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彭水区块常压页岩气高效排采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段承琏 魏风玲 +3 位作者 魏瑞玲 刘芳 刘静 吴小丁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0年第1期64-70,112,共8页
彭水区块属于常压页岩气藏,压裂投产后无法自喷。在正常生产中也有地层水产出,由于地层能量不足、产气量低无法携液生产,因此,排采需求贯穿整个生产阶段。由于排液量变化大,不同开采阶段缺乏对应的合理排采方式,彭水页岩气的排液效率较... 彭水区块属于常压页岩气藏,压裂投产后无法自喷。在正常生产中也有地层水产出,由于地层能量不足、产气量低无法携液生产,因此,排采需求贯穿整个生产阶段。由于排液量变化大,不同开采阶段缺乏对应的合理排采方式,彭水页岩气的排液效率较低。为了确定适合彭水区块的高效排采方式,针对区块的排液特点,从经济和技术角度综合评价、优选了电潜泵+气举复合排采、同心管(小直径管)排采、自产气压缩机气举排采、外输气气举排采方式,形成了一套适合彭水区块常压页岩气的排采技术,气举排液的返排率达到72%,对提高彭水页岩气的开发效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彭水区块 常压页岩气 排液采气 方法优选 高效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封存断层构造区微震活动规律新认识——以美国Decatur项目为例
2
作者 李永臣 罗子金 +4 位作者 马科迪 方小宇 田华丰 吕言新 辛毅 《海洋地质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5-77,共13页
基于美国Decatur二氧化碳封存项目,探讨碳封存过程中地层厚度、构造应力状态以及CO_(2)注入引发的微地震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为碳封存选址和安全性评估提供科学依据。通过Decatur项目的储层(Mt.Simon砂岩)和盖层(Argenta地层)厚度特性,... 基于美国Decatur二氧化碳封存项目,探讨碳封存过程中地层厚度、构造应力状态以及CO_(2)注入引发的微地震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为碳封存选址和安全性评估提供科学依据。通过Decatur项目的储层(Mt.Simon砂岩)和盖层(Argenta地层)厚度特性,研究其对注入压力扩散的影响;结合构造应力分布和历史累积数据,分析前寒武基底断层滑动的敏感性。CO_(2)注入点附近的Argenta地层较薄或缺失,没有足够的厚度来抑制压力向基底断层迁移,导致微地震事件主要发生在前寒武基底。CO_(2)注入到Mt.Simon砂岩储层后,孔隙压力升高先集中在注入点附近,随后压力扩散到更大范围,单纯的CO_(2)注入并不足以完全诱发大规模的微地震活动。前寒武基底因历史构造应力多次累积,对流体注入引发的应力释放更为敏感。在Decatur项目中,当CO_(2)注入速率达到125~140万t/a时,诱发了断层滑动和微地震活动。碳封存选址应从地层厚度、构造应力状态和注入诱发机制上进行全面评估,确保注入的安全性和长期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地质封存 微震活动 断层构造 Decatur项目 THMC多场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混相调节剂驱油机理室内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齐桂雪 周林波 +2 位作者 龙冕 吴莎 周迅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5期180-183,共4页
为了深入了解混相调节剂降低CO_2/原油最小混相压力的作用,测试CO_2混相调节剂降低最小混相压力的机理,开展了室内实验,并深入研究调节剂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混相调节剂可以降低CO_2/原油表面张力、促进CO_2抽提原油轻质组分效果、增... 为了深入了解混相调节剂降低CO_2/原油最小混相压力的作用,测试CO_2混相调节剂降低最小混相压力的机理,开展了室内实验,并深入研究调节剂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混相调节剂可以降低CO_2/原油表面张力、促进CO_2抽提原油轻质组分效果、增加CO_2在原油中溶解度、降低原油黏度的作用;其中,主要的机理为降低表面张力和提高抽提轻质组分效果;当原油中调节剂质量浓度达0.3%以上,气液表面张力消失,达到混相;加入调节剂后,采出端气体突破时,CO_2萃取、抽提轻质烃体积百分数增加14倍以上。调节剂作用机理研究,深入了对调节剂改善CO_2驱油效果的认识,并对进一步筛选和研发新型调节剂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混相调节剂 表面张力 CO2溶解度 原油降黏 抽提轻质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菜碱/聚合物复配泡排剂性能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惠小敏 张庆生 +4 位作者 王树涛 关建庆 黄雪松 候凯 叶海木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16-318,共3页
为研发出适合于川东北地区高含硫气井的泡沫排水技术,用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CPB)和聚丙烯酰胺(PAM)制得二元复配体系为泡排剂。研究了CPB、PAM质量比对体系起泡能力的影响,考察了二元体系的耐温、耐硫化氢和耐盐性能。结果表明,当CPB、... 为研发出适合于川东北地区高含硫气井的泡沫排水技术,用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CPB)和聚丙烯酰胺(PAM)制得二元复配体系为泡排剂。研究了CPB、PAM质量比对体系起泡能力的影响,考察了二元体系的耐温、耐硫化氢和耐盐性能。结果表明,当CPB、PAM质量比为6∶1时,二元复合体系的起泡能力最佳。该体系在175°C下的稳定性良好,与老化前相比,起始泡沫高度仅降低16.6%。CPB/PAM的起泡能力不受H_2S分压的影响,耐盐性较好,携液能力强,适用于高含硫气井的泡沫排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硫气井 甜菜碱 聚丙烯酰胺 泡排剂 耐高温 耐硫化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田环境中不锈钢点蚀研究现状 被引量:4
5
作者 侯香龙 曹献龙 +3 位作者 张诚 任权友 严永博 于林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8-64,共7页
不锈钢因其具有优良的耐蚀性被大量应用于油气田环境中。但是,在复杂的油气田环境中不锈钢仍旧会发生点蚀。为了保证不锈钢能够安全服役,从不锈钢材料的点蚀机制、点蚀影响因素等方面综述了不锈钢在油气田环境中的点蚀研究现状,并针对... 不锈钢因其具有优良的耐蚀性被大量应用于油气田环境中。但是,在复杂的油气田环境中不锈钢仍旧会发生点蚀。为了保证不锈钢能够安全服役,从不锈钢材料的点蚀机制、点蚀影响因素等方面综述了不锈钢在油气田环境中的点蚀研究现状,并针对其研究的不足对其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钢 油气田环境 点蚀机制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胶质稠油掺稀降黏技术 被引量:5
6
作者 李晓东 张国萍 +4 位作者 刘明霞 薛永新 李遵照 曹敏 吴小薇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84-587,共4页
针对中原油田濮深18块稠油油藏特点和稠油性质,进行了稠油掺稀降黏规律和流变性室内实验研究。采用4种类型稀油对PS18-1井超稠油进行定温条件下不同掺稀比的稠油降黏实验,并将实验测得的稠油掺稀黏度数据进行拟合后得到模型参数。实验... 针对中原油田濮深18块稠油油藏特点和稠油性质,进行了稠油掺稀降黏规律和流变性室内实验研究。采用4种类型稀油对PS18-1井超稠油进行定温条件下不同掺稀比的稠油降黏实验,并将实验测得的稠油掺稀黏度数据进行拟合后得到模型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对于PS18-1超稠油,在同等条件下4种稀油中文一联稀油掺稀降黏的效果最佳;掺入的稀油量越大,混合油黏度越低,降黏效果越好;井口温度越高,需要掺入的稀油量越小。在无外加降黏剂或互溶剂时掺稀比1∶1.5时就无法实现稠稀互混。用文一联稀油对PS18-1超稠油在130℃条件下互混,掺稀比在1∶1.8以下时基本可实现完全互混,但温度下降后仍有少许块状物析出。当井口温度为40℃时,PS18-1超稠油与文一联稀油按掺稀比1∶2混合时,井口混合油黏度为249 m Pa·s,能满足生产要求。当井口温度为60℃时,PS18-1超稠油与文一联稀油按掺稀比1∶1.8混合,井口混合油黏度为356 m Pa·s,也能满足生产要求。此外,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油田 高胶质稠油 掺稀降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光气田集输管线L360钢硫化物应力腐蚀门槛值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张文昌 陈惟国 +3 位作者 张诚 张文亮 欧天雄 刘东辉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21-726,共6页
研究了L360MCS和L360QCS钢在普光气田集输系统中的氢渗透行为,以及不同载荷水平下L360钢的断裂临界氢浓度。结果表明,L360MCS钢中可扩散氢质量浓度低于2.67mg·kg-1时不易发生硫化物应力腐蚀开裂,高于3.86mg·kg-1为开裂危险区;... 研究了L360MCS和L360QCS钢在普光气田集输系统中的氢渗透行为,以及不同载荷水平下L360钢的断裂临界氢浓度。结果表明,L360MCS钢中可扩散氢质量浓度低于2.67mg·kg-1时不易发生硫化物应力腐蚀开裂,高于3.86mg·kg-1为开裂危险区;L360QCS钢中的可扩散氢质量浓度低于2.93mg·kg-1时不易发生硫化物应力腐蚀开裂,高于4.41mg·kg-1时为开裂危险区。结合氢探针技术对于现场在用管道氢浓度进行了测试和比对,表明普光气田目前集输管道在正常工况下发生硫化物应力腐蚀的可能性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线钢 酸性气田 硫化物应力腐蚀开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球藻处理压裂返排液过程中藻生物量积累的影响因素
8
作者 李冉 潘杰 +3 位作者 张丽 杨江 秦文龙 王洋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797-1803,共7页
为研究微藻处理油田污水过程中藻生物量积累的影响因素,将小球藻固化后在压裂返排液中培养,利用响应面法结合Box-Behnken设计建立连续变量曲面模型考察返排液稀释倍数、β-甘露聚糖酶、活性炭投加量对藻密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3种因... 为研究微藻处理油田污水过程中藻生物量积累的影响因素,将小球藻固化后在压裂返排液中培养,利用响应面法结合Box-Behnken设计建立连续变量曲面模型考察返排液稀释倍数、β-甘露聚糖酶、活性炭投加量对藻密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3种因素与藻密度之间的二次多项回归模型方程显著性、拟合性良好,其中返排液稀释倍数对藻密度影响较大。3种因素对藻密度的影响有交互作用,其中β-甘露聚糖酶投加量与活性炭投加量之间交互作用较弱,返排液稀释倍数与β-甘露聚糖酶投加量之间交互作用明显,返排液稀释倍数和活性炭投加量之间交互作用最为显著。进一步优化小球藻处理压裂返排液条件为:返排液稀释倍数、活性炭投加量分别取3.2倍、50 mg/L,此时固化藻密度可达2.09 g/L,返排液COD(化学需氧量)去除率为47.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压裂返排液 小球藻 固化 响应面 BOX-BEHNKEN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域水合物藏样品实验室制备及生成特性
9
作者 吕涛 潘杰 +2 位作者 张丽 申鹏飞 王武杰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2-149,共8页
实际海域水合物藏样品不易获取,其资源化开采仍需大量室内基础实验作为支撑。为实现代表性水合物藏样品的精确制备,实验室研制了一套天然气水合物三维模拟装置,采用多次注水的方式对目标样品中气、水和水合物饱和度及生成后体系的温压... 实际海域水合物藏样品不易获取,其资源化开采仍需大量室内基础实验作为支撑。为实现代表性水合物藏样品的精确制备,实验室研制了一套天然气水合物三维模拟装置,采用多次注水的方式对目标样品中气、水和水合物饱和度及生成后体系的温压条件进行控制,分析了甲烷水合物生成过程中系统内压力、温度及电阻率等参数的变化特性。结果表明,多次注水的方式可有效控制样品中各相饱和度;驱动压力及过冷度较大时难以观察到水合物生成诱导期的存在;在周围水浴良好的传热作用下,水合物生成放热引起的温升现象可能会被消除;电阻率的变化显示水合物在多孔介质中生成可能存在“爬壁效应”,而影响电阻率的因素较多,或难以用于准确评估多孔介质中水合物的生成过程。此外,初始气液比增大可促进水合物生成速率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域水合物藏 多孔介质 多次注水 生成特性 爬壁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除硫+絮凝净化处理高含硫气田碱性采出水 被引量:6
10
作者 惠小敏 欧天雄 +4 位作者 刘方检 姚俊 郭远明 章国栋 刘二喜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9-82,共4页
针对超高含硫气田碱性采出水的特性和处理应达到的要求,对水质改性、氮气气浮、H2O2预氧化、沉淀复合除硫加絮凝净化处理工艺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盐酸投加量为2.0~2.5 m L/L,p H控制6.0~6.5,溶气比控制为20∶1,气浮初级除硫可... 针对超高含硫气田碱性采出水的特性和处理应达到的要求,对水质改性、氮气气浮、H2O2预氧化、沉淀复合除硫加絮凝净化处理工艺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盐酸投加量为2.0~2.5 m L/L,p H控制6.0~6.5,溶气比控制为20∶1,气浮初级除硫可将硫离子质量浓度由2 500 mg/L降至400 mg/L,后续H2O2投加量2.5~3.0 m L/L,最佳反应时间15 min,20%沉淀除硫剂ZS-1投加量为2.0 m L/L,20%絮凝剂L-12、0.1%PAM投加量均为1.0 m L/L时,处理水质可达到回注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采出水 超高含硫 复合除硫 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原理的人造岩心配比设计模型 被引量:1
11
作者 秦正山 罗沛 +3 位作者 张文昌 刘先山 谢晶 周建良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4-180,共7页
利用人造岩心模拟已知物性参数的地层条件来替代天然岩心,已成为天然岩心存量较少条件下石油开发室内研究的一种趋势。通过综合全面地考虑人造岩心物性参数的影响因素,制定人造岩心配比设计正交方案,制备人造岩心,测试物性参数,分析预... 利用人造岩心模拟已知物性参数的地层条件来替代天然岩心,已成为天然岩心存量较少条件下石油开发室内研究的一种趋势。通过综合全面地考虑人造岩心物性参数的影响因素,制定人造岩心配比设计正交方案,制备人造岩心,测试物性参数,分析预考虑影响因素与物性参数的关系;采用灰色关联法,明确岩心孔隙度、渗透率、粒度中值的主要控制参数,进一步分析和判断预考虑影响因素的合理性;基于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实验数据、BP神经网络原理,建立人造岩心配比设计数学模型。结果表明,预考虑影响因素的全面性和影响因素数据化、定量化是建立模型的基础。影响人造岩心物性参数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砂型配比、胶结物加量、压制压力和加压时间等。其中,胶结剂加量和压制压力对孔隙度影响程度大;粒径为0.224数0.45 mm石英砂加量对渗透率影响最大;0.154数0.28 mm石英砂加量对粒度中值影响最大;0.074数0.18 mm石英砂加量对孔隙度、渗透率和粒度中值的影响最弱。由配比设计模型计算岩心制备加量,根据计算结果制备的人造岩心物性参数测试值与期望值的总体相对误差小于10%。该方法可用于指导定制物性参数模拟误差小的人造岩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造岩心 灰色关联法 BP神经网络 模型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16L不锈钢在普光净化厂含氯胺液中的应力腐蚀开裂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张诚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00-903,907,共5页
普光气田净化厂胺液(MDEA溶液)系统大量采用了316L不锈钢材料,设计之初预计集输流程会分离所有氯离子,但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胺液中的氯离子含量逐渐升高,最高达到8 000μg/g。为评估普光气田胺液系统中316L不锈钢的使用安全性,通过模... 普光气田净化厂胺液(MDEA溶液)系统大量采用了316L不锈钢材料,设计之初预计集输流程会分离所有氯离子,但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胺液中的氯离子含量逐渐升高,最高达到8 000μg/g。为评估普光气田胺液系统中316L不锈钢的使用安全性,通过模拟工况应力腐蚀试验研究了316L不锈钢在含氯胺液中的应力腐蚀开裂行为。结果表明:胺液具有很好的保护性能,316L钢在高含硫含氯胺液环境中具有很好的韧性,未发生应力腐蚀开裂。研究认为,胺液中的特殊环境,使得具有毒化功能的硫离子被络合,从而避免了发生硫化物应力腐蚀开裂的可能性。而胺液的碱性环境,也使得发生氯化物应力腐蚀开裂的门槛值显著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氏体不锈钢 胺液 高含硫气田 应力腐蚀开裂 氯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中SF_6等多种氟化物气体示踪剂的气相色谱检测 被引量:4
13
作者 龚山华 李补鱼 +1 位作者 杜辉 李宗芳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7-100,12,共4页
为了监测气驱油藏中的气体示踪剂,利用GC/ECD建立了一种分析天然气中多种氟化物气体示踪剂的方法。该方法选用GDX-104色谱柱,排除了样品中空气峰对检测的干扰,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最低灵敏度组分的检测条件,并以此作为同时检测天然气或空... 为了监测气驱油藏中的气体示踪剂,利用GC/ECD建立了一种分析天然气中多种氟化物气体示踪剂的方法。该方法选用GDX-104色谱柱,排除了样品中空气峰对检测的干扰,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最低灵敏度组分的检测条件,并以此作为同时检测天然气或空气中多种气体示踪剂(SF_6、CF_2Br_2和C_4F_8)的条件,其中SF6、CF_2Br_2和C_4F_8的检出限分别为1×10^(-6)、1×10^(-5)和1×10^(-3)μg/L,重复进样7次的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7%。通过对中原油田天然气驱油藏的气体示踪剂的监测,得到了示踪剂的产出曲线,弄清了该区块的非均质性和注采井的连通关系。该检测方法快速、简便,所需样品量少,可实现多种示踪剂同时检测,不仅适用于天然气中微量气体示踪检测,而且适用于大气环流的微量气体示踪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法 电子捕获检测器 气体示踪剂 氟化物 天然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高仿真耐温耐压微观可视化模型及应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牛保伦 齐桂雪 谭肖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7-61,72,共6页
为了研究地层多孔介质在不同驱替条件下剩余油的分布特征,选取特种玻璃材料,根据天然岩心薄片及铸体薄片数字化图像,采用激光刻蚀技术研制一种具备接近天然岩心孔喉特征的特制玻璃材质微观可视化模型,该模型耐压20MPa、耐温100℃。研究... 为了研究地层多孔介质在不同驱替条件下剩余油的分布特征,选取特种玻璃材料,根据天然岩心薄片及铸体薄片数字化图像,采用激光刻蚀技术研制一种具备接近天然岩心孔喉特征的特制玻璃材质微观可视化模型,该模型耐压20MPa、耐温100℃。研究发现,该模型能很好地应用于CO_2驱油实验的剩余油研究,采用特种玻璃材质具有透光性好的优点,拍摄效果清晰,有利于观察和总结。引用九宫格图像拆分处理方法,通过软件计算定量描述剩余油。研究成果对微观剩余油的研究和深化机理认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可视化模型 激光刻蚀 孔喉特征 CO2驱 剩余油类型及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58块油井结垢腐蚀因素分析及防护措施 被引量:5
15
作者 安思彤 陈秀玲 +1 位作者 关建庆 王正坤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92-796,共5页
油田开发到中后期,含水率高,油井结垢及垢下腐蚀加重。通过结垢腐蚀原因分析,规律研究,制定防护方案,有针对性地解决油井结垢及垢下腐蚀问题。并以中原油田卫58块为例,通过投加缓蚀阻垢剂及加药工艺优化控制结垢腐蚀问题。现场监测表明... 油田开发到中后期,含水率高,油井结垢及垢下腐蚀加重。通过结垢腐蚀原因分析,规律研究,制定防护方案,有针对性地解决油井结垢及垢下腐蚀问题。并以中原油田卫58块为例,通过投加缓蚀阻垢剂及加药工艺优化控制结垢腐蚀问题。现场监测表明,油井结垢腐蚀程度明显减弱,结垢腐蚀速率降低60%以上,采出液总铁含量降低超过70%,且波动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井 结垢 垢下腐蚀 因素分析 防护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靖边采油厂注水井筒腐蚀结垢防治及现场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安思彤 李国明 +2 位作者 尹依娜 贠玉平 王亚雄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66-770,共5页
针对延长油田靖边采油厂注水井筒存在的腐蚀结垢影响生产的问题,进行了注水区块基本情况调研、注入介质的特性分析及规律研究,确定了影响注水井筒腐蚀结垢的主要因素,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制定了井筒防护方案。通过联合站投加pH调节剂及除氧... 针对延长油田靖边采油厂注水井筒存在的腐蚀结垢影响生产的问题,进行了注水区块基本情况调研、注入介质的特性分析及规律研究,确定了影响注水井筒腐蚀结垢的主要因素,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制定了井筒防护方案。通过联合站投加pH调节剂及除氧剂,控制氧腐蚀及腐蚀垢的生成;通过现场投加杀菌剂控制细菌腐蚀;通过缓蚀阻垢剂控制无机盐结垢等方式改善水质性质,并对现场加药工艺进行优化,通过加药位置前移扩大药剂防护范围及受益注水井数量,实现综合防蚀防垢。现场实施及监测结果表明,腐蚀速率和结垢程度均降低了70%以上,达到行业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井 防腐蚀 防垢 现场实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彭水区块水平井简化全井段流态模拟及流型图版优选 被引量:3
17
作者 魏瑞玲 王光彪 +3 位作者 魏风玲 段承琏 刘静 吴小丁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0年第1期71-76,共6页
准确判断产水水平气井井筒流型是预测井筒生产动态、合理选取人工举升措施的关键。基于彭水区块气井实际生产情况,设计了一套可视化、可变角度的空气、水两相流动模拟实验装置,并且采用相似准则开展5种管斜角、6种气速、5种液速共150组... 准确判断产水水平气井井筒流型是预测井筒生产动态、合理选取人工举升措施的关键。基于彭水区块气井实际生产情况,设计了一套可视化、可变角度的空气、水两相流动模拟实验装置,并且采用相似准则开展5种管斜角、6种气速、5种液速共150组两相流动模拟实验,归纳出4种流型类型,再分析角度、气速、液速对流型的影响:气速对垂直、倾斜管段流型影响较大,随气速的降低,流型依次表现为环状流、搅动流、段塞流;而液流速对各管段流型影响较小。最后将实验流型与文献中典型流型图板进行对比优选,确定了适用于彭水区块的两相流流型图板:垂直管AZIZ流型图+倾斜管GOULD流型图+水平管GOIVER流型图。其研究成果能有效预测井筒流态变化,为后续人工举升工艺的选取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彭水区块 水平井 两相管流 实验 流型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