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展我国融资租赁业的探讨 被引量:9
1
作者 黄国桥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4-46,共3页
融资租赁作为一种新型金融工具,在当代经济社会中作用日益显著。我国融资租赁业起步较早,但发展缓慢,存在很多问题。随着中国入世,金融服务领域的进一步对外开放,融资租赁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加快融资租赁业的发展步伐。
关键词 融资租赁业 入世 中国 金融服务业 融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的国际资本流动与实体经济 被引量:3
2
作者 闻婷 卢闽军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04年第2期74-76,共3页
国际资本流动作为虚拟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对我国实体经济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分别阐述了国际资本流动对我国实体经济的积极促进作用和消极隐患,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有效利用国际资本对实体经济积极作用的建议主张。
关键词 中国 国际资本流动 实体经济 虚拟经济 资本流入 利用外资 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利弊浅析 被引量:6
3
作者 王维 江利 《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6期41-43,共3页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是有利有弊,弊大于利,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持人民币币值的基本稳定,促进中国证券市场发展。
关键词 人民币升值 货币政策 A股市场 债券市场 中国 证券市场 利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金融论 被引量:4
4
作者 邓瑛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6,共3页
提出生态金融的概念,从金融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入手,寻求促进两者协调发展的途径,促进金融业与环保业的良性循环和协调发展。
关键词 生态金融 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 金融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明度、信息披露与银行危机 被引量:4
5
作者 朱敏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2-24,共3页
加大银行业的透明度和对银行行为的信息披露有助于防范和化解银行危机,但并不像有些人说的那样万能,因为,银行危机往往反映了严重的宏观经济问题,此外,加大银行体系的透明度和信息披露的力度确实能减少由银行危机带来的损失,并促进银行... 加大银行业的透明度和对银行行为的信息披露有助于防范和化解银行危机,但并不像有些人说的那样万能,因为,银行危机往往反映了严重的宏观经济问题,此外,加大银行体系的透明度和信息披露的力度确实能减少由银行危机带来的损失,并促进银行业迅速复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业 透明度 信息披露 银行危机 商业银行 银行体系 银行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兼业型劳动力转移经济模型的构造 被引量:3
6
作者 谭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38-339,共2页
兼业型已成为我国目前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形式 ,这也是劳动力转移者在我国现行制度约束条件下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理性选择。影响转移者作出迁移决策的最重要的经济因素是收入差距 ,笔者以此为核心构造了典型兼业型农户劳动力转移的简单模型... 兼业型已成为我国目前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形式 ,这也是劳动力转移者在我国现行制度约束条件下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理性选择。影响转移者作出迁移决策的最重要的经济因素是收入差距 ,笔者以此为核心构造了典型兼业型农户劳动力转移的简单模型。对转移微观主体的经济因素进行了分析 ,并对模型作了简单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兼业型 劳动力转移 微观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筹资风险管理 被引量:1
7
作者 邓凤姣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46-47,共2页
关键词 企业 筹资风险 资金管理 财务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新技术产业的财税扶持及政策思考 被引量:1
8
作者 王银梅 王晟 《湖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1期47-50,共4页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对于经济的增长起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美国“新经济”中财税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 ,对我国寻求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深化改革有着明显的借鉴意义。本文就此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中国 美国 新经济 高新技术产业 财税扶持 政策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色系统模型在水路客运量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彭振江 《水运管理》 2006年第5期9-10,21,共3页
利用我国1999~2004年水路客运量数据建立灰色系统GM(1,1)模型并通过残差修正该模型,运用修正后的模型对我国2005年、2006年的水路客运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灰色系统模型能有效地对水路客运量进行短期预测,且精度较高。
关键词 灰色系统 残差修正 水路客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商务对内部审计的新要求
10
作者 邓凤姣 《中国内部审计》 2002年第1期31-32,共2页
关键词 电子商务 内部审计 安全性测试 电子互动功能 网站维护 网络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世——中国农业发展的契机
11
作者 阎娟 《湖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4期27-30,共4页
本文着重分析了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现状 ,提出农业存在着不可持续发展的危机。在分析了中国农业的贸易条件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利与弊后 。
关键词 关税减让 农业 贸易条件指数 规模效益 中国 入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有资本控股经营公司的发展对策
12
作者 高跃生 《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年第6期10-13,共4页
本文通过分析国有资本控股经营公司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 ,为其进一步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国有资本控股经营公司 发展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现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被引量:6
13
作者 吴晓玲 李灯强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0-61,共2页
随着我国农村合作金融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 ,农村信用社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已迫在眉睫 ,严重威胁信用社的生存与发展。而要真正解决这些问题 ,实现农村信用社的可持续发展 ,必须明确经营性质 ;改革内部运行机制 ;减少政府干预 ,加大政... 随着我国农村合作金融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 ,农村信用社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已迫在眉睫 ,严重威胁信用社的生存与发展。而要真正解决这些问题 ,实现农村信用社的可持续发展 ,必须明确经营性质 ;改革内部运行机制 ;减少政府干预 ,加大政策支持 ;提高员工素质 ;完善信贷管理 ,优化信贷资产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信用社 合作金融 可持续发展 中国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我国保险业发展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1
14
作者 邹东山 张燕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38-39,共2页
关键词 保险业 中国 保险市场 保险公司 保险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民营企业的企业制度选择与利弊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关琦 《中国科技产业》 2003年第2期47-49,共3页
关键词 民营企业 企业制度 中小型企业 个人业主制 合伙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房地产证券化的模式选择 被引量:3
16
作者 吴春山 《城市开发》 2003年第10期55-58,共4页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蓬勃发展,但现实中市场供方的资金困扰和需方的望价兴叹似乎构成了一个两难困境。国外的经验表明,房地产证券化正是解决这一两难困境的有效途径。我国发展房地产证券化具有很多正效应,在发展模式选择上也具有灵活性。
关键词 房地产证券化 房地产业 经营管理 社会融资 金融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力资本产权特征与人力资源权益会计刍议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莉 《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1期31-33,共3页
人力资本所有者与物力资本投资者共同承担企业风险、共享企业权益。产权与会计之间存在着一种天然联系,人力资本产权化对传统会计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人力资源权益会计是传统人力资源会计的必然升华。
关键词 人力资本 产权 人力资源权益 会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建立现代银企关系的体制性约束
18
作者 张楠楠 张建斌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00年第4期42-45,共4页
由于历史的体制性原因 ,我国银行业与企业之间呈现出一种不平等、不对称的经济关系 ,这不仅阻碍了两大部门自身的改革与发展 ,更影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整体发育。本文详细分析了银企关系重塑所面临的体制性约束 ,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 由于历史的体制性原因 ,我国银行业与企业之间呈现出一种不平等、不对称的经济关系 ,这不仅阻碍了两大部门自身的改革与发展 ,更影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整体发育。本文详细分析了银企关系重塑所面临的体制性约束 ,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企关系 体制性约束 制度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MBO在我国实施的法律环境
19
作者 郑敏慧 张婷婷 余华 《和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版)》 2004年第1期23-25,共3页
MBO在西方国家的发展已有近20的历史,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达到顶峰。我国自1998年北京四痛集团首开管理层收购先例之后,到2002年止共有7家上市公司成功地实行了MBO。但是这种泊来的制度必然地将在我国面临着法律障碍。
关键词 MBO 管理层收购 代理成本 产权交易 企业经济 经营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建立中国上市公司退出机制的思考
20
作者 张建勇 肖志鹏 《湖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1期42-46,共5页
在中国证券市场上并非不存在上市公司退出制度。上市公司退出机制引起关注的背后实际上是对 ST、 PT股票价格与价值大幅背离的忧虑 ,对中国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功能难以发挥的担忧。非市场化的政府行为造就了 ST、 PT股票的“幸福生活... 在中国证券市场上并非不存在上市公司退出制度。上市公司退出机制引起关注的背后实际上是对 ST、 PT股票价格与价值大幅背离的忧虑 ,对中国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功能难以发挥的担忧。非市场化的政府行为造就了 ST、 PT股票的“幸福生活”,成为上市公司退出机制的最大障碍。因此 ,一个超越“上市公司退出机制”的话题便是中国证券市场的再造。这才是我们讨论“上市公司退出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股市 证券市场 上市公司 退出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