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研究:回顾与前瞻 被引量:8
1
作者 谭江蓉 杨云彦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1-49,共9页
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的发展经历了从最初简单的节育手术等节制生育的服务措施,到明确将利益导向政策上升到国家制度层面,再到全面建设和发展利益导向政策体系的几个重要阶段。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目标由降低生育率向稳定低生育水平... 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的发展经历了从最初简单的节育手术等节制生育的服务措施,到明确将利益导向政策上升到国家制度层面,再到全面建设和发展利益导向政策体系的几个重要阶段。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目标由降低生育率向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转变,利益导向方法、手段与措施的不断丰富与拓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也面临着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的科学评估、普惠政策与利益导向政策协调机制的建立与完善、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背景下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走向的明确等一系列新的研究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划生育 利益导向 人口政策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来人口的职业流动与就业适应——以武汉市为例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田艳平 杨云彦 《西北人口》 2006年第5期21-24,共4页
运用武汉市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和2005年外来人口就业的调查资料,研究城市外来劳动力的职业过程及其适应性。由于其择业过程受到政策的限制和明显的歧视,外来劳动力进城后通常职业变动频繁,表现出不断寻求最小歧视和最大收益岗位的特征... 运用武汉市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和2005年外来人口就业的调查资料,研究城市外来劳动力的职业过程及其适应性。由于其择业过程受到政策的限制和明显的歧视,外来劳动力进城后通常职业变动频繁,表现出不断寻求最小歧视和最大收益岗位的特征。但是,外来人口在职业流动中职业地位的变化并不大。外来人口要想真正适应城市生活,为城市文化所接纳,除了需要提供相应政策、制度以外,还需要解决一个质的匹配问题,也就是他们能否满足城市经济生活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人口 职业流动 就业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代际育龄妇女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武汉城市圈为例 被引量:33
3
作者 李波平 向华丽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3-20,共8页
本文使用2009年2月对武汉城市圈内的4424个育龄妇女的抽样调查的数据,重点分析了60年代、70年代、80年代不同代际出生的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并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生育意愿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不同代际的育龄妇女在意愿... 本文使用2009年2月对武汉城市圈内的4424个育龄妇女的抽样调查的数据,重点分析了60年代、70年代、80年代不同代际出生的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并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生育意愿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不同代际的育龄妇女在意愿生育数量、意愿生育性别和时间上存在显著差异。研究表明:传统思想和户口性质一直在影响着妇女的生育意愿,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职业对妇女生育意愿的影响作用逐渐显著,而父母意愿对妇女生育意愿的影响在逐渐弱化,流动经历和人口政策对妇女意愿生育数量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代际 生育意愿 育龄妇女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流动、老龄化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 被引量:53
4
作者 谭江蓉 杨云彦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15,共7页
利用中国1%人口抽样调查和人口普查的省域数据,从四个截面考察人口外流、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村居民消费倾向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村老年人口的生活来源与健康状况是其中的影响因素;... 利用中国1%人口抽样调查和人口普查的省域数据,从四个截面考察人口外流、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村居民消费倾向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村老年人口的生活来源与健康状况是其中的影响因素;人口流动通过直接与间接效应对农村居民消费也表现出显著的正向影响。人口外流与老龄化均不同程度刺激、助长了农村居民消费。完善农村的社会养老及医疗保障体系、适度发展老年产业、规范和鼓励农村人口流动为现时期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和促进农村居民消费提供了重要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流动 老龄化 农村居民消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制性社会变迁中的非自愿移民能力发展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高华云 皮蕾 陶丽娜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5-118,共4页
非自愿移民在承受整个社会转型影响的同时,还受到工程建设带来的被动迁移这一强制性社会变迁的影响。强制性社会变迁迫使非自愿移民离开熟悉的生产和生活环境,造成其人力资本积累中断和能力受损,陷入贫困的境地。文章基于能力失灵的视角... 非自愿移民在承受整个社会转型影响的同时,还受到工程建设带来的被动迁移这一强制性社会变迁的影响。强制性社会变迁迫使非自愿移民离开熟悉的生产和生活环境,造成其人力资本积累中断和能力受损,陷入贫困的境地。文章基于能力失灵的视角,建立了一个理解非自愿移民贫困的分析框架。并利用丹江口水库移民的调查数据,运用分位数回归方法,证实了强制性社会变迁通过影响非自愿移民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态度而导致其能力受损的这一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位数回归 态度 人力资本 能力再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人素质、家庭禀赋与农村劳动力就业选择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1
6
作者 薛福根 石智雷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10-112,共3页
文章利用在河南、湖北两省获得的农户调查数据,分析了个人素质和家庭禀赋差异条件下农村劳动力就业选择的基本特征,并通过构建Multinomial Logistic模型进一步考察了个人素质和家庭禀赋在农村劳动力不同类型就业选择中影响的差异性。结... 文章利用在河南、湖北两省获得的农户调查数据,分析了个人素质和家庭禀赋差异条件下农村劳动力就业选择的基本特征,并通过构建Multinomial Logistic模型进一步考察了个人素质和家庭禀赋在农村劳动力不同类型就业选择中影响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选择受到其个人素质和家庭禀赋的双重影响,务工型就业选择主要受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等个人素质的影响,而创业型就业选择更需要得到家庭禀赋中经济资本、人力资本等要素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就业选择 个人素质 家庭禀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学科的新发展 被引量:9
7
作者 杨云彦 程广帅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2-66,共5页
文章结合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学科的发展及学科体系建设的回顾和评价,对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最新进展进行了初步的概括和评述,对学科进一步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特别是建议应围绕绿色GDP、贸易与环境、企业环境管理、循环经济和节约... 文章结合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学科的发展及学科体系建设的回顾和评价,对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最新进展进行了初步的概括和评述,对学科进一步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特别是建议应围绕绿色GDP、贸易与环境、企业环境管理、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社会等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开展实证研究,以丰富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 资源 环境 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变化与人口城市化实证分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熊艳喜 李波平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125-128,共4页
人口城市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用湖北省1978-2009年的统计数据,在简析概况并深入分析和检验湖北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变化与人口城市化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得出了湖北省31年期间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变化... 人口城市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用湖北省1978-2009年的统计数据,在简析概况并深入分析和检验湖北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变化与人口城市化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得出了湖北省31年期间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变化因果关系不显著,短期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变化对提升人口城市化水平作用有限,唯有持续的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变化,才能有效促进人口城市化水平提高的基本结论,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产业结构变化 人口城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力流向、区域增长拐点与中部发展新机遇 被引量:10
9
作者 熊艳喜 杨云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8,共6页
劳动力流动状况反映经济发展的活力、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变化和经济增长模式的调整。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流动状况是我国经济市场化进程的一个缩影。通过具体解析劳动力流动现状的成因和经济学决定因素,本文阐释了在我国当前经济增长方... 劳动力流动状况反映经济发展的活力、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变化和经济增长模式的调整。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流动状况是我国经济市场化进程的一个缩影。通过具体解析劳动力流动现状的成因和经济学决定因素,本文阐释了在我国当前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即消费逐渐替代出口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内驱力的过程中,地区增长模式的拐点正在出现,内需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给中部地区经济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流动 区域经济 区域增长拐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红利、人力资源再开发与经济发展 被引量:8
10
作者 石智雷 杨云彦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5-22,共8页
本文回顾过去三十年间人口红利对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作用,随后结合当前普遍发生的"民工荒"现象对第一人口红利的消失和延续做了分析,并提出第二类人口红利理论,研究认为,在第二人口红利开始之前,延续第一人口红利的有效途径... 本文回顾过去三十年间人口红利对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作用,随后结合当前普遍发生的"民工荒"现象对第一人口红利的消失和延续做了分析,并提出第二类人口红利理论,研究认为,在第二人口红利开始之前,延续第一人口红利的有效途径是对现有人力资源进行再开发,以适应经济增长和增长方式转变的需要。对现有人力资源的开发重点是对劳动适龄人口进行职业技术培训、加大青少年教育投入和老年人力资源再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红利 人力资源再开发 民工荒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区域合作视角的西三角经济圈规划构想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崇举 吴华安 张宏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2期55-62,共8页
鉴于西三角经济圈在西部大开发中的特殊地位及其成为中国经济新增长极的良好基础和现实差距,国家应尽早将其纳入国家中长期战略规划。本文从"一心双核多轴带"的城市群体系、立体综合通道网络体系、战略性产业发展与对接、信... 鉴于西三角经济圈在西部大开发中的特殊地位及其成为中国经济新增长极的良好基础和现实差距,国家应尽早将其纳入国家中长期战略规划。本文从"一心双核多轴带"的城市群体系、立体综合通道网络体系、战略性产业发展与对接、信息共享及合作平台等方面构想了西三角经济圈内部融合的架构,并提出利用以成渝经济区和关中-天水经济区为新增长极着力点、以圈内圈外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支撑的综合通道网络、以科教等社会事业发展支持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重庆地位提升构筑"一心双核多轴带"城市群体系、以生态保护与粮食安全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保障和以成渝经济区规划拓展区为联接带的区域一体化推进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三角经济圈 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 区域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与区域利益分配——基于水资源社会经济协调度的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云彦 石智雷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18,共6页
通过对供水前后水资源区域社会经济协调度的测量可以得到南水北调工程供水效益在各受水区域之间的分配量,可以很好地衡量工程运行前后沿线受水区域之间的利益分配格局变化。通过实证分析可知,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受水... 通过对供水前后水资源区域社会经济协调度的测量可以得到南水北调工程供水效益在各受水区域之间的分配量,可以很好地衡量工程运行前后沿线受水区域之间的利益分配格局变化。通过实证分析可知,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受水区域之间基于水资源的区域利益分配格局;各受水区城市口门水量分配本质上是依据各城市GDP的大小,是各城镇综合实力竞争的结果;水资源分配所引起的区域利益格局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强化先发展区域的比较优势,进一步扩大区域发展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工程 水资源 协调度 区域利益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民地区边缘化贫困研究——以丹江口库区为例 被引量:5
13
作者 田艳平 薛福根 《学习与实践》 2009年第10期46-52,共7页
应用来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的入户调查问卷数据,根据人均年收入将库区居民划分为贫困群体和非贫困群体,在此基础上建立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模型,对造成其边缘化贫困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以耕地为代表的传... 应用来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的入户调查问卷数据,根据人均年收入将库区居民划分为贫困群体和非贫困群体,在此基础上建立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模型,对造成其边缘化贫困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以耕地为代表的传统物质资本对库区居民的贫困仍然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耕地数量的缺乏和质量的低下极易造成库区居民的贫困;教育、培训和迁移等人力资本因素对库区居民脱贫有重要的作用,且比健康因素的影响更为突出;居民家庭社会资本的质量比单纯的数量更为重要,与政府部门有着密切关系的居民家庭,不仅其贫困的可能性要小得多,且在获取经济收入方面也有独特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区居民 物质资本 人力资本 社会资本 贫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资源与区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分析——以河南省南阳市为例 被引量:6
14
作者 石智雷 谭宇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138-142,共5页
南阳市是一个水资源相对缺乏的区域,由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空间分布与区域人口、生产力和耕地资源分布不相协调,存在着水资源区域结构性紧缺,在一些区域水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不相匹配。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南阳市对于... 南阳市是一个水资源相对缺乏的区域,由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空间分布与区域人口、生产力和耕地资源分布不相协调,存在着水资源区域结构性紧缺,在一些区域水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不相匹配。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南阳市对于水资源的需求量将会进一步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将会进一步激化。由此可以窥见,我国水资源空间和时间上的不均衡分布,以及部分区域结构性用水紧张问题,将逐渐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这就需要切实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规划和管理,建立城市化发展中节约用水的宏观引导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阳市 水资源 社会经济发展 协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城市圈人口年龄结构变动趋势与城市化进程测度
15
作者 向华丽 石智雷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153-156,共4页
在对武汉城市圈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与城市化进程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年龄移算法和Logistic曲线分别对武汉城市圈未来10年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和城市化发展水平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武汉城市圈年龄结构变动的拐点出现在2009年前后,但... 在对武汉城市圈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与城市化进程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年龄移算法和Logistic曲线分别对武汉城市圈未来10年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和城市化发展水平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武汉城市圈年龄结构变动的拐点出现在2009年前后,但总抚养比的低水平在未来10年仍将成为支持武汉城市圈城市化发展的关键因素,针对圈内各城市存在的独立发展态势,构建武汉城市圈的整体发展战略格局对于武汉城市圈实现新一轮的快速发展极为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城市圈 人口年龄结构变动 城市化进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力供求变化与我国区域经济转变——基于中部省份与沿海省份的对比分析
16
作者 熊艳喜 杨云彦 《西北人口》 CSSCI 2012年第2期11-16,共6页
文章选取中部的湖北省与东南沿海的浙江、广东两省作为比较研究的对象,解析了我国当前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的威廉姆斯(Williamson)拐点与二元经济社会发展的刘易斯(Lewis)拐点客观存在之现实,揭示了两者在市场主导下相互竞合且互为因果... 文章选取中部的湖北省与东南沿海的浙江、广东两省作为比较研究的对象,解析了我国当前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的威廉姆斯(Williamson)拐点与二元经济社会发展的刘易斯(Lewis)拐点客观存在之现实,揭示了两者在市场主导下相互竞合且互为因果的内在逻辑联系,并对我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提出了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廉姆斯拐点 刘易斯拐点 竞合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工社会融合再认识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0
17
作者 褚清华 杨云彦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8-36,共9页
鉴于理论研究、政策与农民工现实期望的巨大差距,从农民工在城市的工作生活情境和现实需求出发重新界定了群体社会融合的内涵,并从经济融合、行为适应和心理融合三个维度实际测量了农民工群体的社会融合水平。对农民工社会融合的影响因... 鉴于理论研究、政策与农民工现实期望的巨大差距,从农民工在城市的工作生活情境和现实需求出发重新界定了群体社会融合的内涵,并从经济融合、行为适应和心理融合三个维度实际测量了农民工群体的社会融合水平。对农民工社会融合的影响因素作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发现教育之外其他因素对不同维度的社会融合存在明显的结构性影响差异。促进农民工社会融合程度全面提升,必须切实推进和落实户籍、社会保障等深层次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社会融合 再认识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出务工人员的职业流动、能力形成和社会融合 被引量:20
18
作者 杨云彦 褚清华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5-80,共6页
从外出务工人员的流动轨迹可以发现,职业流动促进了其能力形成,这种能力对促进城市务工人员的社会融合是至关重要的。基于进城务工人员比较务实的职业定位与发展期望,本文运用湖北、河南3县的调研数据,对能力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 从外出务工人员的流动轨迹可以发现,职业流动促进了其能力形成,这种能力对促进城市务工人员的社会融合是至关重要的。基于进城务工人员比较务实的职业定位与发展期望,本文运用湖北、河南3县的调研数据,对能力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发现:个体特征、家庭禀赋、流动特征对外出务工人员实现非农职业转换的能力形成影响显著;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社会支持等职业上升的能力形成发挥更加重要的影响;不同代际进城务工人员在职业流动过程中的能力形成路径截然不同,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职业发展的能力形成更多是依赖正规教育或技能培训所形成的人力资本积累,而老一代进城务工人员职业发展的能力形成更多是传统手工业技能在城市的再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流动 能力形成 社会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民工“半城市化”的成因、特征与趋势:一个综述 被引量:17
19
作者 吴华安 杨云彦 《西北人口》 CSSCI 2011年第4期105-110,共6页
中国农民工"半城市化"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回顾已有研究,文章归纳了农民工"半城市化"的成因在于城乡二元分割的户籍制度、城市倾向的公共政策、人力资本不足、社会资本缺乏和其他社会文化因素。受这些因... 中国农民工"半城市化"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回顾已有研究,文章归纳了农民工"半城市化"的成因在于城乡二元分割的户籍制度、城市倾向的公共政策、人力资本不足、社会资本缺乏和其他社会文化因素。受这些因素影响,进城农民工在地域、非农就业、居住、公共服务、生活消费、心理认同和政治权利方面表现出城市化的不彻底性。在趋势上,由于渐变的制度环境和城市性累积后的阶层分异,农民工"半城市化"虽是普遍的、长期的,但已在趋弱、且现加速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半城市化 成因 特征 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城市容量的农民工深度城市化探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吴华安 王崇举 石智雷 《西北人口》 CSSCI 2010年第6期82-86,92,共6页
从城市容量角度关注农民工城市化的研究成果比较少见,本文从城市容量出发结合人口城市化的相关研究成果,提出城市容量是一个以人口负荷量为主体,包含自然容量、经济容量和社会容量的三维系统,并建构了人口城市化与城市容量之间交互作用... 从城市容量角度关注农民工城市化的研究成果比较少见,本文从城市容量出发结合人口城市化的相关研究成果,提出城市容量是一个以人口负荷量为主体,包含自然容量、经济容量和社会容量的三维系统,并建构了人口城市化与城市容量之间交互作用的分析框架。认为,在现阶段,城市的自然容量和经济容量有助于人口城市化,而城市的社会容量则因无法满足农民工均等地享受公共服务而延缓着这一过程,也使农民工"半城市化"成为长期现象。因此,作出农民工城市化进程包括两个阶段、四种身份和八个特征的判断。在此基础上,认为,解决农民工"半城市化"的关键须从城市的社会容量着手,系统地考虑三维容量之间的相互嵌入和协调扩张,并提出农民工"深度城市化"的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城市化 农民工 城市容量 深度城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