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子寅油田仑16-27井微地震裂缝监测技术
被引量:2
- 1
-
-
作者
张强德
杨东兰
申梅英
孙桂红
-
机构
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工程事业部
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中原石油勘探局测井公司
中原油田分公司规划处
-
出处
《断块油气田》
CAS
2002年第6期16-18,共3页
-
文摘
AEO - 4A裂缝监测技术可对水力压裂施工井或高压注水井实施同步裂缝监测。利用岩石张裂时发出的声波在岩石中的传播原理 ,可准确测出裂缝的形态方位和延伸长度。主要介绍了AEO - 4A裂缝监测技术的监测原理、应用范围及声波信号的录取方法。以子寅油田仑 1 6块 1 6 - 2 7压裂井实测结果为例 ,进行了测试结果分析 。
-
关键词
子寅油田
仑16—27井
微地震
裂缝监测技术
水力压裂
-
Keywords
Crack, Monitor, Technique, Fracturing.
-
分类号
TE357.14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P63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
-
题名M走滑盆地形成演化与油气勘探
- 2
-
-
作者
张亚敏
王婧韫
李玉荣
丁颖
-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
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中原石油勘探局地质录井处
中原油田分公司规划处
-
出处
《断块油气田》
CAS
2002年第4期9-11,共3页
-
文摘
M盆地形成演化可分为两期 :早白垩世 (1 3 0~ 96Ma)随着大西洋的分段、分期扩张 ,中非大断裂右行走滑并且产生了早期的M盆地 ;晚白垩世 (96~ 75Ma)非洲大陆东侧印度洋尤其红海扩张加剧 ,中非大断裂由早白世的右行变为晚白垩世的左行 ,其形成演化史可概括为“早期右行成盆 ,晚期左行改造”。晚白垩世区域地质应力场的变化产生了挤压运动 ,对盆地构造有较大的改造 ,使盆地的构造很复杂 ,主要构造样式有压性背斜、正、负花状构造、直立断层、旋转断块等。左旋压扭作用在盆地内尤其在南区形成了一系列压性背斜 ,成为油气富集的主要场所。由于构造演化史的变化 ,沉积中心不断向南转移 ,在南区沉积了上白垩统优质的厚层泥岩 ,形成了大油田的区域盖层 ,控制油气的分布与富集。
-
关键词
M走滑盆地
形成演化
油气勘探
走滑型盆地
花状结构
-
Keywords
Strike-slip basin,Forming and evolution,Strike-slip structure,Flower structure,Oil and gas exploration.
-
分类号
P618.130.2
[天文地球—矿床学]
TE1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