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5 kW氢燃料电池系统用空压机转子运行稳定性分析
1
作者 李民 崔玉坤 +3 位作者 王清洁 伍培明 温朝伟 高广东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M0002,共9页
为满足氢燃料电池系统对高速稳定空压机的需求,使用软件仿真和实验结合分析的方法,对搭载了动压空气轴承的25 kW氢燃料电池系统用空压机转子系统进行稳定性分析。首先使用Creo建模软件建立了空压机转子系统动力学模型;再使用Ansys-Workb... 为满足氢燃料电池系统对高速稳定空压机的需求,使用软件仿真和实验结合分析的方法,对搭载了动压空气轴承的25 kW氢燃料电池系统用空压机转子系统进行稳定性分析。首先使用Creo建模软件建立了空压机转子系统动力学模型;再使用Ansys-Workbench有限元软件进行仿真计算,探究了空气轴承支撑刚度以及轴承跨距对临界转速的影响;然后使用流固耦合法计算了径向轴承气膜表面压力与温度分布、平箔片变形程度和轴承承载力;最后在空压机性能测试实验台架上,测试了空压机额定转速下转子的振幅、轴心轨迹和转子振动情况,并进行了15万次启停实验与交变载荷实验和2000 h高负载耐久实验。结果表明:在额定转速100000 r/min时,转子系统轴心振幅为13.1μm,整机振动加速度最大为17.64 m/s^(2),未出现异常振动现象;启停实验过程中温度维持在30~34℃,交变负载实验过程中温度维持在66~68℃,高负载实验过程中温度维持在94~96℃,3项耐久试验结束后轴承、叶轮未出现明显磨损,表现出良好的动态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燃料电池 空压机 临界转速 空气轴承 轴心轨迹 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料电池用空压机驱动电机电磁热分析与冷却系统优化
2
作者 李民 李阳阳 +1 位作者 范晨阳 伍培明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16,M0002,M0003,共11页
针对燃料电池用空压机电机机壳水冷流道进行设计与分析。首先,使用Motor-CAD软件进行电磁仿真,确定热源及其发热功率。依据发热功率确定冷却液流量,计算了气隙和电机主要接触面的对流换热系数。使用ANSYS-Fluent软件建立了螺旋流道水冷... 针对燃料电池用空压机电机机壳水冷流道进行设计与分析。首先,使用Motor-CAD软件进行电磁仿真,确定热源及其发热功率。依据发热功率确定冷却液流量,计算了气隙和电机主要接触面的对流换热系数。使用ANSYS-Fluent软件建立了螺旋流道水冷电机的流固耦合模型,使用PT100热电阻温度传感器测得电机内部温度,对端部绕组处的温度进行了验证。对原设计流道在正常温度工况(冷却液温度75℃左右)和高温极限工况(冷却液温度85℃左右)下进行电机温升评估,发现在正常温度工况下,原设计流道可以保证电机正常工作要求,但在高温极限工况下,原流道设计会使得电机右侧端部绕组存在局部过热,超出H级绝缘电机温升限值125.00 K。提出了流道优化方案,通过减缓流道截面积增大的速度,减缓流体流速的下降速率。与原设计流道相比,优化后的流道使得局部过热部位的冷却流体流速增大,这增强了冷却液与电机的换热效果。仿真结果表明:在高温极限工况,优化后流道的截面变化率更小,流速下降平缓,优化后流道内壁面温度由356.50 K下降至354.85 K,端部绕组的局部热点最高温度由433.09 K降至422.92 K。与原设计方案相比,优化后的端部绕组局部热点温度降低了10.17 K,温升为124.92 K,低于温升限值125.00 K,流道冷却效果明显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压机 流道 流固耦合 磁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