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环境法典中刚性与柔性治理的系统配置及效能实现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忠民 李文贺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3,共13页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优化环境治理模式。环境刚性治理与柔性治理内涵有别、法制化与法治化进路殊异但功能互补,在生态环境法典中提高环境柔性治理占比并塑造出与环境刚性治理的二元并重格局,是满足生态文明建设需求的必要且正当选择。...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优化环境治理模式。环境刚性治理与柔性治理内涵有别、法制化与法治化进路殊异但功能互补,在生态环境法典中提高环境柔性治理占比并塑造出与环境刚性治理的二元并重格局,是满足生态文明建设需求的必要且正当选择。环境刚性治理与柔性治理集合纳入生态环境法典具有多维价值:(1)综合环境刚性治理与柔性治理的分别优势,凝聚多元主体共识,追求环境利益最大化,并推动社会发展全面转型。(2)保持生态环境法典内部结构的稳定和开放,减少治理规范冲突,满足法典体系构建需求。(3)平衡生态环境法典的民族性和国际性特质,强化法典的国际影响力。环境刚性治理与柔性治理在生态环境法典中的系统配置要遵循整体思路,即各自锚定“适度法典化”的尺度重心,谋定“总分”逻辑部署,提炼并梳理出下位法律指导原则及“制度数据库”,并在规范承载上形成“分散—融合”的搭配样态。具体制度则要以“基本性”为判断标准,结合法典内各编的价值定位,在“总则编”或分编中合理安排。环境刚性治理与柔性治理的效能实现,是生态环境法典内治理制度稳健运行的结果。效能实现的保障措施体现在立法、执法、司法等环节,具体包括:(1)通过治理制度内部细化和外部性质转化,奠定治理效能提升基础。(2)优化行政权力行使,提高权力行使的智能化和裁量性,促进治理手段的协作。(3)识别制度适用过程中产生的纠纷性质,对应采用不同纠纷解决程序,有效分配环境治理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治理 柔性治理 生态环境法典编纂 制度效能 社会治理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引领全球的中国绿色低碳发展法制体系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忠民 李文贺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2-72,共11页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是环境法治创新的里程碑,分别指明了编纂生态环境法典的具体任务和谋划了生态环境法典的篇章布局。它们要求环境...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是环境法治创新的里程碑,分别指明了编纂生态环境法典的具体任务和谋划了生态环境法典的篇章布局。它们要求环境法治的领域应拓展到绿色低碳发展,将其与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予以系统化考虑,对于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作出全流程控制,并且提出了构建循环经济、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应对气候变化等重点领域任务,为生态环境法典编纂提供了重要遵循。生态环境法典“绿色低碳发展编”须集中回应这些安排,遵循“适度法典化”模式,统筹设计篇章结构、科学选定主要制度、精准处理重点问题,从而构建引领全球的中国绿色低碳发展法制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低碳发展 法制体系 气候变化应对 清洁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防与控制:能源市场准入制度因应“双碳”目标的法律机理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忠民 张琪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8-211,共14页
能源结构低碳化转型作为“双碳”目标推进的重要战略,需要一系列制度措施来促进“清洁用能”和“能源供给”兼备的能源结构格局之形成。市场机制是能源结构低碳化转型的主要驱动,而能源市场准入制度是发挥市场机制秩序稳定与风险防范作... 能源结构低碳化转型作为“双碳”目标推进的重要战略,需要一系列制度措施来促进“清洁用能”和“能源供给”兼备的能源结构格局之形成。市场机制是能源结构低碳化转型的主要驱动,而能源市场准入制度是发挥市场机制秩序稳定与风险防范作用的重要约束和规制工具。因此,能源结构低碳化转型须构建完善的能源市场准入制度予以落实。传统能源市场准入制度对低碳治理的规制存在局限,革新的能源市场准入制度应当体现出维护能源市场秩序与气候公共利益实现的双重价值追求,功能定位在“预防—控制”的二元结构。“预防—控制”的功能定位呼唤能源市场准入制度明确更为科学的立法导向,该制度的规范建构须分别在“碳源”阶段与“碳流”阶段实施不同的功能分配、资源整合与立法策略:前者聚焦于调适能源开发利用中传统化石能源、清洁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比例,促进能源结构的低碳升级;后者注重能源产业的资质准入与行为监督,在保障能源合理供给的基础上强化低碳治理。由此切入,能源市场准入制度的革新应当按照统一性与差异性相结合的原则,从能源供给与低碳控制两个层面归纳所涉制度要素并对之定性,进一步完善准入标准、许可事务、准入审批与后续监管等要素的规范形态,充实规范内容与程序结构,提升制度能力。具言之,一是以协调能源供给与低碳控制为原则,注重不同能源准入情景下需要何种强度的资格准入、规模准入、项目审查等标准的实践性指向,形成具备稳定性与定量性的准入标准;二是以“能源供给的必要性”和“碳风险程度”为划分标准,根据不同能源开采企业与加工转换企业的特性来识别差异化的运营需求与行为要求,进而厘定各类能源产业的许可条件设定与事务分配;三是以准入审批与后续监管并重的结构化联结为理念,构建以“准入事务与标准的履行能力”为中心的专项审查模式与以“能源供给与低碳控制的义务履行实效”为中心的后续监管模式,强化被准入主体的能源服务供给与低碳义务的履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法 “双碳”目标 市场准入 能源结构 行政许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行政中法律解释的功能主义趋向:以政策支持为核心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忠民 袁明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3-64,F0002,共13页
环境利益复杂性伴随的利益认知难题与环境利益关联性伴随的价值选择难题,使得环境行政的法律解释凸显功能主义趋向。功能主义趋向并不意味着规范主义不受重视,而是需要摆脱单方面的文本思维或工具思维,将实践情景中的利益指向与价值选... 环境利益复杂性伴随的利益认知难题与环境利益关联性伴随的价值选择难题,使得环境行政的法律解释凸显功能主义趋向。功能主义趋向并不意味着规范主义不受重视,而是需要摆脱单方面的文本思维或工具思维,将实践情景中的利益指向与价值选择通过功能化转译,形成有所区别的解释尺度,并过渡到对行政行为要件的理解中。这无法局限于环境法律的内部探讨,需要在文义解释与历史解释设定合法性基础、目的解释与体系解释提供嵌入通道的基础上,依托具有强关联性的环境政策,通过信息补充与结果评价的路径合理引导法律解释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行政 法律解释 功能主义 政策支持 利益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健康风险法律规制的限度及其调适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忠民 袁明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4-72,共9页
基于问题导向,环境健康风险法律规制呈现为环境联系健康的立法观与系统性的风险规制法制。然而,事实因应导向的环境健康风险法律规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过度干预权利、法律控制乏力与解释空间过大的风险,需要在既有理路框架下,由宪法从立... 基于问题导向,环境健康风险法律规制呈现为环境联系健康的立法观与系统性的风险规制法制。然而,事实因应导向的环境健康风险法律规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过度干预权利、法律控制乏力与解释空间过大的风险,需要在既有理路框架下,由宪法从立法选择与法律实施层面对其进行结构性调适。在立法选择中,有必要重塑环境健康风险预防义务与基本权利并重的立法观,明确环境健康风险系统规制中事权协同的合宪性标准,搭建合理表达预防积极化与比例选择规制措施的规范结构;在法律实施中,需以基本权利作为解释标准,强化环境行政裁量与司法裁判的合宪性控制,避免给私主体增加不必要的损害或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健康风险 法律规制 宪法 限度 基本权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司法对居民健康水平的影响——基于相关环境裁判文书的文本分析
6
作者 王薇 曾雨婷 张忠民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3-111,共9页
环境污染问题对居民健康水平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环境司法积极发挥生态环境保护效应的当下,科学评价环境司法对居民健康水平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基于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公开的2012—2017年全国各地法... 环境污染问题对居民健康水平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环境司法积极发挥生态环境保护效应的当下,科学评价环境司法对居民健康水平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基于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公开的2012—2017年全国各地法院的环境裁判文书,采用机器学习的方法对案件数量、判罚金额、被告人数等数据要素进行文本识别以构建环境司法度量指标,并匹配“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等数据,实证检验了环境司法对居民健康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环境司法对居民健康水平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提高环境司法水平可以显著提升居民健康水平。且其作用在环境司法实施的二年内持续效应皆十分显著,这一研究结论在进行多种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2)环境司法案件类型对居民健康水平的影响具有异质性,不同案件类别对居民健康水平的影响程度不同:刑事案件由于对社会造成的危害程度较大,其对应的司法处理震慑作用较强,因此对居民健康水平提升作用也更明显,而民事案件所带来的提升效果并不显著;环境司法的强度对居民健康水平的影响也具有异质性,当案件数量大于均值或判罚金额大于1万元或被告人数大于均值时,环境司法才能对居民健康水平产生显著的提升效应。(3)机制分析发现,环境司法能够通过降低地区污染物排放、提高居民家庭收入两个方面提升地区居民健康水平。(4)成本效益分析发现,环境司法可以显著减少地区医疗卫生支出和居民诊疗人次,降低公共卫生支出成本。该研究从理论和实证双重视角检验了环境司法对中国居民健康的影响效应,对深化生态环境司法治理、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司法 居民健康水平 裁判文书 判罚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的法治回应论纲--以环境司法为中心 被引量:39
7
作者 张忠民 王雅琪 冀鹏飞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4-56,共13页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而当下“双碳”目标的研究与实践范畴,主要围绕政策试点、涉碳市场、绿色金融、行业规制、低碳技术、新能源转型等领域展开,所以,其法治回应略显滞后且迫在眉睫,应注重“双碳”目标从技术命题拓展到法治命题...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而当下“双碳”目标的研究与实践范畴,主要围绕政策试点、涉碳市场、绿色金融、行业规制、低碳技术、新能源转型等领域展开,所以,其法治回应略显滞后且迫在眉睫,应注重“双碳”目标从技术命题拓展到法治命题。周延的法治逻辑表达是“双碳”目标法治回应的开端,应围绕法治理念目标、核心内容、责任分配和运作机理四个维度展开,在法治的理念目标上表达为环境与发展关系的分段处理,在法治的核心内容上表达为涉碳公权和私权的科学架构,在法治的责任分配上表达为涉碳多元主体间的责任均衡,在法治的运作机理上表达为涉碳执法与司法的整体联动。精准的法治回应方向是“双碳”目标的法治回应的基础,应从立法目的、事权结构、责任主体和联动机制四个面向出发,注重立法目的从碎片分散到定向聚焦、事权结构从相对固化到合理配置、责任主体从失衡单一到均衡多元、联动机制从片面乏力到整体高效。环境司法是“双碳”目标法治回应的关键切入口,应以环境司法的专门化改革作为道路承载,以环境司法的专业化发展作为方向承载,为实现绿色低碳转型贡献司法之力。综上,“双碳”目标的法治回应创新需要“三步走”策略:近期应确立关联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推进政策规范法律化的改革;中期应借助环境法典编纂的实体支撑作用,助力法律规范体系化和法典化的进化;远期应建立回应型法治模式以保障实质正义,实现实质法治普遍化的最终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碳中和 环境司法 环境法典 回应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法典中绿色发展理念的融入与表达——以《循环经济促进法》修订为视角 被引量:8
8
作者 张忠民 侯志强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5期91-100,147,共11页
环境法典编纂研究尚未在规范意义上推开式解构与体系化建构绿色发展理念,有待找寻切入点和突破口。作为环境法的子系统,《循环经济促进法》集中承载了绿色发展理念,同时构成了环境法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面向,以其审视绿色发展理念在... 环境法典编纂研究尚未在规范意义上推开式解构与体系化建构绿色发展理念,有待找寻切入点和突破口。作为环境法的子系统,《循环经济促进法》集中承载了绿色发展理念,同时构成了环境法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面向,以其审视绿色发展理念在环境法典中的定位是调校经济利益与环境利益的最佳观测点。确立《循环经济促进法》的生态化限度应当坚持以生态保护优先为原则、总量控制下的经济优先的基本立场。由《循环经济促进法》走向环境法典,绿色发展理念的制度设计应当明确以企业为义务主体的行为法规范为核心范畴,建构以“控制+防范”的二元系统构造为运行机制,实现以“双碳”政策话语的法制化为创新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法典 绿色发展理念 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促进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低碳发展的法治需求与法典化表达 被引量:12
9
作者 袁明 张忠民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2-102,共11页
绿色低碳发展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话语表达,具有深厚时代意蕴和鲜明价值导向,内部制度优势和外因发展诉求的相互结合是该政策话语转化为法治话语的基础。通过对绿色低碳发展的实践逻辑进行阐释,明确环境法需要提供以可持续发展... 绿色低碳发展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话语表达,具有深厚时代意蕴和鲜明价值导向,内部制度优势和外因发展诉求的相互结合是该政策话语转化为法治话语的基础。通过对绿色低碳发展的实践逻辑进行阐释,明确环境法需要提供以可持续发展为目的标准、以系统性构造为制度指引的法治保障。鉴于既有绿色低碳发展法律规范的体系不足,具有体系化效益的环境法典为之提供了宝贵契机,也为中国环境法增补知识话语、扩大规范范围与革新法律功能起到支撑作用。环境法典应专设“绿色低碳发展编”,在明确基本范畴的基础上,围绕内部构造与外部协调展开编纂:编内要遵循涉碳控制调整的规范范围、经济闭环与新兴制度关照的体系逻辑,以及法律要素实质分析的立法技术;编外需要与其他法律规范有效协调,形成逻辑自足、独立自洽的绿色低碳发展法律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低碳发展 法治意蕴 环境法典 基础范畴 体系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