室温下水溶液中的初始释放率 <0 .5 % ,有符合应用需要的释放特性和化学、机械稳定性。 80℃下加入浓度为 0 .1 % (ω)的胶囊破胶剂的压裂液冻胶在 2h后仍可保持其初始粘度的 2 /3,与加入浓度为 0 .0 2 % (ω)的过硫酸铵的压裂液相比 ,岩心渗透性的伤害率由 2 5 .7%下降为 8.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胶囊化 延迟破胶剂 空气悬浮法 压裂液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体式卡瓦牙型结构优化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22
20
作者 张俊亮 刘汝福 +1 位作者 李丽云 宋志强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3-86,97,共5页
整体式卡瓦牙型结构若设计不合理会直接影响封隔器的坐封力和锚定效果。以适用于177.8 mm套管的整体式卡瓦为例进行研究,采用ANSYS软件建立模型,利用应力瞬态特性分析方法,对不同参数下的牙齿倾角α、牙齿角度β、牙齿间宽度d和卡瓦... 整体式卡瓦牙型结构若设计不合理会直接影响封隔器的坐封力和锚定效果。以适用于177.8 mm套管的整体式卡瓦为例进行研究,采用ANSYS软件建立模型,利用应力瞬态特性分析方法,对不同参数下的牙齿倾角α、牙齿角度β、牙齿间宽度d和卡瓦锥角γ进行应力分析。在相同的边界条件下,根据不同牙型参数下的应力值,综合分析得出α=70°、β=75°、d=70 mm、γ=13°时,卡瓦载荷分布均匀,无应力集中现象,为最合理的牙型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在150℃的条件下,密封压力64.5 MPa时,整体式卡瓦有效开裂,均匀咬合套管内壁且锚定力满足工作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隔器 整体式卡瓦 牙型角 有限元分析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