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2篇文章
< 1 2 5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融学的巨子——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周骏
1
作者 宋清华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F0002-F0002,共1页
“我只是一辈车学金融、教金融、研究金融而已” 周骏教授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科的奠基人之一,也是学校金融学国家重点学科的主要创建者。周骏教授追求学术真理,刻苦钻研,严谨治学,学风正派,表现出深邃的学术眼光和深厚的学... “我只是一辈车学金融、教金融、研究金融而已” 周骏教授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科的奠基人之一,也是学校金融学国家重点学科的主要创建者。周骏教授追求学术真理,刻苦钻研,严谨治学,学风正派,表现出深邃的学术眼光和深厚的学术功底,长期致力于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金融理论体系,特别是在货币流通理论、马克思主义货币金融理论、货币政策与金融调控、金融风险管理、资本市场等领域做出过重要原创性贡献。先后出版《马克思的货币金融理论与四化建设》、《社会主义金融学》、《社会主义货币银行学》、《货币政策与金融调控》、《论货币政策》、《投资与资本市场》、《中国金融风险的管理与控制》等著作。然而,对“著名金融学家”这一称谓,周骏教授谦虚地说:“不要给我冠以这样的词语。我只是一辈子学金融、教金融、研究金融而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金融学科 大学教授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货币金融理论 金融风险管理 马克思主义 国家重点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洲货币问题——罗伯特·蒙代尔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演讲观点概述
2
作者 周先平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9-40,57,共3页
关键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货币问题 蒙代尔 罗伯特 亚洲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大学教授 哥伦比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家庭负债与居民消费的关系探讨
3
作者 李博华 宋清华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47,共6页
本文基于家庭负债视角,综合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国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家庭负债促进居民消费;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借贷渠道偏好的影响呈“U”型,即家庭的正规渠道借贷占比... 本文基于家庭负债视角,综合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国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家庭负债促进居民消费;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借贷渠道偏好的影响呈“U”型,即家庭的正规渠道借贷占比会随着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从家庭负债性质来看,只有当房产作为消费品时,数字普惠金融才能通过购房借贷的财富效应促进居民消费总量的提升;与购房借贷相比,一般性借贷对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居民跨期消费平滑具有更强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居民消费 家庭负债 边际消费倾向 借贷渠道偏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科技能提升城市包容性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吗? 被引量:16
4
作者 宋清华 周学琴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7-80,共14页
包容性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强调绿色发展、社会公平与经济增长协调并进,是判断城市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依据。本文以2011—2019年中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金融科技对城市包容性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包容性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强调绿色发展、社会公平与经济增长协调并进,是判断城市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依据。本文以2011—2019年中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金融科技对城市包容性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对城市包容性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技术进步指数显著提升,这一结论在经过一系列内生性处理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显示,金融科技能够通过促进绿色创新、增加环保投资以及激发创业活力提升城市包容性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分析表明,金融科技对包容性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在人力资本水平、金融发展水平和基础设施水平较高的城市中更为明显。本文的研究为加快实现经济绿色发展和包容性增长的“双重红利”提供了重要的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科技 包容性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绿色创新 环保投资 创业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金融素养对财富积累决策效应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徐晟 董春晓 张金婷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50-55,共6页
促进家庭财富积累、改善收入分配格局是推动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关键。文章运用多期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深度探讨家庭金融素养对财富积累的经济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家庭金融素养通过改善家庭资产配置、促进谨慎融资... 促进家庭财富积累、改善收入分配格局是推动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关键。文章运用多期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深度探讨家庭金融素养对财富积累的经济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家庭金融素养通过改善家庭资产配置、促进谨慎融资创业、提高发展与享受型消费支出以及增强风险防范能力显著促进财富积累,对农村家庭、低收入家庭财富积累的促进作用尤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素养 家庭财富 金融决策 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货币政策冲击与企业投资:数字金融的调节效应 被引量:4
6
作者 宋清华 张继强 杨洋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45,共14页
近年来,中国金融领域的一个显著标志是数字金融的蓬勃发展,这一新兴趋势会对货币政策的目标和实施效果产生影响。使用工具变量、高频识别法和SVAR模型识别货币政策冲击序列,分析数字金融发展如何调节货币政策冲击对企业投资的影响。研... 近年来,中国金融领域的一个显著标志是数字金融的蓬勃发展,这一新兴趋势会对货币政策的目标和实施效果产生影响。使用工具变量、高频识别法和SVAR模型识别货币政策冲击序列,分析数字金融发展如何调节货币政策冲击对企业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强化了货币政策冲击对企业投资的影响。异质性分析表明,该强化作用对非国有企业、规模较小企业、高科技行业和宽松性货币政策较为明显。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金融强化货币政策冲击对企业投资的影响主要是通过降低企业融资约束、提升企业价值和提高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三种机制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货币政策冲击 企业投资 工具变量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贸易隐含碳转移溢出、转型风险与宏观金融稳定 被引量:3
7
作者 黄孝武 赵鑫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4-96,共13页
在国际贸易、环境经济与气候金融相互影响的背景下,本文通过构建可以观察碳转移溢出效应的全球碳转移联通网络,实证分析了碳转移溢出对宏观金融稳定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结果表明:各经济体之间碳转移溢出明显降低了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气... 在国际贸易、环境经济与气候金融相互影响的背景下,本文通过构建可以观察碳转移溢出效应的全球碳转移联通网络,实证分析了碳转移溢出对宏观金融稳定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结果表明:各经济体之间碳转移溢出明显降低了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气候损失较大以及气候表现绩效较差经济体的金融稳定水平,特别是增加了经济体的外债清偿风险、经常账户余额风险和国际储备流动性风险,资产价格重估视角下的转型风险是其中介机制。此外,本文还发现气候适应性措施能够有效减缓碳转移溢出对宏观金融稳定的影响,相比之下,现有的绿色宏观审慎监管框架需要进一步完善。本文探讨了气候金融框架下气候变化影响宏观金融稳定的一个可能传导链条,为从双循环视角推进我国经济绿色发展提供了新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贸易隐含碳转移 气候变化 转型风险 溢出效应 金融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对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陶雄华 李敏芳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48-153,共6页
文章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探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的影响。研究发现:(1)数字普惠金融总指数及其使用深度、数字化程度的发展均有助于提升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特别是对于那些无法接触到互联网的家庭,从而扩... 文章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探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的影响。研究发现:(1)数字普惠金融总指数及其使用深度、数字化程度的发展均有助于提升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特别是对于那些无法接触到互联网的家庭,从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但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对其影响不明显;(2)相较于农村和西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扩大城镇和东部地区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的作用更大;(3)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家庭创业、非农就业和风险金融资产配置三个渠道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但其作用效果存在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中等收入群体规模 创业 非农就业 风险金融资产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金融化、生命周期与资本配置效率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沉 闫宇聪 +2 位作者 王涛 刘喆 郑毅 《财会通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70-75,共6页
本文选取我国2008—2022年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生命周期视角实证检验了企业金融化对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企业金融化对投资过度和投资不足均发挥抑制作用;第二,企业金融化抑制了成长期、成熟期及衰退期企... 本文选取我国2008—2022年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生命周期视角实证检验了企业金融化对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企业金融化对投资过度和投资不足均发挥抑制作用;第二,企业金融化抑制了成长期、成熟期及衰退期企业的投资不足,但只对成长期企业的投资过度发挥抑制作用;第三,进一步区分行业的研究结果表明,企业金融化对劳动密集型企业的非效率投资发挥抑制作用,但对资本密集型及技术密集型企业的非效率投资影响不显著;同时,外部治理环境的改善提升了企业金融化对非效率投资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金融化 生命周期 投资过度 投资不足 劳动密集型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能提升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吗?
10
作者 陶雄华 李敏芳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3-59,共7页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否提升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研究发现:第一,数字普惠金融及其使用深度、数字化程度的发展均有助于提升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比...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否提升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研究发现:第一,数字普惠金融及其使用深度、数字化程度的发展均有助于提升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比重,但其覆盖广度却降低了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第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提升了我国农村和西部地区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却降低了城镇、中部和东部地区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第三,数字普惠金融对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第四,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创业、非农就业和风险金融资产配置三个渠道提升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本文研究结论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提供了新的论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中等收入群体比重 门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财经报刊为何没有预警金融危机?——透过国际金融危机报道的思考 被引量:2
11
作者 石研 徐曼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7-10,共4页
本文通过分析西方财经报刊在金融危机爆发前的不作为,指出其已经远远脱离了严格意义上的媒体的范畴,几乎成为某些利益团体的传声筒,甚至是操纵市场的工具。并进一步指出我国财经报刊的内部性决定了其行为及运行的价值取向,财经报刊权力... 本文通过分析西方财经报刊在金融危机爆发前的不作为,指出其已经远远脱离了严格意义上的媒体的范畴,几乎成为某些利益团体的传声筒,甚至是操纵市场的工具。并进一步指出我国财经报刊的内部性决定了其行为及运行的价值取向,财经报刊权力影响之大使其成为众多媒介权力寻租者的众矢之的,而我国相关法律的缺失和独特的"事业单位,企业运作"的新闻体制则极易导致财经媒体权力的滥用,从而产生畸变。若要防止我国财经报刊产生诸如此类的畸变,就要从根本上进行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 新闻源 内部性 媒介权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探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向敏 穆帆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3-25,共3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将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有利于把牢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总开关”、贯通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全链条”、增强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亲和力”。习近平文化思...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将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有利于把牢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总开关”、贯通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全链条”、增强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亲和力”。习近平文化思想蕴含的文化自信、文化传播、文化主体等基本观点,与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中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群众路线等内容具有天然的内在耦合性。在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过程中,要坚持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提升教育队伍水平,全面提升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大学生党员 党性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上市企业新质生产力指数编制暨发展报告(2011-2022年) 被引量:4
13
作者 徐子尧 申程程 +1 位作者 张雪兰 王剑 《金融经济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8,共16页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创新,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新质生产力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需要以新质生产力指数与发展评价为基础。基于2011—2022年中国上市企业数据,从新质劳动者、新质劳动资料...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创新,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新质生产力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需要以新质生产力指数与发展评价为基础。基于2011—2022年中国上市企业数据,从新质劳动者、新质劳动资料、新质劳动对象、优化组合等四个维度编制企业新质生产力指数,并从整体、个体、行业等层面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状况予以分析评价。研究发现,2011—2022年中国企业新质生产力指数按时间脉络可划分为萌芽期、发展期和成长期三个阶段,总体平稳进步,2022年略有回调。相较于小规模企业、国有企业、非初创企业与非专精特新企业而言,大规模企业、非国有企业、初创企业与专精特新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迅速。从区域视角来看,不同省份之间的新质生产力指数总体上呈现增长态势,但增长速度和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从产业视角来看,技术密集型产业的企业新质生产力指数最高,资本密集型产业次之,劳动密集型产业最低;高新技术服务业的企业新质生产力指数最高,高新技术制造业次之,非高新技术产业最低。因此,有必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劳动要素协同融合,优化产业体系建设,以此稳步推进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新质生产力 新质劳动者 新质劳动资料 新质劳动对象 要素优化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险资金持股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基于险资ESG投资路径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冬姣 马堂玉 《财经论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4-75,共12页
以2009-2022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分析保险资金持股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保险资金持股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管理创新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在制造业、非国有及小规模企业中表现更强。长期持股型和投资型保险资金持... 以2009-2022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分析保险资金持股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保险资金持股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管理创新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在制造业、非国有及小规模企业中表现更强。长期持股型和投资型保险资金持股能够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管理创新,短期持股型保险资金持股仅会促进企业绿色管理创新,保障型保险资金持股对企业绿色创新没有显著影响。企业ESG表现在保险资金持股对绿色创新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且在购买D&O保险的企业中更明显,其作用路径是通过促进企业执行环保政策、采取更加环保的措施、增强社会责任以及降低财务风险和技术创新风险,进而推动企业绿色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险资金持股 绿色创新 ESG表现 D&O保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数字化转型与货币政策产出效应
15
作者 张雪兰 吴蓉蓉 何德旭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84,共14页
厘清货币政策产出效应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推动实现货币政策精准有效至关重要。在数字中国建设和数字强国战略布局深刻影响货币政策传导微观基础的背景下,本文基于2007—2022年中国货币政策实践和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企业数字... 厘清货币政策产出效应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推动实现货币政策精准有效至关重要。在数字中国建设和数字强国战略布局深刻影响货币政策传导微观基础的背景下,本文基于2007—2022年中国货币政策实践和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货币政策产出效应的影响效果及其作用路径。实证结果表明,货币政策产出效应确实存在,且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强化货币政策产出效应,其作用路径包括缓解金融摩擦、降低经营不确定性、抑制非效率投资和改善发展预期。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对货币政策产出效应的强化作用会因企业特征、企业所属行业、企业所处地区和经济周期不同而有所差异。进一步研究发现,行业内企业间的数字化转型追赶和企业数字化转型速度的提高均有助于强化货币政策产出效应。因而,中国应持续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以提升货币政策产出效应,增强货币政策调控的有效性,夯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货币政策产出效应 金融摩擦 经营不确定性 发展预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排斥视角下的移动支付适老化:破解老年群体的技术边缘化困境
16
作者 巴曙松 王可歆 王凯旋 《金融发展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2-51,共10页
本文基于数字排斥理论框架,系统阐释老年群体在移动支付场景中的技术边缘化问题及其生成机制。研究发现,技术系统与老年用户间存在结构性适配矛盾,技术设计偏向性、社会支持缺位与制度保障滞后等因素导致老年群体面临技术可及性与权利... 本文基于数字排斥理论框架,系统阐释老年群体在移动支付场景中的技术边缘化问题及其生成机制。研究发现,技术系统与老年用户间存在结构性适配矛盾,技术设计偏向性、社会支持缺位与制度保障滞后等因素导致老年群体面临技术可及性与权利可获得性的双重困境。研究提出包容性数字生态构建框架:通过分层式技术适配体系重构人机交互逻辑,依托社会协同网络强化代际数字反哺效能,构建标准约束与弹性供给并行的制度保障系统,形成技术包容、社会支持与制度托底的三维治理路径。本文突破传统适老化研究的单向适应范式,揭示数字排斥的系统性作用机理,为普惠金融发展提供“技术—社会—制度”协同治理的理论参照,对推进金融数字化转型中的代际公平具有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支付 适老化 数字排斥 代际公平 协同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货币政策跨周期调控时度效:事实解析、动态关联与模拟检验
17
作者 张龙 张伟琦 《金融经济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8,共16页
利用MI-TVP-FAVAR模型测算时变货币政策跨周期调控指数,在货币政策跨周期调控取向与经济变量表象刻画和拟合效果分析的基础上,检验二者之间的动态关联,再对货币政策跨周期调控的宏观经济效应进行反事实模拟,对比不同期限下的货币政策跨... 利用MI-TVP-FAVAR模型测算时变货币政策跨周期调控指数,在货币政策跨周期调控取向与经济变量表象刻画和拟合效果分析的基础上,检验二者之间的动态关联,再对货币政策跨周期调控的宏观经济效应进行反事实模拟,对比不同期限下的货币政策跨周期调控有效性。拟合效果分析表明,时变货币政策跨周期调控指数的动态属性显著,对《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的调控取向具有较好拟合效果和指引功效,时效性更强。动态关系检验证实,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和蔓延期,时变货币政策跨周期调控指数与宏观经济变量之间存在较强相依关系,但也存在时点错位问题。反事实模拟结果表明,跨周期调控能够提升货币政策有效性,复合期限更符合经济现实和货币政策调控需求。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对货币政策的稳定性要求存在差异,货币政策跨周期调控的宏观经济调控边际效率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政策 时度效 跨周期调控 边际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不确定性对业绩对赌协议签订的影响研究
18
作者 王倩 房英杰 +1 位作者 赵子棽 吴多文 《证券市场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4-34,共11页
内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导致经济不确定性增加,显著影响企业并购活动中对赌协议的应用。本文以A股上市公司境内并购重组事件为研究样本,检验经济不确定性对业绩对赌协议签订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不确定性显著降低了并购中业绩对赌协议签订... 内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导致经济不确定性增加,显著影响企业并购活动中对赌协议的应用。本文以A股上市公司境内并购重组事件为研究样本,检验经济不确定性对业绩对赌协议签订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不确定性显著降低了并购中业绩对赌协议签订的概率和规模。其原因在于:(1)经济不确定性会给标的企业生产经营带来压力,企业担心业绩对赌不能如约履行而背负巨大的补偿负担,甚至丧失控制权。(2)业绩对赌失败可能给主并方带来负面效应,如商誉减值、股价崩盘等,再叠加经济不确定,负面后果可能较为严重。进一步分析发现,当并购溢价较高、标的企业为专精特新企业时,标的企业话语权较高,经济不确定性对业绩对赌行为的负向影响更显著。当并购类型属于横向并购、纵向并购等相关性并购时,业绩对赌发挥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的作用较弱,经济不确定性对业绩对赌行为的负向影响也更显著。此外,经济不确定性可能降低业绩对赌达标率,并对并购后企业的短期经营绩效和长期市场价值带来负面影响。本文丰富了并购中业绩对赌的动因研究,为企业根据宏观环境进行并购决策提供了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不确定性 业绩对赌 企业并购 对赌协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数字化转型:理论与实证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睿 张露平 +1 位作者 王欢 周铭山 《管理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49,共19页
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否会受到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本文通过理论模型阐明了政策不确定性影响企业数字化转型行为的机理.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对由地方政府官员变更来度量的政策不确定性和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 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否会受到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本文通过理论模型阐明了政策不确定性影响企业数字化转型行为的机理.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对由地方政府官员变更来度量的政策不确定性和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政策不确定性的上升会显著抑制企业数字化转型.此外,政策不确定性与数字化转型的关系受到官员专业背景和企业金融约束因素的影响.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更好地驱动我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不确定性 数字化转型 官员背景 金融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指标体系构建及测度 被引量:20
20
作者 邓翔 吴雨伦 +1 位作者 王杰 王平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38-142,共5页
文章首先基于绿色信贷相关政策,构建了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2008-2019年中国商业银行数据,系统评价和测度了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水平,最后实证分析了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现阶段中国商业银... 文章首先基于绿色信贷相关政策,构建了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2008-2019年中国商业银行数据,系统评价和测度了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水平,最后实证分析了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现阶段中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仍处于较低水平,不同性质的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程度差异明显,国有商业银行承担了较多的环境责任,股份制商业银行次之,城(农)商行承担的责任较少。此外,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水平与其盈利能力之间不存在统计意义上的相互作用关系。未来应提高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的内在积极性,扩大绿色信贷规模,通过深化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助推经济绿色低碳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银行 绿色金融 绿色发展 绿色信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