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次采油技术在中原油田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3
1
作者 王斌 周迅 +2 位作者 王敏 杨翠萍 董俊艳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52-556,共5页
中原油田地处东濮凹陷,油层条件苛刻,属于高温、高盐复杂断块油藏,经过三十多年的勘探开发,已整体处于中、高含水开发阶段。通过梳理中原油田近十年在气驱、化学驱等三次采油技术的发展,介绍了各项技术在不同油藏的研究成果及应用实践,... 中原油田地处东濮凹陷,油层条件苛刻,属于高温、高盐复杂断块油藏,经过三十多年的勘探开发,已整体处于中、高含水开发阶段。通过梳理中原油田近十年在气驱、化学驱等三次采油技术的发展,介绍了各项技术在不同油藏的研究成果及应用实践,指出了中原油田开展三次采油取得的认识及发展方向,为国内外高温高盐油藏开展三次采油技术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盐油藏 三次采油 气驱 化学驱 中原油田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原油田东濮老区高含水原油常温集输技术 被引量:17
2
作者 黄雪松 李思 +2 位作者 朱宁宁 晁凯 范开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6681-6689,共9页
中原油田东濮老区进入高含水期,为解决地面集输系统能耗高、效率低、安全风险大的问题,以文卫油区为试验区块开展了高含水原油常温集输技术研究。根据地面集输系统现状,经过室内实验、理论分析和现场试验,形成了以“常温输送安全技术界... 中原油田东濮老区进入高含水期,为解决地面集输系统能耗高、效率低、安全风险大的问题,以文卫油区为试验区块开展了高含水原油常温集输技术研究。根据地面集输系统现状,经过室内实验、理论分析和现场试验,形成了以“常温输送安全技术界限、纳米降凝剂和低温破乳剂处理工艺、集输管网优化工艺”为主体的中原油田东濮老区高含水原油常温集输技术系列。在文卫油区集成应用后,撤减单井加热炉67台、计量站加热炉28台,每年可减少天然气用量197.1×10^(4) m^(3)、创效612.2万元,有效保障了油田地面集输系统安全高效、绿色低碳运行,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原油 常温集输 纳米降凝剂 低温破乳剂 管网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北陆相页岩储层井壁失稳机理研究
3
作者 高书阳 薄克浩 +2 位作者 张亚云 高宏 皇甫景龙 《钻井液与完井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7-224,共8页
为解决川东北陆相千佛崖页岩储层垮塌严重、成井难度大的技术难题,系统性地开展了失稳特征分析和室内实验评价研究。现场资料分析表明,失稳主要发生在千一段灰黑色页岩层段,具有失稳周期无规律,坍塌与漏失共存的特征,现用钻井液体系无... 为解决川东北陆相千佛崖页岩储层垮塌严重、成井难度大的技术难题,系统性地开展了失稳特征分析和室内实验评价研究。现场资料分析表明,失稳主要发生在千一段灰黑色页岩层段,具有失稳周期无规律,坍塌与漏失共存的特征,现用钻井液体系无法有效维持易塌地层的稳定性。室内研究发现,千一段不同层段间井壁稳定性差异较大,其中易塌层段灰黑色页岩层段黏土矿物含量高,具有一定的水化膨胀性能和双亲性润湿特征;其层理性强,有机质擦痕滑动镜面等(弱结构面)极为发育,胶结强度较弱,导致地层天然破碎,岩石力学性能大大降低;在钻井液及工程扰动作用下,沿弱结构面剥落掉块,引发井壁失稳坍塌。该研究提出了规避易塌层段等安全成井技术对策,为后期陆相页岩油气水平井施工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北 陆相页岩 千佛崖 井壁失稳 技术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NIRS和RI技术测试石油流体析蜡温度新方法 被引量:5
4
作者 李思 范开峰 黄启玉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333-3344,共12页
析蜡温度是重要的石油流体性质参数,得到准确的析蜡温度是保证含蜡原油管道安全输送的前提。提出了近红外光谱温度扫描测试法和折射率测试法,改进了近红外光谱波长扫描测试法,并从可靠性、灵敏性和稳定性等方面与常用的偏光显微镜法和... 析蜡温度是重要的石油流体性质参数,得到准确的析蜡温度是保证含蜡原油管道安全输送的前提。提出了近红外光谱温度扫描测试法和折射率测试法,改进了近红外光谱波长扫描测试法,并从可靠性、灵敏性和稳定性等方面与常用的偏光显微镜法和差示扫描量热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近红外光谱法和折射率法可以得到可靠的测试结果,并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稳定性;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方法简单,测试结果不易受到制样过程影响,尤其适合挥发性较强的油样。此外,近红外光谱法测试时油样处于运动状态,可有效减小过冷度的影响,但与实际管输条件仍存在一定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量 石油 析蜡温度 结晶 近红外光谱 折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油管道蜡沉积物径向性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8
5
作者 范开峰 李思 +1 位作者 黄启玉 万宇飞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3679-3692,共14页
蜡沉积物性质对原油管道清管方案的制定有重要影响,是原油流动保障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关于管道蜡沉积物径向特性的研究成果,对当前实验研究手段和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对比分析;从蜡沉积物组成、析蜡特性、宏观形态与微... 蜡沉积物性质对原油管道清管方案的制定有重要影响,是原油流动保障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关于管道蜡沉积物径向特性的研究成果,对当前实验研究手段和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对比分析;从蜡沉积物组成、析蜡特性、宏观形态与微观结构、力学特性四个方面深入阐述了对管道蜡沉积物径向性质的认识与结论,分析了其内在影响因素和作用机理;评述了蜡分子扩散系数及径向含蜡量分布预测模型的理论基础和存在缺陷;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加快研发更加精确的机械取样装置,深入研究沉积物微观结构特性对宏观流变性的影响机理并建立二者之间的定量关系,建立考虑多孔网状结构中蜡分子扩散动力学的蜡沉积物径向性质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 扩散 结晶 沉积物 流变学 径向性质 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利战略研究与创新型油田企业建设 被引量:1
6
作者 万龙 赵良金 +1 位作者 牛保伦 王振华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96-598,共3页
专利已成为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和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性战略资源,实施专利发展战略,是提高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途径。文中在分析油田企业专利战略布局面临的主要形势的基础上,指出了油田企业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要开展专利战略研究的重要意... 专利已成为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和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性战略资源,实施专利发展战略,是提高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途径。文中在分析油田企业专利战略布局面临的主要形势的基础上,指出了油田企业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要开展专利战略研究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 专利战略 创新 竞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发射定位技术在锚杆拉拔脱黏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石浩 庄剑韬 +5 位作者 冯吉昊 宋雷 张后全 蔡海兵 王国柱 安刚建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2-168,共7页
该文针对锚杆拉拔脱黏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引入了声发射(AE)定位技术,成功将锚杆脱黏过程进行了三维可视化。文章详细探讨了AE定位技术的基础原理、关键算法、实验设置及数据处理流程,详细阐述了该技术在锚杆脱黏监测中的应用方法,验证... 该文针对锚杆拉拔脱黏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引入了声发射(AE)定位技术,成功将锚杆脱黏过程进行了三维可视化。文章详细探讨了AE定位技术的基础原理、关键算法、实验设置及数据处理流程,详细阐述了该技术在锚杆脱黏监测中的应用方法,验证了AE定位技术在锚杆拉拔脱黏实验教学中的有效性。该实验课程不仅丰富了土木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内容,而且通过结合前沿监测技术,展示了跨学科技术整合在解决复杂工程问题中的重要作用。这一教学案例促进了学生对工程实际问题复杂性的理解,激发了他们对探索未知领域的兴趣,引导他们进行创新性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E定位 锚杆拉拔 脱黏过程 实验教学 三维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光气田永久式封隔器磨铣打捞技术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向俊科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4-106,共3页
普光气田硫化氢含量高,2008年地震诱发J4-5盐膏层蠕动,造成了大部分井套管变形。为了保证严重套变井安全生产,设计了永久封+遇油膨胀封隔器生产管柱投产。受套管变形及双封完井管柱影响,井内管柱无法采用套铣打捞一体化打捞技术打捞。针... 普光气田硫化氢含量高,2008年地震诱发J4-5盐膏层蠕动,造成了大部分井套管变形。为了保证严重套变井安全生产,设计了永久封+遇油膨胀封隔器生产管柱投产。受套管变形及双封完井管柱影响,井内管柱无法采用套铣打捞一体化打捞技术打捞。针对718镍基合金性能,优选硬质合金,优化焊接工艺,加工制造了专用磨鞋,在普光D405-3井现场试验成功,标志了"永久封+遇油封"完井管柱采用"永久封倒扣+磨铣永久封+上提(或震击)解卡"打捞工艺可行,为同类完井管柱的打捞提供了技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式封隔器 磨铣 镍基合金 遇油膨胀封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光气田永久式封隔器生产管柱打捞技术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宋胜利 《石油机械》 2016年第12期87-89,共3页
普光气田的开发井均采用永久式封隔器隔采生产管柱,封隔器无法自行解封,须采用套铣和磨铣后方能解封回收。常规的修井工艺为先套铣后打捞,容易出现封隔器、尾管二次落井和顿弯事故。为此,对这种封隔器进行了改进,采用磨铣与打捞一体化... 普光气田的开发井均采用永久式封隔器隔采生产管柱,封隔器无法自行解封,须采用套铣和磨铣后方能解封回收。常规的修井工艺为先套铣后打捞,容易出现封隔器、尾管二次落井和顿弯事故。为此,对这种封隔器进行了改进,采用磨铣与打捞一体化的设计,同时设计有安全退出机构,既提高了施工效率,又保证了出现异常情况时工具整体退出。针对永久式封隔器本体材料718镍基合金难磨铣的特点,选用能满足高效磨铣作业要求的硬质合金,提高了打捞一体化工具的针对性和效率。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整个施工过程按照工具的设计目标完成磨铣和打捞任务,节省了大量施工时间和费用。该技术的成功开发为这一类完井管柱的修井作业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式封隔器 磨铣 打捞 高效套铣头 普光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固体氧化物电解池应用领域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平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1-84,共4页
综述了高温固体氧化物(SOEC)电解池应用领域的研究进展,阐述了其基本原理,并对其发展现状进行了系统归纳总结,分析了SOEC电解池在各个应用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对未来发展需要重点关注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高温固体氧化物电解池 氢能 合成气 合成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力耦合作用下预制裂隙砂岩声发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罗许林 王国柱 +1 位作者 潘燕秋 石浩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1-60,共10页
为了研究裂隙砂岩渗透率演化的微观机制,对不同预制裂倾角砂岩进行了一系列三轴水力耦合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三轴水力耦合作用下,预制裂隙砂岩试样的强度和变形特性、宏观破坏模式、渗透性受预制裂隙倾角的影响。此外,研究了预制... 为了研究裂隙砂岩渗透率演化的微观机制,对不同预制裂倾角砂岩进行了一系列三轴水力耦合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三轴水力耦合作用下,预制裂隙砂岩试样的强度和变形特性、宏观破坏模式、渗透性受预制裂隙倾角的影响。此外,研究了预制裂隙倾隙角对声发射事件时空演化规律和破裂类型统计规律的影响,揭示了渗透率演化微观机制。声发射试验结果表明,渗透率的降低主要是由压缩事件导致裂隙闭合和孔隙坍塌引起的,而渗透率的增加是由拉伸事件和剪切事件的不断累积引起,并且受预制裂隙倾角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耦合 预制裂隙 砂岩 渗透率 声发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光气田高含硫气井带压更换采气树工艺技术 被引量:8
12
作者 古小红 李顺林 +5 位作者 耿波 董鹏昌 唐杰 鲁俊 秦冬林 李升龙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2-96,共5页
采气树在使用过程中如出现腐蚀、泄露、机械故障等而又无法在线修复的情况,则需要进行整体更换。但像四川盆地普光气田这样孔、洞、缝较发育的酸性碳酸盐岩气藏,若采用先压井再整体换装采气树的方法会造成储层的二次污染,很难再恢复到... 采气树在使用过程中如出现腐蚀、泄露、机械故障等而又无法在线修复的情况,则需要进行整体更换。但像四川盆地普光气田这样孔、洞、缝较发育的酸性碳酸盐岩气藏,若采用先压井再整体换装采气树的方法会造成储层的二次污染,很难再恢复到修井前的气井产能。为此,考虑作业安全和生产实际,研究形成了"两封堵一隔离"带压更换采气树工艺:①安装地面泄压放喷流程,进行整体更换采气树演练,准确测算所需的时间;②关闭井下安全阀,通过泄压放喷管线排放井下安全阀以上通道内气体,进入放喷池点火燃烧,将井口油管压力泄至0;③连接液氮泵车按照测算量向井筒顶替液氮;④安装双向背压阀,利用送取工具,将背压阀安装在油管悬挂器内的背压阀座面,封堵油管;⑤整体更换采气树,试压合格后按照操作规程取出双向背压阀。现场成功应用2口井,很好地解决了高含硫气井不压井更换采气树的技术和安全控制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普光气田 高含硫 气井 带压更换采气树 两封堵一隔离 安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储层中同步压裂形成复杂缝网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赵志红 黄超 +1 位作者 郭建春 周月波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15-619,共5页
同步压裂能够更好地利用2个井筒中裂缝诱导应力干扰,降低地应力差异系数,使页岩油气藏产生更加复杂的裂缝形态。文中运用位移不连续理论,建立了二维平面裂缝诱导应力场数学模型,讨论了页岩储层形成复杂缝网所需要的地应力条件,分析了裂... 同步压裂能够更好地利用2个井筒中裂缝诱导应力干扰,降低地应力差异系数,使页岩油气藏产生更加复杂的裂缝形态。文中运用位移不连续理论,建立了二维平面裂缝诱导应力场数学模型,讨论了页岩储层形成复杂缝网所需要的地应力条件,分析了裂缝净压力、裂缝参数和原地应力场等因素对同步压裂形成裂缝网络复杂程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裂缝净压力越大、裂缝长度越长、原地应力差异越小,页岩储层形成复杂缝网的可行性越大。研究结果对判断我国页岩油气藏能否应用同步压裂形成复杂缝网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压裂 诱导应力干扰 复杂缝网 位移不连续理论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温抗盐水平井封堵体系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昌华 王斌 +1 位作者 董俊艳 闫江华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48-652,共5页
针对中原油田高温、高盐和水平井中80%是筛管完井的特点,研发了以渗透率调节剂RPM(阳离子三元聚合物)为主剂的耐温抗盐水平井封堵体系(5000 mg/L渗透率调节剂RPM+6000 mg/L交联剂PFR+300 mg/L稳定剂JN),考察了该体系的耐温、耐盐、热稳... 针对中原油田高温、高盐和水平井中80%是筛管完井的特点,研发了以渗透率调节剂RPM(阳离子三元聚合物)为主剂的耐温抗盐水平井封堵体系(5000 mg/L渗透率调节剂RPM+6000 mg/L交联剂PFR+300 mg/L稳定剂JN),考察了该体系的耐温、耐盐、热稳定性及封堵性能。结果表明,该体系耐温可达90℃,耐盐可达25×104mg/L(其中Ca^(2+)、Mg^(2+)浓度5000 mg/L),凝胶强度在5×104m Pa·s以上,长期热稳定性可达90 d以上。该体系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堵水性能,封堵填砂管后水相渗透率降低89%,而油相渗透率仅降低17%,可直接用于水平井堵水,尤其可以解决管外无法封隔的割缝筛管和裸眼方式完井的水平井堵水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堵水 耐温抗盐 渗透率调节剂 中原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质高温油藏非混相水气交替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立娟 岳湘安 +2 位作者 杨志国 乔美桦 柳宗权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76-780,共5页
水气交替(WAG)注入是抑制气驱中气窜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文中利用人造岩心模型,针对一类纵向非均质高温油藏,开展了烃类气体(HC)、N2和CO2非混相WAG注入的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气体类型和岩心的纵向非均质性对WAG注入的开采特征和... 水气交替(WAG)注入是抑制气驱中气窜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文中利用人造岩心模型,针对一类纵向非均质高温油藏,开展了烃类气体(HC)、N2和CO2非混相WAG注入的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气体类型和岩心的纵向非均质性对WAG注入的开采特征和驱油效果有显著的影响。纵向渗透率级差为5的驱油实验显示,HC与N2非混相WAG开采特征相似,但是与CO2非混相WAG相比,有3个明显不同的开采特征:见气早;在第1周期注气后和第2周期注水前,存在一个快速增油期;增油期间含水率下降快且波动大。随着岩心非均质性的增强,3种气体非混相WAG提高采收率的效果均不同程度下降。HC非混相WAG随岩心纵向非均质性的变化相对不敏感,当渗透率级差为15时,可以在水驱基础上提高采收率15百分点以上。对于以正韵律为主要沉积特点且非均质性在一定范围内的高温油藏,HC非混相WAG注入可作为一种油藏水驱后有前景的提高采收率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驱 采收率 波及效率 非均质性 驱油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蚀剂残余浓度快速评价方法在塔河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高秋英 崔瑞雪 +3 位作者 郭远明 魏晓静 曾文广 李娣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77-80,共4页
根据缓蚀剂吸附作用机理和油田管道总铁来源,利用缓蚀剂加注量与介质中总铁含量关系,研究了不同缓蚀剂加注量条件下缓蚀剂对总铁增加值的抑制率,结合标准要求,确定了T-101井和T-202井的缓蚀剂最佳加注量分别为60 mg/L和30 mg/L。避免了... 根据缓蚀剂吸附作用机理和油田管道总铁来源,利用缓蚀剂加注量与介质中总铁含量关系,研究了不同缓蚀剂加注量条件下缓蚀剂对总铁增加值的抑制率,结合标准要求,确定了T-101井和T-202井的缓蚀剂最佳加注量分别为60 mg/L和30 mg/L。避免了缓蚀剂的欠量、过量加注,实现精准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缓蚀剂浓度 总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空气过程中井下管柱氧腐蚀规律及防护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李晓东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5期18-25,共8页
氧腐蚀是限制注空气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失重法以及XRD、EDS和SEM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注空气过程中井下管柱腐蚀规律及对应的防护措施。结果表明:氧腐蚀速率随着氧分压增大而加快,即使常压空气下腐蚀速率仍高于行业标准;存在一个... 氧腐蚀是限制注空气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失重法以及XRD、EDS和SEM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注空气过程中井下管柱腐蚀规律及对应的防护措施。结果表明:氧腐蚀速率随着氧分压增大而加快,即使常压空气下腐蚀速率仍高于行业标准;存在一个临界温度及矿化度条件,使氧腐蚀速率达到最高;流体流度增大有利于加剧腐蚀;腐蚀产物膜主要成分包括γ-FeO(OH)、β-FeO(OH)、Fe_3O_4、α-FeO(OH)等,结构疏松不致密,对钢体保护作用不大。可见有效控制氧腐蚀需考虑多种防腐措施,包括优选管材、利用润滑油脂对钢材表面进行处理、pH调整、加注缓蚀剂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空气 氧腐蚀 影响因素 腐蚀产物 防腐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水交替微观驱油特征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牛保伦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5期51-56,共6页
针对水气交替驱过程中CO_2与水能否接触、对剩余油动用能力等热点问题,利用高温高压微观可视模型,研究了不同密度CO_2驱后剩余油分布类型及挖潜对策,描述了水气交替微观封堵特征及对剩余油动用能力。实验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的高密度特... 针对水气交替驱过程中CO_2与水能否接触、对剩余油动用能力等热点问题,利用高温高压微观可视模型,研究了不同密度CO_2驱后剩余油分布类型及挖潜对策,描述了水气交替微观封堵特征及对剩余油动用能力。实验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的高密度特性,可扩大CO_2向油藏中下部的扩散运移;CO_2驱后剩余油以油膜类、盲端类、等势点类、未波及区域为主,其中等势点及未波及区域是下步挖潜主要对象;水气交替的注水阶段与注气阶段呈现出不同的贾敏效应,其中注气阶段贾敏效应明显;水气交替可显著改善等势点类剩余油,但未波及区域动用程度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 微观驱替 剩余油 机理 水气交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硫气井新型胺类溶硫剂的性能研究:溶硫规律和再生性能(上) 被引量:7
19
作者 徐国玲 王慧 +3 位作者 王振华 汪沈阳 王树涛 张瑛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2-85,共4页
针对造成高含硫气井内堵塞和腐蚀的硫沉积问题,研制出了以有机胺类化学溶剂为主剂,以物理溶剂为助剂,并配合乳化剂、硫化物催化剂、表面活性剂等的新型胺类溶硫剂体系,并对其溶硫性能以及溶硫后单质硫的分离回收性能进行了评价和研究。... 针对造成高含硫气井内堵塞和腐蚀的硫沉积问题,研制出了以有机胺类化学溶剂为主剂,以物理溶剂为助剂,并配合乳化剂、硫化物催化剂、表面活性剂等的新型胺类溶硫剂体系,并对其溶硫性能以及溶硫后单质硫的分离回收性能进行了评价和研究。结果表明,新型胺类溶硫剂的溶硫过程迅速,在30min时基本完成,溶硫量达59.45g/100mL;升高溶硫温度、反应气氛中含有H2S或硫以粉状形态存在时,均有利于溶硫量的提高;溶硫体系中加水量为10%(φ)时,溶硫量保留率为74.27%;产物中加水可使单质硫析出回收,当加水量为900mL时,单质硫的回收率高达34.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硫气井 硫沉积 硫溶剂 性能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吸收式热泵的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工艺系统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何梦渊 李永生 +3 位作者 潘涛 麻宏强 伍丹丹 李康婷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5-120,共6页
为提高锅炉烟气余热综合利用效率,降低锅炉热损失,基于溴化锂吸收式热泵原理,开发了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工艺系统;采用理论分析方法,分析了系统的性能及其动态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具有良好的制热效率并能有效节省锅炉燃煤量,减少CO_2的排放... 为提高锅炉烟气余热综合利用效率,降低锅炉热损失,基于溴化锂吸收式热泵原理,开发了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工艺系统;采用理论分析方法,分析了系统的性能及其动态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具有良好的制热效率并能有效节省锅炉燃煤量,减少CO_2的排放;年节省标准煤量为5.13×10~5 kg,年减少CO_2排放量4.04×10~5 m^3;制热系数随蒸发温度增加略有减小,但变化趋势基本保持不变;热能转换率随循环水温差增大而逐渐升高;回收量标准煤与循环水温差紧密相关,受其他因素影响较小;热能转换率与减少CO_2排放量呈正线性关系。以上结论为锅炉余热回收系统分析计算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气余热回收 溴化锂吸收式热泵 减少CO2排放量 特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