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4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层高压低渗油藏CO_2驱室内实验研究——以中原油田胡96块为例 被引量:16
1
作者 国殿斌 徐怀民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2-105,共4页
深层高压低渗油藏衰竭开发后存在气液两相流,开展CO2混相驱渗流特征复杂,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模拟深层高压低渗油藏环境,应用细管、长岩心实验开展了CO2驱室内实验研究。研究表明,该类油藏衰竭开发后,地层呈现双相流,CO2驱最小混相压力... 深层高压低渗油藏衰竭开发后存在气液两相流,开展CO2混相驱渗流特征复杂,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模拟深层高压低渗油藏环境,应用细管、长岩心实验开展了CO2驱室内实验研究。研究表明,该类油藏衰竭开发后,地层呈现双相流,CO2驱最小混相压力呈下降趋势,CO2驱油效果大幅下降,但注气恢复压力后开发可达到在原始地层条件下连续注CO2的驱油效果。研究成果有效指导了现场应用,中原胡96块深层高压低渗油藏CO2驱先导试验取得良好效果,为有效动用深层高压低渗油藏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高压低渗油藏 CO2混相驱 最小混相压力 中原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原油田微生物驱油室内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袁海玲 杨瑞敏 +1 位作者 张还恩 莫冰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2-64,共3页
针对中原油田高温高盐的油藏特点,对从该油藏中筛选的三种菌种的耐温、耐盐性及降粘性进行了研究,对菌种与原油作用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进行了分析,并考察了菌种在不同油藏条件下的驱油效果。结果表明,所选菌种在含盐100g/L,90℃条件... 针对中原油田高温高盐的油藏特点,对从该油藏中筛选的三种菌种的耐温、耐盐性及降粘性进行了研究,对菌种与原油作用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进行了分析,并考察了菌种在不同油藏条件下的驱油效果。结果表明,所选菌种在含盐100g/L,90℃条件下仍具有较好的活性,且具有一定的降粘和产气作用,室内岩心驱油试验可提高采收率13~20个百分点,具有较好的驱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油田 室内实验研究 微生物驱油 降粘 驱油效果 油藏 驱油试验 菌种 耐盐性 产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原油田濮83块高温高盐油藏表面活性剂/生物聚合物二元复合驱油体系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秀琼 熊玉滨 +3 位作者 徐先华 杨瑞敏 何飞 吕茂森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68-270,273,共4页
中原油田濮83断块砂岩油藏温度79℃,产出水矿化度153~160g/L,含Ca2++Mg2+3.0~4.5g/L。将2种耐温抗盐表面活性剂(WPS A和WA 18)在矿化度120g/L、含Ca2++Mg2+4.15g/L的等体积比产出水、注入水混合水中配成溶液,在82℃下老化12小时后测... 中原油田濮83断块砂岩油藏温度79℃,产出水矿化度153~160g/L,含Ca2++Mg2+3.0~4.5g/L。将2种耐温抗盐表面活性剂(WPS A和WA 18)在矿化度120g/L、含Ca2++Mg2+4.15g/L的等体积比产出水、注入水混合水中配成溶液,在82℃下老化12小时后测定界面张力,绘制界面活性图,得到低界面张力体系配方:1.5g/L石油磺酸盐WPS A+1.0g/L两性表面活性剂WA 18。该体系在矿化度110~150g/L或pH值4~10范围或在82℃老化61天后仍维持10-3mN/m超低界面张力。加入生物聚合物使该体系粘度增大,但不影响体系界面张力。由此得到适用于濮83块油藏的SP二元复合驱油体系:1.5g/LWPS A+1.0g/LWA 18+1.0g/L生物聚合物,该体系在82℃老化45天后界面张力维持超低值,粘度为10mPa·s。在物理实验模拟中注入0.5PV该驱油剂使采收率在水驱基础上(27.47%)提高至48.08%。在计算机模拟中,在濮83 1井注入由3.0g/LWPS A+WA 18、2.0g/L生物聚合物组成的SP段塞0.2PV,1.0g/L生物聚合物段塞0.1PV,提高采收率13.66%。图2表3参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油田 油藏 表面活性剂 二元复合驱油工艺 矿化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原油田高含水井堵水界限研究
4
作者 李琪 周跃忠 高平 《断块油气田》 CAS 2001年第2期34-35,共2页
从油井堵水对油藏开发可能造成影响的主要方面入手 ,分析研究了高含水井的堵水时机。封堵层的最低含水界限一般控制在 94%~ 95% ,选择井网注采或油层非均质性造成油层平面矛盾较大的油层进行堵水。结合中原油田的具体情况 ,提出了高含... 从油井堵水对油藏开发可能造成影响的主要方面入手 ,分析研究了高含水井的堵水时机。封堵层的最低含水界限一般控制在 94%~ 95% ,选择井网注采或油层非均质性造成油层平面矛盾较大的油层进行堵水。结合中原油田的具体情况 ,提出了高含水井层的堵水界限和实施堵水的具体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油田 高含水油井 油层 堵水 界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原油田低渗透油藏氮气驱矿场先导试验 被引量:14
5
作者 曾贤辉 彭鹏商 +2 位作者 陈德斌 娄兆彬 高正龙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2年第3期68-69,共2页
低渗透油藏氮气驱矿场试验是中原油田氮气驱可行性研究的重要内容。先导试验选取卫 4 2块卫 4 2 14井组进行氮气驱 ,该区块平均空气渗透率为 3 5× 10 - 3 μm2 ,平均孔隙度为 13% ,氮气驱先导试验表明 ,注气的启动压力达到 5 0MP... 低渗透油藏氮气驱矿场试验是中原油田氮气驱可行性研究的重要内容。先导试验选取卫 4 2块卫 4 2 14井组进行氮气驱 ,该区块平均空气渗透率为 3 5× 10 - 3 μm2 ,平均孔隙度为 13% ,氮气驱先导试验表明 ,注气的启动压力达到 5 0MPa ,随着注入量的增加压力上升 ,上升到一定程度维持稳定 ,稳定注气压力为 5 6MPa ,日注氮气能力为 2 1814 8m3 ,注气后 5 0多天 ,油井产量明显上升 ,累计注液氮 86 3 73m3 ,井组累计增油 6 4 6t,效果明显 ,注气设备在高压下正常工作 ,试验达到了预期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氮气驱 矿场试验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H-5十六臂井径测井技术在中原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万晓玲 戴恩汉 +3 位作者 杨会朋 崔鸣 葛元霞 谢建瓴 《断块油气田》 CAS 2008年第5期127-128,共2页
XH-5十六臂井径测井技术主要用于确定套管内径变化、射孔位置及接箍深度等。该仪器除记录最小、最大井径外,还记录了多个方位、方向上的套管内径值,因而可以更准确地获得套管形变、弯曲、断裂、腐蚀等信息。与常规的井径仪相比,十六臂... XH-5十六臂井径测井技术主要用于确定套管内径变化、射孔位置及接箍深度等。该仪器除记录最小、最大井径外,还记录了多个方位、方向上的套管内径值,因而可以更准确地获得套管形变、弯曲、断裂、腐蚀等信息。与常规的井径仪相比,十六臂井径仪测量得到的信息更全面,资料的成像处理效果更直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六臂井径仪 井况监测 套管损坏 应用 中原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原油田矿场试验中三元共聚物胶状体驱油溶液粘度损失问题 被引量:2
7
作者 钱思平 吴应川 +4 位作者 张还恩 孙志强 芦会来 夏文玉 孙薇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7-168,181,共3页
中原油田将新研制的耐温 (90℃ )、耐矿化度 (1.6× 10 5mg/L)的丙烯酰胺三元共聚物中试胶状体产品用于小规模矿场驱油试验 ,发现现场配制的溶液粘度较中试初期产品溶液粘度室内测定值下降 6 9%。探讨了引起粘度损失的原因 ,结果如... 中原油田将新研制的耐温 (90℃ )、耐矿化度 (1.6× 10 5mg/L)的丙烯酰胺三元共聚物中试胶状体产品用于小规模矿场驱油试验 ,发现现场配制的溶液粘度较中试初期产品溶液粘度室内测定值下降 6 9%。探讨了引起粘度损失的原因 ,结果如下。①产品质量低且不稳定 :现场试验期间所用产品的溶液粘度比中试初期产品下降 2 9% ,同一批次产品溶液粘度相差 44 % ,不同批次产品溶液粘度相差 5 9%。②造粒机结构不合理 ,运行参数欠当 ,造成溶液粘度损失最大达 2 2 .8%。③螺杆泵输送中粘度损失仅 1.7%。④注聚泵剪切造成粘度损失 4% (规定要求 <5 % )。大庆油田早期 (1972 ) ,胜利油田近期 (1998~ 2 0 0 1)曾在现场驱油试验中使用胶状体HPAM ,效果均欠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油田 矿场试验 三元共聚物 胶状体驱油溶液 粘度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橇装式交联聚合物自动化配注系统在中原油田的应用与改进 被引量:1
8
作者 杨朝光 佀志刚 +1 位作者 谢立新 强会利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16-419,共4页
探讨了中原油田橇装式交联聚合物自动化配注系统应用过程中存在的母液配制不稳定、沿程黏度损失大、入井液成胶率低等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案。结果表明:熟化罐搅拌器设计合理,剪切降解率低(0.63%),对母液黏度影响较小;螺杆计量下料器为... 探讨了中原油田橇装式交联聚合物自动化配注系统应用过程中存在的母液配制不稳定、沿程黏度损失大、入井液成胶率低等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案。结果表明:熟化罐搅拌器设计合理,剪切降解率低(0.63%),对母液黏度影响较小;螺杆计量下料器为体积计量方式,而不同批次聚丙烯酰胺产品干粉颗粒均一性差、密度波动大(0.48~0.57g/mL)是造成母液黏度不稳定的主要因素,通过人工监测补料,4000mg/L母液的黏度稳定在80~100mPa·s。入井液平均成胶率为59.3%,系统机械剪切、交联剂自动加入系统的系统误差、母液返液和管线阻塞使交联剂欠配是重要的影响因素,采取提高交联剂加量设计值、人工同步测定手动追加、增设单流阀、延长清水冲冼时间等措施后,交联剂损失达到了设计要求(<3%),入井液成胶率达到94.7%。喂入泵、注聚泵和静混器是机械剪切因素中最重要的环节,不回流或少回流、长井距注聚不使用静混器及采用低频恒流量柱塞往复泵可有效降低溶液黏度的剪切降解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聚合物调驱 橇装式自动化装置 黏度损失 成胶率 注入工艺 中原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于中原油田天然气井的新型钻井液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培义 李志勇 +2 位作者 滕春鸣 张磊 杜乃军 《断块油气田》 CAS 2005年第6期74-75,88,共3页
针对东濮凹陷储气层特征,研制了新型的甲酸盐/正电聚醇钻井液体系。在地层孔隙压力较低时,主要使用正电聚醇处理剂确保钻井液具有良好的性能;在地层孔隙压力较高时,则配合使用甲酸盐进行加重,以维持一种性能优良的低固相钻井液体系。试... 针对东濮凹陷储气层特征,研制了新型的甲酸盐/正电聚醇钻井液体系。在地层孔隙压力较低时,主要使用正电聚醇处理剂确保钻井液具有良好的性能;在地层孔隙压力较高时,则配合使用甲酸盐进行加重,以维持一种性能优良的低固相钻井液体系。试验表明,该体系具有防塌、润滑和储层保护等多种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液 天然气井 甲酸盐聚合醇 储层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濮城油田多油层强非均质油藏水驱开发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赵雅慧 邓君 石维民 《断块油气田》 CAS 2003年第1期53-54,共2页
结合油藏地质特点和开发状况 ,总结分析了濮城油田沙二下多油层非均质油藏在注水开发过程中采取早期注水保持能量、加密井网调整、细分层系调整、优化注水结构和产液结构、以及高含水期精细油藏研究、重建地质模型、精细调整等 ,挖掘层... 结合油藏地质特点和开发状况 ,总结分析了濮城油田沙二下多油层非均质油藏在注水开发过程中采取早期注水保持能量、加密井网调整、细分层系调整、优化注水结构和产液结构、以及高含水期精细油藏研究、重建地质模型、精细调整等 ,挖掘层间、平面剩余油潜力的主要做法及效果。并在生产实践中取得较好的技术和经济成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收率 调整 濮城油田 多油层 强非均质油藏 水驱开发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濮凹陷滚动勘探开发方向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吕学成 张源智 +1 位作者 毛立华 史小平 《断块油气田》 CAS 2003年第2期1-3,共3页
通过对东濮凹陷石油地质特征的综合分析 ,结合近年来各类滚动勘探开发目标的评价成果 ,认为东濮凹陷仍然具有很大的滚动勘探开发潜力 ,提出了下一步滚动勘探开发的研究方向。滚动勘探以老油田周边、构造结合部为主要增长点 ;滚动开发以... 通过对东濮凹陷石油地质特征的综合分析 ,结合近年来各类滚动勘探开发目标的评价成果 ,认为东濮凹陷仍然具有很大的滚动勘探开发潜力 ,提出了下一步滚动勘探开发的研究方向。滚动勘探以老油田周边、构造结合部为主要增长点 ;滚动开发以已探明未动用储量分类评价为主导 ,对优选区块深入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濮凹陷 滚动勘探 开发方向 地质特征 油气资源 油气藏 分类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濮凹陷文卫马地区油气滚动勘探开发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任保瑞 卢会来 袁杰 《断块油气田》 CAS 2005年第3期4-6,共3页
文卫马地区地质条件复杂,沉积类型多,储层变化大,构造复杂,油藏类型多样,滚动勘探开发难度大。近几年通过滚动勘探开发研究、部署及实施,总结出一套适合该区滚动勘探开发的配套技术,在应用中取得了较好效果。
关键词 文卫马地区 地质条件 油气滚动勘探 油气潜力 地层研究 微构造研究 高精度储层横向预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濮城油田侧钻开发方案研究及效果 被引量:1
13
作者 杜利 周游 +2 位作者 孙利 袁红霞 姜淑霞 《钻采工艺》 CAS 2003年第4期20-22,共3页
濮城油田正式投入开发已20余年,由于油田投产时间长,井况损坏严重,整体效益明显下滑。2000~2001年濮城油田以提高油田开发效益为宗旨,开展构造精细解释、油藏描述,运用数模技术,深入研究油田剩余油分布规律。在经济评价的基础上,对长... 濮城油田正式投入开发已20余年,由于油田投产时间长,井况损坏严重,整体效益明显下滑。2000~2001年濮城油田以提高油田开发效益为宗旨,开展构造精细解释、油藏描述,运用数模技术,深入研究油田剩余油分布规律。在经济评价的基础上,对长期关停的部份事故井、报废井、低效并优选侧钻方案。方案实施后,增加了可采储量,改善了油田开发效果,为油田综合治理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濮城油田 侧钻井 开发方案 剩余油 效果评价 油田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原探区地震勘探数据可视化共享系统研究与实现 被引量:1
14
作者 梁国胜 康子明 +1 位作者 杜常桥 张玉江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CSCD 2010年第2期150-153,共4页
随着油田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提高,积累了大量的地震成果数据资料,为了有效地管理和应用这些资料,提高勘探开发研究工作效率,进行了地震成果数据可视化应用系统研发。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离散的地震成果数据资源,构建面向勘探开发研究... 随着油田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提高,积累了大量的地震成果数据资料,为了有效地管理和应用这些资料,提高勘探开发研究工作效率,进行了地震成果数据可视化应用系统研发。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离散的地震成果数据资源,构建面向勘探开发研究人员的网络化、可视化的管理与共享服务体系,实现数据采集、加工、保存的标准化、规范化。分析了地震成果数据分类和管理关键问题,介绍了地震成果数据共享应用系统的技术思路、建设目标、系统安全策略和系统架构。最后阐述了在研发建设过程中所采用的几项关键技术和具体实现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集成 地震成果数据应用 数据库 数据管理与服务系统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濮凹陷滚动勘探开发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其磊 曾大乾 毛立华 《断块油气田》 CAS 2001年第1期4-6,共3页
随着东濮凹陷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加深 ,中原油田已进入高成熟勘探阶段 ,勘探对象逐渐转为勘探程度相对较低的深层低渗透油气藏和复杂断块油气藏。针对此类油藏复杂的地质条件 ,按一般的勘探开发程序 ,必然导致建设周期长 ,勘探开发效益... 随着东濮凹陷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加深 ,中原油田已进入高成熟勘探阶段 ,勘探对象逐渐转为勘探程度相对较低的深层低渗透油气藏和复杂断块油气藏。针对此类油藏复杂的地质条件 ,按一般的勘探开发程序 ,必然导致建设周期长 ,勘探开发效益差。面对新的勘探开发形势 ,如何提高勘探开发效益 ,坚持滚动勘探开发一体化及滚动勘探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 ,是实现油田少投入、多产出、早收益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近几年来东濮凹陷滚动勘探开发的实践 ,概述了多层系、低渗透、复杂断块油气藏滚动勘探开发的新思路及取得的主要成果 ,形成并建立了一套适合东濮凹陷地质特点的滚动勘探开发技术序列 ,对高成熟地区的增储稳产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勘探开发 低渗透油气藏 技术序列 东濮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状集油田沙一段油气勘探评价技术研究
16
作者 郑宇霞 张龙飙 +2 位作者 何方 邹伟 杜燕 《断块油气田》 CAS 2003年第4期15-17,共3页
胡状集油田沙一段发育盐岩、白云岩、砂泥岩等多种岩性 ,通过高精度层序地层学分析 ,建立了沙一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剖面 ,进而开展了岩性反演与储层预测 ,并进行了油源对比 ,确定了该区存在地层或岩性油气藏 ,指出了各种类型油气藏的成... 胡状集油田沙一段发育盐岩、白云岩、砂泥岩等多种岩性 ,通过高精度层序地层学分析 ,建立了沙一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剖面 ,进而开展了岩性反演与储层预测 ,并进行了油源对比 ,确定了该区存在地层或岩性油气藏 ,指出了各种类型油气藏的成藏机理与发育部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状集油田 沙一段 油气勘探 评价技术 层序 油气藏 断层 圈闭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厂油田北部滚动勘探开发的关键技术和效果 被引量:1
17
作者 翟海洋 蔡素英 +2 位作者 宁海春 庄学斌 赵建利 《断块油气田》 CAS 2002年第5期48-49,共2页
马厂油田已进入开发后期 ,综合含水率高达 92 %。为实现油田的增储稳产 ,缓解老区产量压力 ,2 0 0 1年对马厂油田北部复杂带进行了以滚动增储为目标的综合地质研究。该项研究以地层精细对比和三维地震多参数解释为技术核心 ,通过地质、... 马厂油田已进入开发后期 ,综合含水率高达 92 %。为实现油田的增储稳产 ,缓解老区产量压力 ,2 0 0 1年对马厂油田北部复杂带进行了以滚动增储为目标的综合地质研究。该项研究以地层精细对比和三维地震多参数解释为技术核心 ,通过地质、物探、测井、钻井、试油资料的有机结合 ,搞清了马厂北部构造格局 ,落实了 6个有利的含油气目标区 ,部署滚动开发井 4口 ,探明石油地质储量 80 0kt,天然气地质储量 1 7km3,实现了复杂断块油田的滚动增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厂油田北部 滚动勘探开发 地层对比 三维地震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油田开发成本控制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赵蔚 《断块油气田》 CAS 2007年第5期35-37,共3页
针对老油田开发后期,开发成本急速上升的问题,从成本构成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对影响开发成本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开发成本于折旧、折耗之间具体的关系公式,给出了不同折旧方法的表达公式,并对各方法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范围进行了区分... 针对老油田开发后期,开发成本急速上升的问题,从成本构成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对影响开发成本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开发成本于折旧、折耗之间具体的关系公式,给出了不同折旧方法的表达公式,并对各方法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范围进行了区分。应用该方法对油田实例进行了分析研究。最后,对老油田开发成本问题,给出了具体的控制方法、对策和建议,对老油田的成本控制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开发 后期 成本 控制 折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流相储层单一河道的识别及其对油田开发的意义 被引量:80
19
作者 陈清华 曾明 +2 位作者 章凤奇 冷风 魏荷花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3-15,共3页
利用密井网条件下丰富的测井资料 ,通过储层建筑结构层次分析 ,对主河道、废弃河道、决口水道、决口扇、天然堤、河漫滩成因砂体进行了综合识别 ,其中河道成因的砂体是河流相储层的骨架砂体。总结出识别单一河道边界的五种标志 。
关键词 河流相储层 河道 油田开发 测井资料 含油气盆地 沉积物 剩余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留油田低渗透油藏合理注采井距研究 被引量:31
20
作者 谷维成 莫小国 +1 位作者 朱学谦 严秋芬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4年第5期54-56,共3页
针对文留油田油藏埋藏深、储层物性差、注水困难、油藏长期处于低采油速度、低采出程度开采状态等问题,从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和经济效益两方面出发,优化了文留油田的合理注采井距;并在深层低渗透油藏加密调整、实现高效注水开发方面,摸... 针对文留油田油藏埋藏深、储层物性差、注水困难、油藏长期处于低采油速度、低采出程度开采状态等问题,从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和经济效益两方面出发,优化了文留油田的合理注采井距;并在深层低渗透油藏加密调整、实现高效注水开发方面,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留油田 低渗透油藏 注采井距 采出程度 采油速度 加密调整 注水开发 储层物性 深层 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