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03篇文章
< 1 2 1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原油田注入水水质改性效果及结垢可能性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黄雪松 郭学辉 +3 位作者 宋继宇 刘爱双 石伟 候莹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2-135,共4页
本文介绍了 1995— 1997年间在中原油田陆续实施的注入水水质改性技术的要点、回注污水处理工艺及实施前后全油田注入水水质改善情况的统计数字。这些数字表明中原油田注入水水质已稳定达标。用不同理论公式预测了 3个联合站的高 pH值 (... 本文介绍了 1995— 1997年间在中原油田陆续实施的注入水水质改性技术的要点、回注污水处理工艺及实施前后全油田注入水水质改善情况的统计数字。这些数字表明中原油田注入水水质已稳定达标。用不同理论公式预测了 3个联合站的高 pH值 (≥ 8.0 )注入水发生CaCO3 ,CaSO4 ,MgCO3 结垢的趋势。通过加入晶种促进结垢并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 ,得到了这 3个联合站不同比例的注入水和采出水在不同温度下 (70℃ ,90℃ ,110℃ )的单一无机盐结垢量和总结垢量。理论预测和实验测定结果都表明 ,3个联合站的注入水和采出水均具有结垢性 ,且相互间是不配伍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改性处理 污水处理 油田采出污水 高PH值 注入水 结垢趋势 预测 结垢性 中原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原油田注空气驱油试验研究 被引量:42
2
作者 王杰祥 来轩昂 +3 位作者 王庆 高海涛 孙彦春 赵卫蕊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7,共3页
在分析中原油田开发特点的基础上,对已应用的提高采收率技术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应用注空气驱技术可进一步提高油藏采收率。介绍了空气驱低温氧化机理,建立了室内试验装置。针对胡12块油藏原油,研究了不同压力、温度下注... 在分析中原油田开发特点的基础上,对已应用的提高采收率技术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应用注空气驱技术可进一步提高油藏采收率。介绍了空气驱低温氧化机理,建立了室内试验装置。针对胡12块油藏原油,研究了不同压力、温度下注空气动态驱油情况。分析了压力、温度等因素对气体突破时间、突破时气体含氧量和驱油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注入温度一定时,随着无因次压力的增加,气体突破时间缩短,突破气体含氧量增加,气体突破时驱油效率降低;无因次压力一定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气体突破时间缩短,突破气体含氧量降低,气体突破时驱油效率增加。该试验对中原油田安全、有效地应用注空气驱油技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空气 驱替试验 驱油机理 低温 氧化反应 驱油效率 中原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原油田注水水质改性技术 被引量:29
3
作者 纪云岭 张爱社 +1 位作者 张丽 傅绍斌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3-16,共4页
中原油田注入水水源以油田产出水为主,也使用洗井回水及清水。过去采用"除油—沉降—过滤"并加入杀菌剂、缓蚀剂、净水剂、阻垢剂的三段式水处理工艺,处理后水质不达标而且不稳定,沿注入系统流程不断恶化,特别是腐蚀性十分严... 中原油田注入水水源以油田产出水为主,也使用洗井回水及清水。过去采用"除油—沉降—过滤"并加入杀菌剂、缓蚀剂、净水剂、阻垢剂的三段式水处理工艺,处理后水质不达标而且不稳定,沿注入系统流程不断恶化,特别是腐蚀性十分严重,其原因是该水富含游离CO2和HCO-3,形成了弱酸性缓冲溶液。据此提出了调整水中离子、改变水性的水处理方法:将油田产出污水和清水(或其他污水)混合,加入pH调节剂(石灰乳)和絮凝剂,经沉淀、过滤后加入水质稳定剂,得到水质合格并稳定的注入水。产生的污泥压榨脱水后制成含水50%的泥饼。该水处理工艺从1995年到1999年先后经过初步矿场试验和工业性试验,在中原油田9个污水站成功推广应用,处理后的注入水pH值8.0~8.5,腐蚀速率0.003~0.040mm/a,溶解氧、S-、悬浮物、含油、MF值、总铁、SRB、TGB、Fe细菌数等水质项目均达到注入水行业标准且稳定性良好,在地面系统和地层内不结垢。产生污泥量大及污泥利用问题正在解决中。图2表2参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油田 注水水质 改性技术 污水处理 腐蚀性控制 结垢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原油田化学堵水调剖技术的发展历程与发展方向探讨 被引量:17
4
作者 李补鱼 于芳 +1 位作者 邹枫 李增青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83-386,共4页
综述包括以下论题。①中原油田化学调剖堵水技术发展历程,包括引进、开发、推广应用、改进提高4个阶段。②注水井调剖剂(表列3大类13种)和油井堵水剂(表列10种)的开发、应用,包括示踪剂、找水、PI决策、数值模拟的主要配套技术。③1991... 综述包括以下论题。①中原油田化学调剖堵水技术发展历程,包括引进、开发、推广应用、改进提高4个阶段。②注水井调剖剂(表列3大类13种)和油井堵水剂(表列10种)的开发、应用,包括示踪剂、找水、PI决策、数值模拟的主要配套技术。③1991~2002年历年注水井调剖作业和油井堵水作业效果及其分析。④存在的问题。⑤发展方向。表4参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油田 化学堵水调剖技术 油井出水 高温抗盐堵剂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原油田文25东块聚合物微球调驱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3
5
作者 娄兆彬 李涤淑 +2 位作者 范爱霞 杜振惠 宋先保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5-132,共8页
针对中原油田高温高盐油藏开发后期的剩余油挖潜,提出了聚合物微球深部调驱的技术设想;以现有微球制备技术为基础,通过调整水相比、交联比和耐温抗盐单体共聚,研制出了适于文东试验区孔喉尺寸及油藏特征的系列调驱微球,并在高温高盐的... 针对中原油田高温高盐油藏开发后期的剩余油挖潜,提出了聚合物微球深部调驱的技术设想;以现有微球制备技术为基础,通过调整水相比、交联比和耐温抗盐单体共聚,研制出了适于文东试验区孔喉尺寸及油藏特征的系列调驱微球,并在高温高盐的油藏条件下,评价了微球的膨胀性能、抗剪切强度和持久稳定性;采用均质和非均质填砂模型,模拟了微球浓度、注入量和注入模式对调驱效果的影响,为矿场试验方案的合理制订提供了理论支撑;文25东微球调驱矿场试验共实施2个层系9个井组,通过"PI技术"的动态调整,共注各类调驱微球276.58 t,总体实现了注入压力升高、波及体积改善和明显增油的目的;通过微球调驱,区块自然递减显著下降,油田稳产基础进一步得到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盐油藏 剩余油挖潜 聚合物微球调驱 实验评价 矿场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原油田高含水轻质油藏注空气提高采收率技术探讨 被引量:12
6
作者 齐笑生 汪斌 +2 位作者 陈阳 张义生 张志远 《断块油气田》 CAS 2005年第2期83-85,共3页
介绍了注空气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原理及其在国内外的实验研究和现场应用情况,针对中原油田的地层条件,分析探讨了实施注空气技术的可行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建议在高含水轻质油藏率先进行现场试验,将会在技术上有所突破,并带来可观的经济... 介绍了注空气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原理及其在国内外的实验研究和现场应用情况,针对中原油田的地层条件,分析探讨了实施注空气技术的可行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建议在高含水轻质油藏率先进行现场试验,将会在技术上有所突破,并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油田 三次采油 提高采收率 注空气 轻质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原油田油系统腐蚀状况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12
7
作者 张爱社 纪云岭 +2 位作者 吝爱芳 张蕴强 石伟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1-43,共3页
近年来 ,中原油田生产系统的防腐取得了良好效果 ,但随着油田综合含水的上升 ,油系统的腐蚀越来越严重。本文通过对油系统腐蚀现状的分析和评价 ,提出了解决油系统腐蚀的基本思路和技术措施 。
关键词 中原油田 油田系统 腐蚀 对策 管线防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原油田低渗透油藏氮气驱矿场先导试验 被引量:14
8
作者 曾贤辉 彭鹏商 +2 位作者 陈德斌 娄兆彬 高正龙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2年第3期68-69,共2页
低渗透油藏氮气驱矿场试验是中原油田氮气驱可行性研究的重要内容。先导试验选取卫 4 2块卫 4 2 14井组进行氮气驱 ,该区块平均空气渗透率为 3 5× 10 - 3 μm2 ,平均孔隙度为 13% ,氮气驱先导试验表明 ,注气的启动压力达到 5 0MP... 低渗透油藏氮气驱矿场试验是中原油田氮气驱可行性研究的重要内容。先导试验选取卫 4 2块卫 4 2 14井组进行氮气驱 ,该区块平均空气渗透率为 3 5× 10 - 3 μm2 ,平均孔隙度为 13% ,氮气驱先导试验表明 ,注气的启动压力达到 5 0MPa ,随着注入量的增加压力上升 ,上升到一定程度维持稳定 ,稳定注气压力为 5 6MPa ,日注氮气能力为 2 1814 8m3 ,注气后 5 0多天 ,油井产量明显上升 ,累计注液氮 86 3 73m3 ,井组累计增油 6 4 6t,效果明显 ,注气设备在高压下正常工作 ,试验达到了预期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氮气驱 矿场试验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原油田耐温抗盐二氧化碳泡沫控制气窜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王庆 杨昌华 +3 位作者 林伟民 周迅 董俊艳 杨卫东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5-78,116,共4页
二氧化碳驱是中原油田探索高温高盐油藏高含水后期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方式,在该类油藏开展泡沫封窜是控制CO2气窜的一种有效方法。针对试验区气窜严重的现状,开发了耐温、抗盐CY-1型CO2泡沫封窜体系。该体系耐温100℃,耐盐25×10^... 二氧化碳驱是中原油田探索高温高盐油藏高含水后期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方式,在该类油藏开展泡沫封窜是控制CO2气窜的一种有效方法。针对试验区气窜严重的现状,开发了耐温、抗盐CY-1型CO2泡沫封窜体系。该体系耐温100℃,耐盐25×10^4mg/L,耐钙镁5×10^3mg/L。对CO2泡沫进行了高温高压性能评价,得到了泡沫起泡能力随压力增加而增强的新认识。CO2泡沫相态变化实验结果表明,超临界CO2泡沫在起泡能力与稳泡能力上均大大高于气态CO2泡沫,最长稳泡时间达到3144.3min。应用该体系对中原油田、腰英台油田16口井进行了现场试验,注气压力平均上升1~3MPa,工艺成功率为100%,取得了较好的封窜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驱 二氧化碳泡沫 气窜 封窜 泡沫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环境下陆相页岩油气富集关键要素下限研究--以中原油田探区为例 被引量:11
10
作者 徐田武 张成富 +3 位作者 李红磊 陈帆 王金萍 胡美玲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21-728,743,共9页
通过研究中原油田三大探区不同环境下的页岩油气成烃成藏要素,发现不同环境下形成规模性页岩油气的成藏关键要素下限存在差异:在咸水环境下,能够形成有效烃源岩的总有机碳质量分数(TOC)下限为0.6%,镜质组反射率(R_(o))下限为0.5%;在淡... 通过研究中原油田三大探区不同环境下的页岩油气成烃成藏要素,发现不同环境下形成规模性页岩油气的成藏关键要素下限存在差异:在咸水环境下,能够形成有效烃源岩的总有机碳质量分数(TOC)下限为0.6%,镜质组反射率(R_(o))下限为0.5%;在淡水环境下,TOC下限为1.5%,R_(o)下限为1.0%;在半咸水环境下,TOC下限为0.8%,R_(o)下限为0.7%。随着沉积水体由咸变淡,形成有效页岩油气的TOC及R_(o)下限存在逐渐升高的趋势,其内在机理为不同环境下生烃母质的差异造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热耦合 页岩油气 烃源岩下限 沉积环境 陆相湖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原油田疏水缔合聚合物凝胶调剖剂的矿场应用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华斌 赵化廷 +1 位作者 陈洪 赵普春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4-58,共5页
题示调剖剂由疏水缔合聚合物AP-P4、可生成酚醛树脂的3种单体化合物及酸度调整荆组成,地下成胶,形成的凝胶在高温下长期稳定性良好。在地温80~90℃的中原文、卫、马油田26口注水井用含3.5g/LAP-P4的该调剖剂实施了调剖,报道了施... 题示调剖剂由疏水缔合聚合物AP-P4、可生成酚醛树脂的3种单体化合物及酸度调整荆组成,地下成胶,形成的凝胶在高温下长期稳定性良好。在地温80~90℃的中原文、卫、马油田26口注水井用含3.5g/LAP-P4的该调剖剂实施了调剖,报道了施工情况和结果。发表了16口井的施工数据:单井处理层数4-25,处理厚度9.8-51.9m,注入剂量920~1800m^3,平均1110m^3,处理半径4.6~13.3m,平均9.4m。利用1口井的施工压力曲线说明该剂成胶以前在地层内不断发生堵塞形成-破环-再形成过程。6口井取样黏度监测数据(mPa·s)表明,该剂初配时黏度8698-14898,泵前平均12283,泵后平均11069。井口平均9992,泵剪切损失9.9%,沿程损失9.7%。成胶时间20-40h,地面成胶黏度≥100000。调剖后恢复注水的22口井,平均单井注水量增加8m^3/d。注水压力上升2.8MPa,视吸水指数下降8.2m^3/d·MPa。给出了4口井调剖前后各层相对吸水量变化及堵死层、启动层数据。26口调剖井对应油井共38口,调剖后有30口井产量增加。图3表4参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剖剂 聚合物交联凝胶 疏水缔合聚合物 注水剖面调整 注入特性 渗流特性 成胶特性 高温高盐油藏 中原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沉积环境下陆相页岩储集特征差异性对比——以中原油田三大探区为例 被引量:6
12
作者 徐田武 张洪安 +4 位作者 李令喜 周勇水 周圆圆 李进 万晶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95-904,共10页
通过研究中原油田三大探区不同沉积环境下的页岩储集特征,发现不同环境下的页岩储集特征存在较大差异。通过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压汞与液氮吸附联合测定等手段进行测试,发现在东濮凹陷咸水环境下,盐类物质丰富有利于藻类勃发,成烃生物... 通过研究中原油田三大探区不同沉积环境下的页岩储集特征,发现不同环境下的页岩储集特征存在较大差异。通过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压汞与液氮吸附联合测定等手段进行测试,发现在东濮凹陷咸水环境下,盐类物质丰富有利于藻类勃发,成烃生物主要为蓝藻、丛粒藻、沟鞭藻、颗石藻及少量疑源类等,形成有机质纹层与碳酸盐纹层、黏土纹层交替发育的特征,碳酸盐矿物质量分数较高,孔隙类型以晶间孔、黏土孔为主,有机孔不发育,无机孔具有介孔为主、大孔次之、微孔最低的发育特征。在普光地区淡水环境下,页岩内的有机质以镜质组和贫氢次生组分为主,成烃生物主要为高等植物腐殖体、镜质组及浮游藻类无定形体,矿物组成中黏土矿物质量分数高,有机孔以沥青孔为主,无机孔以黏土层间缝为主,孔径分布具有以介孔为主、微孔次之、大孔最低的特征。在内蒙探区半咸水环境下,成烃生物以藻类体和高等植物为主,碳酸盐矿物质量分数最高,孔隙类型以晶间孔、粒间孔和有机质收缩缝为主,孔径分布具有以大孔为主、介孔次之、微孔最低的特征。适当咸化沉积有利于有机质堆积与保存,半咸水、咸水湖盆发育碳酸盐类细粒沉积,因气候季节性变化形成的富藻纹层+碳酸盐纹层结构形成了有效的源储一体模式;淡水湖盆发育长英质-黏土质页岩岩相,还原、稳定、母质来源充足的沉积环境是淡水湖盆优质页岩储层发育的基础,有机质气孔与黏土矿物晶间孔形成了有效的储集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烃生物 储集特征 孔径分布 页岩油气 沉积环境 陆相湖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力压裂中近井筒效应分析及支撑剂段塞技术在中原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13
13
作者 张建涛 陈小新 +1 位作者 潘卫东 陈波 《钻采工艺》 CAS 2004年第5期37-39,共3页
中原油田定向斜井和长井段射孔井日益增多,使近井筒效应成为影响水力压裂施工成败的重要因素,通过采用支撑剂段塞技术,有效地降低了压裂砂堵的风险,提高了压裂施工的成功率。文中对近井筒效应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降排量测试方法及支撑... 中原油田定向斜井和长井段射孔井日益增多,使近井筒效应成为影响水力压裂施工成败的重要因素,通过采用支撑剂段塞技术,有效地降低了压裂砂堵的风险,提高了压裂施工的成功率。文中对近井筒效应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降排量测试方法及支撑剂段塞技术在中原油田的应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压裂工艺 近井筒效应 支撑剂 段塞技术 中原油田 井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原油田轻质油藏注空气低温氧化反应机理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林伟民 邓瑞健 +2 位作者 刘勇 陈永浩 牛保伦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34-538,共5页
空气泡沫驱油技术是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方法之一。为研究空气与中原油田地层原油的低温氧化反应机理,开展了空气-地层原油体系相态特征分析、低温氧化反应动力学测定、低温氧化反应影响因素和低温氧化反应区间及途径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空气泡沫驱油技术是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方法之一。为研究空气与中原油田地层原油的低温氧化反应机理,开展了空气-地层原油体系相态特征分析、低温氧化反应动力学测定、低温氧化反应影响因素和低温氧化反应区间及途径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胡状原油单次脱气体积收缩率为10.1126%,在90℃下的饱和压力为6.36MPa,温度从90℃增至150℃、压力为23.5 MPa时,原油体积增加5.49%。油藏条件(90℃、23 MPa)下,胡状原油能溶解其自身体积9.07%的空气量,体积膨胀3.68%。原油与空气发生的低温氧化反应为一级反应,反应速率常数为5.1×10^(-3)h^(-1),活化能为81.9kJ/mol,指前因子为2.85×10~9h^(-1),活化能较大,反应活性较低。原油具有较强的氧气消耗能力,在96 d内消耗自身体积2.4倍空气中的氧气,充分反应后,原油脱出溶解气中的氧气体积分数不超过3%。升高温度、压力、加入黏土及地层水均可促进氧化反应进行,其中温度是最主要因素。低温氧化反应后,饱和分和芳香分相对含量降低,而胶质和沥青质及氧元素相对含量升高。原油低温氧化反应分为加氧反应和断链反应两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 地层原油 低温氧化 反应机理 中原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原油田文25东块聚合物微球调驱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娄兆彬 李涤淑 +2 位作者 范爱霞 杜振惠 宋先保 《断块油气田》 CAS 2012年第5期646-650,共5页
针对中原油田高温高盐油藏开发后期的剩余油挖潜,提出了聚合物微球深部调驱的技术设想。通过调整水相比、交联剂比例和耐温抗盐单体共聚,研制出了适用于文东试验区孔喉尺寸及油藏特征的系列调驱微球;在高温高盐油藏条件下,评价了微球的... 针对中原油田高温高盐油藏开发后期的剩余油挖潜,提出了聚合物微球深部调驱的技术设想。通过调整水相比、交联剂比例和耐温抗盐单体共聚,研制出了适用于文东试验区孔喉尺寸及油藏特征的系列调驱微球;在高温高盐油藏条件下,评价了微球的膨胀性能、抗剪切强度和稳定性;采用均质和非均质填砂模型,模拟了微球质量浓度、注入量和注入模式对调驱效果的影响。在文25东2个层系9个井组进行了微球调驱试验,通过"PI技术"的动态调整,共注入各类调驱微球276.47 t,总体达到了升高注入压力、提高波及体积和明显增油的目的。通过微球调驱,区块自然递减显著下降,油田稳产基础进一步得到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盐油藏 剩余油挖潜 聚合物微球调驱 矿场应用 中原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原油田云3块油藏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冯国庆 向祖平 +1 位作者 张烈辉 史云清 《断块油气田》 CAS 2004年第2期48-49,共2页
中原油田云 3块油藏为低孔、低渗透、油水关系复杂的复杂断块油藏。为了改善开发效果 ,应用数值模拟结果 ,紧密结合油藏精细描述和油藏工程结果 ,研究了该油藏合理的开发技术政策。在历史拟合修正地质模型的基础上 ,对目前的油田的水淹... 中原油田云 3块油藏为低孔、低渗透、油水关系复杂的复杂断块油藏。为了改善开发效果 ,应用数值模拟结果 ,紧密结合油藏精细描述和油藏工程结果 ,研究了该油藏合理的开发技术政策。在历史拟合修正地质模型的基础上 ,对目前的油田的水淹状况作了分析 ,并且制定了相应的调整方案。研究结果表明 ,该油藏目前主力油层的动用程度较低 ,剩余地质储量丰富 ,应加大采油速度生产 ,并提出了改善注水产液结构的调整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油田 数值模拟 水淹层 断块油藏 油田开发 油藏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减载器在中原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8
17
作者 孟涛 杨建斌 +3 位作者 卿华君 韩规划 王绪宽 曲学军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49-51,共3页
鉴于常规深抽工艺不能满足中原油田深抽挖潜需要的状况 ,推广应用了一项有杆泵井下减载节能技术 ,即石油采油井减载器。这项技术可合理匹配抽油机、杆、泵及管、杆柱等附件 ,通过Sc减载器产生的液压反馈力来降低抽油机驴头悬点载荷和抽... 鉴于常规深抽工艺不能满足中原油田深抽挖潜需要的状况 ,推广应用了一项有杆泵井下减载节能技术 ,即石油采油井减载器。这项技术可合理匹配抽油机、杆、泵及管、杆柱等附件 ,通过Sc减载器产生的液压反馈力来降低抽油机驴头悬点载荷和抽油杆使用应力 ,通过抽油杆柱在井下的平衡来提高采油系统的平衡效率 ,实现减载节能采油。 4 0多口井的现场应用表明 ,在泵挂平均加深 4 0 0~ 80 0m情况下 ,工艺成功率 10 0 % ,措施有效率 96 2 % ,平均降低驴头悬点载荷 18%~ 2 5 % ,平均降低抽油杆使用应力 2 0 %~ 30 % ,平均降低能耗 8%~ 15 % ,平均提高单井系统效率 5 %~ 15 % ,平均延长单井检泵周期 2~ 6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减载器 中原油田 应用 抽油井 悬点载荷 能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原油田气举井油套管腐蚀原因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李振智 杨辉 +1 位作者 赵锋洛 黄雪松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3-6,59,共4页
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电子探针显微分析和硫酸盐还原菌分析检测,对中原油田气举井文13-127井套管及文13-257井油管管材、腐蚀产物和两口井的水质进行了检测分析并做了窝蚀试验。结果表明,中厚油田气举井产出水高矿比度及... 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电子探针显微分析和硫酸盐还原菌分析检测,对中原油田气举井文13-127井套管及文13-257井油管管材、腐蚀产物和两口井的水质进行了检测分析并做了窝蚀试验。结果表明,中厚油田气举井产出水高矿比度及含CO2是发生瘸蚀的主要原因;油管螺纹处存在缝隙、套管钢材中夹杂物的局部分布及流体冲刷是加剧油套管局部腐蚀穿孔的另一原因。采取涂防腐螺纹油和在油井环空投加缓蚀剂已见到明显防腐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举井 油管 套管 腐蚀原因 失效分析 中原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套损井修复技术在中原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阚庆山 刘汝东 苏娟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21-122,共2页
中原油田是一个复杂的断块油气田,由于地应力异常高、盐层塑性滑移等因素,套管损坏的程度高于其他油田。深层套管损坏的井较多,造成的深层事故也较多,给油水井的修复带来了极大困难。近几年来,中原油田在深井开窗侧钻、深井下101.6mm套... 中原油田是一个复杂的断块油气田,由于地应力异常高、盐层塑性滑移等因素,套管损坏的程度高于其他油田。深层套管损坏的井较多,造成的深层事故也较多,给油水井的修复带来了极大困难。近几年来,中原油田在深井开窗侧钻、深井下101.6mm套管、套管变形井修复、实体膨胀管补贴等方面取得了一些研究进展,并修复了一批深层的复杂事故井,使油田井况恶化的趋势得到好转,改善了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井 套管损坏 开窗侧钻 101.6MM套管 膨胀管补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化压裂一体化技术在中原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银仓 张高群 +4 位作者 孙良田 陈小新 谭坤 葛海宗 于春虎 《钻采工艺》 CAS 2004年第4期59-61,共3页
针对中原油田低渗透低产油气藏特点 ,开展了酸化压裂一体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通过压前非常规酸化预处理 ,清除油气层开发过程中各种离子沉淀对地层造成的污染和施工过程中可能造成的粘土膨胀和运移 ,采用低浓度变粘度压裂液、不同支撑... 针对中原油田低渗透低产油气藏特点 ,开展了酸化压裂一体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通过压前非常规酸化预处理 ,清除油气层开发过程中各种离子沉淀对地层造成的污染和施工过程中可能造成的粘土膨胀和运移 ,采用低浓度变粘度压裂液、不同支撑剂粒径组合、高砂比、裂缝强制闭合等技术措施 ,取得显著的增产效果 ,且延长了压裂有效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化压裂工艺 中原油田 地层 支撑剂 压裂液 压裂井 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