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原油田封堵大孔道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南国立 杨永超 +3 位作者 王渝东 周长军 陈秋芬 权培丰 《钻采工艺》 CAS 1999年第6期33-37,共5页
针对中原油田注水开发的不断深入,大孔道普遍存在,递减逐年加大,开发效果变差。通过分析中原油田地质特点,开展封堵大孔道技术研究,形成了配套的PI决策技术、示踪剂油藏监测技术、多段塞封堵技术、分层封堵及施工工艺技术,并对... 针对中原油田注水开发的不断深入,大孔道普遍存在,递减逐年加大,开发效果变差。通过分析中原油田地质特点,开展封堵大孔道技术研究,形成了配套的PI决策技术、示踪剂油藏监测技术、多段塞封堵技术、分层封堵及施工工艺技术,并对各种技术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同时开展了系列封堵大孔道堵剂研究,开发了石灰泥堵剂、水泥复合堵剂、粉煤灰堵剂、纸浆废液堵剂、F917 树脂堵剂、WT-II封堵剂、盐酸—硅酸钠等调剖剂的研究。试验证明,系列堵剂对封堵大孔道具有明显的作用。现场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结果,为高含水期油田稳产探索了一条新路,提高了油田最终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井 封堵技术 封堵剂 中原油田 大孔道 堵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原油田注水系统全程细菌控制技术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振飞 陈洪伟 韩金福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49-650,653,共3页
试验研究了一种经济、实效且能够全程控制细菌生长的工艺。结果表明,氧化剂KS-03投加浓度达到8mg/L时,就能够100%杀死污水中的细菌;随pH值增加,细菌的生长受到了抑制,SRB在pH值为8.0时基本上完全被除去;阳离子型杀菌剂在净化水中有较好... 试验研究了一种经济、实效且能够全程控制细菌生长的工艺。结果表明,氧化剂KS-03投加浓度达到8mg/L时,就能够100%杀死污水中的细菌;随pH值增加,细菌的生长受到了抑制,SRB在pH值为8.0时基本上完全被除去;阳离子型杀菌剂在净化水中有较好的杀菌效果,在全程细菌控制中占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高级氧化剂 PH值 杀菌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油田采油区常见地质灾害与治理措施 被引量:1
3
作者 武兆芹 任贺一 《农家科技》 2011年第A4期80-80,共1页
油田采油区地质灾害的形成与防治措施是有规律可循的。总结已建油田采油区沿线的现有地质灾害的发育规律、地质灾害形成的地质地貌条件与原因,将有助于为油田采油区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决策支持。并就常见的油田采油区地质灾害的形成原... 油田采油区地质灾害的形成与防治措施是有规律可循的。总结已建油田采油区沿线的现有地质灾害的发育规律、地质灾害形成的地质地貌条件与原因,将有助于为油田采油区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决策支持。并就常见的油田采油区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展开了探讨,提出可操作性的治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采油区地质灾害治理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返排缓速酸的深部酸化技术在濮城油田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梁全清 葛抗战 +2 位作者 吕长容 黄华东 周利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43-346,共4页
濮城油田区域构造位于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北部,包括濮城主体、濮卫次洼、户部寨三个含油气构造,是一个油藏埋藏深、孔隙度小、渗透率低、非均质严重的断块油(气)藏。普通常规酸化效果较差,高效返排缓速酸化可有效提高酸化效果,改善地层... 濮城油田区域构造位于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北部,包括濮城主体、濮卫次洼、户部寨三个含油气构造,是一个油藏埋藏深、孔隙度小、渗透率低、非均质严重的断块油(气)藏。普通常规酸化效果较差,高效返排缓速酸化可有效提高酸化效果,改善地层流体的渗流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濮城油田 深部酸化 高效返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地震采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6
5
作者 廖家汉 孙利 +2 位作者 姜淑霞 梁成蔚 艳杰 《钻采工艺》 CAS 2003年第5期47-49,共3页
人工地震采油技术作为三次采油的新技术 ,以其技术含量高、投入少、产出高、工艺简单、对油层和环境无污染而受到日益广泛的重视。通过对人工地震采油的研究 ,剖析了人工地震采油的原理及影响因素 ,通过实验研究并总结了人工地震采油的... 人工地震采油技术作为三次采油的新技术 ,以其技术含量高、投入少、产出高、工艺简单、对油层和环境无污染而受到日益广泛的重视。通过对人工地震采油的研究 ,剖析了人工地震采油的原理及影响因素 ,通过实验研究并总结了人工地震采油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具体阐述了人工地震采油的施工工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地震 采油技术 三次采油 扫描激振 幅频特性 采收率 采油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量计找漏技术在濮城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刘地渊 李振提 +1 位作者 王玮 赵金洲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1-84,共4页
濮城油田开发时间长,井下套管腐蚀严重,井漏现象十分普遍。由于常规找漏技术难以准确确定油井的漏失位置及漏失量,因而有必要应用新的找漏工艺。介绍了流量计找漏工艺的主要设备和找漏解释的具体方法。此外,还针对濮城油田油井高温的实... 濮城油田开发时间长,井下套管腐蚀严重,井漏现象十分普遍。由于常规找漏技术难以准确确定油井的漏失位置及漏失量,因而有必要应用新的找漏工艺。介绍了流量计找漏工艺的主要设备和找漏解释的具体方法。此外,还针对濮城油田油井高温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对流量计找漏设备及工艺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了找漏设备对井温的适用范围。将流量计找漏工艺技术应用于濮城油田濮53块3-182的找漏实践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目前该技术已经在濮城油田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量计 找漏技术 濮城油田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钢抽油杆在濮城油田的应用及效果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喜林 张金良 +1 位作者 叶显军 杨永超 《钻采工艺》 CAS 1999年第3期94-95,共2页
关键词 玻璃钢 抽油杆 油田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濮城油田沙二上2+3砂层组末端扇沉积特征及剩余油分布 被引量:1
8
作者 李红南 于文文 刘伟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2年第4期29-33,共5页
本文以濮城油田沙二上2+3砂层组为例,分析了末端扇储层的沉积特征,建立了末端扇沉积模式,确定了剩余油分布。末端扇储层分为近端亚相、中部亚相和远端亚相,中部亚相的分流河道微相是主要储集砂体。剩余油平面上主要集中在分流河道侧翼... 本文以濮城油田沙二上2+3砂层组为例,分析了末端扇储层的沉积特征,建立了末端扇沉积模式,确定了剩余油分布。末端扇储层分为近端亚相、中部亚相和远端亚相,中部亚相的分流河道微相是主要储集砂体。剩余油平面上主要集中在分流河道侧翼过渡区及近水道漫溢、远水道漫溢和分散的井网难控制的小透境体中,垂向上集中在正韵律顶部和反韵律底部等物性差的地方。二砂组主要富集在S23、S24小层的近气顶区,三砂组主要富集在S34、S35小层的濮53、文17断块构造高部位及注采不完善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濮城油田 末端扇 沉积模式 剩余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提高采收率技术在濮城油田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杨永超 熊显忠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年第5期25-28,共4页
针对濮城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 ,油藏产油量递减加大 ,开发效果变差的问题 ,认为高含水油田开发后期必须实施注水井调剖与驱油相结合 ,即“2 + 3”技术 .介绍了“2 + 3”提高采收率技术原理以及应用条件 ,“2 + 3”技术在濮城油田... 针对濮城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 ,油藏产油量递减加大 ,开发效果变差的问题 ,认为高含水油田开发后期必须实施注水井调剖与驱油相结合 ,即“2 + 3”技术 .介绍了“2 + 3”提高采收率技术原理以及应用条件 ,“2 + 3”技术在濮城油田的应用情况 ,并指出了该油田应用“2 +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井 水驱 提高采收率 调剖 濮城油田 “2+3”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下脉冲放电工艺在濮城油田的应用
10
作者 王斌 常金萍 钱伟平 《断块油气田》 CAS 1999年第6期66-67,共2页
关键词 井下脉冲放电 工艺 采油井 解堵 增产 油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居油田牛12断块精细构造研究
11
作者 谢向阳 赵英伦 罗继红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年第5期1-2,24,共3页
精细构造研究是油藏描述的重要组成内容 ,它主要是利用多种手段和方法重新认识和建立油藏的三维构造形态和特征 .牛居油田牛 1 2断块平面上是一个近东西向延伸的 ,南、北和西三面均为断层遮挡 ,一面开口的长条型断块 .区域构造应力场控... 精细构造研究是油藏描述的重要组成内容 ,它主要是利用多种手段和方法重新认识和建立油藏的三维构造形态和特征 .牛居油田牛 1 2断块平面上是一个近东西向延伸的 ,南、北和西三面均为断层遮挡 ,一面开口的长条型断块 .区域构造应力场控制了该断块的构造面貌特征 ,形成的多期、多组断裂彼此相互叠加、相互改造和相互影响 ,总体上表现为断块内以四级断层为主 ,断层的主要活动时期为沙一段 -东营组 ,活动强度较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居油田 精细构造 应力场 模式 断块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力解堵技术在濮城油田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晓红 王延海 +1 位作者 南国立 陈秋芬 《钻采工艺》 CAS 1998年第6期29-30,共2页
热力解堵技术是利用一种化学药剂在地层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热量以解除地层堵塞,提高油井产量。文中分别从作用机理、室内试验、选井条件、施工工艺及效果方面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 热力解堵剂 油田 油井 堵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光高含硫气田采气管柱的优选 被引量:27
13
作者 张庆生 吴晓东 +2 位作者 魏风玲 史晓贞 宋建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1-93,共3页
普光气田由于高含硫化氢和二氧化碳,对采气工艺提出了更高要求。从气田投产方式、材质的选择、井口装置、管柱结构以及防腐措施等方面对该气田的采气工艺技术进行了全面的研究,提出了高含硫气田的投产作业方式,即:酸压(酸化压裂)生产一... 普光气田由于高含硫化氢和二氧化碳,对采气工艺提出了更高要求。从气田投产方式、材质的选择、井口装置、管柱结构以及防腐措施等方面对该气田的采气工艺技术进行了全面的研究,提出了高含硫气田的投产作业方式,即:酸压(酸化压裂)生产一体化方式,酸化生产一体化方式和射孔后直接投产方式。通过室内实验评价,气井生产管柱优选了G3或同等级的高镍基合金钢材料,井下工具选择718高镍基合金钢材料;气井井口装置优选抗硫材质,并配置井下安全阀和井口安全阀;气井采用生产封隔器永久完井管柱。该技术思路对国内酸性气田的开发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光气田 采气 油管 硫化氢 井口装置 优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丹穆格莱德盆地Fula凹陷油气富集特征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亚敏 赵万优 +3 位作者 陈向军 陈东波 许辉 丁磊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33-639,共7页
采用盆地构造解析理论和方法综合研究了穆格莱德盆地Fula凹陷油气藏的控制因素。该凹陷发育了Abu Gabra组优质烃源岩和3套生、储、盖组合,第1套为Abu Gabra组自生自储自盖;第2套为下生上储盖的大组合,即AbuGabra组生、Bentiu组储和Darfu... 采用盆地构造解析理论和方法综合研究了穆格莱德盆地Fula凹陷油气藏的控制因素。该凹陷发育了Abu Gabra组优质烃源岩和3套生、储、盖组合,第1套为Abu Gabra组自生自储自盖;第2套为下生上储盖的大组合,即AbuGabra组生、Bentiu组储和Darfur群盖;第3套组合为Abu Gabra组生,Darfur群储、盖。它们都是有利的勘探组合:断层控制油气运移和聚集,构造背景和砂体展布控制油气分布,区域盖层控制油气富集。凹陷中部构造带是油气主要聚集区,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富集 油气勘探 半地堑(地堑) 有效烃源岩 Fula凹陷 穆格莱德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间非均质性对特低渗油藏注水开采的影响 被引量:12
15
作者 岳湘安 魏浩光 +2 位作者 刘峰刚 赵永攀 侯永利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9-102,共4页
层间非均质性是影响油藏开发效果最重要的地质因素之一。利用人工压制的特低渗3层非均质储层模型与并联模型,进行了4组恒速水驱开采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按中、高渗油藏组合层系的原则来组合特低渗油藏层系时,层间矛盾非常突出。高渗... 层间非均质性是影响油藏开发效果最重要的地质因素之一。利用人工压制的特低渗3层非均质储层模型与并联模型,进行了4组恒速水驱开采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按中、高渗油藏组合层系的原则来组合特低渗油藏层系时,层间矛盾非常突出。高渗层段最先吸水,当压力梯度接近最大值时,低渗层段才开始吸水。随后,注水压力趋于稳定或者下降,低渗层段停止吸水。低渗层位吸水时间很短,吸水量很少,采收率很低。油层厚度大隔夹层发育的特低渗油藏组合层系时,应更加严格地控制层间渗透率级差,才能使低渗层得到动用。隔夹层不发育、油层厚度不大的油藏,水驱后应当对高渗层或者高渗条带进行深部封堵,以启动中、低渗层段中的原油为主,才能进一步提高油藏的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 层间非均质性 水驱 边界流体层 毛管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热蒸汽与稠油之间的水热裂解实验 被引量:9
16
作者 周体尧 程林松 +2 位作者 李春兰 朱召峰 郭双生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9-92,共4页
高温水热裂解实验一般都是在稠油与高温高压热水间进行,而过热蒸汽与稠油间的水热裂解反应目前尚无研究。为了展开此项研究,在调研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可变体积的高温高压反应釜替换定体积反应釜,实现了稠油过热蒸汽下的水热裂解实验。... 高温水热裂解实验一般都是在稠油与高温高压热水间进行,而过热蒸汽与稠油间的水热裂解反应目前尚无研究。为了展开此项研究,在调研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可变体积的高温高压反应釜替换定体积反应釜,实现了稠油过热蒸汽下的水热裂解实验。通过该设备实验研究了不同温度、不同含水量条件下过热蒸汽对稠油水热裂解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原油与过热蒸汽之间发生了明显的水热裂解反应。进一步分析可知,水热裂解反应后,原油黏度降低,饱和烃与芳香烃增加,胶质、沥青质含量降低,原油中的碳原子含量降低,氢原子含量明显增加,硫原子含量减小。随着含水量的增加,反应后原油的黏度先减小后增加,含水量为30%时,原油黏度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过热蒸汽 降黏 水热裂解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氢对不锈钢在酸性体系中腐蚀行为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刘烈炜 胡倩 +2 位作者 郭沨 赵新强 吴建军 《腐蚀与防护》 CAS 2002年第1期10-14,共5页
采用动电位扫描、电化学阻抗和电子探针等方法 ,研究了硫化氢浓度对 1Cr18Ni9Ti不锈钢在0 .0 5mol/LH2 SO4 体系中的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 :(1)随硫化氢浓度的增加 ,1Cr18Ni9Ti不锈钢的腐蚀被加速 ,钝化区变窄 ,且维钝电流密度变大 ... 采用动电位扫描、电化学阻抗和电子探针等方法 ,研究了硫化氢浓度对 1Cr18Ni9Ti不锈钢在0 .0 5mol/LH2 SO4 体系中的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 :(1)随硫化氢浓度的增加 ,1Cr18Ni9Ti不锈钢的腐蚀被加速 ,钝化区变窄 ,且维钝电流密度变大 ;(2 )硫化氢的加入使不锈钢表面钝化膜被破坏 ,随硫化氢浓度的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钢 硫化氢 腐蚀 电化学阻抗 酸性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硝唑双季铵盐杀菌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黄金营 郑家燊 +1 位作者 魏慧芳 孙艳伟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2003年第10期45-47,共3页
硫酸盐还原菌(SRB)可以造成较严重的腐蚀和环境恶化。合成了一种以甲硝唑为母体,以环氧氯丙烷作联接剂的新型杀菌剂甲硝唑改性双季铵盐(MBQA),并对其分子结构进行了光谱表征,采用APIRP-38法对其杀菌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M... 硫酸盐还原菌(SRB)可以造成较严重的腐蚀和环境恶化。合成了一种以甲硝唑为母体,以环氧氯丙烷作联接剂的新型杀菌剂甲硝唑改性双季铵盐(MBQA),并对其分子结构进行了光谱表征,采用APIRP-38法对其杀菌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MBQA易溶于水,具有较高的杀菌活性,其杀菌性能也优于“1227”,且较甲硝唑也有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硝唑双季铵盐杀菌剂 合成 性能 硫酸盐还原菌 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复合凝胶选堵剂CY-98封堵能力考察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补鱼 汤志清 +6 位作者 张国萍 王斌 吕栓柱 梁兵 代华 张熙 黄荣华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1-33,共3页
本文报道了改性树脂交联的聚合物与水玻璃形成的复合凝胶堵水剂CY 98的岩心封堵实验结果 ,简述了在中原濮城油田两口超高含水油井用于堵水的良好效果。该堵剂有一定的选择性 ,堵水率高 ,承压强度大 ,耐冲刷性能好 ,与封口剂配合使用时... 本文报道了改性树脂交联的聚合物与水玻璃形成的复合凝胶堵水剂CY 98的岩心封堵实验结果 ,简述了在中原濮城油田两口超高含水油井用于堵水的良好效果。该堵剂有一定的选择性 ,堵水率高 ,承压强度大 ,耐冲刷性能好 ,与封口剂配合使用时封堵有效期可达到冻胶型堵剂的三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堵水调剖剂 聚合物/树脂/水玻璃水基凝胶 堵水 选择性 高含水油井 高温高盐油藏 中原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中地区油气运聚特征 被引量:9
20
作者 尚雅珍 王保才 +2 位作者 解晨 王瑞华 葛玉银 《海相油气地质》 2004年第1期97-104,共8页
塔中地区主要受塔中Ⅰ号、Ⅱ号及Ⅲ号三条大断层控制 ,形成巨型复式背斜 ,隆起高部位地层遭受了强烈的风化剥蚀。背斜之上 ,断裂和局部构造发育。可划分出两个主要成藏期 :第Ⅰ成藏期为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岩成熟生烃运移期 ,生排烃高... 塔中地区主要受塔中Ⅰ号、Ⅱ号及Ⅲ号三条大断层控制 ,形成巨型复式背斜 ,隆起高部位地层遭受了强烈的风化剥蚀。背斜之上 ,断裂和局部构造发育。可划分出两个主要成藏期 :第Ⅰ成藏期为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岩成熟生烃运移期 ,生排烃高峰为志留纪 ;第Ⅱ成藏期为中—上奥陶统烃源岩在燕山期—喜马拉雅期成熟生烃运聚。第Ⅰ成藏期形成的油藏有两个特征 :在塔中Ⅰ号断裂带、北部斜坡带油气注入奥陶系及志留系圈闭中 ,形成原生油气藏 ;构造高部位 (如中央断垒带 )的油气藏在后期构造运动中遭受破坏。第Ⅱ成藏期形成的油藏可分为两类 :对早期油藏的再次充注 ;聚集形成新油藏。塔中地区的油气运移通道主要有断裂和不整合面 ,油气的分布也主要受断裂和不整合面所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运聚 构造特征 塔中隆起 断层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