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5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完善研究生创业教育体系的调查与分析——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郭圣乾 张纪伟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2012年第4期92-97,共6页
从系统梳理创业能力的国内外文献着手,运用德尔菲法,构建出6个维度的研究生创业胜任力模型。同时,根据对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的创业意向及创业能力所做的调查与分析,得出研究生创业能力普遍较低、创业实践机会缺乏、创业教育体系需... 从系统梳理创业能力的国内外文献着手,运用德尔菲法,构建出6个维度的研究生创业胜任力模型。同时,根据对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的创业意向及创业能力所做的调查与分析,得出研究生创业能力普遍较低、创业实践机会缺乏、创业教育体系需要更加完善等结论。从而提出完善创业教育体系的政策建议:设置创业课程,指导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充实和丰富创业教育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 创业能力 胜任力模型 聚类分析 创业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管理研究方法教材存在的问题与建构路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杨华磊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8-114,共7页
近年来公共管理学科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尚未形成具有本学科特色的方法论。这不仅导致了学科的身份危机,还对学科教学产生了不利影响。公共管理研究因追随其他学科的研究范式使得量化研究后来居上,定量分析在公共管理研究方法教材中... 近年来公共管理学科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尚未形成具有本学科特色的方法论。这不仅导致了学科的身份危机,还对学科教学产生了不利影响。公共管理研究因追随其他学科的研究范式使得量化研究后来居上,定量分析在公共管理研究方法教材中占据很大篇幅,然而并不能涵盖公共管理研究方法的全部内容。公共管理在政策制定和评估中往往更需要建立在历史经验、现实情景和实践检验的基础上,所以公共管理研究应进一步强化政策文本分析、社会调研报告和案例研究方法的应用,并且加大在公共管理研究方法教材中的占比,结合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客观需求,聚焦中国场景和中国情境,建构科学的公共管理方法论和知识体系,促进公共管理学科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管理 政策文本分析 社会调研报告 案例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公共管理视角的医生参与管理:动因、影响因素与绩效 被引量:10
3
作者 梅继霞 伊恩·柯克帕特里克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42-49,共8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全球新公共管理改革的影响,西方国家公立医院系统中出现临床专业人员积极参与管理工作的趋势。外部政策和内部组织变革的压力促使医生采取兼职、全职管理或领导等不同方式参与医院管理。由于制度、组织和个人三个层...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全球新公共管理改革的影响,西方国家公立医院系统中出现临床专业人员积极参与管理工作的趋势。外部政策和内部组织变革的压力促使医生采取兼职、全职管理或领导等不同方式参与医院管理。由于制度、组织和个人三个层次不同因素的相互作用,不同国家具体的医生参与医疗管理模式与参与路径各有差异。医生参与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成本控制、有效监管与服务质量改进。本研究在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系统梳理和分析了一些国家医生参与管理的动因、影响因素与绩效,并构建了医生参与管理的过程模型,进而探究我国医生参与管理的现实与改革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管理 新公共管理 公立医院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主化:公共管理的必由之路 被引量:1
4
作者 蔡放波 《学习与实践》 2006年第9期48-52,共5页
由于社会性的公共事务种类繁多、内容广泛,必然要求公共管理方式、方法的多样化,仅由政府提供管理不能满足公众的需求,必须实现管理主体的多元化,即管理的民主化。公共管理的民主化从以下几个途径得到实现:政府对经济和社会生活控制的放... 由于社会性的公共事务种类繁多、内容广泛,必然要求公共管理方式、方法的多样化,仅由政府提供管理不能满足公众的需求,必须实现管理主体的多元化,即管理的民主化。公共管理的民主化从以下几个途径得到实现:政府对经济和社会生活控制的放松;第三部门承担起广泛的公共管理责任;政府的分权治理;规范公共权力运行的运行机制;消费者自主选择公共服务的方式与途径;公众对公共事务的积极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管理 民主化 实现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应急到常态:地方应急管理部门综合协调常态化的实现逻辑
5
作者 刘亚平 王晓曼 《学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2-193,216,共13页
应急管理部门的综合协调常态化,是提升“大应急”体制效能的关键。当前该部门的功能被窄化为“非常态突发事件协调”,而常态下的综合协调易被边缘化,仅在危机时被临时激活。本文基于对W区应急管理局的观察,探讨地方应急管理部门综合协... 应急管理部门的综合协调常态化,是提升“大应急”体制效能的关键。当前该部门的功能被窄化为“非常态突发事件协调”,而常态下的综合协调易被边缘化,仅在危机时被临时激活。本文基于对W区应急管理局的观察,探讨地方应急管理部门综合协调常态化的实现逻辑。研究发现,应急综合协调的运作困境源于科层分工与任务属性的矛盾,地方应急管理部门不得不借助“搭台唱戏”的策略,探索将综合协调常态化。“从应急到常态”由组织显示化、政绩共容化和跨域连接化三重逻辑共同促成。在科层制专业分工与整体性治理的张力下,不同于传统解决方案依赖职能部门边界拓展引发领地争夺战,地方应急管理部门通过借力紧急状态下的领导干预、构建政绩共容体、搭建跨域连接平台等逻辑实现了科层制专业性与整体性的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管理部门 综合协调常态化 专业化分工 实现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与城市劳动力流入: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
6
作者 陈芳 王雪 王礼进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89-93,共5页
劳动力流动是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途径,而数字经济作为新兴经济形态,对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具有重要影响。文章基于2011—2022年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考察了数字经济对城市劳动力流入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 劳动力流动是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途径,而数字经济作为新兴经济形态,对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具有重要影响。文章基于2011—2022年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考察了数字经济对城市劳动力流入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的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城市劳动力流入;不同特征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对劳动力流入的影响存在异质性;数字经济的发展能够通过增加就业机会和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来促进城市劳动力流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劳动力流入 就业机会 公共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资源错配抑制了城市创新吗?——基于行政和市场双重干预视角分析
7
作者 张俊峰 梅岭 +1 位作者 丁建成 贺三维 《中国土地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0-81,共12页
研究目的:从行政和市场双重视角揭示土地资源错配对城市创新的影响效应、作用机制及异质性特征,为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城市创新能力提升提供决策依据。研究方法: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研究结果:(1)土地资源错配对城市创新具有显... 研究目的:从行政和市场双重视角揭示土地资源错配对城市创新的影响效应、作用机制及异质性特征,为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城市创新能力提升提供决策依据。研究方法: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研究结果:(1)土地资源错配对城市创新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在经过内生性处理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2)土地资源错配主要通过影响政府和企业创新投入、企业和个人创新动力以及地方创新基础和制度环境,抑制城市创新能力提升;(3)进一步研究发现土地资源错配对城市创新的抑制作用在大城市、城市发展后期以及欠发达城市更为显著,土地资源错配对企业家和资本要素的作用强度要大于技术要素。研究结论:创新投入、创新动力以及创新环境三大机制系统揭示了土地资源错配对城市创新影响的异质性原因。优化土地供应结构和财政支出结构,强化土地市场调控效力,有助于纠正土地资源错配并提升城市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错配 城市创新 影响机制 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构改革如何实现“稳中求进”——以A市城管执法部门改革为例
8
作者 庞明礼 胡建红 《理论与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9-111,共13页
稳中求进是机构改革的期望目标。既有文献多关注机构改革的宏观议题,较少从微观层面剖析改革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与原理。结合A市城管执法部门改革的成功案例来看,组织机构的整建制划转、人员编制的平级分流、领导干部的分层转移、改革... 稳中求进是机构改革的期望目标。既有文献多关注机构改革的宏观议题,较少从微观层面剖析改革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与原理。结合A市城管执法部门改革的成功案例来看,组织机构的整建制划转、人员编制的平级分流、领导干部的分层转移、改革过程的差异化动员是机构改革平稳落地的有效策略。究其根本,机构改革平稳落地得益于利益的整体均衡对行动认同的强化,压力的托底支撑对过程阻力的降低,组织的内在兼容对心理排斥的消解。更进一步而言,这些策略也为改革后的组织运作准备了良好条件,表现为路径迂回、编随人走和激励优化对职能结构、组织资源、个人活力等多方面的优化和推动,实现了稳定基础上的可期之“进”。对机构改革稳中求进现象的微观阐释,丰富了机构改革议题的研究视角,为后续其他机构改革的有效推进提供了经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构改革 综合行政执法 人员分流 编制管理 国家治理现代化 城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作要求—资源视角下的公务员知识隐藏
9
作者 庞明礼 马璇 《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7-188,共12页
知识是组织保持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资源,鉴于知识需要在流动的过程中得到拓展与深化,阻碍知识有效流转的知识隐藏现象引起了学者们的重视,然而,当前围绕知识隐藏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企业,缺乏对于公共部门的现实关切。基于493名公务员的... 知识是组织保持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资源,鉴于知识需要在流动的过程中得到拓展与深化,阻碍知识有效流转的知识隐藏现象引起了学者们的重视,然而,当前围绕知识隐藏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企业,缺乏对于公共部门的现实关切。基于493名公务员的样本数据,通过路径分析及响应面分析探究公务员知识隐藏的影响机制及控制策略。研究发现,在工作要求方面,角色冲突、技术过载通过自我损耗的中介作用影响知识隐藏;在工作资源方面,组织支持感能显著削弱知识隐藏,但反馈导向对知识隐藏的作用不显著。在工作要求与工作资源不一致时,角色冲突/技术过载高于组织支持感,个体知识隐藏程度更高。在工作要求与工作资源一致时,角色冲突与组织支持感对知识隐藏的影响是非线性的,但技术过载与组织支持感的交互未显著影响知识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要求 工作资源 公务员 知识隐藏 知识管理 公共部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工作话语模式的语用逻辑:一个政府与社会互动的视角
10
作者 庞明礼 梁靖柯 《理论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2-51,157,共11页
面向社会的政府工作话语模式是政府实现有效治理的重要载体,但在实践中却常被误解。基于规范语用学的理论框架,可以从政社互动的视角解释政府工作话语模式的语用逻辑。作为一种交往的媒介,政府工作话语模式连接政府与社会,置身于由物质... 面向社会的政府工作话语模式是政府实现有效治理的重要载体,但在实践中却常被误解。基于规范语用学的理论框架,可以从政社互动的视角解释政府工作话语模式的语用逻辑。作为一种交往的媒介,政府工作话语模式连接政府与社会,置身于由物质世界、社交世界和心智世界组成的语用情景。在有效性的语用要求下,政府工作话语模式旨在呈现客观事实、构建政社关系和揭示主体意向,最终形成强调内容结构和言说依据、外显良好形象和服务意识、强化积极意义和正向反馈的语用状态。政府工作话语模式招致误解的原因在于话语供需失配,即政府在内容、态度和情感方面的话语供给难以满足社会公众的话语需求。因此,需要运用精准治理的思维来指导话语实践,从话语需求、话语主体、话语效果三个方面,实现政府言语行为的供需适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工作话语 规范语用学 交往行为 语用逻辑 地方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老保险基金全国统收模式选择——基于地方征缴行为和基金可持续性视角
11
作者 曾益 侯照晴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56,共15页
2022年1月起,我国正式开始实施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政策,其中包括统一全国基金收支管理制度,但养老保险基金统收模式尚未确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来源包括征缴收入和财政补贴,征缴收入和财政补贴均可通过“逐级上解”或“直接划转”模式将... 2022年1月起,我国正式开始实施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政策,其中包括统一全国基金收支管理制度,但养老保险基金统收模式尚未确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来源包括征缴收入和财政补贴,征缴收入和财政补贴均可通过“逐级上解”或“直接划转”模式将资金归集至中央财政专户。本文将征缴收入和财政补贴的统收模式进行细分和组合,基于地方政府征缴行为和基金可持续性视角,探讨最优养老保险基金全国统收模式。通过构建计量和精算研究发现,在养老保险基金全国统收统支制度下,对征缴收入和财政补贴无论任选其一实行“逐级上解”模式,还是全部实行“逐级上解”模式,地方政府的征缴行为和基金可持续性均无显著变化,但财政责任相较于继续实施中央调剂制度有所减轻;当征缴收入和财政补贴都实行“直接划转”模式时,地方政府征缴积极性遭到削弱,对基金可持续性产生负面影响,同时财政责任显著提升。综合考虑资金到位率、地方政府征缴行为和基金可持续性,应首选“征缴收入直接划转+财政补贴逐级上解”的组合模式作为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全国统收模式,本文结论对优化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老保险 全国统筹 基金统收 征缴行为 基金可持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能提升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财务可持续性吗
12
作者 曾益 张镐炜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2-101,共20页
在人口老龄化不断加深的背景下,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结余省份结余减少、缺口省份缺口扩大,削弱了全国统筹制度财务可持续性。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可以延长缴费年限、增加基金收入、推迟养老金领取年限,其对全国统筹制度财务可持续... 在人口老龄化不断加深的背景下,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结余省份结余减少、缺口省份缺口扩大,削弱了全国统筹制度财务可持续性。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可以延长缴费年限、增加基金收入、推迟养老金领取年限,其对全国统筹制度财务可持续性具有一定的影响。精算平衡模型结果表明: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可显著改善全国统筹制度财务可持续性,推迟绝大部分省份养老保险基金当期赤字开始的时间,大幅减少累计财政补贴;政策效果具有区域异质性,2035年前对东部省份的提升作用更明显,此后则对西部省份的作用更强;辅以提高征缴率的举措可进一步降低财政补贴。因此,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通过开源节流、优化区域负担分配,提高全国统筹制度财务可持续性,并且通过提升征缴率等举措,可为应对养老保险基金缺口问题提供可行性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 养老保险 全国统筹制度 财务可持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人口变动与人口高质量发展困境 被引量:1
13
作者 石智雷 冯一桃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8-192,共15页
乡村人口变动已成为影响人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深入探讨乡村人口变动与人口高质量发展困境,对理解当前中国的人口发展形势并回应相关重大现实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和2023年第一期湖... 乡村人口变动已成为影响人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深入探讨乡村人口变动与人口高质量发展困境,对理解当前中国的人口发展形势并回应相关重大现实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和2023年第一期湖北百县老龄调查(HBAS)等数据资料,并采用队列要素法,可以对乡村人口变动形势展开全面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乡村人口变动在婚龄人口性别比、老年人口高龄化以及婚姻稳定性等方面给人口高质量发展带来困境。具体而言,乡村出生人口和学龄人口总量快速下降,出生人口性别比逐步回归正常,但婚龄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衡,男性光棍危机蔓延至农村社会中层家庭。乡村老年人口呈现高龄化、独居化趋势,对农村养老保障造成较大挑战。离婚文化开始侵袭农村,传统婚姻文化逐渐消解,导致乡村婚姻不稳定程度加剧。越来越多农村人口在县城购房,成为县域城镇化的主要推动力。农民工返乡就业人数增加,乡村初步显现“逆刘易斯过程”。为了进一步促进乡村人口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应当优化城乡教育资源供给、提升农村养老服务水平以及修复乡村婚姻和家庭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人口变动 人口老龄化 人口服务体系 三孩生育政策 人口结构预测 生育率 婚姻文化 县域城镇化 农村养老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护理保险对家庭劳动力市场供给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勇 刘俊霞 杨雪 《人口与发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100,共10页
长期护理保险旨在解决失能家庭的照护问题,但还需深入研究长期护理保险对家庭劳动力市场供给的影响。因此,研究基于家庭生产最大化理论模型分析长期护理保险影响家庭劳动力市场供给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并利用CHARLS 2011—2018年四期... 长期护理保险旨在解决失能家庭的照护问题,但还需深入研究长期护理保险对家庭劳动力市场供给的影响。因此,研究基于家庭生产最大化理论模型分析长期护理保险影响家庭劳动力市场供给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并利用CHARLS 2011—2018年四期数据,建立交错双重差分模型,检验受访者父辈居住城市试点长期护理保险后对受访者家庭劳动力市场供给的影响。研究发现:长期护理保险使家庭市场劳动参与率提高5.5个百分点,市场劳动时间延长6.6%,其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此外,长期护理保险主要通过机构照护替代家庭照护,减少家庭照护时间,从而促进家庭劳动力市场供给。政策效果在性别、教育及城乡间具有显著异质性。研究结论丰富了关于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和健康中国战略的内涵,为扩大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和促进中老年人再就业提供了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护理保险 劳动力市场供给 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契合状况实证研究 被引量:33
15
作者 徐双敏 宋元武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7-75,共9页
国家加大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力度以来,各地农村一直不同程度地存在所供非所需的问题。为深入了解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契合状况,课题组在湖北省的17个市(州)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入户访谈。调查结果显示,湖北省在农村公共文化活动内容、公共... 国家加大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力度以来,各地农村一直不同程度地存在所供非所需的问题。为深入了解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契合状况,课题组在湖北省的17个市(州)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入户访谈。调查结果显示,湖北省在农村公共文化活动内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不同区域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等方面存在供需契合度不高的问题,这样的情况具有代表性。建议政府实行多部门合作,丰富公共文化的载体形式;少一些统一部署,赋予地方更多的创新空间;进行全方位评估,建全科学的文化建设考评机制;强化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及志愿者合作,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 供需契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基于公共财政视角 被引量:18
16
作者 赵蔚蔚 杨庆运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4-27,共4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不断加大社会保障财政投入,为保障国民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选取2000~2010年的数据为样本,采用协整分析和因果分析检验,对财政社会保障支出与表示经济增长量的GDP这两个变量进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不断加大社会保障财政投入,为保障国民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选取2000~2010年的数据为样本,采用协整分析和因果分析检验,对财政社会保障支出与表示经济增长量的GDP这两个变量进行动态研究。结论表明,财政社会保障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协整且互为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保障支出 经济增长 GRANGER检验 协整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实践与经验借鉴 被引量:19
17
作者 宋元武 徐双敏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5-122,共8页
国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做法及其经验,为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侧改革创新提供了有益借鉴。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创新,应该注重发挥政府在供给中的作用,构建城乡一体化的文化服务供给体制,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公共文化服... 国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做法及其经验,为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侧改革创新提供了有益借鉴。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创新,应该注重发挥政府在供给中的作用,构建城乡一体化的文化服务供给体制,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因地制宜提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重视构建运转协调的供给运行机制,以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 供给实践 成功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型时期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特征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李波 王林丽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2-76,共5页
我国经历了长达三十多年的经济转型时期,国有企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中企业管理创新体制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说明我国国有企业经济转型与企业管理创新的特征,把握国企管理创新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结合经济学、管理学、历... 我国经历了长达三十多年的经济转型时期,国有企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中企业管理创新体制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说明我国国有企业经济转型与企业管理创新的特征,把握国企管理创新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结合经济学、管理学、历史学等学科理论,分析了我国经济转型的整体特点,把握了国有企业的管理创新内涵,分别从转型初期、转型中期、转型后期三个阶段对我国国有企业的管理创新动因特征进行深入分析,总结了转型时期国企管理创新动因的演进趋势,归纳出国企管理创新动因演进特点,促进我国国有企业更进一步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时期 国有企业 管理创新 动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事外包:人力资源管理的未来之路 被引量:27
19
作者 肖云端 张翔 《经济与管理》 2003年第8期50-50,52,共2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许多传统大公司都在改变传统的做法 ,将那些由外部力量完成的事情尽量交由“他人”去做。人事外包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种新形式 ,近年来 ,在世界范围内日益兴起 ,渐成风潮。人事外包之所以在世界范围内兴起 ,主...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许多传统大公司都在改变传统的做法 ,将那些由外部力量完成的事情尽量交由“他人”去做。人事外包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种新形式 ,近年来 ,在世界范围内日益兴起 ,渐成风潮。人事外包之所以在世界范围内兴起 ,主要是因为人事外包可以降低成本 ,提高效率 ,同时还可以留住优秀员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事外包 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成本 决策模型 知识资产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估型绩效考核对辱虐管理的影响:阻碍性压力与完美主义的作用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华强 刘文兴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8-30,共13页
评估型绩效考核会激发被考核主管的阻碍性压力感知,进而导致负面领导行为的发生。通过198份样本的问卷调查,探讨了评估型绩效考核与领导辱虐管理行为的关系以及两者之间的中介和调节变量。研究结果表明:评估型绩效考核与领导的辱虐管理... 评估型绩效考核会激发被考核主管的阻碍性压力感知,进而导致负面领导行为的发生。通过198份样本的问卷调查,探讨了评估型绩效考核与领导辱虐管理行为的关系以及两者之间的中介和调节变量。研究结果表明:评估型绩效考核与领导的辱虐管理行为显著正相关,阻碍性压力在两者之间起中介作用,而领导完美主义特质在两者之间起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估型绩效考核 阻碍性压力 完美主义 辱虐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