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然混合羧酸盐驱油剂在中原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13
1
作者 李干佐 顾强 +7 位作者 毛宏志 郑立强 徐桂英 陈锋 甄维胜 雷霆 毕海峰 郭东方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46-349,共4页
针对中原胡状油田原油含蜡量高 ,胶质沥青质含量高 ,水矿化度高、Ca2 +、Mg2 +离子含量的特点 ,筛选出天然混合羧酸盐SD复合驱配方体系。现场单井吞吐和井组区块驱油试验都获得了成功并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 ,投入产出比为 1∶3— 5。
关键词 天然气混合羟酸盐 表面活性剂 配方 驱油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混合羧酸盐在三次采油和稠油降粘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2
作者 李干佐 牟建海 +1 位作者 陈锋 徐军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25-28,共4页
介绍由天然油脂下脚料制成的天然混合羧酸盐的性能,重点叙述了它作为表面活性剂与碱和聚合物组成三元复合驱油体系,在三次采油时,对不同酸值和不同水质的原油,采用不同配方的驱油体系和现场试验增产原油的情况,同时介绍了天然混合羧酸... 介绍由天然油脂下脚料制成的天然混合羧酸盐的性能,重点叙述了它作为表面活性剂与碱和聚合物组成三元复合驱油体系,在三次采油时,对不同酸值和不同水质的原油,采用不同配方的驱油体系和现场试验增产原油的情况,同时介绍了天然混合羧酸盐可以降低高稠油粘度,用于稠油的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混合羧酸盐 三次采油 稠油 降粘 应用 降粘剂 羧酸盐 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自均向稠化酸解堵技术在克拉玛依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宋继宇 陈涛 +6 位作者 唐祖友 刘生福 郭军 张兵涛 赵守清 王丽萍 李志远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7-119,共3页
报道了将活性自均向稠化酸用于高温高压裂缝 孔隙型油藏油井酸化解堵的技术。概括介绍了活性自均向稠化酸的作用原理、基本组成、性能和解堵工艺 。
关键词 稠化酸 地下稠化 自均向 表面活性剂 酸化 解堵 裂缝-孔隙型油藏 克拉玛依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状集油田低电阻率油层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贾建明 王军峰 +2 位作者 杨玲 张硕 毕海岭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2003年第4期13-15,共3页
在开发过程中 ,通过有限的地质及测井资料 ,对低阻油田如何进行判别 ,是油气田开发中的一个难题。通过对胡状集油田低阻油层系统地研究 ,分析了低阻油层的成因机理 ,提出低阻油层的形成是由于其具有独特的储层展布及微观特征 ;而地层中... 在开发过程中 ,通过有限的地质及测井资料 ,对低阻油田如何进行判别 ,是油气田开发中的一个难题。通过对胡状集油田低阻油层系统地研究 ,分析了低阻油层的成因机理 ,提出低阻油层的形成是由于其具有独特的储层展布及微观特征 ;而地层中具有较高含量的束缚水及高矿化度的地层水是低阻油层形成的主要地质条件 ,确定了以可动水分析法、电阻率增大值法 ,并参考录井显示的综合解释方法 ,在胡状集油田胡五块发现了S3中 4 6、9 11层系整装低阻油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状集油田 低阻油藏 电阻率增大值 矿化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白家海—五彩湾地区苍房沟群和小泉沟群层序地层学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冯兴强 杨长春 +3 位作者 李清龙 管守锐 张加友 何建国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7,共7页
基于Vail为代表的层序地层学理论 ,引入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中的基准面和可容空间的概念 ,综合运用地质、测井和地震资料 ,对准噶尔盆地白家海五彩湾地区的层序地层进行了研究。将研究区的苍房沟群和小泉沟群划分为A ,B ,C ,D 4个层序 ... 基于Vail为代表的层序地层学理论 ,引入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中的基准面和可容空间的概念 ,综合运用地质、测井和地震资料 ,对准噶尔盆地白家海五彩湾地区的层序地层进行了研究。将研究区的苍房沟群和小泉沟群划分为A ,B ,C ,D 4个层序 ,分别对应梧桐沟组、韭菜园子组、烧房沟组和小泉沟群。同时依据基准面升降旋回的概念 ,将每一个层序都划分为基准面的上升和下降旋回。综合考虑可容空间、沉积物供给以及两者的匹配关系 ,建立了 5种层序地层模式。研究结果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白家海—五彩湾地区 苍房沟群 小泉沟群 层序地层学 基准面 可容空间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非均质断块油田的稳产技术
6
作者 王桂成 林燕 范西彦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1年第6期32-33,共2页
东濮凹陷桥口油田经历十多年的滚动勘探与开发 ,产量从上升、稳定到大幅度递减。面对如此严峻的开发形势 ,1996年以来针对油田的特点成功地采取了 5项技术 :油藏精细描述技术 ;以数值模拟为主的剩余油研究技术 ;双靶定向井设计及钻采技... 东濮凹陷桥口油田经历十多年的滚动勘探与开发 ,产量从上升、稳定到大幅度递减。面对如此严峻的开发形势 ,1996年以来针对油田的特点成功地采取了 5项技术 :油藏精细描述技术 ;以数值模拟为主的剩余油研究技术 ;双靶定向井设计及钻采技术 ;老井措施增油技术和控水稳油综合治理技术等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形成了一套强非均质低渗复杂断块油藏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块油藏 稳产经验 桥口油田 剩余油 东濮凹陷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状集油田胡十二块采收率研究
7
作者 张加友 张国庆 武淑英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2002年第1期78-80,共3页
胡十二块属于严重非均质油藏 ,经过十几年的注水开发 ,目前开发面临着高含水、低采出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提高区块的注水采收率 ,运用室内试验资料、国内外经验公式及矿场资料 ,用多种方法对胡十二块注水采收率进行了预测。经分析研究后... 胡十二块属于严重非均质油藏 ,经过十几年的注水开发 ,目前开发面临着高含水、低采出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提高区块的注水采收率 ,运用室内试验资料、国内外经验公式及矿场资料 ,用多种方法对胡十二块注水采收率进行了预测。经分析研究后认为 :胡十二块具有提高注水采收率的潜力 ,应在提高注水波及体积上做工作 ;并提出了胡十二块今后进行区块治理要运用细分层系开发、对局部井网进行注采关系完善、层内调剖及三次采油等常规方法 ,来扩大注水波及体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状储油田 胡十二块 非均质油藏 预测 注水波及系数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水缔合两性聚合物NAPs水溶液的渗流性质 被引量:13
8
作者 王健 罗平亚 张国庆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52-154,共3页
实验测试了疏水缔合两性聚合物NAPs水溶液在大庆油层条件下通过孔隙介质渗流时的阻力系数、残余阻力系数和有效粘度 ,并与大庆自产聚合物HPAM的相应值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 ,在大庆油层条件下 ,NAPs水溶液的有效粘度比HPAM的大 2 2 ... 实验测试了疏水缔合两性聚合物NAPs水溶液在大庆油层条件下通过孔隙介质渗流时的阻力系数、残余阻力系数和有效粘度 ,并与大庆自产聚合物HPAM的相应值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 ,在大庆油层条件下 ,NAPs水溶液的有效粘度比HPAM的大 2 2 .3%— 38.7%。聚合物驱过程中有效粘度的最佳发挥 ,对提高采收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效粘度不仅取决于聚合物浓度和孔隙结构性质 ,而且取决于聚合物分子结构特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水缔合聚合物 两性聚合物 水溶液 渗流 有效粘度 驱油聚合物 大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气田异常高压演化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马德文 邱楠生 +1 位作者 谢增业 许威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53-961,共9页
根据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典型气田的现今实测地层压力分析了异常高压发育的特征。以现今实测压力为约束,利用流体压实耦合方法恢复了须家河组气田主要储层的压力演化史。研究结果表明: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储层超压的发育在总体上是逐... 根据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典型气田的现今实测地层压力分析了异常高压发育的特征。以现今实测压力为约束,利用流体压实耦合方法恢复了须家河组气田主要储层的压力演化史。研究结果表明: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储层超压的发育在总体上是逐渐增大的,其地层压力演化可划分为三个阶段:(1)150 Ma之前为常压阶段,地层压力等于静水压力;(2)150 Ma至100 Ma为压力增加超压发育阶段,在100 Ma时地层压力达到最大,压力系数在1.1~1.6之间;(3)100 Ma至今为压力降低超压发育阶段,该时期地层压力及静水压力都发生明显降低,但是超压仍继续发育,演化至今压力系数在1.4~2.0之间。研究表明,烃类的充注和构造抬升剥蚀事件是川中地区异常高压的主要成因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演化 异常高压 四川盆地 川中地区 须家河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T-2聚合物防蜡剂的研制 被引量:7
10
作者 廖久明 江晓玲 陈峰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02-204,210,共4页
CRT - 2聚合物的分子中含有长的非极性支链和一定数量的极性原子和基团 ,是一种适用于高含蜡胶质原油特点的高分子型防蜡剂。对含蜡量为 16 .3%的中原油田原油 ,当加入 10 0mg/lCRT- 2防蜡剂时 ,其防蜡率高达 79.2 4 % ,同时使含蜡原油... CRT - 2聚合物的分子中含有长的非极性支链和一定数量的极性原子和基团 ,是一种适用于高含蜡胶质原油特点的高分子型防蜡剂。对含蜡量为 16 .3%的中原油田原油 ,当加入 10 0mg/lCRT- 2防蜡剂时 ,其防蜡率高达 79.2 4 % ,同时使含蜡原油从塑性流体转变成牛顿流体 ,提高了原油的流动性 ,是一种新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T-2聚合物防蜡剂 研制 高含蜡胶质原油 防蜡率 流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濮凹陷油气藏成藏规律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何建国 盖东玲 +1 位作者 张加友 刘红磊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2002年第6期15-17,共3页
在东濮凹陷 ,洼陷的勘探有利目标应在烃源岩 ,中央隆起的勘探有利目标应在盖层之下。因为在洼陷处无断层、地层连续、油气横向运移 ,如遇有利圈闭即可聚集成藏 ;若有断层 ,则有可能向上运移至高部位 ,在圈、运、保三方面条件较好的地方... 在东濮凹陷 ,洼陷的勘探有利目标应在烃源岩 ,中央隆起的勘探有利目标应在盖层之下。因为在洼陷处无断层、地层连续、油气横向运移 ,如遇有利圈闭即可聚集成藏 ;若有断层 ,则有可能向上运移至高部位 ,在圈、运、保三方面条件较好的地方聚集成藏。以主要接受前梨园洼陷 (区内最大的生油洼陷 )供油的白庙构造油气藏为例说明 ,生油岩是前梨园沙三3~ 4 地层 ,油气在邻近生油洼陷的前 8块中首先富集 ,然后顺断层向白庙构造高部造运移。正是这种运移成藏式作用 ,形成了白庙地区油气藏在构造高部位以中浅层富集为主 ,构造低部位以中深层油气藏分布为主的油气藏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濮凹陷 油气藏 成藏规律 研究 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开鲁盆地陆东凹陷九佛堂组层序地层格架与岩性圈闭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明洁 谢庆宾 +3 位作者 谭欣雨 王鹏 白鲁山 孙晓明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4年第3期31-37,共7页
本文应用Vail层序地层学原理,综合利用地震、钻井、测井资料,对内蒙古开鲁盆地陆东凹陷早白垩统九佛堂组进行层序地层学研究,进而分析了层序格架内岩性圈闭的发育情况。研究发现,九佛堂组顶、底分别为上超面和削截面,内部可识别出初始... 本文应用Vail层序地层学原理,综合利用地震、钻井、测井资料,对内蒙古开鲁盆地陆东凹陷早白垩统九佛堂组进行层序地层学研究,进而分析了层序格架内岩性圈闭的发育情况。研究发现,九佛堂组顶、底分别为上超面和削截面,内部可识别出初始湖泛面和最大湖泛面。在层序格架内九佛堂组发育扇三角洲、近岸浊积扇、远岸浊积扇和湖泊相。研究结果表明:九佛堂组为一个三级层序,可划分出低位、湖侵和高位体系域。九佛堂组岩性圈闭的发育类型及分布模式受层序格架及沉积相带控制。在盆地陡坡带主要发育构造-岩性圈闭,在深洼带主要发育砂岩透镜体圈闭,在盆地的缓坡带主要发育砂岩上倾尖灭圈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东凹陷 九佛堂组 层序地层格架 岩性圈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碎屑锆石对班公湖地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沉积物源的制约 被引量:6
13
作者 樊帅权 史仁灯 +1 位作者 丁林 张国凯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47-864,共18页
本文对班公湖地区中生代沙木罗组(J_3—K_1s)和日松组(J_3r)地层的碎屑锆石进行了形态学及U-Pb年代学的研究。结果表明:锆石颗粒粒径约为100~150μm,内部结构清晰,晶体为长柱状,自形程度较高,多数锆石不含暗色包体及浑圆形内核;有些锆... 本文对班公湖地区中生代沙木罗组(J_3—K_1s)和日松组(J_3r)地层的碎屑锆石进行了形态学及U-Pb年代学的研究。结果表明:锆石颗粒粒径约为100~150μm,内部结构清晰,晶体为长柱状,自形程度较高,多数锆石不含暗色包体及浑圆形内核;有些锆石颗粒有扇型分带结构。Th/U比值较大,多数大于0.1,均值约为0.86,说明岩浆的成因以锆石为主体,部分颗粒或晶体可能为变质成因;锆石年龄主要分布在6个区间范围内:1)180~100 Ma,2)350~180 Ma,3)600~450 Ma,4)1100~600 Ma,5)1800~1400 Ma,6)2200~1800 Ma。锆石U-Pb年龄谱对应了羌塘地块经历的几次构造热事件,验证了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班公湖地区的物源主要来自其北部的羌塘地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公湖 碎屑锆石 物源 羌塘地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知识重用的设计体系与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庆陵 李伟 张国军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3期60-63,共4页
传统的基于实例重用的设计方法中对设计知识的处理与组织能力不足,没有建立有效的机制保障设计知识的可重用性。本文提出了基于知识重用的设计体系,其原理是通过对不同层次知识的表达、组织以更有效地实现设计方案、设计过程及设计知识... 传统的基于实例重用的设计方法中对设计知识的处理与组织能力不足,没有建立有效的机制保障设计知识的可重用性。本文提出了基于知识重用的设计体系,其原理是通过对不同层次知识的表达、组织以更有效地实现设计方案、设计过程及设计知识的重用。该体系能更好地重复利用以往的设计知识与经验,从而提高设计效率。文中给出了该体系中不同环节的表达及求解模型,并给出了应用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重用 设计知识 可重用性 设计规则 设计方法 DM D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煤层气开发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用德 唐书恒 张淑霞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4-6,16,共4页
作为清洁能源,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我国煤层气资源量丰富,开发和利用煤层气资源对于改善我国能源结构具有重要意义。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煤层气开发已经规模化、系统化、产业化,我国煤层气的商业开发尚处于起步阶... 作为清洁能源,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我国煤层气资源量丰富,开发和利用煤层气资源对于改善我国能源结构具有重要意义。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煤层气开发已经规模化、系统化、产业化,我国煤层气的商业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文章通过与国外煤层气对比研究,在借鉴国外煤层气开发利用成功经验同时,结合我国煤层气当前开发现状,找到适宜的解决途径和办法,实现我国煤层气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开发 国外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硫气田溶硫剂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6
16
作者 黄雪松 魏星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2012年第1期58-61,121,共4页
高含硫气田的元素硫沉积不仅直接影响产量,而且腐蚀严重,对气田安全高效生产带来极大危害。研究了以DMDS为主剂、MAT为催化剂的新型溶硫剂体系,在50℃时,100g新型溶硫剂溶解50g硫粉所用时间为1.25min,饱和溶硫量为241g元素硫/100g溶剂,... 高含硫气田的元素硫沉积不仅直接影响产量,而且腐蚀严重,对气田安全高效生产带来极大危害。研究了以DMDS为主剂、MAT为催化剂的新型溶硫剂体系,在50℃时,100g新型溶硫剂溶解50g硫粉所用时间为1.25min,饱和溶硫量为241g元素硫/100g溶剂,并且与高含硫气田常用的缓蚀剂配伍性良好。通过溶硫剂现场加注试验,元素硫沉积解堵工艺有效率达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硫剂 DMDS 溶硫速率 硫沉积解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麻黄山西区块长6油组致密储层特征及物性主控因素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松泽 胡望水 +1 位作者 彭安钰 谭欣雨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7-192,共6页
根据鄂尔多斯盆地麻黄山西区块大量的岩心、测井、录井和分析化验资料,从储层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孔隙类型及孔隙结构三个方面对长6油组储层特征进行研究。针对储层超低-特低孔、超低-特低渗的特点,从沉积相和成岩作用两方面对致密... 根据鄂尔多斯盆地麻黄山西区块大量的岩心、测井、录井和分析化验资料,从储层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孔隙类型及孔隙结构三个方面对长6油组储层特征进行研究。针对储层超低-特低孔、超低-特低渗的特点,从沉积相和成岩作用两方面对致密储层物性的主控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长6油组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质长石砂岩和长石质石英砂岩,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中等-好;储集空间主要为原生粒间孔隙和粒间溶孔,孔隙结构以微喉道和片状喉道为主。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物性最好,为最有效储层;压实和胶结作用均导致储层物性变差,溶解和交代作用有利次生孔隙形成;但程度较弱,对储层改造作用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特征 物性 主控因素 致密 成岩作用 长6油组 麻黄山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安北地区扶余油层复杂致密油藏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松泽 胡望水 +1 位作者 陈佩佩 谭欣雨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3-29,共7页
结合油田实际地质情况,在沉积储层特征、油气分布规律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大安北地区扶余油层油藏特征;并对其成因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大安北地区扶余油层为典型的低-特低孔、超低渗致密储层,储层非均质化严重。导致其油藏特征复杂... 结合油田实际地质情况,在沉积储层特征、油气分布规律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大安北地区扶余油层油藏特征;并对其成因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大安北地区扶余油层为典型的低-特低孔、超低渗致密储层,储层非均质化严重。导致其油藏特征复杂的根本原因为:1源下多期成藏,各期原油在黏度、密度、组分上均有差异;2砂体在空间上的复杂叠置、接触关系造成的侧向差异输导;3断裂活动期的纵向输导体系造成圈闭类型、规模、油气充注丰度及分布上的差异。基于此,提出"源内倒灌—纵向断裂输导—构造有利部位聚集"的成藏模式,并指出以密集断裂带作为油气优势运移通道的断层组合两侧构造高点或砂体尖灭部位是油气聚集成藏的有利部位,可做为下一步油藏预测与开发的重点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特征 成藏模式 致密储层 非均质性 扶余油层 大安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井作业屏蔽暂堵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贾朝敬 张克明 +3 位作者 甄立杰 谷雷 王芹 杨习禹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7-68,72,共3页
在天然气井进行井下作业前,将暂堵剂挤入生产层位附近,以暂时封堵生产层,使地层压力不被释放,井筒内的压井液不污染地层,待施工作业结束后,及时进行解堵,确保天然气井不受伤害或少伤害,从而恢复天然气井的生产能力。针对天然气井大修作... 在天然气井进行井下作业前,将暂堵剂挤入生产层位附近,以暂时封堵生产层,使地层压力不被释放,井筒内的压井液不污染地层,待施工作业结束后,及时进行解堵,确保天然气井不受伤害或少伤害,从而恢复天然气井的生产能力。针对天然气井大修作业时,经常补充压井液,由于作业时间长,大量压井液进入地层,造成严重污染,导致天然气井恢复生产困难的问题,研制出一种新型气井作业的屏蔽暂堵剂,具有污染小,易解堵等特点,有效解决了大修污染问题,现场应用取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下作业 屏蔽 暂堵剂 封堵强度 渗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煤层气井钻井技术 被引量:3
20
作者 丁青山 岳明 +4 位作者 杨建斌 路庆民 马来功 刘荣东 耿卫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5-97,共3页
文章以三口煤层气井的施工为例,着重介绍了煤层气井的特点,并指出钻煤层气井的几个技术难点,通过钻头优选、钻井参数优选、绳索式取心等现场实施和应用,基本解决了井身质量、清水钻井、清水绳索取心、煤层气保护等几个方面的技术难题。... 文章以三口煤层气井的施工为例,着重介绍了煤层气井的特点,并指出钻煤层气井的几个技术难点,通过钻头优选、钻井参数优选、绳索式取心等现场实施和应用,基本解决了井身质量、清水钻井、清水绳索取心、煤层气保护等几个方面的技术难题。文中还介绍了使用中原9508-Ⅲ绳索取心工具的取心情况,这将为今后的煤层气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井 优选 技术难题 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