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LNG汽车及加气站技术应用分析及推广建议 被引量:43
1
作者 何太碧 黄海波 +1 位作者 林秀兰 李良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2-86,共5页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对LNG汽车及加气站的应用推广带来了新的契机。为此,分析了LNG理化特性,探讨了中国LNG汽车及加气站的现状和发展优势,基于国内天然气汽车多元化区域性推广的迫切需求,结合国情提出了促进中国LNG汽车大面积应用...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对LNG汽车及加气站的应用推广带来了新的契机。为此,分析了LNG理化特性,探讨了中国LNG汽车及加气站的现状和发展优势,基于国内天然气汽车多元化区域性推广的迫切需求,结合国情提出了促进中国LNG汽车大面积应用推广建议:①加快LNG配套基础设施建设;②大力发展L-CNG加气站;③加快制定LNG相关技术标准;④加强LNG汽车产业引导和政策扶持;⑤建立协调联动的LNG汽车应用推广体系;⑥遵循由点到线,有线到面,逐步推广的发展思路;⑦及早建立天然气汽车运行管理信息平台;⑧建立燃气汽车专项维修基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LNG汽车 LNG加气站 应用分析 推广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TML5的生产装置实时监测可视化 被引量:16
2
作者 刘维峰 左泽军 +2 位作者 赵利强 于涛 王建林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09-813,共5页
提出一种基于HTML5的生产装置实时监测Web可视化方法。采用基于事件的自触发机制和WebSocket通信协议使服务器端主动传输数据,利用Canvas技术实现无浏览器插件式的页面动态可视化显示。基于ASP.NET平台开发生产装置实时监测Web可视化系... 提出一种基于HTML5的生产装置实时监测Web可视化方法。采用基于事件的自触发机制和WebSocket通信协议使服务器端主动传输数据,利用Canvas技术实现无浏览器插件式的页面动态可视化显示。基于ASP.NET平台开发生产装置实时监测Web可视化系统,给出系统架构和实现方法。实际应用结果表明,提出的服务器端自触发机制和WebSocket通信协议有效降低了服务器运行压力和网络吞吐量,提高了系统通信效率;开发的生产装置实时监测Web可视化系统无需安装浏览器插件,数据可视化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TML5 实时监测 WEB可视化 WebSocket协议 Canvas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烃抽提装置的能耗分析及节能改造 被引量:6
3
作者 樊黑钦 陈慧泉 +1 位作者 魏丹 颜红兵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7-60,共4页
通过对中原油田石油化工总厂芳烃抽提装置的优化操作和能耗分析 ,找出原生产工艺存在的不足 ,提出节能改造的最佳方案 ,并在装置上实施成功 ,装置能耗由改造前的 8.4 76GJ/t下降到 5 .82 6GJ/t,每年可节约费用 6 96 .4 6万元。
关键词 芳烃抽提装置 中原油田 石油化工 节能改造 能耗分析 优化操作 最佳方案 对中 节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催化氧化降解水中聚丙烯酰胺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31
4
作者 陈颖 崔军明 +2 位作者 王宝辉 李书勤 刘炬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2-83,共2页
针对聚合物驱三次采油污水难以处理的问题 ,采用半导体TiO2 为催化剂 ,研究了光催化氧化降解水中聚丙烯酰胺 (PAM)的可行性 .结果表明 ,光源、催化剂是PAM水溶液氧化反应的必要条件 ,光源的能量分布及光强度大小对反应速度及污水的降解... 针对聚合物驱三次采油污水难以处理的问题 ,采用半导体TiO2 为催化剂 ,研究了光催化氧化降解水中聚丙烯酰胺 (PAM)的可行性 .结果表明 ,光源、催化剂是PAM水溶液氧化反应的必要条件 ,光源的能量分布及光强度大小对反应速度及污水的降解效果有显著影响 .采用光催化氧化法处理聚丙烯酰胺污水是可行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氧化 降解 聚丙烯酰胺 三次采油 油田含油污水处理 可行性 二氧化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硫系统溶剂再生塔操作波动分析及优化 被引量:4
5
作者 裴贵彬 李克见 +1 位作者 赵炯 王志涛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4-78,共5页
中原油田石油化工总厂催化裂化装置脱硫系统的乙醇胺再生塔在运行过程中经常出现冲塔现象,不仅使乙醇胺损耗增加,也严重影响干气和液化气的产品质量。通过分析并查找原因,对主要参数进行优化调整,将再生塔塔底的汽返温度控制在115~... 中原油田石油化工总厂催化裂化装置脱硫系统的乙醇胺再生塔在运行过程中经常出现冲塔现象,不仅使乙醇胺损耗增加,也严重影响干气和液化气的产品质量。通过分析并查找原因,对主要参数进行优化调整,将再生塔塔底的汽返温度控制在115~120℃,液化气重组分体积分数控制在1.5%以下,干气重组分体积分数控制在2%以下,富液闪蒸罐压力控制在0.30MPa左右,乙醇胺过滤量调整到3t/h,经过调整,平稳了脱硫系统的操作,保证了干气和液化气的产品质量,减少了乙醇胺的损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硫系统 再生塔 波动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吸收技术在回收装车挥发油气中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毛红艳 曹英斌 +5 位作者 高小静 郭慧勇 李建波 刘强 胡文明 涂联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4-56,共3页
针对石化企业敞口槽车充装油气产品造成产品损耗及安全隐患的情况,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天然气处理厂利用密闭装车技术和低温吸收技术,以现有的无毒稀释剂作为吸收剂,将气相挥发产品回收并返至原料重新处理,成功地对原工艺进行了改造。改造... 针对石化企业敞口槽车充装油气产品造成产品损耗及安全隐患的情况,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天然气处理厂利用密闭装车技术和低温吸收技术,以现有的无毒稀释剂作为吸收剂,将气相挥发产品回收并返至原料重新处理,成功地对原工艺进行了改造。改造后油气回收率达到95%以上,产品外销损耗率由1.98%降到0.09%,既避免了产品挥发造成的经济损失,又提高了充装作业的安全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吸收 挥发油气 回收 技术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集的流加发酵控制方法及其实现 被引量:4
7
作者 王建林 于涛 杨敬杰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68-271,共4页
乙醇浓度是发酵过程中重要的过程变量,直接影响着发酵过程的优化和控制。通过对酵母发酵生产谷胱甘肽(GSH)的过程机理分析选择了乙醇浓度作为主控变量,构建了相应的模糊控制器对发酵过程流加速率进行优化。利用WinCC(Win-dowscontrolcen... 乙醇浓度是发酵过程中重要的过程变量,直接影响着发酵过程的优化和控制。通过对酵母发酵生产谷胱甘肽(GSH)的过程机理分析选择了乙醇浓度作为主控变量,构建了相应的模糊控制器对发酵过程流加速率进行优化。利用WinCC(Win-dowscontrolcenter)的全局脚本编辑器将模糊控制算法嵌入到PLC控制系统中,实现了对流加速率的模糊控制。实验表明,比较采用恒流加速率控制时的GSH产量,实施模糊控制后的GSH产量达到了2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胱甘肽 流加发酵 模糊控制 WINC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容器钢材在硝酸铵溶液中的应力腐蚀试验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王炳英 闫相祯 苗丽君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0-71,77,共3页
采用由 4种不同的压力容器钢材制成的含有预制裂纹的恒位移双悬臂梁 (DCB)试件 ,在沸腾的NH4NO3溶液中进行了应力腐蚀试验 ,得到 4种钢材的应力腐蚀门槛值KISCC。试验结果表明 ,ST4 5 .8 Ⅵ钢的KISCC值最大 ,它具有较强的抗应力腐蚀开... 采用由 4种不同的压力容器钢材制成的含有预制裂纹的恒位移双悬臂梁 (DCB)试件 ,在沸腾的NH4NO3溶液中进行了应力腐蚀试验 ,得到 4种钢材的应力腐蚀门槛值KISCC。试验结果表明 ,ST4 5 .8 Ⅵ钢的KISCC值最大 ,它具有较强的抗应力腐蚀开裂能力。 4种钢材的腐蚀区均属脆性破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容器 钢材 硝酸铵溶液 应力腐蚀 试验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裂化稳定塔塔顶压力控制方案改进 被引量:1
9
作者 杨书忠 樊黑钦 +1 位作者 刘炬 周广文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42-43,共2页
针对中原油田石化总厂催化裂化稳定塔塔顶冷却负荷不足的特点,对稳定塔塔顶压力控制方案进行了改进,用凉干气代替热液化气作为旁路介质,提高了稳定塔塔顶冷却负荷。
关键词 稳定塔 催化裂化 塔顶 中原油田 液化气 干气 压力控制 制方 旁路 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P-CGP技术专用催化剂CGP-C的工业应用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乃义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4-38,共5页
MIP-CGP技术及专用催化剂CGP-C在中原油田石化总厂重油催化裂化(RFCC)装置上进行了工业应用,结果表明,与技术改造前相比,在原料油性质相近的情况下,稳定汽油中烯烃体积分数下降,可以达到20.5%,丙烯产率明显增加,可以达到8.53%,总液体收... MIP-CGP技术及专用催化剂CGP-C在中原油田石化总厂重油催化裂化(RFCC)装置上进行了工业应用,结果表明,与技术改造前相比,在原料油性质相近的情况下,稳定汽油中烯烃体积分数下降,可以达到20.5%,丙烯产率明显增加,可以达到8.53%,总液体收率(液化气+汽油+柴油)达到85.57%,稳定汽油RON达到91.9,MON达到82。CGP-C催化剂具有很好的产品选择性和抗金属污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 烯烃 辛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FCC烟气脱硫污泥中提取稀土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左泽军 李正 +2 位作者 吕灵灵 高明军 刘晨光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36-439,共4页
研究了采用高温酸解法和蒸发浓缩法从FCC装置产生的脱硫污泥中分离提取稀土,考察了不同酸解条件和分离条件对稀土浸出率和沉淀率的影响,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和X荧光光谱仪(XRF)对得到的稀土化合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污泥最佳酸解... 研究了采用高温酸解法和蒸发浓缩法从FCC装置产生的脱硫污泥中分离提取稀土,考察了不同酸解条件和分离条件对稀土浸出率和沉淀率的影响,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和X荧光光谱仪(XRF)对得到的稀土化合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污泥最佳酸解条件为反应温度120℃,反应酸浓度60%,反应时间3h;最佳分离浓缩比为1/5,分离率达95.12%;产品为硫酸稀土复盐,晶型完整,高纯无杂晶。该方法可用于从FCC烟气脱硫污泥中分离提取稀土,对减少稀土资源浪费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CC烟气脱硫污泥 稀土 酸解 浓缩 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P-R模型研究含CO_2体系的气液平衡 被引量:1
12
作者 宋华 吴琦博 +2 位作者 马玉 陈宝宏 陈国庆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5-27,共3页
研究了用 P- R 模型确定含 C O2 体系的气液平衡问题. 利用11 个典型体系,514 个含 C O2 体系的气液平衡实验数据,拟合出 P- R 模型相应体系的二元交互作用因数kij 及kij 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式. 结果表明:... 研究了用 P- R 模型确定含 C O2 体系的气液平衡问题. 利用11 个典型体系,514 个含 C O2 体系的气液平衡实验数据,拟合出 P- R 模型相应体系的二元交互作用因数kij 及kij 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式. 结果表明: P- R 模型对 C O2 - 烃类体系气液平衡数据具有较好的预测精度,尤其是引入二元交互作用因数之后,泡点压力 p 的平均相对误差由原来的26 .60 % 降为0 .48 % ,气相组成 yi 与平衡常数 Ki 的预测精度均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平衡 P-R模型 二氧化碳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P工艺在催化裂化装置上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乃义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7-29,共3页
介绍了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研制的MIP技术在中原石油化工总厂催化裂化装置上的应用情况。运行结果表明,该技术具有良好的降低汽油烯烃含量的能力,对降低汽油硫含量也有一定作用,使用后汽油烯烃体积分数由40%下降到25%~35%,硫含量从600μ... 介绍了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研制的MIP技术在中原石油化工总厂催化裂化装置上的应用情况。运行结果表明,该技术具有良好的降低汽油烯烃含量的能力,对降低汽油硫含量也有一定作用,使用后汽油烯烃体积分数由40%下降到25%~35%,硫含量从600μg/g左右降低到500μg/g以下,产品分布较好,装置能耗和加工成本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 烯烃 产品分布 硫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_2熏气实验装置改进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新峰 袁惠 +2 位作者 杨军 席君兰 解伟力 《农业环境与发展》 2013年第1期44-48,共5页
根据作物现场熏气设计,制作开顶式熏气装置并做3项改进。利用复合式气体检测仪监测熏气室内SO2浓度,汇总分析监测数据,统计检验SO2浓度差异性。结果表明,熏气装置可稳定获取设定的浓度梯度,且熏气室内各点浓度无显著差异。此装置可用来... 根据作物现场熏气设计,制作开顶式熏气装置并做3项改进。利用复合式气体检测仪监测熏气室内SO2浓度,汇总分析监测数据,统计检验SO2浓度差异性。结果表明,熏气装置可稳定获取设定的浓度梯度,且熏气室内各点浓度无显著差异。此装置可用来研究受控条件下SO2对农作物的伤害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熏气装置 SO2浓度 变异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油催化裂化装置提升管反应系统的技术改造
15
作者 左泽军 胡小宁 +1 位作者 毛羽 卢春喜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33-35,共3页
中原油田石油化工总厂 5 0 0kt/a重油催化裂化装置提升管采用石油大学开发的高效雾化喷嘴 ,并对旋风分离器进行了改造。对各产品产率沿提升管高度的分布情况进行了模拟计算 ,确定了终止剂最佳位置。终止剂为水或粗汽油 ,其注入量分别为... 中原油田石油化工总厂 5 0 0kt/a重油催化裂化装置提升管采用石油大学开发的高效雾化喷嘴 ,并对旋风分离器进行了改造。对各产品产率沿提升管高度的分布情况进行了模拟计算 ,确定了终止剂最佳位置。终止剂为水或粗汽油 ,其注入量分别为原料的 3%~ 6 %及 5 %~ 10 %。采用了这些措施后轻油收率和总液体收率分别提高 4.5 3和 3.95个百分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油 催化裂化装置 喷嘴 旋风分离器 技术改造 提升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压蒸馏装置的技术改造
16
作者 高永康 孙磊 +1 位作者 王新军 田瑛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42-45,共4页
介绍中原油田石油化工总厂常压蒸馏装置的技术改造情况。改造的主要内容包括更换常压塔塔盘、增加一台加热炉、采用三级电脱盐及改进电精制等。改造后装置的处理能力由 500kt/a 提高到了 1 200 kt/a,装置的轻质油收率... 介绍中原油田石油化工总厂常压蒸馏装置的技术改造情况。改造的主要内容包括更换常压塔塔盘、增加一台加热炉、采用三级电脱盐及改进电精制等。改造后装置的处理能力由 500kt/a 提高到了 1 200 kt/a,装置的轻质油收率、产品质量及技术水平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压蒸馏装置 塔板 加热炉 改造 蒸馏 炼油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蜡原料油在常压蒸馏装置的开发生产
17
作者 高永康 李春林 +2 位作者 田瑛 王新军 郑长缨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77-278,共2页
中原油田石油化工总厂为了增加产品品种,增强抗市场冲击的能力,在常压蒸馏装置上成功地开发生产了液蜡原料油,扭转了总厂成品油销售不畅的局面,每年可多创直接经济效益975万元。
关键词 液蜡 原料油 常压蒸馏装置 液体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石化固废三旋细粉制备高性能脱硫吸附剂的研究
18
作者 左泽军 吕灵灵 +2 位作者 高明军 刘晨光 张新功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9-81,83,共4页
以FCC装置产生的三旋细粉作为制备介孔二氧化硅的原料,介孔二氧化硅为载体,采用Mg^(2+)和Zn^(2+)通过浸渍法对介孔二氧化硅进行改性,制备颗粒脱硫吸附剂。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氮气吸附-脱附和激光粒度仪对脱硫吸附剂进行表征,以工... 以FCC装置产生的三旋细粉作为制备介孔二氧化硅的原料,介孔二氧化硅为载体,采用Mg^(2+)和Zn^(2+)通过浸渍法对介孔二氧化硅进行改性,制备颗粒脱硫吸附剂。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氮气吸附-脱附和激光粒度仪对脱硫吸附剂进行表征,以工业FCC含硫汽油作为研究脱硫吸附剂的脱硫性能的原料。结果表明:由三旋细粉制备的介孔二氧化硅具有优异的孔径分布和良好的比表面,在经过镁和锌改性后,比表面虽有所降低,但是介孔分布范围增加,由其制备的脱硫吸附剂对含硫汽油中硫的脱除率高达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旋细粉 介孔二氧化硅 浸渍 吸附脱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PC-XML的过程信息集成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康灵燕 王建林 左泽军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83-284,F0003,共3页
实现企业过程控制底层和应用层的信息集成,在企业实施综合自动化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在研究OPC-XML的相关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OPC-XML的信息集成方法,构建B/S结构的系统构架,并开发独立的OPC XML-DA服务器与客户端。该系统应用... 实现企业过程控制底层和应用层的信息集成,在企业实施综合自动化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在研究OPC-XML的相关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OPC-XML的信息集成方法,构建B/S结构的系统构架,并开发独立的OPC XML-DA服务器与客户端。该系统应用在某石化企业中,较好地实现对底层数据的实时访问和远程监测,为企业更高层次的系统集成提供了基础,促进企业综合自动化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C-XML技术 信息集成 WEB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光纤光栅振动与温度同时区分测量的解调方法 被引量:10
20
作者 丁锋 王粉艳 +3 位作者 王云建 毕丽华 姚晓静 谭军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10-514,共5页
研究了一种可实现振动与温度同时区分测量的光纤光栅解调方法。利用放大自发辐射光源在1 530 nm附近有一段线性区做边缘滤波器进行滤波解调,用匹配光栅将传感器中的温度与振动信号区分开而实现两者的区分测量。实验证明了此方案的可靠性... 研究了一种可实现振动与温度同时区分测量的光纤光栅解调方法。利用放大自发辐射光源在1 530 nm附近有一段线性区做边缘滤波器进行滤波解调,用匹配光栅将传感器中的温度与振动信号区分开而实现两者的区分测量。实验证明了此方案的可靠性,解调系统的静态波长灵敏度为1 785.6 mV/nm,波长和温度的分辨力分别达到了0.56 pm和0.044℃。该解调系统结构简单、成本低、分辨率高,可以实现对温度与振动同时监测的工程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光学 光纤传感 波长解调 边缘滤波 振动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