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原油田废弃钻井液污染评价及处理剂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杨小华 李旭东 +3 位作者 李莉 张麒麟 王勤 杨朝光 《钻采工艺》 CAS 2001年第2期57-59,共3页
通过对中原油田四大区块 (文留油田、濮城油田、卫城油田、胡状油田 )废钻井液进行污染评价、分析。在室内通过对 2 0余种处理剂的筛选 ,针对中原油田实际情况研究出适用于聚合物钻井液的处理剂配方 ,并经现场应用证明 ,该工艺处理成本... 通过对中原油田四大区块 (文留油田、濮城油田、卫城油田、胡状油田 )废钻井液进行污染评价、分析。在室内通过对 2 0余种处理剂的筛选 ,针对中原油田实际情况研究出适用于聚合物钻井液的处理剂配方 ,并经现场应用证明 ,该工艺处理成本低、施工过程简单 ,实用效果好 ,经济社会效益显著。该技术经过近三年的实践证明 ,有6 5 %的覆土可返耕 ,有 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钻井液 无害化处理 地层损害 中原油田 处理剂 污染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原油田人才流失的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3
2
作者 酒尚利 赵周科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0-134,共5页
本文对中原油田近年来人才流失的具体情况做了系统而详尽的统计,全方位、多角度地分析了人才流失的原因及其给油田造成的损失及影响,并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针对性地提出了未来留住和吸引人才的对策,以及当前需要采取的具体措施,对国... 本文对中原油田近年来人才流失的具体情况做了系统而详尽的统计,全方位、多角度地分析了人才流失的原因及其给油田造成的损失及影响,并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针对性地提出了未来留住和吸引人才的对策,以及当前需要采取的具体措施,对国有大企业,特别是石油企业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流失 人力资源管理 国有大企业 对策 石油企业 具体措施 统计 针对性 多角度 指导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原油田储量资产化方法 被引量:2
3
作者 张韬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1-83,共3页
石油企业的资产管理方式正由实物量管理向以价值量管理为主转变。为了给中厚油田现阶段剩余经济可采储量价值评估提供方法,以各类油藏剩余可采储量的储量资产化为对象,应用相对定价法理论,确定不同类型油藏、不同开发单元的剩余可采储... 石油企业的资产管理方式正由实物量管理向以价值量管理为主转变。为了给中厚油田现阶段剩余经济可采储量价值评估提供方法,以各类油藏剩余可采储量的储量资产化为对象,应用相对定价法理论,确定不同类型油藏、不同开发单元的剩余可采储量价值及其货币价值,结合油气开采的边际成本,标定油气的开采成本及级差效益,进而研究制定开发生产政策,为老油田实现以资产为主的生产经营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产管理 相对定价法 剩余可采储量 原油生产成本 级差地租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原油田的微生物采油试验 被引量:3
4
作者 莫冰 孙薇 +4 位作者 张还恩 杨瑞敏 杨朝光 谢立新 钱思平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59-361,共3页
中原油田属于典型的高温高盐油藏 (温度 :6 0~ 130℃ ,矿化度 :6× 10 4~ 32× 10 4mg/L)。采用HUNGATE厌氧技术 ,从 14 0个地层水样品中富集筛选到了 4 1组混合菌群 ,细菌形态多为杆状 ,某些有芽胞。这些培养物最适宜的生长... 中原油田属于典型的高温高盐油藏 (温度 :6 0~ 130℃ ,矿化度 :6× 10 4~ 32× 10 4mg/L)。采用HUNGATE厌氧技术 ,从 14 0个地层水样品中富集筛选到了 4 1组混合菌群 ,细菌形态多为杆状 ,某些有芽胞。这些培养物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 6 0~ 80℃ ,其丰度随矿化度增高而减少。培养物的主要代谢产物———有机酸、醇等既可增大岩层渗透率 ,又可改变油水界面。因此能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中原油田文 15块的原油室内试验结果表明 ,其提高原油采收率在 6 %以上。井场现场试验亦取得了良好效果 ,投入产出比达 1∶4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菌种 采油 中原油田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南油田开发中后期沉积微相精细研究 被引量:43
5
作者 熊运斌 杨建文 +3 位作者 陈云英 田世澄 洪宇 张玲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64-67,共4页
重新认识处于开发中后期油藏的沉积环境、沉积微相及其特征 ,建立准确的储集层模型 ,对于查明剩余油分布和挖掘剩余油潜力、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东濮凹陷文南油田沙二下亚段古生物特征、地球化学特征、沉积构造特征、... 重新认识处于开发中后期油藏的沉积环境、沉积微相及其特征 ,建立准确的储集层模型 ,对于查明剩余油分布和挖掘剩余油潜力、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东濮凹陷文南油田沙二下亚段古生物特征、地球化学特征、沉积构造特征、储集层岩性特征、粒度特征等方面的综合分析 ,认为其沙二下亚段为干旱炎热气候条件下的间歇性涨缩浅湖环境下发育的浅水三角洲和滨浅湖沉积体系 ;划分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水下溢岸砂、水下天然堤、水下分流间湾、前三角洲砂泥、滨浅湖泥等 6种沉积微相类型 ;分析各沉积微相特征 ,指出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储集物性最好 ,水下溢岸砂次之。图 5表 1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南油田开发 油田开发中后期 沉积微相精细 研究 地球化学 古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东深层低渗透多油层砂岩油田细分层系开发 被引量:32
6
作者 黄新文 张兴焰 +3 位作者 朱学谦 郝敬华 周琦 陈新平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4-86,共3页
深层低渗透多油层砂岩油田受经济产量的限制 ,一般采用 1套层系笼统合采。开发实践表明 ,层系内如层数太多 ,层间非均质性是造成水驱动用状况极不均衡的内在因素。多层合采合注开发效果较差 ,需要研究新的层系组合与划分方式 ,既能满足... 深层低渗透多油层砂岩油田受经济产量的限制 ,一般采用 1套层系笼统合采。开发实践表明 ,层系内如层数太多 ,层间非均质性是造成水驱动用状况极不均衡的内在因素。多层合采合注开发效果较差 ,需要研究新的层系组合与划分方式 ,既能满足开发生产对层系细分的需要 ,又能使注采井距达到注水开发的要求。东濮凹陷文东油田属于低渗透多油层砂岩油田 ,油层多达 5 5个 ,在准确认识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特点的基础上 ,以经济效益为前提 ,合理划分与组合开发层系 ,其高效、经济细分层系开发的经验 ,对科学、合理开发同类油田具有借鉴意义。图 1表 3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低渗透多油层 砂岩油田 细分层系 油田开发 低渗透砂岩 层间非均质性 文东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疏脉冲波阻抗反演在YX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70
7
作者 安鸿伟 李正文 +2 位作者 李仁甫 顾勤 王正斌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2年第1期56-60,共5页
稀疏脉冲波阻抗反演的基本假定条件是 ,地层的反射系数稀疏的。在构造和测井约束的条件下计算宽带波阻抗 ,进而与测井、地质资料对比 ,求出三维工区目的层的储层厚度。该方法在YX油田滚动勘探开发跟踪预测研究中 。
关键词 稀疏脉冲 波阻抗 反演 YX油田开发 应用 油气勘探 滚动勘探开发 储层厚度 跟踪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歧口18-1油田沙二段层序地层及沉积相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尹楠鑫 李中超 +5 位作者 国殿斌 何康 孙廷彬 罗波波 程瑞英 张玲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66-274,282,共10页
应用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进行歧口18-1油田层序地层格架和有利储集相带分布的预测,为油田开发方案的制定提供地质依据。通过不整合面、首次湖泛面和最大湖泛面的特征识别,在三级层序内部划分出低位、湖侵、高位3个体系域,建立了歧口18-1... 应用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进行歧口18-1油田层序地层格架和有利储集相带分布的预测,为油田开发方案的制定提供地质依据。通过不整合面、首次湖泛面和最大湖泛面的特征识别,在三级层序内部划分出低位、湖侵、高位3个体系域,建立了歧口18-1油田沙二段的层序地层格架;以体系域为单元进行沉积相分异及其演化过程的研究,预测了有利的沉积相带及储集砂体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歧口18-1油田沙二段发育扇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其有利的储集相带为低位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的扇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平面上多期河道叠加,储层物性好,是油田最为有利的开发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歧口凹陷 沙河街组 层序地层 沉积微相 扇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濮凹陷滚动勘探开发效果及潜力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谷维成 莫小国 贾志滨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25-28,共4页
总结了“九五”以来东濮凹陷新增探明储量恢复性增长的成功经验和关键技术 ,应用圈闭法对东濮凹陷滚动勘探开发效果及潜力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东濮凹陷滚动勘探开发的潜力还很大 ,剩余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下第三系沙河街组 ,尤以... 总结了“九五”以来东濮凹陷新增探明储量恢复性增长的成功经验和关键技术 ,应用圈闭法对东濮凹陷滚动勘探开发效果及潜力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东濮凹陷滚动勘探开发的潜力还很大 ,剩余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下第三系沙河街组 ,尤以沙三段断块型和岩性型圈闭最突出 ,剩余石油资源量为 5 .38× 10 8t,天然气为 10 74× 10 8m3 ,分别占全凹陷剩余油气资源量的 74 .8%和 5 8.4 %。平面上 ,剩余油气资源量分布在前梨园洼陷西侧、文留东部及卫城与濮城结合部的环洼带 ;纵向上 ,石油剩余资源分布在 2 0 0 0~ 4 0 0 0m深度内 ,而天然气剩余资源则主要分布在 35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油分布 东濮凹陷 滚动勘探开发 效果 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河油田注水配伍性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商莉 彭文涛 +1 位作者 袁广均 刘晓丽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6期9946-9949,9952,共5页
双河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的中部。主要油层组长6储集层的平均孔隙度为12.05%,平均渗透率为0.992×10-3μm2,属特低渗储层。双河油田油藏原始地层压力和气油比均较低,油藏的天然能量有限。从分析双河油田注入水与地层水的... 双河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的中部。主要油层组长6储集层的平均孔隙度为12.05%,平均渗透率为0.992×10-3μm2,属特低渗储层。双河油田油藏原始地层压力和气油比均较低,油藏的天然能量有限。从分析双河油田注入水与地层水的特性、敏感性实验、配伍性实验等方面的研究。来保证注入水质满足油藏对注入水水质要求,保护储层,为提高注水开发效果及油田注水工艺方案提供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 地层水 敏感性 配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微相研究成果在濮城油气田滚动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周金保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8-70,共3页
对东濮凹陷濮城油田沙三中亚段开展沉积微相研究,在水下扇沉积中识别出沟道、沟道间、席状砂、深湖—半深湖等微相。依据建立的主要微相测井相模式识别和划分单井相,结合砂岩含量及分布,绘制了沙三中亚段的沉积微相平面图。根据对研究... 对东濮凹陷濮城油田沙三中亚段开展沉积微相研究,在水下扇沉积中识别出沟道、沟道间、席状砂、深湖—半深湖等微相。依据建立的主要微相测井相模式识别和划分单井相,结合砂岩含量及分布,绘制了沙三中亚段的沉积微相平面图。根据对研究区砂体展布和微相特征的预测,认为研究区南缘有另一个物源,在濮67南块可能分布有分流水道和水道间等较有利的沉积微相区,存在较好的砂体;西侧濮138块尽管砂层薄、层数少。但沙三中亚段存在较好的水下河道砂体,且席状砂体较为发育。据此制定了滚动勘探目标,钻探结果证实这两个区块的含油前景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微相 储集层预测 滚动勘探 勘探目标 濮城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镇北油田延长组石油运聚机理 被引量:41
12
作者 王学军 王志欣 +1 位作者 陈杰 曾溅辉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99-306,共8页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为典型的低渗透储集层,石油在低渗透储集层中运移、聚集机理是该地区成藏研究的关键。利用原油含氮化合物分析、有机包裹体分析、含油砂岩荧光薄片分析等方法,结合原油物性特征、砂岩含油性与物性变化的关系等探讨了...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为典型的低渗透储集层,石油在低渗透储集层中运移、聚集机理是该地区成藏研究的关键。利用原油含氮化合物分析、有机包裹体分析、含油砂岩荧光薄片分析等方法,结合原油物性特征、砂岩含油性与物性变化的关系等探讨了镇北地区延长组石油运移、聚集特征。研究认为:侏罗纪末期—早白垩世是延长组石油主要成藏期,烃源岩生烃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不具备多个成藏期;延长组石油在超压动力下幕式快速运移,沟通油源的裂缝、微裂缝是石油运移的主要通道,在侧向上运移距离短;相对于运移阻力,石油所受到的浮力很小,无法进行二次运移,现今的石油聚集仍保持其在异常高压作用下注入储集层时的状态;高压充注过程反复进行,处于沟通油源的裂缝通道上的储集层可以得到反复充注,从而形成石油有效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北油田 延长组 低渗透储集层 油气运移 聚集 异常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气驱室内实验研究 被引量:30
13
作者 王进安 岳陆 +2 位作者 袁广钧 周志龙 侯天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19-121,共3页
以中原油田文188块为研究对象,进行氮气驱室内实验研究。细管实验研究表明,氮气无法与地层原油形成混相,但可获得60%的采收率;在氮气突破时,细管流出物中有明显的甲烷峰出现,是非混相驱的重要的标志;两组长岩心驱替实验研究表明,先注0.0... 以中原油田文188块为研究对象,进行氮气驱室内实验研究。细管实验研究表明,氮气无法与地层原油形成混相,但可获得60%的采收率;在氮气突破时,细管流出物中有明显的甲烷峰出现,是非混相驱的重要的标志;两组长岩心驱替实验研究表明,先注0.04PV的水时采出程度为6.35%,转注氮气后,见气时的采出程度为43.77%;氮气驱的最大注入压差为0.89MPa,是最大注水压差的0.227倍,说明在注水困难地区实施注氮是可能的。在长岩心驱替实验中,氮气突破前,出现采出油体积高于注入气体积的现象;氮气突破后,被萃取的甲烷和中间组分依然发挥一定的作用,此期间仍可获得一定的采收率;氮气突破后采出油量会大幅度下降,如何有效控制氮气的突破是氮气驱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气驱 实验室 采收率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精度地震属性储层预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27
14
作者 张洪波 王纬 顾汉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35-37,i021,共4页
地震属性技术是储层预测的重要手段,但地震储层预测存在多解性,可靠性程度低问题,预测出的最终图件难以进行合理的地质解释,文章基于地震属性与地质属性随时空变化的关系,根据地震属性与储层属性相关程度,以及地震属性对储层参数敏感程... 地震属性技术是储层预测的重要手段,但地震储层预测存在多解性,可靠性程度低问题,预测出的最终图件难以进行合理的地质解释,文章基于地震属性与地质属性随时空变化的关系,根据地震属性与储层属性相关程度,以及地震属性对储层参数敏感程度来进行地震属性有效性分析;然后将搜索算法与神经网络相结合来实现地震属性优化,用优化出的地震属性再进行多元储层预测。实际工区的砂岩厚度预测结果表明,上述方法可明显提高储层预测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预测技术 高精度 地震属性技术 有效性分析 地质解释 时空变化 地质属性 相关程度 敏感程度 储层参数 属性优化 神经网络 搜索算法 预测结果 砂岩厚度 多解性 可靠性 图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中、新生代岩石圈热结构研究 被引量:37
15
作者 左银辉 邱楠生 +5 位作者 常健 郝情情 李宗星 李佳蔚 李文正 谢彩虹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5-153,共9页
本文以浅部沉积盆地热历史恢复结果为基础,结合地热学的有关理论计算得到渤海湾盆地中生代以来不同地质时期壳幔热流配分及莫霍面温度。结果显示,渤海湾盆地在早白垩世晚期和古近纪中晚期达到两次地幔热流与地表热流之比高峰,其两期地... 本文以浅部沉积盆地热历史恢复结果为基础,结合地热学的有关理论计算得到渤海湾盆地中生代以来不同地质时期壳幔热流配分及莫霍面温度。结果显示,渤海湾盆地在早白垩世晚期和古近纪中晚期达到两次地幔热流与地表热流之比高峰,其两期地幔热流占地表热流比例都超过65%。莫霍面温度在早白垩世晚期、古近纪中晚期及新近纪早期(仅在临清坳陷、沧县隆起和冀中坳陷)出现3次高峰,其温度分别为900~1100℃、820~900℃和770~810℃。本文的研究不仅揭示出白垩纪是渤海湾盆地岩石圈热结构的重要转型期,即由三叠纪和侏罗纪的"冷幔热壳"型转变为白垩纪以来的"热幔冷壳"型的岩石圈热结构,还揭示出渤海湾盆地在早白垩世晚期和古近纪中晚期发生两期强烈的构造裂陷作用。因此,本文的研究可以为中国东部大陆岩石圈地球动力学的研究提供地热学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岩石圈热结构 中生代 壳幔热流配分 莫霍面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井约束反演在埕岛油田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16
作者 高喜龙 孙希瑞 +2 位作者 李顺玲 杨明 常解晨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34-338,共5页
埕岛油田东部斜坡带下第三系油藏以三角洲、浊积扇隐蔽岩性油气藏为主 ,是近年在该区发现的又一含油层系。该带储层埋藏深、厚度变化大 ,油气聚集成藏复杂。本文对利用测井约束反演技术进行储层预测方法进行了探讨 ,通过合成地震记录标... 埕岛油田东部斜坡带下第三系油藏以三角洲、浊积扇隐蔽岩性油气藏为主 ,是近年在该区发现的又一含油层系。该带储层埋藏深、厚度变化大 ,油气聚集成藏复杂。本文对利用测井约束反演技术进行储层预测方法进行了探讨 ,通过合成地震记录标定、子波提取和薄层识别等技术 ,结合本区特点 ,对储层进行追踪、预测 ,查清了该地区储层的分布规律 ,落实了有利的岩性圈闭 ,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埕岛油田 测井约束反演 合成地震记录 储层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中地区古生界层序地层学与非构造圈闭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焦存礼 吕延仓 +1 位作者 朱俊玲 樊太亮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3年第4期17-23,共7页
塔中地区古生界发育4级不整合面。根据不整合面的发育特征,将塔中地区古生界划分为3个巨层序、8个超层序和19个三级层序。不同类型的非构造圈闭均与多期重大不整合面(地层削截面、超覆面、缺失面等)和层序界面的分布相关。将塔中地区古... 塔中地区古生界发育4级不整合面。根据不整合面的发育特征,将塔中地区古生界划分为3个巨层序、8个超层序和19个三级层序。不同类型的非构造圈闭均与多期重大不整合面(地层削截面、超覆面、缺失面等)和层序界面的分布相关。将塔中地区古生界非构造圈闭划分为三大类、10个亚类,并总结了不同类型的非构造圈闭的特征与分布规律:各种非构造圈闭主要集中在一级层序MS1、MS2顶面的上下岩性段内,且规模很大,是塔中地区勘探的重要领域。此研究对在塔中地区寻找非构造圈闭油气藏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中地区 古生界 层序地层学 非构造圈闭 钻井层序 地震层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音查干凹陷层序地层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福顺 王生朗 +1 位作者 孙宜朴 张放东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2-33,121,共3页
二连盆地白音查干凹陷是一个北断南超型的箕状断陷盆地。通过岩心、录井、测井的综合研究 ,根据层序地层学原理 ,将凹陷的主要研究目的层———下白垩统巴彦花群划分出 2个超层序和 6个三级层序 ;识别出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 二连盆地白音查干凹陷是一个北断南超型的箕状断陷盆地。通过岩心、录井、测井的综合研究 ,根据层序地层学原理 ,将凹陷的主要研究目的层———下白垩统巴彦花群划分出 2个超层序和 6个三级层序 ;识别出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浊积扇、滨浅湖、半深湖、深湖等 7种沉积相类型 ,其中冲积扇、扇三角洲发育在凹陷的北部陡坡带 ,辫状河三角洲和浊积扇发育在凹陷南部缓坡 ;发现凹陷经历过 3次大的湖泛 ,在层序演化上具有早期形成、继承性发育、晚期鼎盛的特点。图 3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沉积相 白音查干凹陷 二连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凹陷北部沙河街组成岩作用及成岩相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勇 鲍志东 +2 位作者 张春雷 郝立业 李慧莉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4-68,共5页
根据砂岩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分析,对辽河断陷西部凹陷北部沙河街组碎屑岩储层的成岩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将沙河街组地层划分为早成岩A亚期、B亚期和中成岩A亚期3个成岩阶段,识别出压实作用、胶结作用、蚀变作用、溶蚀作... 根据砂岩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分析,对辽河断陷西部凹陷北部沙河街组碎屑岩储层的成岩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将沙河街组地层划分为早成岩A亚期、B亚期和中成岩A亚期3个成岩阶段,识别出压实作用、胶结作用、蚀变作用、溶蚀作用和破裂作用等5种成岩作用;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强烈地破坏了砂岩的原生孔隙结构,溶蚀作用和破裂作用则有效地改善了砂岩的孔隙结构。总结了成岩演化序列,在此基础上识别了5种成岩相,并指出了储层发育的有利成岩相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凹陷 沙河街组 成岩作用 成岩相 孔隙结构 辽河断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盐析出实验对盐湖盆地沉积研究的启示 被引量:11
20
作者 冯阵东 吴伟 +2 位作者 程秀申 张继标 白圣方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38-243,共6页
将物理模拟实验结果与地震、岩芯资料相结合,对东濮凹陷盐岩沉积的古地理位置、成因机制提出新的认识。研究认为:洼陷带的边缘、中央隆起带等浅水部位是盐岩沉积较早的部位,可以沉积厚度大、粒度小的单盐层,而靠近湖盆中心,矿物结晶时... 将物理模拟实验结果与地震、岩芯资料相结合,对东濮凹陷盐岩沉积的古地理位置、成因机制提出新的认识。研究认为:洼陷带的边缘、中央隆起带等浅水部位是盐岩沉积较早的部位,可以沉积厚度大、粒度小的单盐层,而靠近湖盆中心,矿物结晶时间充分,沉积的盐岩粒度大,单盐层厚度可大可小,甚至可以缺失,盐岩沉积的古地理位置受古盐度影响明显;盐湖盆地绝大多部分地区,湖水有一定深度时便已形成湖底盐层,湖水变浅时盐层已具备一定厚度,保证了其下部泥页岩的还原环境,盐岩沉积后基本保持了原有的构造形态,其上可以再次接受泥页岩沉积;湖盆边缘的渗滤带在湖水退去以后仍可以沉积盐岩,该处盐层最薄、粒度细小,下部地层常见氧化环境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湖盆地 盐岩 沉积部位 沉积环境 物理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