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资本本质论——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检读 被引量:2
1
作者 蔡晓辉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4-156,共13页
随着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迅猛发展,数字资本主义应运而生。数字资本以海量的数据为核心,构建起新的资本模式和经济形态,引发了关于资本本性、剥削机制等一系列问题的新思考。其中,数字资本的本性问题及其新样态成为学术界讨论的... 随着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迅猛发展,数字资本主义应运而生。数字资本以海量的数据为核心,构建起新的资本模式和经济形态,引发了关于资本本性、剥削机制等一系列问题的新思考。其中,数字资本的本性问题及其新样态成为学术界讨论的新热点。马克思与恩格斯认为,资本产生于人们的物质劳动,具有物质性,并异化为社会形式存在。而在数字资本主义那里,非物质劳动的数字劳动产生了数字资本的增殖,一方面具有不依赖于物质形态的非物质性,另一方面又无法脱离物质基础和社会结构,其存在和运作都依赖于坚实的物质要素。同时,“数字资本”通过平台、算法等对资源进行了重新配置,改变了市场结构和生产关系,决定社会资源的分配,并对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批判数字资本本性的两面性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资本 数字资本主义 物质劳动 数字劳动 社会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的国际贸易政策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被引量:1
2
作者 赵茜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1-37,共7页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自由贸易是资本无障碍的国际自由流动,是国际贸易发展的总体趋势。先进国家因在生产环节上居于国际垄断地位,会采取自由贸易政策。而落后国家为保护幼稚工业部门,则须相应地采取保护贸易政策;但当国内市场达到饱和后...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自由贸易是资本无障碍的国际自由流动,是国际贸易发展的总体趋势。先进国家因在生产环节上居于国际垄断地位,会采取自由贸易政策。而落后国家为保护幼稚工业部门,则须相应地采取保护贸易政策;但当国内市场达到饱和后,也应转向自由贸易。马克思、恩格斯研究指出,自由贸易会使资源禀赋优越的落后国家获得"后发优势",打破先进国家的国际垄断地位。先进国家因此不得不转而回归保护贸易,以抵御新兴工业国的市场扩张。这是国际贸易政策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也是不同国家和地区兴衰更替的奥秘所在。这一规律是由资本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依据马克思、恩格斯的发现可知,当前先进国家实行保护贸易政策的目的是为了维护、重建生产领域的国际垄断地位。但是,此举未必能够奏效。因为先进国家各经济部门已经形成了垄断,国内市场上的自由竞争不复存在。垄断组织已经可以依靠垄断地位获得利润,失去了创新的动力,因而也就无助于产业复兴。尽管如此,先进国家的保护贸易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可以阻击"后发优势",这给新兴工业国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理论与实践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国际贸易 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与粮食产业协同发展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蔡森 郑文辉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4-120,共7页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基地,水资源是黄河流域最大刚性约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提出5周年之际,研究测度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与粮食产业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2000-2021年黄河流域9个省区为研究对象,基于熵...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基地,水资源是黄河流域最大刚性约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提出5周年之际,研究测度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与粮食产业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2000-2021年黄河流域9个省区为研究对象,基于熵值法构建水资源利用与粮食产业协同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综合测度黄河流域“水—粮”协同发展时空变化特征,可以发现:2000-2021年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与粮食产业协同性呈上升趋势,协同安全等级由敏感状态逐渐转变为良好状态,并朝着安全可持续方向演进。未来,要立足于全流域的整体性、上下游的差异性和各省份的特殊性,全面提升黄河流域粮食产业用水效率、探索构建水资源和粮食产业协同发展示范区,统筹推动水资源高效利用和粮食产业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水—粮”关系 产业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时代资本形态演化及其本性探究
4
作者 黄龙 蔡晓辉 《湖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5-94,共10页
马克思的资本理论对于我们在数字化历史新阶段“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当前,信息技术的进步推动了数字资本主义的发展。站在马克思主义资本理论的视角,数字资本同时呈现为物质要素与社会形式的双重... 马克思的资本理论对于我们在数字化历史新阶段“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当前,信息技术的进步推动了数字资本主义的发展。站在马克思主义资本理论的视角,数字资本同时呈现为物质要素与社会形式的双重属性:前者表现为生产方式、存在形式以及可感知性和超感知性;后者表现为对当前劳动关系的重塑和对劳动要素的深刻影响。数字资本的物质要素与社会形式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共同作用于数字资本的生成、发展过程之中,促使劳动形式和内容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方面,数字资本通过算法和平台改变了传统生产消费方式及社会关系,影响经济利益、社会公正和个体权益;另一方面,数字资本改变了传统劳动关系结构,催生新的生产关系,加剧社会不平等。基于此,需要加强合理监管与引导,在促进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的同时,防止数字资本过度集中与垄断,保障个人隐私权和社会公平,构建更加公平、包容的数字经济体系,确保技术进步惠及每一个人,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资本 物质要素 社会形式 劳动形式 生产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进程中推动农村共同富裕的机制构建与实施策略
5
作者 曲光华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7-79,共3页
推动农村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既是回应村民对美好生活期待的重要举措,也是建设共富型社会的关键要求。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通过以实现农村全面共富为指引,构建产业创富、绿色促富、人才带富和协同共富的农村共同富裕机制... 推动农村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既是回应村民对美好生活期待的重要举措,也是建设共富型社会的关键要求。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通过以实现农村全面共富为指引,构建产业创富、绿色促富、人才带富和协同共富的农村共同富裕机制,充分释放农村创富活力,不断提升农村共富水平,持续增强村民的幸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共同富裕 机制构建 实施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主题二维框架下黄河文化研究的发展脉络
6
作者 王春迎 姬恒 柳素平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0-230,共11页
为系统梳理黄河文化研究脉络,明确其发展现状,采用时间-主题二维框架,对1947-2023年发表的828篇高质量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多维揭示黄河文化研究脉络,为后续研究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黄河文化研究在时间维度上经历了考古研究、多元拓... 为系统梳理黄河文化研究脉络,明确其发展现状,采用时间-主题二维框架,对1947-2023年发表的828篇高质量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多维揭示黄河文化研究脉络,为后续研究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黄河文化研究在时间维度上经历了考古研究、多元拓展、综合研究、繁荣发展4个阶段,完成了从关注黄河文化考古与文化价值,到关注经济价值,再到关注多元价值的转变,在主题维度上形成了挖掘梳理、开发利用、保护传承、传播弘扬4个研究主题。结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需求,后续研究可从资源梳理、全域协同、深化研究、技术应用等方向寻求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文化 黄河文明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数字经济推动共同富裕的逻辑理路、现实困境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17
7
作者 李明桂 曹玉涛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7-44,共8页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数字经济在促进数字生产力发展、催生数字生产资料共享方面与共同富裕有着紧密的逻辑契合,而从逻辑构想到现实生成,却遭遇数字技术过度资本化抑制财富创造活力、数字资本配置失衡加速贫富差距、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数字经济在促进数字生产力发展、催生数字生产资料共享方面与共同富裕有着紧密的逻辑契合,而从逻辑构想到现实生成,却遭遇数字技术过度资本化抑制财富创造活力、数字资本配置失衡加速贫富差距、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引发技术性失业的现实困境,亟须加以制度规制和教育引导,通过加强数字资本治理以厚植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构建数字化生产资料共享机制以夯实共同富裕的制度基础、推动数字技能培训全民化以增强共同富裕的智力支撑,加快推动共同富裕在数字经济赛道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共同富裕 马克思资本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民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
8
作者 卢迁迁 《现代农村科技》 2024年第10期141-144,共4页
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也是农民生存和发展的主要思想来源。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帮助农民积极参与乡村社会发展。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下,探讨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一话题十分必要。面对基层党政部门对... 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也是农民生存和发展的主要思想来源。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帮助农民积极参与乡村社会发展。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下,探讨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一话题十分必要。面对基层党政部门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不够,农民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不健全,教育内容缺失以及教育方法落后等现实问题时,通过发挥基层党政干部的引领作用,建立健全完备的教育体制机制,丰富教育内容以及创新教育方式等途径来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从而推动农村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民 思想政治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三农”问题分析及启示
9
作者 王子铭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4年第11期73-75,共3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三农”问题一直是国家政策的重要关注点。新中国成立初期,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旨在提高农业生产力和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改革开放后,政府逐步引入市场机制,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新中国成立以来,“三农”问题一直是国家政策的重要关注点。新中国成立初期,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旨在提高农业生产力和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改革开放后,政府逐步引入市场机制,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随着经济的发展,“三农”问题也呈现出新的挑战。新时代必须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制定和实施符合国情需要的“三农”政策,不断加大对“三农”工作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与农民共享发展成果,提升农民的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 “三农”问题 “三农”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型教育视野下职教教材的定位与实现策略 被引量:15
10
作者 陆俊杰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46-51,共6页
类型教育背景下,职教教材既是技术学习的参照载体,也是技术发展历史的反映。职教教材既不能呈现为技术理论的思辨形式,也不能呈现为技术发展的大事记。从其实现策略看,职教教材需要把握好三个方面。一是正确把握技术知识的实践性内涵。... 类型教育背景下,职教教材既是技术学习的参照载体,也是技术发展历史的反映。职教教材既不能呈现为技术理论的思辨形式,也不能呈现为技术发展的大事记。从其实现策略看,职教教材需要把握好三个方面。一是正确把握技术知识的实践性内涵。职教教材要坚守实践的知识观,体现实践性知识的独有特色,也要关照到实践的丰富性,需要在理论性与实践性、规律性与灵活性之间找到合适的定位。二是准确把握职教教材形式的现实特性。职教教材既要维护教材的规范性,体现出对类型教育规律性的探索,又要借鉴活页式学材的灵活性优势,保持教材的活力。三是恰当处置职教教材中的技术积累和技术创新。职教教材既要对技术发展史和技术发展现状进行综合与呈现,又要充分关注技术积累与技术创新的激活与引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型教育 职教教材 定位 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教育发端与发展的逻辑辨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陆俊杰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4-48,共5页
职业教育产生与发展的逻辑向来有技术理性与人文理性、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等不同角度的争论,其争论又对职业教育政策供给、学校管理理念、教育教学设计等产生重大影响。职业教育是教育的一种类型,因此,如果用"... 职业教育产生与发展的逻辑向来有技术理性与人文理性、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等不同角度的争论,其争论又对职业教育政策供给、学校管理理念、教育教学设计等产生重大影响。职业教育是教育的一种类型,因此,如果用"白马非马"的思维方式将之从培养人的大教育中剥离出来,并过于强调用技术和工具价值去审视,既不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实际,又不符合职业教育受教育者的根本利益。在中国现实背景下,必须用技术理性与人文理性、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相结合的方式来考量职业教育,并据此采取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诸多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理性 工具理性 人文理性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需冲破哪些障碍 被引量:2
12
作者 谷正艳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0-71,共2页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实现城镇化的核心问题,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目前推进农业人口市民化还面临制度以及社会层面的一些困境,要深入推进这一进程,必须通过改革创新,构建一整套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实现城镇化的核心问题,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目前推进农业人口市民化还面临制度以及社会层面的一些困境,要深入推进这一进程,必须通过改革创新,构建一整套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个体素质提升五大方面,全方位、完善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转移人口 市民化 促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有企业功能与国有资本演化的政治逻辑
13
作者 杨鹏程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7-22,共6页
有效发挥国有企业的经济政治功能是国家自主性的重要保障,有效发挥其政治经济功能是国家能力有效性的必要条件,而有效发挥其政治社会功能更是国家权威合法性的主要来源。提升国家自主性、国家能力有效性和国家权威合法性是一定规模且分... 有效发挥国有企业的经济政治功能是国家自主性的重要保障,有效发挥其政治经济功能是国家能力有效性的必要条件,而有效发挥其政治社会功能更是国家权威合法性的主要来源。提升国家自主性、国家能力有效性和国家权威合法性是一定规模且分布合理的国有企业、国有资本存在的正当性理据。从先发国家国有资本演化的政治逻辑看,在民族国家建设时代国有资本的规模大,分布广;在民主国家建设时代国有资本的规模小,分布狭窄;在福利国家建设时代国有资本的规模和分布均不断地有限扩张。国有资本的演进不断推进了先发国家的国家治理现代化,先发国家国有资本的演化规律对后发国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企业 国有资本 国家自主性 国家能力 国家权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制造背景下中国职业教育的辩证思考
14
作者 陆俊杰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15,共4页
新型制造业是以人为本、创新驱动、环境友好和面向未来的制造业新样态。应对新型制造业发展趋势,中国职业教育必须在人才层次高移和结构再造、体系完备和类型多样、模式优化和课程重塑方面进行应对性改革。同时,职业教育应在合理确定边... 新型制造业是以人为本、创新驱动、环境友好和面向未来的制造业新样态。应对新型制造业发展趋势,中国职业教育必须在人才层次高移和结构再造、体系完备和类型多样、模式优化和课程重塑方面进行应对性改革。同时,职业教育应在合理确定边界的基础上进行准确定位,以适度发挥引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制造业 人才 样态 模式 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非公企业的产权革命与国家自主性——兼论非公企业发展的空间与限度
15
作者 杨鹏程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4-40,共7页
新中国成立以后,非公企业的一次产权革命推进了国家自主性的快速增长。改革开放后,非公企业的二次产权革命使国家自主性逐渐沿着提升与制约相反相成的路径发展。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政治经济制度为非公企... 新中国成立以后,非公企业的一次产权革命推进了国家自主性的快速增长。改革开放后,非公企业的二次产权革命使国家自主性逐渐沿着提升与制约相反相成的路径发展。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政治经济制度为非公企业的发展预设了制度空间,又指出其发展限度。所有制结构的非均衡性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自主性的提升优先于对其制约、国家集权优先于社会分权的深刻原因和集中体现,还反映出在还权于社会、还政于民的过程中维持较高国家自主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正是这种自主性决定着非公企业的有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自主性 国家集权 社会分权 所有制结构 非均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代农民工“融城之困”怎么解
16
作者 谷正艳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58-59,共2页
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群体边缘化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就必须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整体素质,建立各级教育培训机构、企业和农民工三方共担的人力资本培育机制,增强其融入城市的能力。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 城市融入 素质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德教育与真、善、美——审美视野下的道德教育
17
作者 麻艳丽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74-175,共2页
传统道德教育日益暴露它的弊端,德育模式势必需要突破。美学的发展日臻成熟,审美心理成为美学研究的重点,审美直觉、审美情感、审美意识、审美感受等理论认为真正意义上的审美是一种高级精神活动,是主体对审美对象进行心理重构的过程;... 传统道德教育日益暴露它的弊端,德育模式势必需要突破。美学的发展日臻成熟,审美心理成为美学研究的重点,审美直觉、审美情感、审美意识、审美感受等理论认为真正意义上的审美是一种高级精神活动,是主体对审美对象进行心理重构的过程;德育理论认为道德教育成功依赖于内化机制,即学生主体通过对教育内容的审视、反思、重新构建进而达到认同。共同的心理过程是审美活动与道德养成教育二者的契合点。本文即运用美学相关理论,从美学意义上的几个范畴"真"、"善"和"美"与道德教育的内在联系入手,探讨提升德育效果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教育 审美 借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视阈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渗透式教学模式探究
18
作者 刘秀英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83-85,共3页
网络信息资源与技术的发展已渗透到教育、教学环节的方方面面,它给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机遇的同时更多的是挑战。文章探讨了网络视阈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过程中实施渗透式教学模式的特点,着力论述了实施渗透式教... 网络信息资源与技术的发展已渗透到教育、教学环节的方方面面,它给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机遇的同时更多的是挑战。文章探讨了网络视阈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过程中实施渗透式教学模式的特点,着力论述了实施渗透式教学模式而采取的保障措施,为最终实现网络背景下该课教学实效性之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资源 渗透式教学模式 保障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制外人员”劳动权益保障缺失的原因分析
19
作者 李长林 《企业活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6-27,共2页
20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造就了庞大的“体制外人员”群体,相对“单位人”而言,这一群体的劳动权益往往得不到有效保护,例如不签劳动合同、不缴社会保险、女工权益缺失、组织管理缺位以及拖欠工资等等,虽然用人单位侵权行为明显违反《... 20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造就了庞大的“体制外人员”群体,相对“单位人”而言,这一群体的劳动权益往往得不到有效保护,例如不签劳动合同、不缴社会保险、女工权益缺失、组织管理缺位以及拖欠工资等等,虽然用人单位侵权行为明显违反《劳动法》,但不到解聘之时,受聘人员不愿举报,不敢求助于执法部门。更不敢诉诸法律,个中原因,发人深思。因此。深入分析“体制外人员”劳动权益保障缺失的形成原因,对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推动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维护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构建和谐小康社会,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体制改革 劳动权益保障 原因分析 外人 劳动人事制度改革 劳动者合法权益 有效保护 “单位人” 《劳动法》 劳动合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治理中的类型教育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7
20
作者 陆俊杰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0-48,共9页
新时代教育治理需要在分层治理的基础上引入类型教育思想,针对不同类型教育的特点进行相应治理。按照不同标准,我国教育可以有多种分类;以教育功能为分野,可将教育分为普通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普通教育宜坚持以知识建构和人格涵育为核... 新时代教育治理需要在分层治理的基础上引入类型教育思想,针对不同类型教育的特点进行相应治理。按照不同标准,我国教育可以有多种分类;以教育功能为分野,可将教育分为普通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普通教育宜坚持以知识建构和人格涵育为核心指向的治理思想,推动“四个自信”融入教育全过程、深入推进资源整合制度创新、增强普通教育文化塑造功能、提升普通教育的融入性和嵌入性。职业技术教育宜坚持以技术积累和技术创新为核心指向的治理思想,推进《职业教育法》修订、构建技术积累和技术创新网络机制、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招生考试制度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型教育 教育治理 体系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