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碎屑锆石对班公湖地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沉积物源的制约 被引量:6
1
作者 樊帅权 史仁灯 +1 位作者 丁林 张国凯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47-864,共18页
本文对班公湖地区中生代沙木罗组(J_3—K_1s)和日松组(J_3r)地层的碎屑锆石进行了形态学及U-Pb年代学的研究。结果表明:锆石颗粒粒径约为100~150μm,内部结构清晰,晶体为长柱状,自形程度较高,多数锆石不含暗色包体及浑圆形内核;有些锆... 本文对班公湖地区中生代沙木罗组(J_3—K_1s)和日松组(J_3r)地层的碎屑锆石进行了形态学及U-Pb年代学的研究。结果表明:锆石颗粒粒径约为100~150μm,内部结构清晰,晶体为长柱状,自形程度较高,多数锆石不含暗色包体及浑圆形内核;有些锆石颗粒有扇型分带结构。Th/U比值较大,多数大于0.1,均值约为0.86,说明岩浆的成因以锆石为主体,部分颗粒或晶体可能为变质成因;锆石年龄主要分布在6个区间范围内:1)180~100 Ma,2)350~180 Ma,3)600~450 Ma,4)1100~600 Ma,5)1800~1400 Ma,6)2200~1800 Ma。锆石U-Pb年龄谱对应了羌塘地块经历的几次构造热事件,验证了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班公湖地区的物源主要来自其北部的羌塘地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公湖 碎屑锆石 物源 羌塘地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