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橡胶玻璃粉再生混凝土力学及抗冲击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赵毅 李宇 +4 位作者 侯东昌 蒋明旭 冯奥中 孙玉周 闵志宇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50-560,578,共12页
为提高固废在混凝土中的综合利用率,制备一种具备高效消纳固废能力的新型混凝土,通过原材料优选和L_(16)(4^(3))正交试验设计,采用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研究了橡胶颗粒(RP)取代砂、玻璃粉(GP)取代水泥、再生粗骨料(RCA)取代天然粗骨料(NCA... 为提高固废在混凝土中的综合利用率,制备一种具备高效消纳固废能力的新型混凝土,通过原材料优选和L_(16)(4^(3))正交试验设计,采用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研究了橡胶颗粒(RP)取代砂、玻璃粉(GP)取代水泥、再生粗骨料(RCA)取代天然粗骨料(NCA)时,三者取代率对混凝土力学及抗冲击性能的影响,并采用Weibull分布模型对冲击试验结果进行拟合和失效概率预测。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影响的主次顺序为RP、RCA、GP,各因素对混凝土抗冲击性能影响的主次顺序为RP、GP、RCA;当RP掺量为20%(体积分数)时,与RP掺量为0%时相比,抗冲击性能提高81.8%,抗压强度和劈拉强度分别降低21.63%、12.65%;当GP掺量为10%(质量分数)时,与GP掺量为0%时相比,抗压强度、劈拉强度和抗冲击性能分别提高2.87%、2.35%、15.0%;当RCA掺量为70%(体积分数)时,与RCA掺量为0%时相比,抗压强度、劈拉强度和抗冲击性能分别降低11.01%、10.77%、10.5%。Weibull分布模型可准确描述橡胶玻璃粉再生混凝土试样的抗冲击次数的概率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颗粒 玻璃粉 再生混凝土 力学性能 抗冲击性能 WEIBULL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均匀载荷下天然气井井身结构力学性能试验
2
作者 李东印 李明亮 +3 位作者 王文 郝育喜 王伸 李红斌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0-411,共12页
在天然气与煤炭资源叠置区中,高强度的煤层开采造成的覆岩运移使保护煤柱内的天然气井井身结构发生径向挤压变形甚至破坏,从破坏区域扩散的天然气极易导致煤矿矿井发生火灾爆炸或人员中毒事故。为探明在天然气与煤炭交叉开采影响下,天... 在天然气与煤炭资源叠置区中,高强度的煤层开采造成的覆岩运移使保护煤柱内的天然气井井身结构发生径向挤压变形甚至破坏,从破坏区域扩散的天然气极易导致煤矿矿井发生火灾爆炸或人员中毒事故。为探明在天然气与煤炭交叉开采影响下,天然气井井身结构受到不均匀载荷时的力学性能,依据井身结构设计4类套管−水泥环组合体,将天然气井井身结构复杂的径向应力模型简化为单向受力模型,并利用数字图像相关法(DIC)技术和RMT-150岩石力学实验仪开展套管−水泥环组合体的径向压缩试验和DIC测试试验,最后从不同材料的变形速率和力的传递规律角度对井身结构力学性能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外层为套管的井身结构,其力学性能显著优于最外层为水泥环的井身结构,井身结构的力学性能与材料的变形速率以及力的传递规律密切相关;组合体试件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力的传递规律呈现出由外至内逐渐减小的特点,试件最外层受到的力最大;当井身结构最外层为水泥环时,结构整体呈脆性,由于水泥环的变形速率大于套管导致水泥环和套管胶结面处出现裂缝,在拉应力作用下水泥环易发生脆性断裂;当井身结构最外层为套管时,结构整体呈弹塑性,在载荷作用下外层套管先发生压缩变形,内部水泥环在套管的挤压作用下产生内部裂隙,但在套管的约束下未出现断裂,试件整体呈径向压缩变形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均匀载荷 井身结构 力学性能 数字图像相关法 径向压缩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盐环境下PVA纤维废玻璃粉混凝土力学性能及微观结构特征
3
作者 赵毅 陈思文 +2 位作者 于水生 孙玉周 吴帅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80-1090,1151,共12页
为了研究硫酸盐干湿循环下聚乙烯醇(PVA)纤维废玻璃粉混凝土的耐久性,本文采用两种粒径的废玻璃粉取代混凝土中的部分水泥,同时改变PVA纤维的体积掺量,设计了硫酸盐干湿循环试验,测定了干湿循环后废玻璃粉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弯强度,... 为了研究硫酸盐干湿循环下聚乙烯醇(PVA)纤维废玻璃粉混凝土的耐久性,本文采用两种粒径的废玻璃粉取代混凝土中的部分水泥,同时改变PVA纤维的体积掺量,设计了硫酸盐干湿循环试验,测定了干湿循环后废玻璃粉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弯强度,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仪(EDS)探究了PVA纤维废玻璃粉混凝土的微观结构特征,最后基于Weibull函数建立了耐久性退化模型来预测混凝土寿命。结果表明:废玻璃粉粒径为(30,75]μm时抗硫酸盐侵蚀性能较好;PVA纤维对混凝土产生内部裂纹起到了有效的阻碍作用,随着PVA纤维掺量的增加,PVA纤维废玻璃粉混凝土的抗硫酸盐侵蚀性能增强,在PVA纤维掺量为1.0%(体积分数)时抗硫酸盐侵蚀性能最好;建立的耐久性退化模型预测PVA纤维体积掺量为1.0%的废玻璃粉混凝土在硫酸盐溶液环境中干湿循环的最长使用寿命可达224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A纤维 废玻璃粉混凝土 硫酸盐侵蚀 力学性能 微观结构特征 Weibull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土压力盒测试数据的影响分析与应用研究
4
作者 蔡田明 李顺群 +5 位作者 程学磊 周燕 李有兵 井乐炜 方心畅 王英红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67-1976,共10页
与其他传感器一样,环境温度改变会显著影响土压力盒测试数据的准确性,而现有测试方法较少考虑温度改变对电阻应变式土压力盒测试读数的影响。为提高测试读数的可靠性,对电阻应变式土压力盒开展了温度效应研究。将标定系数分别为0~100、1... 与其他传感器一样,环境温度改变会显著影响土压力盒测试数据的准确性,而现有测试方法较少考虑温度改变对电阻应变式土压力盒测试读数的影响。为提高测试读数的可靠性,对电阻应变式土压力盒开展了温度效应研究。将标定系数分别为0~100、100~200、200~300 kN/mV的土压力盒悬空于温控试验箱中,以吉林省气温变化范围为基准,系统研究了−30~40℃循环变化条件下土压力盒读数的变化规律,提出了电阻应变式土压力盒测试读数温度修正方法。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三维土压力盒测试读数误差修正方法,并对比分析了路基冻胀模型试验温度修正前后三维应力数值差别,进一步提高了测试数据的精确度。结果表明,当环境温度降低时,土压力盒测试读数近似呈线性增长;当环境温度升高时,测试读数呈非线性降低。此外,应力−温度曲线的滞回圈基本不随温度循环次数增加而改变,但不同土压力盒的变化规律存在个体差异。温度修正宜针对降温和升温过程分别建立相应的增量公式并形成分段函数。该方法同样适用于三维应力测试,且温度变化引起的正应力测试误差大于剪应力。该研究有助于提高土压力盒测试精度,为准确揭示温度变化条件下的应力演化规律提供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压力盒 温度循环 曲线拟合 温度修正 误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灰-沸石粉改良膨胀土强度特性及微观机理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玉国 赵春豪 +1 位作者 张兆彬 张自来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167-4176,共10页
针对膨胀土胀缩性造成的工程病害问题及石灰改良膨胀土产生的污染问题,以河南南阳地区膨胀土为研究对象,制备素膨胀土及不同石灰和沸石粉掺量的改良土试样。对试样进行无侧限抗压试验、自由膨胀率试验、三轴试验、X射线衍射(XRD)分析和... 针对膨胀土胀缩性造成的工程病害问题及石灰改良膨胀土产生的污染问题,以河南南阳地区膨胀土为研究对象,制备素膨胀土及不同石灰和沸石粉掺量的改良土试样。对试样进行无侧限抗压试验、自由膨胀率试验、三轴试验、X射线衍射(XRD)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试,研究石灰-沸石粉复合改良膨胀土的强度特性及微观加固机理。结果表明:石灰改良和石灰-沸石粉复合改良均能有效增强土体的强度并降低自由膨胀率,复合改良效果更好,石灰和沸石粉的最佳掺量分别为6%(质量分数)和12%(质量分数);石灰改良土和复合改良土的应力-应变曲线转化为应变软化型;石灰的加入显著提升了膨胀土的黏聚力,随着沸石粉掺量的递增,复合改良土三轴抗剪强度不断增大,内摩擦角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沸石粉与石灰发生火山灰反应,生成大量胶凝物质,填充土体孔隙并使微观结构更加密实,增强土颗粒间的摩阻力,宏观层面上土体强度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土 沸石粉 石灰 强度特性 无侧限抗压试验 三轴试验 微观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压-拉转换的直接拉伸装置研制与教学应用
6
作者 付金伟 于伊冰 +1 位作者 刘淑丽 刘伟建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25年第9期141-147,共7页
针对拉伸实验中存在的应力集中、轴线对准精度低及测量强度结果偏高等问题,研制出一种可用于教学的直接拉伸实验装置。该装置采用环形试件,采用压-拉转换结构,避免传统夹持带来的试件与装置连接处的应力集中;同时,装置具有稳定的轴向对... 针对拉伸实验中存在的应力集中、轴线对准精度低及测量强度结果偏高等问题,研制出一种可用于教学的直接拉伸实验装置。该装置采用环形试件,采用压-拉转换结构,避免传统夹持带来的试件与装置连接处的应力集中;同时,装置具有稳定的轴向对准精度,使拉力与试件轴线对中,避免试件偏心受力。以混合纤维混凝土进行的直拉实验验证了装置的可靠性,结果显示:掺入1%聚酯纤维试件的抗拉强度最高,较对照组提高38%。与巴西劈裂实验相比,新装置测得的抗拉强度显著降低30%~33%,表明该直接拉伸法更接近试件的真实抗拉强度。该装置的研发与应用为工程实践提供了可靠参数,也为土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和技术创新提供了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抗拉强度 压-拉转换 直接拉伸实验 实验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液化处理对地基土动力特性的影响
7
作者 杨小卫 罗开海 王亚勇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25年第4期181-185,共5页
抗液化处理后,地基土刚度的增加,引起强地面运动的增加,可能会对结构设计不利。本文通过4种抗液化处理前后的地基土进行地震反应分析,研究处理后地基刚度的增加对地面加速度的影响,在相同抗液化处理厚度时,设防烈度越高,处理前后地基的... 抗液化处理后,地基土刚度的增加,引起强地面运动的增加,可能会对结构设计不利。本文通过4种抗液化处理前后的地基土进行地震反应分析,研究处理后地基刚度的增加对地面加速度的影响,在相同抗液化处理厚度时,设防烈度越高,处理前后地基的周期比越大。而相同设防烈度时,抗液化处理厚度越大,处理前后地基的周期比值越小。在地震作用下,地基土抗液化处理后,地面峰值加速度均比原设防烈度有放大现象,设防烈度越高,在地震作用下地面峰值加速度放大倍数越明显,可达到2.2倍。并且地面峰值加速度放大倍数随着抗液化地基土处理深度的增加先增后降,在处理深度12m时达到极值。因此浅层地基土抗液化处理后,在设计时应予以考虑处理后地面峰值加速度放大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土 抗液化处理 地面峰值加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