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由美国“孔子学院事件”看汉语国际推广中的法律保障问题 |
刘卫红
|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2
|
|
2
|
“多模态”英语阅读教学的价值及实现 |
刘东燕
|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
2018 |
25
|
|
3
|
动态系统理论视域下的二语语块发展研究 |
段士平
|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
2014 |
19
|
|
4
|
社会身份的多重性及其语言建构 |
刘卫红
|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7
|
|
5
|
经济建设视域下外宣型翻译人才培养策略 |
刘卫红
|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7
|
|
6
|
语块在语言系统中的位置:从“边缘”到“核心” |
段士平
|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
2019 |
5
|
|
7
|
异化·归化·等化·恶化 |
张智中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5 |
24
|
|
8
|
赫斯顿长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
杨道云
|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3
|
|
9
|
凯特·肖邦的女权主义文学创作探究——从《一双长丝袜》谈起 |
王哲
|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4
|
|
10
|
莎士比亚戏剧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与影响 |
周焕灵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2
|
|
11
|
论美国动画电影叙事风格 |
李锦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6 |
3
|
|
12
|
理念:在意志和艺术之间——叔本华的“理念”学说的美学意义分析 |
宋国栋
蒋丽霞
|
《重庆社会科学》
|
2007 |
2
|
|
13
|
唐五代湖北地区文人古体诗与韵文用韵系统考 |
陈大为
|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14
|
高校茶学专业的英语教育策略研究 |
梁瑞娜
|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
2017 |
2
|
|
15
|
互联网时代英美文学出版传播路径及实践探究 |
张海燕
|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16
|
《大护法之黑花生》多元隐喻的哲学向度解构 |
刘东燕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8 |
1
|
|
17
|
别让遗憾太长——解读电影《谁的青春不迷茫》 |
王大智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18
|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史学预测失效分析 |
蔺学才
|
《重庆社会科学》
|
2006 |
1
|
|
19
|
卡森·麦卡勒斯《伤心咖啡馆之歌》隐喻探析 |
蒋丽霞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20
|
论关联与广告翻译中的语篇重构 |
姚晓鸣
|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05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