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0年生桉树无性系木材干缩性能研究
1
作者 刘媛 张磊 +4 位作者 刘正兴 邱峙嵩 蒋兴成 卢翠香 陈建波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4-200,共7页
以广西国有东门林场6个10年生桉树无性系木材为研究对象,按照国家标准测定气干(弦向、径向、差异、体积)干缩率、全干(弦向、径向、差异、体积)干缩率,分析不同无性系间及不同树高部位干缩性能的变异规律及相关性。结果表明:气干和全干... 以广西国有东门林场6个10年生桉树无性系木材为研究对象,按照国家标准测定气干(弦向、径向、差异、体积)干缩率、全干(弦向、径向、差异、体积)干缩率,分析不同无性系间及不同树高部位干缩性能的变异规律及相关性。结果表明:气干和全干2种状态下的弦向、径向、体积和差异干缩率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干缩率性状沿树干高度向上变异趋势不一致,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干缩率之间呈正相关关系,桉树无性系木材差异干缩程度为2~3级,属于干缩率中等的树种。14号无性系在气干与全干状态下的差异干缩最小,可培育为高质量家具用材。桉树无性系干缩性质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无性系 干缩性能 差异干缩 木材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年生桉树无性系木材湿胀性与吸水性变异研究
2
作者 刘媛 吴永富 +4 位作者 唐梦云 卢翠香 周料 李蔷薇 陈建波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2-197,共6页
以10年生6个桉树无性系为试材,采用干燥及吸湿的方法对木材的湿胀性和吸水性进行测定,分析无性系间、单株间、树干高度上的变异规律,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间、不同树干高度部位间材性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无性系间... 以10年生6个桉树无性系为试材,采用干燥及吸湿的方法对木材的湿胀性和吸水性进行测定,分析无性系间、单株间、树干高度上的变异规律,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间、不同树干高度部位间材性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无性系间和株间木材弦向、径向线湿胀率,体积湿胀率存在极显著差异;不同树干高度对弦向线湿胀率、体积湿胀率有显著影响,但对径向线湿胀率影响不显著;6个无性系中,11号与3号无性系吸水率最高,而14号无性系吸水率最低。相关性分析显示湿胀性指标呈中度至高度正相关,湿胀性指标与吸水性相关度不高,在桉树无性系良种选育时可以进行独立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无性系 湿胀性 吸水性 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个广西速生乡土阔叶树种制浆造纸性能研究
3
作者 李智 胡拉 +8 位作者 应广东 徐慧兰 吴东山 陈虎 颜培栋 王跃 何水淋 陈杏娟 杨章旗 《中国造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9-126,共8页
以5~15年生米老排、黑格和大叶栎为研究对象,7年生尾巨桉为对照,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树种和林龄样木的木材基本密度、纤维形态、制浆特性及造纸性能,综合评价了不同原料的制浆造纸适用性。结果表明,基于坐标综合评定法获得的3个速生阔叶树... 以5~15年生米老排、黑格和大叶栎为研究对象,7年生尾巨桉为对照,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树种和林龄样木的木材基本密度、纤维形态、制浆特性及造纸性能,综合评价了不同原料的制浆造纸适用性。结果表明,基于坐标综合评定法获得的3个速生阔叶树种纸张物理强度得分值(0.59~19.91)小于桉木(21.25),均为较优的制浆造纸原料。不同树种相比,米老排的纤维长度(1.53~1.70 mm)较大,但纸张整体强度指标未表现出明显优势;黑格的木材基本密度(0.442~0.586 g/cm3)较大,残碱量(10.0~13.8 g/L)和卡伯值(18.0~21.4)较高;大叶栎的木浆黏度(1 066~1 237 m L/g)较高,纸张整体强度指标也较优。不同林龄样木相比,5年生和12年生米老排、6年生黑格以及6~13年生大叶栎的制浆造纸综合性能较优,而13年生米老排、10年生黑格以及15年生大叶栎的纸张整体强度指标较低,表明3个速生阔叶树种适于培育短轮伐期纸浆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老排 黑格 大叶栎 林龄 制浆造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立地指数下杉木生长量及材种结构的立地及密度效应 被引量:2
4
作者 陈琴 谢树 +5 位作者 段爱国 陈仕昌 韦家国 罗星乐 莫运勇 黄开勇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共11页
[目的]探讨立地质量和林分密度对杉木人工林生长量及材种结构的影响,为杉木大径材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林龄28~36年生的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按上、中、下不同坡位以及不同坡向设置63块标准样地,调查林分生长量及林分基本情况,... [目的]探讨立地质量和林分密度对杉木人工林生长量及材种结构的影响,为杉木大径材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林龄28~36年生的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按上、中、下不同坡位以及不同坡向设置63块标准样地,调查林分生长量及林分基本情况,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回归拟合分析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当林分密度相近时,立地指数越高,培育相同年限所获得的单株材积、蓄积量和大径材出材率越高;同一立地条件下,在一定的密度范围内林分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大径材出材率随密度增加而减小,蓄积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大;立地指数相同时,密度对胸径生长分化的影响大于树高,立地指数不同时林分密度对树高和胸径生长分化的影响程度也不同。[结论]在立地指数达22及以上的立地条件下培育杉木大径材,可通过3次间伐进行密度控制,林分最终保留密度宜为650~1000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径材培育 杉木 生长量 材种结构 出材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三个乡土阔叶树种不同林龄木材旋切单板质量分析
5
作者 胡拉 徐慧兰 +3 位作者 陈虎 吴东山 颜培栋 杨章旗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5-90,共6页
为探讨广西乡土阔叶树种用于旋切单板的适用性,以5~15 a生米老排、黑格和大叶栎为研究材料,利用无卡轴旋切机将木段加工成单板,对比分析不同林龄样木的木材密度、单板出材率、单板外观质量以及板坯压缩率。结果显示:(1)与5~8 a生样木相... 为探讨广西乡土阔叶树种用于旋切单板的适用性,以5~15 a生米老排、黑格和大叶栎为研究材料,利用无卡轴旋切机将木段加工成单板,对比分析不同林龄样木的木材密度、单板出材率、单板外观质量以及板坯压缩率。结果显示:(1)与5~8 a生样木相比,10~15 a生样木气干密度平均值高8.9%~26.1%,单板厚度变异系数低7.3%~41.4%,单板长度方向翘曲率低4.5%~33.2%,板坯压缩率低27.5%~62.5%,单板表面缺陷分等值低4.1%~6.8%,具有材质优、单板均匀性和稳定性好以及原料利用率高等优势。(2)就10~15 a生样木而言,3个树种之间单板外观质量差异较小,单板表面缺陷分等值为2.8~3.4;黑格木材密度较高,平均值分别较米老排和大叶栎高出16.6%和16.1%;米老排单板出材率较高,平均值分别较黑格和大叶栎高出17.7%和23.7%。可得结论,10~15 a生的3种单板质量与7 a生尾巨桉单板相当,适于生产胶合板,表明广西乡土阔叶树种米老排、黑格和大叶栎可成为现有旋切单板的原料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切单板 林龄 米老排 黑格 大叶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叶桉家系精油组分及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梁胜焕 朱慧 +2 位作者 韦垠洲 郭东强 杨梅 《广西植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7-327,共11页
为筛选出具有优良抗菌活性的大叶桉(Eucalyptus robusta)精油家系,探讨家系精油产率组分差异、变化和成分对抗菌活性的影响。该研究以南宁和武宣的4个5年生大叶桉家系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鲜叶水蒸气蒸馏法进行桉叶精油提取,鉴定了精油化... 为筛选出具有优良抗菌活性的大叶桉(Eucalyptus robusta)精油家系,探讨家系精油产率组分差异、变化和成分对抗菌活性的影响。该研究以南宁和武宣的4个5年生大叶桉家系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鲜叶水蒸气蒸馏法进行桉叶精油提取,鉴定了精油化学组分,并测定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伤寒杆菌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1)大叶桉4个家系桉叶精油组成以73.695%~84.535%的单萜类化合物为主,主要组分为蒎烯、水芹烯和对伞花烃,其中α-蒎烯在大叶桉1号家系含量可达41.629%,家系间的共有组分为α-蒎烯、β-蒎烯、α-水芹烯、d-柠檬烯、对伞花烃、γ-松油烯、4-松油醇和α-松油醇,1,8-桉叶素精油化学型产油率均较低。(2)不同桉叶精油对于环境变化响应不同,α-水芹烯、1,8-桉叶素、d-柠檬烯、α-松油醇和对伞花烃是大叶桉家系精油中的相关性组分。(3)大叶桉精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伤寒杆菌具有抗菌活性,甚至3号家系显现出高于链霉素的抗伤寒杆菌活性,但均未发现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活性,而醇酮醛类物质的增加有利于提高精油抗菌活性。综上认为,大叶桉精油以单萜类化合物为主,其中以萜烯类化合物含量最高,家系间部分精油组分具有相关性且存在共有组分,组分中醇类、酮类和醛类化合物有利于抗菌活性的提高,但大叶桉1,8-桉叶素化学型产油率均较低,仍需进一步选育,该研究结果为大叶桉精油品种选优选育及在香料和医药应用方面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桉 家系 精油 ESKAPE病原菌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锥叶片功能性状对地理环境因子的响应
7
作者 厉启国 蒋维昕 +2 位作者 谭长强 白天道 申文辉 《广西植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73-786,共14页
叶片是植物进行生理生化活动的重要营养器官,其功能性状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植物的环境适应性。为揭示红锥叶片功能性状与地理环境因子的关系,了解其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响应,该研究以广西区内6个红锥种群为研究对象,采用巢氏方差分析、... 叶片是植物进行生理生化活动的重要营养器官,其功能性状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植物的环境适应性。为揭示红锥叶片功能性状与地理环境因子的关系,了解其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响应,该研究以广西区内6个红锥种群为研究对象,采用巢氏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解析红锥种群叶片功能性状变异及其与地理环境因子的相关性,探讨红锥叶片功能性状的地理环境变异模式。结果表明:(1)红锥的13个叶片功能性状在种群间和种群内都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01),多样性较高。(2)叶片功能性状以种群内变异为主(平均性状分化系数V st=22.28%),形态性状种群间分化(13.11%~46.93%)高于生理生化性状(10.95%~22.59%),表明叶片的形态性状对环境的响应更显著。(3)叶片功能性状整体上与海拔、经纬度呈正相关,与年降水量呈负相关,表明红锥叶片功能性状受到海拔、地理距离、降水的共同作用。(4)聚类分析将参试红锥种群分为2个类群,Mantel检验结果显示,叶片功能性状与地理距离(P=0.028)和海拔(P=0.013)均呈显著正相关,并且海拔对叶片功能性状的影响相对较为显著。综上所述,红锥叶片功能性状变异丰富,其变异主要来源于种群内,并呈现以海拔、经纬度、降水变化为主的地理变异模式。该研究结果为红锥种质资源的保护和优质种源的筛选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锥 功能性状 地理环境因子 变异模式 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孔诱导的棋楠沉香品质与特征化学成分
8
作者 满德强 余玉珠 +1 位作者 符韵林 李英健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5-146,共12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获得棋楠沉香钻孔结香适用距离,并探索其结香质量,为棋楠沉香的优质高效生产以及应用提供指导。【方法】采用不同距离钻孔诱导棋楠木结香,即4 cm(FW)、8 cm(EW)和16 cm(SW)。处理12个月后分析棋楠所结沉香的醇溶性提... 【目的】本研究旨在获得棋楠沉香钻孔结香适用距离,并探索其结香质量,为棋楠沉香的优质高效生产以及应用提供指导。【方法】采用不同距离钻孔诱导棋楠木结香,即4 cm(FW)、8 cm(EW)和16 cm(SW)。处理12个月后分析棋楠所结沉香的醇溶性提取物含量(质量分数)、精油含量(质量分数)以及显色反应。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沉香中的挥发性特征化学成分,即倍半萜类和2-(2-苯乙基)色酮(PECs),并进一步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HPLC-MS)分析沉香中非挥发性的PECs。【结果】(1)FW、EW和SW处理的沉香醇溶性提取物含量分别为(42.01±1.86)%、(46.60±0.73)%和(42.54±2.15)%,精油含量分别为(37.47±1.45)%、(40.47±0.91)%和(37.33±1.14)%。(2)棋楠沉香样品的显色反应表现为紫色、樱桃红和紫红色,其理化显色反应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要求。(3)共鉴定出40种挥发性特征化学成分,其中FW、EW、SW处理下倍半萜与PECs的数量之和分别为36、38和38种,相对含量之和分别达86.63%、91.89%和79.10%。(4)共鉴定出62种非挥发性PECs,其中双环氧2-(2-苯乙基)色酮(DEPECs)、单环氧2-(2-苯乙基)色酮(EPECs)、四氢2-(2-苯乙基)色酮(THPECs)和flidersia类型2-(2-苯乙基)色酮(FTPECs)分别有5、6、3和48种,并详细解析了这4种色酮类型的裂解规律,通过代谢组学分析,成功地将来自不同钻孔距离(EW、FW的处理组合(E-FW组)与SW组)的样品进行了有效区分。【结论】钻孔诱导处理在棋楠结香的诱导中展现出高效性,尤其是EW处理对棋楠树种的适组用性更为突出,这一创新方法不仅显著提升了结香效率,还大幅缩短了所需时间,从而实现了沉香产量和质量的双重提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棋楠 沉香 钻孔 化学成分 气相色谱 高效液相色谱 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花序桉叶片黄酮类物质提纯及其活性分析
9
作者 韦柳明 李庆乐 +4 位作者 蓝阳 卢梦婷 马若克 韦鹏练 符韵林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0-95,共16页
【目的】对大花序桉叶片黄酮类化合物进行分离鉴定和活性分析,为大花序桉叶片黄酮类化合物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大孔树脂对大花序桉叶片黄酮类化合物进行纯化,比较8种净品级大孔树脂(X-5、ADS-17、D3520、HPD100、HPD72... 【目的】对大花序桉叶片黄酮类化合物进行分离鉴定和活性分析,为大花序桉叶片黄酮类化合物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大孔树脂对大花序桉叶片黄酮类化合物进行纯化,比较8种净品级大孔树脂(X-5、ADS-17、D3520、HPD100、HPD722、HC-200、HPD400和AD201)对大花序桉叶片总黄酮的吸附和解吸特性,筛选最佳纯化树脂,并对纯化参数进行优化;应用红外光谱、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HPLC-MS)技术对黄酮类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和定量分析,对比纯化前后黄酮类化合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如1,1-二苯基-2-苦基肼自由基(DPPH)清除率、2,2-连氮基-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清除率、总还原力]、酶抑制活性(乙酰胆碱酯酶、α-葡萄糖苷酶)和抗菌活性(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欧文氏菌)。【结果】ADS-17树脂对大花序桉叶片总黄酮富集效果最佳,最优纯化工艺条件为:pH=3、洗脱剂乙醇体积分数50%、上样液质量浓–度0.9 mg·mL^(-1)、吸附速率2.0 mL·min-1、洗脱速率1.0 mL·min-1、洗脱剂用量65 mL,在此条件下,总黄酮提取物纯度–1–由20.03 mg·g提高至36.31 mg·g 1;经红外光谱扫描发现,其含有黄酮类物质特征吸收峰,进一步利用UHPLC-MS鉴定出13种黄酮类物质;与粗提物相比,纯化物黄酮类化合物的色谱峰变得更为突出,其中杨梅黄酮、杨梅苷和槲皮素纯化后的含量比纯化前分别高1.67、1.64和3.57倍;大花序桉叶片黄酮纯化物的抗氧化能力优于粗提物,其–中纯化物DPPH和ABTS的半抑制质量浓度(IC_(50))分别比粗提物降低0.77和11.31μg·mL^(-1),与抗坏血酸(VC)的IC_(50)差异不显著(P>0.05);纯化物对乙酰胆碱酯酶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能力明显提高,其IC_(50)分别比粗提物降–低45.26和1.60μg·mL^(-1);纯化物的抑菌效果也强于粗提物,粗提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欧文氏杆菌和枯–1草芽孢杆菌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在12.50~25.00 mg·mL范围内,而纯化物对以上菌种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均小于–6.25 mg·mL^(-1)。【结论】ADS-17大孔树脂可有效富集大花序桉叶片黄酮类化合物,纯化后的总黄酮具有良好的抗氧化、酶抑制和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花序桉叶片 黄酮类化合物 大孔树脂 成分鉴定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钙不同配比施肥对濒危植物蚬木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10
作者 梁喜献 梁芳 +2 位作者 谭长强 黄星月 梁诗瑶 《广西植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1-132,共12页
蚬木(Excentrodendron tonkinense)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也是濒危(EN)物种。为更好地促进蚬木幼苗的培育繁殖和缓解蚬木的濒危状况,该研究以2年生蚬木扦插幼苗为研究材料,采用双因素的试验设计方法,通过对其进行氮钙不同配比施肥试验,探... 蚬木(Excentrodendron tonkinense)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也是濒危(EN)物种。为更好地促进蚬木幼苗的培育繁殖和缓解蚬木的濒危状况,该研究以2年生蚬木扦插幼苗为研究材料,采用双因素的试验设计方法,通过对其进行氮钙不同配比施肥试验,探讨氮钙不同配比对蚬木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施肥处理对蚬木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T5(N2Ca2)处理组蚬木幼苗的苗高和地径增量最高,表明中氮中钙的施肥处理有利于促进蚬木幼苗的生长发育。(2)T5处理组蚬木幼苗的胞间CO_(2)浓度(C_(i))、蒸腾速率(T_(r))、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总叶绿素(Chl)和类胡萝卜素(Car)的含量均处于最高值,表明中氮中钙的施肥处理有利于促进蚬木幼苗光合产物的运转和积累,并增强植株的光合作用。(3)T5处理组蚬木幼苗的可溶性糖(SS)、可溶性蛋白(SP)含量及SOD活性均处于最高位置,T8处理组蚬木幼苗的游离脯氨酸(Pro)、丙二醛(MDA)含量最低。综合分析蚬木幼苗的生长指标、生理指标和隶属函数的结果,发现T5(N2Ca2)氮钙协同处理组(即N、Ca的用量分别为每株16 g、24 g)蚬木幼苗的生长表现最佳,为最佳施肥组合。该研究结果为蚬木的高效栽培与养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蚬木 濒危植物 生长特性 生理特性 氮钙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恩桉木材灰分和抽提物含量及其变异规律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媛 卢陆峰 +2 位作者 郭东强 卢翠香 陈健波 《广西林业科学》 2022年第6期845-849,共5页
为给制浆造纸原料培育提供参考,以11年生邓恩桉(Eucalyptus dunnii)木材为研究对象,研究邓恩桉木材灰分、水、苯醇溶液和1%NaOH抽提物含量及其在不同树干部分和株间的变异规律,分析其制浆造纸的性质。结果表明,灰分、冷水抽提物、热水... 为给制浆造纸原料培育提供参考,以11年生邓恩桉(Eucalyptus dunnii)木材为研究对象,研究邓恩桉木材灰分、水、苯醇溶液和1%NaOH抽提物含量及其在不同树干部分和株间的变异规律,分析其制浆造纸的性质。结果表明,灰分、冷水抽提物、热水抽提物、苯醇抽提物和1%NaOH抽提物含量分别为0.46%、1.89%、2.39%、1.15%和12.23%。邓恩桉木材灰分、热水抽提物和苯醇抽提物含量在不同树干部位均差异极显著,冷水抽提物和1%NaOH抽提物含量均差异不显著;灰分、冷水抽提物、热水抽提物和苯醇抽提物含量在株间差异不显著,1%NaOH抽提物含量差异极显著。邓恩桉木材灰分和不同抽提物含量均保持在平均或较低水平,符合制浆造纸原料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提物 变异 制浆造纸 邓恩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种环境对闽楠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12
作者 姜冬冬 林建勇 +4 位作者 李娟 何应会 欧汉彪 唐复呈 何应明 《广西林业科学》 2025年第1期35-43,共9页
闽楠(Phoebe bournei)为我国特有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研究不同播种环境对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对促进闽楠种群天然更新有重要意义。以闽楠种子为材料,采用析因试验设计,设置5因素[林冠层(G)、纱网网罩(Pr)、盖土(E)、凋落物(L)和... 闽楠(Phoebe bournei)为我国特有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研究不同播种环境对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对促进闽楠种群天然更新有重要意义。以闽楠种子为材料,采用析因试验设计,设置5因素[林冠层(G)、纱网网罩(Pr)、盖土(E)、凋落物(L)和土壤微生物(P)]2水平播种试验,共计32个处理组合,分析种子萌发及幼苗存活、地径和苗高的差异,探析影响闽楠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环境因子。结果表明,不同播种处理组合的种子萌发率和成苗率及幼苗存活率、地径和苗高均差异显著;林冠下(G1)、有纱网保护(Pr1)或盖土(E1)处理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总体优于非林冠下(G0)、无纱网保护(Pr0)或不盖土(E0)处理。种子萌发最佳处理组合为非林冠-有纱网保护-盖土-覆盖凋落物-不杀菌(G_(0)Pr_(1)E_(1)L_(1)P_(0)),其种子最大萌发数为31粒,种子萌发率为60.67%,种子成苗率为58.00%;幼苗生长最佳处理组合为林冠-有纱网保护-盖土-覆盖凋落物-不杀菌(G_(1)Pr_(1)E_(1)L_(1)P_(0)),其幼苗存活率为98.85%,地径为2.74 mm,苗高为23.60 cm。环境因子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表现为盖土>林冠层>纱网网罩>凋落物>土壤微生物;其中,盖土对种子萌发影响最大,林冠层对幼苗生长影响最大。种子和幼苗生长于非林冠下、裸露于地表和被动物取食为闽楠在天然更新过程中种子萌发率低和幼苗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因子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闽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SAUR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其响应侧枝发育的表达
13
作者 姚筱敏 胡颖 +1 位作者 陈虎 杨章旗 《广西林业科学》 2025年第1期1-12,共12页
为给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SAUR(Small Auxin-up RNA)基因功能解析提供参考,分析其基本特征及其在马尾松侧枝发育中的作用,基于课题组前期获得的马尾松转录组数据,对马尾松中的SAUR基因进行筛选,从系统发育及蛋白理化性质、功能结构... 为给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SAUR(Small Auxin-up RNA)基因功能解析提供参考,分析其基本特征及其在马尾松侧枝发育中的作用,基于课题组前期获得的马尾松转录组数据,对马尾松中的SAUR基因进行筛选,从系统发育及蛋白理化性质、功能结构、保守基序和保守结构域等方面对PmSAUR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采用qRT-PCR对PmSAUR基因响应GR24、6-BA、TIS-108和去顶梢处理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马尾松转录组数据中共鉴定出32个SAUR基因,为PmSAUR1~PmSAUR32;PmSAUR蛋白编码113~234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为12850.98~26563.57 Da,蛋白脂溶性系数为70.92~116.82,87.50%的PmSAUR蛋白理论等电点为偏碱性,87.50%的PmSAUR蛋白为不稳定蛋白,所有PmSAUR蛋白均为亲水蛋白。PmSAUR蛋白均存在α螺旋、延伸链、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PmSAUR蛋白亚细胞定位较分散,主要分布在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和细胞核上。Motif1(RFVIPTSYLNHPLFRALLEKA)高度保守,可作为鉴定PmSAUR基因的重要依据。PmSAUR7、PmSAUR11、PmSAUR21和PmSAUR32基因在6-BA处理第7天时均具有组织表达特异性,在针叶中均为高表达,在嫩茎中均为低表达;通过对4个PmSAUR基因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推测PmSAUR7基因可能是影响马尾松侧枝发育的关键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UR基因 生物信息学 侧枝发育 表达模式 马尾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恩桉木材主要化学成分变异规律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媛 卢陆峰 +2 位作者 郭东强 卢翠香 陈健波 《广西林业科学》 2023年第2期241-245,共5页
为筛选优良的造纸用桉木品种,为制浆造纸工业的原料选择提供理论依据,以华山林场11年生邓恩桉(Eucalyptus dunnii)为材料,采用国家标准测定木材综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及pH值,对4种主要化学成分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各化学成... 为筛选优良的造纸用桉木品种,为制浆造纸工业的原料选择提供理论依据,以华山林场11年生邓恩桉(Eucalyptus dunnii)为材料,采用国家标准测定木材综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及pH值,对4种主要化学成分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各化学成分在不同树干高度变异规律。结果表明,邓恩桉木材的综纤维素含量为84.50%,纤维素含量为51.11%,木质素含量为23.86%,pH值5.29。邓恩桉木材4种主要化学成分指标在不同树干高度存在差异,综纤维素含量差异极显著,pH值差异显著;主要化学成分间存在相关性,但相关性不显著。邓恩桉木材综纤维素和纤维素含量较高,木质素含量偏低,是一种优良的纸浆原料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纤维素 纤维素 木质素 变异规律 邓恩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心杉育种及繁殖技术研究进展
15
作者 谢文宇 舒文波 +2 位作者 黄开勇 陈琴 戴渺鸿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1期235-239,共5页
红心杉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杉木自然类型,因其木质部心材呈红褐色而得名。归纳国内红心杉的常规育种、分子辅助育种、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等育种及繁殖主要研究技术,选育出稳定且高产的红心杉优良品系并推广应用,对促进杉木产业发展具有重... 红心杉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杉木自然类型,因其木质部心材呈红褐色而得名。归纳国内红心杉的常规育种、分子辅助育种、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等育种及繁殖主要研究技术,选育出稳定且高产的红心杉优良品系并推广应用,对促进杉木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红心杉种质资源以江西种源和广西种源为主,育种主要使用杂交和无性系选育技术,分子辅助育种研究所使用分子标记主要为SSR标记,繁殖技术方面播种繁殖最为常用,无性繁殖中扦插繁殖研究较少。未来可致力于常规育种与分子辅助育种相结合,开展多育种形式和多性状的育种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心杉 育种 繁殖技术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洲坚果WOX13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16
作者 莫金辉 刘媛 +4 位作者 黄炳瑜 卢源东 谭熙灵 徐增富 王翊 《广西林业科学》 2025年第2期121-130,共10页
为探究澳洲坚果(Macadamia integrifolia)WOX13(MiWOX13)基因功能,从澳洲坚果“桂热一号”(M. integrifolia Guire1)中克隆MiWOX13a和MiWOX13b基因及可变剪接体MiWOX13aβ和MiWOX13bβ基因,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和RT-qPCR验证,初步揭示这... 为探究澳洲坚果(Macadamia integrifolia)WOX13(MiWOX13)基因功能,从澳洲坚果“桂热一号”(M. integrifolia Guire1)中克隆MiWOX13a和MiWOX13b基因及可变剪接体MiWOX13aβ和MiWOX13bβ基因,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和RT-qPCR验证,初步揭示这些基因的生物学功能。结果表明,MiWOX13a、MiWOX13b、MiWOX13aβ和MiWOX13bβ基因编码区长度分别为855、810、846和768 bp,分别编码284、270、281和256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为29.11~32.53 kD,均为酸性亲水蛋白,均定位于细胞核。4个MiWOX13基因均与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苹果(Malus domestica)、毛果杨(Populus trichocarpa)和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亲缘关系较近。4个MiWOX13蛋白氨基酸序列N端均具有NTDW和HD保守结构域。受可变剪切影响,MiWOX13aβ和MiWOX13bβ蛋白氨基酸序列C端与MiWOX13a和MiWOX13b有差异。除MiWOX13bβ基因在>1~2 cm花芽时期外,4个MiWOX13基因在根、茎、叶、花芽和愈伤组织中均有表达。MiWOX13a和MiWOX13b基因相对表达量在根中均较高,可能影响根系生长发育;MiWOX13a、MiWOX13b和MiWOX13aβ基因相对表达量在嫩茎、老茎和愈伤组织形成过程中均较高,可能共同参与嫁接过程中的伤口愈合;MiWOX13a和MiWOX13aβ基因相对表达量在花芽中均较高,可能参与开花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X13 可变剪切 开花结实 澳洲坚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尾叶桉×细叶桉多年生生长及其与材性相关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邱妍 翁启杰 +4 位作者 李梅 陈升侃 周长品 李发根 甘四明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8,共8页
[目的]了解尾叶桉×细叶桉多年生生长的遗传规律,为大径材良种培育的早期选择年龄的确定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10株尾叶桉×10株细叶桉不完全析因交配产生的59个杂种组合13、16年生树高、胸径和材积采用混合线性模型估算母本... [目的]了解尾叶桉×细叶桉多年生生长的遗传规律,为大径材良种培育的早期选择年龄的确定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10株尾叶桉×10株细叶桉不完全析因交配产生的59个杂种组合13、16年生树高、胸径和材积采用混合线性模型估算母本、父本和母本×父本互作的方差分量,计算狭义遗传力,检测与早期生长及10年生材性性状间的表型相关和加性遗传相关,并基于遗传相关和主成分回归分析进行生长性状早期选择年龄的确定。[结果]尾细桉×细叶桉杂种组合13、16年生树高、胸径和材积均高于母本自由授粉家系,16年生时1个组合和47株单株的胸径达到≥28 cm的大径材标准;母本效应对2个年龄的树高、胸径和材积均显著,但父本效应仅对材积显著,母本×父本互作仅对13年生树高显著,表明母本对杂种生长的影响明显大于父本;2个年龄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的狭义遗传力为0.17~0.23,均属中等偏低的水平;16年生树高、胸径和材积与之前年龄(0.5、1.5、2.5、4、7.5、10和13年生)的相应生长性状的表型相关和加性遗传相关均达0.01或0.001的显著水平(与1.5年生材积的相关除外),2.5年生开始加性遗传相关即较稳定。16年生与早期生长性状的回归分析显示:2.5年生能够分别解释16年生树高、胸径和材积变异的73.9%、71.9%和66.2%;13年生和16年生的生长与10年生木材基本密度均呈显著的正相关,而与木质素含量均呈显著的负相关(H_(16)除外)。[结论]尾叶桉×细叶桉13、16年生生长具有一定的杂种优势,可用于选育大径材良种;生长性状持续受母本效应的显著影响,父本效应对晚期材积亦影响显著,需要重视优良杂交母本和父本的选择;早晚期生长显著相关,早期选择可在2.5年生时进行;晚期生长与10年生木材基本密度和木质素含量分别呈显著的正和负相关,可进行间接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叶桉×细叶桉 生长性状 遗传力 遗传相关 材性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贵树种黄连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程琳 梁瑞龙 +2 位作者 陈琴 郝海坤 黄开勇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期56-59,共4页
黄连木材质优良,其种子、枝条和叶片含油率高,是优良的木本油料能源树种。本文探究了黄连木的资源分布、生物学特性和应用价值,同时分析了黄连木发展过程中的短板,并提出相应建议,为黄连木收集、保存、利用及产业化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黄连木 种质资源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维管植物分布新记录(Ⅱ)
19
作者 林建勇 潘良浩 +1 位作者 姜冬冬 于永辉 《广西林业科学》 2024年第4期488-493,共6页
该文报道广西维管植物新记录2属6种1变种,其中羽穗草(Desmostachya bipinnata)、印度肉苞海蓬(Tecticornia indi⁃ca)、钝叶土牛膝(Achyranthes aspera var.indica)、海南留萼木(Blachia siamensis)、方枝蒲桃(Syzygium tephrodes)和矮... 该文报道广西维管植物新记录2属6种1变种,其中羽穗草(Desmostachya bipinnata)、印度肉苞海蓬(Tecticornia indi⁃ca)、钝叶土牛膝(Achyranthes aspera var.indica)、海南留萼木(Blachia siamensis)、方枝蒲桃(Syzygium tephrodes)和矮灰毛豆(Tephrosia pumila)为本土植物,纤梗叶下珠(Phyllanthus tenellus)为归化植物。羽穗草属(Desmostachya)和澳海蓬属(Tecti⁃cornia)为广西本土植物新记录属。该文还提供识别特征和彩色照片,并列出每个种的标本引证和地理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记录 维管植物 广西 滨海植物 涠洲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下江南油杉幼苗生长与耗水特性 被引量:3
20
作者 庞艳萍 刘菲 +4 位作者 潘淑民 姜英 刘雄盛 王凌晖 蒋燚 《广西林业科学》 2024年第1期33-41,共9页
为探究干旱胁迫下江南油杉(Keteleeriafortuneivar.cyclolepis)幼苗生长与耗水特性,为江南油杉苗期水分管理、干旱修复技术探索提供理论依据,以2年生江南油杉幼苗为材料,采用盆栽控水法,设置适宜水分(CK)及轻度(T1)、中度(T2)和重度(T3... 为探究干旱胁迫下江南油杉(Keteleeriafortuneivar.cyclolepis)幼苗生长与耗水特性,为江南油杉苗期水分管理、干旱修复技术探索提供理论依据,以2年生江南油杉幼苗为材料,采用盆栽控水法,设置适宜水分(CK)及轻度(T1)、中度(T2)和重度(T3)干旱4种处理,分别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5%~80%、55%~60%、35%~40%和15%~20%,研究不同干旱程度下江南油杉幼苗生长变化和耗水特性。结果表明,30~40天时,苗高生长随干旱程度加深呈下降趋势,轻度干旱处理的地径生长表现最好,且其地径增长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轻度干旱处理有利于茎和根生物量的积累。30~40天时,根冠比随干旱程度加深呈上升趋势。平均日耗水量和周耗水量及总耗水量均随干旱程度加深呈下降趋势。轻度干旱处理的日耗水量在胁迫后期达到最高值,之后与中度和重度干旱处理的日耗水量相近,均处于较低水平;轻度干旱环境下,江南油杉幼苗对土壤水分的利用效率较高,说明江南油杉幼苗有一定耐旱能力。综合考虑苗木生长和耗水特性,将土壤水分含量控制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55%~60%能保持江南油杉幼苗正常的生长发育,并有利于茎和根生物量的积累,还能实现土壤水分高效利用,达到节水育苗和旱地生态修复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苗木生长 耗水特性 江南油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