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绘画作品选登 |
涂轶菲
|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0 |
|
2
|
从工业社会到平台世界:论马克思主义传播学的理论进展 |
胡翼青
余晓敏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3
|
美国族裔文化引导理念带给跨文化传播学研究的启示 |
罗雯
罗予翎
|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
|
|
4
|
后现代语境中财经政法类高校《大学语文》课的教学范式探索 |
阎伟
|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5
|
“奇趣”的遨游:苏轼对北宋文化与诗学的双向建构 |
潘链钰
|
《理论月刊》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6
|
财经媒体官方微博传播影响力研究——以“@财新网”为例 |
吴玉兰
肖青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7
|
|
7
|
研究型报道的传播影响力──以央视财经频道“聚焦物流顽症”为例 |
吴玉兰
张楠
|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3
|
|
8
|
提升区域经济新闻报道的传播影响力研究——以《经济日报》区域版新闻报道为例 |
吴玉兰
项盼
|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9
|
我国国际贸易新闻报道的传播影响力探析——以“中欧光伏贸易战”为例 |
吴玉兰
罗予翎
|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2
|
|
10
|
融媒体语境下新闻传播教育中的微博使用与方法 |
余秀才
|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11
|
主流媒体短视频新闻中的共情框架与情感组装——以人民日报抖音号81起自然灾害事件报道为例 |
余秀才
郭泓池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6
|
|
12
|
新媒介环境中的文艺经典:意义生产的动态性与共创性 |
苏也
|
《江汉论坛》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3
|
微博、公共领域与后现代文化 |
余秀才
朱梦琪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1
|
|
14
|
我国新闻舆论监督与法制建设的互动关系 |
罗以澄
吴玉兰
|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
2006 |
10
|
|
15
|
《财经郎眼》节目特色及发展对策 |
吴玉兰
邢春燕
|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5
|
|
16
|
我国广播经济新闻报道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
李道荣
陈青梅
|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5
|
|
17
|
数据新闻:大数据时代新闻生产的核心竞争力 |
徐锐
万宏蕾
|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71
|
|
18
|
微信传播的马太效应、木桶效应与涓滴效应 |
余秀才
|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8
|
|
19
|
杜威在华讲演中的传播问题 |
高海波
吴廷俊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2
|
|
20
|
突发事件舆论传播中的短视频转向与治理 |
余秀才
王映荷
|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