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代化、权威危机与近代中国军阀政治的形成 被引量:3
1
作者 孔凡义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48-352,共5页
近代中国军阀政治是一种特殊的军人政权,它是军人干政的产物。军人干政是由军队组织内部特征和外部环境双重因素决定的。中国传统君主专制体制面临现代化的挑战表现出很强的不适应性,从而引发权威危机,导致君主专制制度的崩溃,并为近代... 近代中国军阀政治是一种特殊的军人政权,它是军人干政的产物。军人干政是由军队组织内部特征和外部环境双重因素决定的。中国传统君主专制体制面临现代化的挑战表现出很强的不适应性,从而引发权威危机,导致君主专制制度的崩溃,并为近代中国军阀政治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 权威危机 军阀政治 近代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与印度“季风计划”的战略对接研究 被引量:29
2
作者 陈菲 《国际展望》 CSSCI 2015年第6期15-32,共18页
在"一带一路"的建设过程中,中国一直努力实现自身发展战略与亚洲区域合作及他国发展战略的有效对接。但在"一带一路"辐射区域中,印度是唯一对中方邀请"态度保留"、"犹豫不决"的大国。与此同时... 在"一带一路"的建设过程中,中国一直努力实现自身发展战略与亚洲区域合作及他国发展战略的有效对接。但在"一带一路"辐射区域中,印度是唯一对中方邀请"态度保留"、"犹豫不决"的大国。与此同时,印度也在酝酿和发展以自身为核心的"季风计划",推进环印度洋地区合作。因此,"季风计划"往往被解读为针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反制措施。实际上,"一带一路"倡议与"季风计划"在结构和本质上并不具有天然的对抗性,相反能实现相互对接甚至融合。通过概念对接、功能对接和文化对接,中印之间能够规避冲突、凝聚共识、开拓合作。中印战略对接是以非零和的方式建构非对抗性的新型战略合作模式。这一合作模式的建立不仅有利于"一带一路"建设的顺利推进,也将推动地区经济合作程度的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季风计划 战略对接 中国 印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力量场效应、瓜达尔港与中国的西印度洋利益 被引量:6
3
作者 刘新华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8,共18页
中国在与印度洋沿岸各国关系中,中国与巴基斯坦的战略关系最为稳定,也最为持久。随着中国在印度洋战略利益的拓展,中国与巴基斯坦在海洋合作方面也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中巴在瓜达尔港(Gwadar)的建设和使用方面的合... 中国在与印度洋沿岸各国关系中,中国与巴基斯坦的战略关系最为稳定,也最为持久。随着中国在印度洋战略利益的拓展,中国与巴基斯坦在海洋合作方面也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中巴在瓜达尔港(Gwadar)的建设和使用方面的合作。如何理解瓜达尔港在中巴海洋合作方面的意义?瓜达尔港在中国的西印度洋战略方面上有何战略作用?瓜达尔港未来走向如何,即它是否会成为中国首个海外军事基地或者准军事基地?本文基于力量场效应的内涵和作用机理指出,由于距离摩擦侵蚀了国家实力的传递,国家必须在本土之外建立各种类型的军事基地以维护本土之外的战略利益。中国并非印度洋沿岸国家,中国如果需要通过海军维护在西印度洋的战略利益,瓜达尔港可以成为中国在西印度洋的力量场。由于瓜达尔港的地理位置以及中巴关系的战略稳定性,瓜达尔港在中国的西印度洋利益维护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不仅可以起到有力地维护中国西印度洋战略利益的作用,能够进一步深化中巴战略关系,而且可以充当中国其他力量场或者战略支撑点的样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量场效应 瓜达尔港 巴基斯坦 中国 西印度洋利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中的社会价值观重构 被引量:2
4
作者 陈秀峰 孔凡义 《学习与实践》 CSSCI 2011年第5期83-89,共7页
新的社会管理体制改革需要重新聚集道德资源,这包括人与人之间的诚信关系、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以及社会共同体的信仰等等,所有这些都将对中国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形成深层次影响。所以,社会管理体制改革需要政党领导理念从划桨转向掌舵,政府... 新的社会管理体制改革需要重新聚集道德资源,这包括人与人之间的诚信关系、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以及社会共同体的信仰等等,所有这些都将对中国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形成深层次影响。所以,社会管理体制改革需要政党领导理念从划桨转向掌舵,政府管理理念从统治转向治理,社会发展理念从单边转向协同,公民行为理念从冷漠转向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管理 社会价值观 多元主体 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洋战略的层次性探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刘新华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3,共13页
本文基于地理空间和国家利益的层次性,以及战略的重要程度,对中国海洋利益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结论揭示:以中国为圆心,随着地理距离的增加,西太平洋地区、印度洋和北冰洋在中国海洋战略中的战略地位逐渐下降,呈现出明显的层次性... 本文基于地理空间和国家利益的层次性,以及战略的重要程度,对中国海洋利益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结论揭示:以中国为圆心,随着地理距离的增加,西太平洋地区、印度洋和北冰洋在中国海洋战略中的战略地位逐渐下降,呈现出明显的层次性。具体而言,西太平洋地区攸关中国的核心利益,是海洋战略优先考虑的海域,中国宜实行主导控制型战略;印度洋地区涉及到中国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的海洋利益,中国宜在印度洋地区保持力量存在,以实力寻求均势,建立战略平衡;北冰洋地区则属于中国的一般利益,中国宜建设性地积极参与北极地区秩序的建构,享有一定的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海洋战略 层次性 西太平洋地区 印度洋 北极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当代中国国家海洋能力及其战略建构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新华 秦仪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10,共10页
对于沿海国和群岛国而言,国家的海洋能力是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有着面积巨大的海洋国土、众多的岛屿和广泛的海外利益,因此,在当代中国的国家能力建构中,不能不包括中国国家海洋能力的建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专门、全面和深... 对于沿海国和群岛国而言,国家的海洋能力是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有着面积巨大的海洋国土、众多的岛屿和广泛的海外利益,因此,在当代中国的国家能力建构中,不能不包括中国国家海洋能力的建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专门、全面和深入地从理论上研究中国国家海洋能力的内涵、维度与范围,把传统的政治学意义上的海权论与战略管理视角中的组织能力理论结合起来,并以此为指导,从资源、战略及能力维度的战略过程,来探索并实现当代中国有效的系统的国家海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国家海洋能力 资源 战略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大利亚海洋安全战略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刘新华 《国际安全研究》 2015年第2期119-138,共20页
澳大利亚是亚太地区重要的中等国家,海洋安全战略是其国家安全战略的基石。随着国家实力的增强和亚太地区安全形势的变化——尤其是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实施,澳大利亚加紧了海洋安全战略的调整,即不仅要维护其地缘政治和经济利益,而且... 澳大利亚是亚太地区重要的中等国家,海洋安全战略是其国家安全战略的基石。随着国家实力的增强和亚太地区安全形势的变化——尤其是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实施,澳大利亚加紧了海洋安全战略的调整,即不仅要维护其地缘政治和经济利益,而且要充当地区性海上领导力量,其海洋安全战略所涵盖的地理范围远远超过了澳大利亚本土,进攻性色彩日益浓厚。为达到这一战略目标,澳大利亚一方面建设强大海军,要成为海上强国;另一方面开展广泛的海上安全合作,加强与美国以及其他国家的海洋安全合作关系,以取得作战经验,扩大自己的国际影响,战略措施上也呈现出积极、主动的特点。尽管澳大利亚海洋安全战略的实施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如国家综合实力的有限以及对待中美的矛盾心态等,但澳大利亚海洋安全战略的进攻性特点以及与美国军事关系的加强无疑会对西太平洋地区的海洋安全形势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体现在:加大了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的海洋安全优势,增添了中国与澳大利亚关系中的不稳定因素,在某种程度上刺激了亚太地区的海军军备竞赛。正在建设海洋强国的中国应当对此给予适当的关注,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制定出自己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大利亚 海洋安全战略 进攻性 海洋安全形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孟轲性善论:一个自律伦理学体系 被引量:2
8
作者 杨清荣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51-53,共3页
孟轲的性善论有一个较完整的体系,这个体系的核心是精神自律。该体系由同类意识、心、性、天等范畴构成,其中同类意识是该体系的逻辑起点。本文从精神自律的根据、自律能力的培养、精神自律的必然性等方面分析了孟轲性善论的体系结构... 孟轲的性善论有一个较完整的体系,这个体系的核心是精神自律。该体系由同类意识、心、性、天等范畴构成,其中同类意识是该体系的逻辑起点。本文从精神自律的根据、自律能力的培养、精神自律的必然性等方面分析了孟轲性善论的体系结构,并简要分析了其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类意识 自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霸权转移中的大国心态调整——以二战后英美在中东的权力交接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明周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6期123-128,共6页
经济实力决定着霸权演变的发展趋势,但在特定背景下,官方心态对霸权转移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二战之后,通过遏制前苏联确保自身的大国地位是英国政府的重要政策,英国为此在中东维持排他性的霸主地位,信心满满是英国大国心态的典型特征。... 经济实力决定着霸权演变的发展趋势,但在特定背景下,官方心态对霸权转移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二战之后,通过遏制前苏联确保自身的大国地位是英国政府的重要政策,英国为此在中东维持排他性的霸主地位,信心满满是英国大国心态的典型特征。在民族主义者的激烈反对下,在美国的战略挤压下,英国通过向外界展示其主导地位证明自己在中东的霸权,信心不足的焦虑性成为英国大国心态的新特征。在英国与民族主义者决裂时,英国试图绕过美国,用孤注一掷的方式宣示英国的霸权,非生既死的冒险性成为英国大国心态的新表现。在冒险失败后,英国承认了美国的冷战大局,中东霸主的权力交接基本完成。英国在中东的大国心态调整表明,霸权转移也是一种心态调整的主观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 大国心态 霸权转移 中东 美国 苏伊士运河危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孟轲“性善论”的逻辑结构及其现代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清荣 《学术论坛》 2001年第5期23-25,29,共4页
孟轲的性善论围绕心、性、天这三个核心概念展开 ,从而形成一个较完整的逻辑体系 ,这一体系的支点是人所具有的同类意识。因此 ,同类意识→心→性→天构成了其性善论的逻辑结构 ,这一结构所蕴涵的思想对今天的道德建设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孟轲 性善论 同类意识 逻辑结构 人性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宇宙论寻找人性论的根据——中国古代人性学说的特点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贤鑫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3期301-307,共7页
中国古代哲学家多把人的修为、道德教化乃至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归之于人性的善恶,因而研究人性的根据、善恶的起源便成了中国古代人性学说的基本任务。但是,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大多不敢直面社会,而往往把人性归结为外在于社会的天、天道或天... 中国古代哲学家多把人的修为、道德教化乃至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归之于人性的善恶,因而研究人性的根据、善恶的起源便成了中国古代人性学说的基本任务。但是,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大多不敢直面社会,而往往把人性归结为外在于社会的天、天道或天理,于是形成了中国古代人性学说的一大特点:从宇宙论寻找人性论的根据。中国古代人性学说的这一特点,突现了一条基本规律:人怎样认识自己就怎样认识世界,怎样认识世界就怎样认识自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宙论 人性论 本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国海权思想、历史实践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新华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2016年第3期108-123,127,共16页
德国传统上是一个大陆性质的国家,但统一后的德国决心成为海洋强国。它在追求海权过程中发展出自己独特的海权思想。主要包括:地理位置对德国海权的影响、相对于优势海军的海军战略以及大陆国家走向海洋的战略意志等。从德国追求海权... 德国传统上是一个大陆性质的国家,但统一后的德国决心成为海洋强国。它在追求海权过程中发展出自己独特的海权思想。主要包括:地理位置对德国海权的影响、相对于优势海军的海军战略以及大陆国家走向海洋的战略意志等。从德国追求海权的战略实践上来看,1871—1945年的德国,建立了强大的海军,并通过两次世界大战,做出了追求海权的大胆尝试。最后均以失败告终。德国追求海权的思想和实践对中国建设海洋强国有诸多启示可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 海权思想 海权实践 中国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全球化与类伦理:从伦理的历史走向看建立类伦理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13
作者 雷泽宽 胡贤鑫 《理论月刊》 2002年第10期72-73,共2页
伦理经历了群体伦理、个体伦理两个阶段。经济全球化的展开,形成了事实上的类伦理主体和类伦理,使个体伦理主体与类伦理主体、个体伦理与类伦理被压缩到同一时空。个体伦理差异的缩小、类伦理的扩张将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因此,建立类伦... 伦理经历了群体伦理、个体伦理两个阶段。经济全球化的展开,形成了事实上的类伦理主体和类伦理,使个体伦理主体与类伦理主体、个体伦理与类伦理被压缩到同一时空。个体伦理差异的缩小、类伦理的扩张将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因此,建立类伦理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伦理主体 类伦理 经济全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孟轲性善论的逻辑起点
14
作者 杨清荣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2-85,共4页
关键词 先验性 性善论 孟轲 善性 人性理论 人性论 抽象性 逻辑起点 理论研究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国退出印度的官方心态调整
15
作者 刘明周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9-85,共7页
英国财政困境与殖民统治问题是英国从印度退却的现实背景,然而,英国政府错误地认为自己仍然是印度独立进程的主导者,维持印度统一并把印度羁留在英联邦正是英国在此心态影响下制定的双重战略。内阁使团失败表明印度主要矛盾已经从殖民... 英国财政困境与殖民统治问题是英国从印度退却的现实背景,然而,英国政府错误地认为自己仍然是印度独立进程的主导者,维持印度统一并把印度羁留在英联邦正是英国在此心态影响下制定的双重战略。内阁使团失败表明印度主要矛盾已经从殖民者与民族主义者对立转变为印度国大党与穆斯林联盟之间的利益斗争。随着印度局势恶化,英国政府的主导者心态转变为焦虑与无奈。蒙巴顿在形势压力下放弃统一印度的主张,承认了印巴分治的事实。英国政府在印度独立进程中的心态调整表明英国主动权非常有限,印度政治局势才是理解非殖民化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德礼 国大党 穆斯林联盟 英联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制度中的国家退出行为:国内—国际互动的解释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明月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2-26,共15页
近期,英国“脱欧”以及美国退出或威胁退出一系列国际制度的行为,引发了国际社会对国家退出行为的关注。这种“退群”行为会对国际合作和国际制度的未来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而有关国家退出国际制度的系统性研究仍然较少。国家的国际制度... 近期,英国“脱欧”以及美国退出或威胁退出一系列国际制度的行为,引发了国际社会对国家退出行为的关注。这种“退群”行为会对国际合作和国际制度的未来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而有关国家退出国际制度的系统性研究仍然较少。国家的国际制度行为是一个复杂的国内—国际互动过程。当国家在与国际制度的互动过程中出现收益损耗时,国家通常会面临退出、呼吁改革和沉默三种基本选项。国际制度中的权力分配、国内利益和偏好及国际制度的约束力等国内国际因素,以及二者间的互动,共同推动国家退出偏好的形成。国家退出的偏好最终转化为退出的决策,也受到国际体系压力和国内政治框架的共同束缚。国家与国际制度的相互依赖程度是判断国家退出行为成本收益的重要指标,国内决策结构的集中与分散程度则是国家退出能否在国内获得批准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制度 行为选择 国内政治 国际政治 互动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自主性理论范式比较研究——以斯考切波与诺德林格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敏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56-61,共6页
社会结构理论与个体行动理论乃社会科学研究的两大进路,二者分别形成了具有本体论意义的结构范式与能动范式。前者以结构主义、整体主义和宏观主义为主要特征,后者则以个体主义、行动主义和微观主义为内在机理。这一范式差异突出体现在... 社会结构理论与个体行动理论乃社会科学研究的两大进路,二者分别形成了具有本体论意义的结构范式与能动范式。前者以结构主义、整体主义和宏观主义为主要特征,后者则以个体主义、行动主义和微观主义为内在机理。这一范式差异突出体现在了国家自主性理论的构建之中。斯考切波与诺德林格分别运用结构范式与能动范式,在国家概念、国家目标和国家能力等方面形成了不同的国家自主性观点。在结构性视角下,斯考切波强调结构自主性的国家概念、组织自为形成的国家目标以及国家能力与制度能力的内在一致;在能动性视角下,诺德林格强调官员自主性的国家概念、官员偏好形成的国家目标以及国家能力与官员策略的等量代换。当然,两位学者并没有陷入决定论的泥沼,而是在批评与反思中认识到结构性因素与能动性因素的互动互构与相互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自主性 结构范式 能动范式 斯考切波 诺德林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对外政策中的情报因素分析
18
作者 李明月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1-37,99,共8页
[目的/意义]情报是外交决策中的关键要素,已有研究大多倾向于展现情报搜集和情报分析对美国对外政策的重要意义。然而,美国对外政策的实践却表明最终的决策可能并非由情报决定。[方法/过程]运用政治学、情报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从美... [目的/意义]情报是外交决策中的关键要素,已有研究大多倾向于展现情报搜集和情报分析对美国对外政策的重要意义。然而,美国对外政策的实践却表明最终的决策可能并非由情报决定。[方法/过程]运用政治学、情报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从美国情报体制、情报机构和决策者的自主性,以及情报工作政治化的三个维度,讨论和分析了情报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结果/结论]研究表明,由于情报缺位、情报忽视和情报评估错误等现象,情报在美国对外政策中的作用是不确定和有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对外政策 情报体制 情报机构 情报工作 政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