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建基于Web的Windows管理器方法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建章 苗宏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130-133,共4页
WMI是强有力的脚本技术 ,能够管理Windows系统。通过WMI产生的脚本可以简单地管理设备、用户帐号、网络和系统的其它方面。介绍了WMI和CIM脚本对象模型 ,最后 。
关键词 ASP WINDOWS 资源管理器 操作系统 WE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S波源VSP四分量检测裂缝 被引量:6
2
作者 高希勤 高爱荣 +2 位作者 于德华 白俊辉 高宏洁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3-99,共7页
本文利用 S波源 VSP四分量资料进行裂缝检测。首先利用非零偏 P波对 S波源进行定位 ,再利用 Alford旋转分离出快、慢横波 ,并求出快、慢波时差 ;最后用快、慢波时差计算各向异性因子以及裂缝密度。处理结果与钻井资料对比证明 ,S波源 VS... 本文利用 S波源 VSP四分量资料进行裂缝检测。首先利用非零偏 P波对 S波源进行定位 ,再利用 Alford旋转分离出快、慢横波 ,并求出快、慢波时差 ;最后用快、慢波时差计算各向异性因子以及裂缝密度。处理结果与钻井资料对比证明 ,S波源 VSP四分量资料是研究岩体应力和裂缝结构的有力工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波 VSP 钻井资料 裂缝方位 裂缝密度 慢横波 时差 波源 证明 有效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物理综合勘探判别技术在信安镇北潜山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周丛安 韩慧 +2 位作者 黄文松 卢丽菲 姜忠良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1年第2期51-53,共3页
以冀中坳陷苏桥—杨村构造带上的信安镇北潜山天然气勘探为实例,阐述了地球物理综合勘探识别技术在信安镇北潜山的发现、落实与评价过程中所起的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高精度重磁联合解释与反演、三维地震资料储层预测和油藏描述工作,对... 以冀中坳陷苏桥—杨村构造带上的信安镇北潜山天然气勘探为实例,阐述了地球物理综合勘探识别技术在信安镇北潜山的发现、落实与评价过程中所起的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高精度重磁联合解释与反演、三维地震资料储层预测和油藏描述工作,对信安镇北潜山所进行的地球物理综合解释与评判,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山 天然气勘探 高精度重磁 均方根振幅 相干体 地球物理综合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统一的二维和三维折射波静校正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M.Turhan Taner 董桥梁 周玉冰 《石油物探译丛》 1998年第4期30-45,共16页
大部分地震数据处理按照炮点和检波点排列关系的不同分成2维、2.5维、弯线或3维情形。在本文中我们介绍了一种层析成象法,这种方法能克服这些几何排列中的难点,从拾取的初至时问中提供稳定的静校正解。我们还指出,初至拾取包括短波长和... 大部分地震数据处理按照炮点和检波点排列关系的不同分成2维、2.5维、弯线或3维情形。在本文中我们介绍了一种层析成象法,这种方法能克服这些几何排列中的难点,从拾取的初至时问中提供稳定的静校正解。我们还指出,初至拾取包括短波长和长波长地表静校正量。方程的解通过应用加权最小平方法及共轭梯度法,求解一系列广义地表一致性延迟时间方程得到。在迭代过程中,对每个初至拾取都要进行估算,以确保它与最小平方解的一致性。在一致性的基础上对拾取的旅行时加权,并用于下一次的迭代中。这些权值也给用户提供了异常拾取的标志。 我们指出长波长解在最小平方法中有较大的剩余误差。而且我们还使用了菲涅耳带的期望长度来区别短波长和长波长静校正的解。在去掉长波长静校正的影响后,我们应用短波长静校正进一步减小剩余误差。 我们通过实际的数据例子证明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长、短波长静校正的去除改善了原始数据集的质量,该数据集可产生一致性更好的速度资料,以及仅剩下小于四分之一子波周期延迟的短波长剩余反射波静校正量。这种方法消除了剩余静校正计算,特别是消除了3维数据中产生窜相位和速度估算不准的最可能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勘探 折射波 静校正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移成像的分辨率极限 被引量:1
5
作者 Jing Chen 董桥梁 周玉冰 《石油物探译丛》 2000年第3期28-37,共10页
远波场偏移公式被用来研究点散射体响应、横向分辨率极限、二维和三维偏移成像的动态范围。数值试验验证了这些公式在实际CDP观测系统下的有效性。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远波场,也就是在深度比记录孔径宽度大很多的地方,偏移成像的横向... 远波场偏移公式被用来研究点散射体响应、横向分辨率极限、二维和三维偏移成像的动态范围。数值试验验证了这些公式在实际CDP观测系统下的有效性。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远波场,也就是在深度比记录孔径宽度大很多的地方,偏移成像的横向分辨率极限与散射点的深度成正比,而与波数和孔径成反比。在相同记录孔径大小的假设下,二维叠前偏移成像与相应的二维叠后偏移成像相比具有相同的横向分辨率极限。对同样大小的孔径,在炮点和检波点分布在固定区域的情形下,三维叠后偏移成像的分辨率是三维叠前偏移成像的两倍。另外,叠前偏移成像与叠后偏移成像相比具有较好的动态成像范围,并且动态成像范围随着记录孔径宽度的增加而增大。分辨率极限建立在似瑞利零十字准则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勘探 偏移成像 点散射体 分辨率极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压裂缝产生的地震波散射:有限差分模拟和实验室数据
6
作者 Jeroen Groenenboom 王晓燕 +2 位作者 万晓兵 孟祥顺 汪德雯 《石油物探译丛》 2001年第1期84-94,共11页
通过流体压裂形成裂缝,可以促使烃类从储集层到井中流量的增加,从而提高油气产量。考虑到具体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就有必要监测裂缝的大小和位置。在本文中,我们研究这种可能性:就是利用由实际震源产生的地震波来描述裂缝的特征。 首... 通过流体压裂形成裂缝,可以促使烃类从储集层到井中流量的增加,从而提高油气产量。考虑到具体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就有必要监测裂缝的大小和位置。在本文中,我们研究这种可能性:就是利用由实际震源产生的地震波来描述裂缝的特征。 首先,我们必须弄清楚地震波的散射情况,为了这个目的,我们使用了有限差分模拟法。同时,把由机械上开裂的水力裂缝用一个充满流体的薄层来代替。裂缝的宽度或口径相对地震波长来说是很小的,这就迫使我们运用非常精细的网格步长法来确定裂缝。由于等距离网格化,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即产生了大量的网格节点,且计算时间相当长。当允许在有限差分格式中网格步长有变化时,也就是在这个模型中引用大规模的网格步长变化,就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其次,我们展示了在实验室里从小规模的水压裂缝实验中获得的超声波资料,显然,要对观测到的数据进行明确的解释是很困难的。由此,我们利用有限差分模拟法的结论对可能会在数据中显示的各种同相轴进行假定。通过比较计算出来的同相轴到达时间和实验有限差分数据,我们就可以提出这一系列同相轴合理的解释。在实验数据的基础上,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地震波能够用来确定裂缝的大小和位置。这个模型化的裂缝地震波散射例子说明了有限差分技术和网格步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差分模拟 横波 采油 水压裂缝 地震波散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3D自适应层析成像法作速度标定与深度成像
7
作者 A.Vesnaver 王晓燕 +1 位作者 李敏杰 龙利平 《石油物探译丛》 2001年第1期31-40,共10页
引言 反射层析成像法对于建立地层的宏观模型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技术手段.它常用来确定地下,特别是复杂的3D地质构造中的主要速度异常与反射系数.在前人的研究成果中,如Gjoystdal和Ursin(1981)以及Bishop(1985)等的文献中,反射波和折射波... 引言 反射层析成像法对于建立地层的宏观模型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技术手段.它常用来确定地下,特别是复杂的3D地质构造中的主要速度异常与反射系数.在前人的研究成果中,如Gjoystdal和Ursin(1981)以及Bishop(1985)等的文献中,反射波和折射波的旅行时反演技术已经被用来改进静校正和近地表成像技术.Wu和Toksoz(1987)、Chiu和Stewart(1987)、Salo和Schuster等已开始使用地表地震中直达波和反射波的波至、VSP和钻井数据三者联合反演技术.Stork(1992年)也强调指出反射层析成像法与叠前深度偏移法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自适应层析成像法 速度标定 深度成像 油气勘探 地表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叠前地震偏移对地震相干性和振幅变化的影响
8
作者 Walter E.Rietveld 马建波 +1 位作者 蒋先勇 侯春丽 《石油物探译丛》 2000年第4期82-90,共9页
我们比较3D叠后成像与3D叠前成像对地震相干、地震振幅和地震振幅变化的影响。我们发现即使在两种成像方法中都使用横向不变量[v(z)]的(宏观)速度模型,使用相干性和振幅梯度,叠前成像改善的分辨率和振幅保持导致更精确地圈定边界和较好... 我们比较3D叠后成像与3D叠前成像对地震相干、地震振幅和地震振幅变化的影响。我们发现即使在两种成像方法中都使用横向不变量[v(z)]的(宏观)速度模型,使用相干性和振幅梯度,叠前成像改善的分辨率和振幅保持导致更精确地圈定边界和较好的成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偏移 叠前成像 地震勘探 振幅变化 相干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效的2.5D真振幅偏移
9
作者 Joe Dellinger 马建波 +1 位作者 侯春丽 蒋先勇 《石油物探译丛》 2000年第3期50-55,共6页
基尔霍夫叠前深度偏移被广泛用于把地表地震数据转换为一种地下的图像。该算法是基于一种简单的设想:地下的一个散射点会散射地震能量,在记录数据中产生一种可检测信号。记录的同相轴的时标和时差将取决于散射点的地下位置。 为了确定... 基尔霍夫叠前深度偏移被广泛用于把地表地震数据转换为一种地下的图像。该算法是基于一种简单的设想:地下的一个散射点会散射地震能量,在记录数据中产生一种可检测信号。记录的同相轴的时标和时差将取决于散射点的地下位置。 为了确定在地下某一位置上是否有一散射点,扫描数据并且检查此处是否有相应同相轴。基尔霍夫成像是通过对全部沿预测同相轴取样的记录数据求和来完成这种检查的。如果同相轴在预测位置上,数据采样值将进行累计。由于地下的一个反射层能够被认为是一种绕射点的集合,通过闭合地下点的网格,并且检查每个点,我们就能够建立一个地下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振幅偏移 速度模型 地震勘探 地震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倾斜界面的多次波在二维平面波域中的选择性衰减方法
10
作者 Faqi Liu 王东奎 +2 位作者 林玉英 武俊红 汪德雯 《石油物探译丛》 2000年第5期16-28,共13页
在许多地质条件下,气-水界面处的强反射为地震记录中的多次波提供了大部分的能量,在此,我们阐述一种自由界面的多次波衰减方法,就是运用众所周知的恒定内插技术推导出一个地震记录的反射算子模型,再利用它进行反射波衰减。当然这种方法... 在许多地质条件下,气-水界面处的强反射为地震记录中的多次波提供了大部分的能量,在此,我们阐述一种自由界面的多次波衰减方法,就是运用众所周知的恒定内插技术推导出一个地震记录的反射算子模型,再利用它进行反射波衰减。当然这种方法是在二维平面波域中运行的;而且针对不同的射线参数,考虑到地质构造的横向变化。在这种横向变化是平滑的条件下,地震数据在二维平面波域中压缩得很好,而且最终的有限带宽矩阵也大大减少了计算时间。这种处理方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的灵活性,也就是允许从任意选择的反射中剔除多次波。 为了得到没有多次波的资料,波动理论基础上的多次波衰减方法就是试图估算出源函数或者地下界面反射系数。而我们的方法就是综合利用了上述两种方法。首先利用反射系数预测多次波旅行时间,然后寻求一个源函数预测振幅。模拟和实测数据都表明,这种方法用来衰减界面多次波时是稳定而成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次波衰减 斜度因子 地震资料 选择性衰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