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快速冷凝粉末冶金技术制备Al-Li-Cu-Mg-Zr合金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尹志民 张新明 +1 位作者 左铁镛 陈振华 《中南矿冶学院学报》 CSCD 1989年第6期630-635,共6页
用快速冷凝技术制备了一种铝-锂合金的微细粉末,粉末体经冷压、真空去气、真空热压致密化,之后在400℃挤压成材。研究了这种合金在不同热处理条件下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与成份相近但用铸锭冶金方法制备的铝-锂合金相比,快速冷凝-粉... 用快速冷凝技术制备了一种铝-锂合金的微细粉末,粉末体经冷压、真空去气、真空热压致密化,之后在400℃挤压成材。研究了这种合金在不同热处理条件下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与成份相近但用铸锭冶金方法制备的铝-锂合金相比,快速冷凝-粉末冶金方法制备的铝-锂合金,其硬度、强度较高,但塑性偏低。文章讨论了塑性偏低的原因以及改善合金塑韧性的可能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末冶金 冷凝 铝合金 铝-锂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Mn准晶粉末的制取和研究
2
作者 陈振华 王云 +2 位作者 魏诗远 钱崇梁 李晋尧 《中南矿冶学院学报》 CSCD 1989年第4期415-420,共6页
本文给出了Al-Mn准晶粉末的制取方法,并且对准晶粉末的形貌、成分、衍射特征和热稳定性能进行了研究。在Al-Mn合金系列中,合金成分和冷却速度对二十面体相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并且Mn含量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提高了二十面体相的热稳定性。实... 本文给出了Al-Mn准晶粉末的制取方法,并且对准晶粉末的形貌、成分、衍射特征和热稳定性能进行了研究。在Al-Mn合金系列中,合金成分和冷却速度对二十面体相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并且Mn含量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提高了二十面体相的热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Al<sub>77.5</sub>Mn<sub>22.5</sub>合金在10<sup>5</sup>~10<sup>6</sup>K/s的冷却速度下,能够得到几乎完全的二十面体相的准晶粉末,这种粉末在673K下加热基本保持其亚稳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Mn准晶 粉末 制粉 粉末冶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calon SiC/7740复合材料及其断裂韧性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王零森 陈熙 +1 位作者 陈柏新 余庆高 《中南矿冶学院学报》 CSCD 1990年第2期184-190,共7页
本研究采用泥浆浸渗技术和热压成形工艺成功地制得了Nicalon SiC束纤维强化7740玻璃复合材料。在热压温度1200℃,压力6.7MPa,持压1h,用氮作保护气体的条件下,材料抗弯强度达780MPa,K_(1c)达25MPam^(1/2)(取p_Q=p_(max))。还研究了纤维... 本研究采用泥浆浸渗技术和热压成形工艺成功地制得了Nicalon SiC束纤维强化7740玻璃复合材料。在热压温度1200℃,压力6.7MPa,持压1h,用氮作保护气体的条件下,材料抗弯强度达780MPa,K_(1c)达25MPam^(1/2)(取p_Q=p_(max))。还研究了纤维体积含量V_f与K_(1C)的关系。实验表明:随着V_f的增加,K_(1C)增加,当V_f达到40%左右时,K_(1C)达到最大值,尔后随V_f增加而降低。本文对复合材料热压致密化机制和V_f对K_(1C)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断裂 韧性 碳化硅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磷基生物陶瓷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阮建明 黄伯云 +1 位作者 林炳 温金海 《中南矿冶学院学报》 CSCD 1992年第1期60-65,共6页
本项研究提供了制取生物活性钙-磷基生物陶瓷材料的重要方法。对比人体骨分析了这种材料的相结构。检测了这种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和讨论了成份和成材工艺条件对材料相结构、微观组织及抗弯,抗压强度等诸因素的作用。并对该材料进行了... 本项研究提供了制取生物活性钙-磷基生物陶瓷材料的重要方法。对比人体骨分析了这种材料的相结构。检测了这种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和讨论了成份和成材工艺条件对材料相结构、微观组织及抗弯,抗压强度等诸因素的作用。并对该材料进行了部分实验和动物实验,以考核该材料的生物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磷基 生物 陶瓷材料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合金化Cu-Ti,Ni-Ti非晶粉末
5
作者 邱光汉 曾科军 +1 位作者 黄泽培 金展鹏 《中南矿冶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1期74-79,共6页
用自制的高能球磨机将Cu-Ti和Ni-Ti二元系的纯金属粉末混合物制成了非晶粉末,确定了用机械合金化制取非晶含金粉末的一般工艺条件。用X射线衍射(XRD)方法研究了机械合金化时的非晶化过程。通过高温XRD和热差分析(DTA)方法检测了非晶粉... 用自制的高能球磨机将Cu-Ti和Ni-Ti二元系的纯金属粉末混合物制成了非晶粉末,确定了用机械合金化制取非晶含金粉末的一般工艺条件。用X射线衍射(XRD)方法研究了机械合金化时的非晶化过程。通过高温XRD和热差分析(DTA)方法检测了非晶粉末的晶化行为。实验发现,球料比应加以限制,在我们的实验条件下10:1是较适当的,机械合金化过程可能保存的少量层状结晶相通过随后在低于晶化温度T_X下的加热可能转化成非晶相。Cu_(43)Ti_(57)非晶粉末的T_X约等于450℃,Ni_(45)Ti_(55)约等于500℃。计算了Cu-Ti二元系在300℃时亚稳相和平衡相的自由能曲线,并根据扩散偶的模型讨论和解释了机械合金化的非晶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TI NI-TI 粉末 非晶化 机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仲钨酸铵对Ag-Sn合金粉末的氧化作用
6
作者 温金海 林炳 《中南矿冶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1期80-85,共6页
本文采用氧化增重法(TGA),研究了添加少量仲钨酸铵(APT)对Ag-Sn合金粉末的氧化作用,用X射线衍射仪、电子探针和金相观察分析了粉末氧化前后相的转变、氧化物的分布、形貌。结果表明,Ag-Sn+APT混合粉末的氧化规律服从Wagner理论;APT的分... 本文采用氧化增重法(TGA),研究了添加少量仲钨酸铵(APT)对Ag-Sn合金粉末的氧化作用,用X射线衍射仪、电子探针和金相观察分析了粉末氧化前后相的转变、氧化物的分布、形貌。结果表明,Ag-Sn+APT混合粉末的氧化规律服从Wagner理论;APT的分解产物及形成的新相Ag_2WO_4作为活性氧原子源,促进Sn的氧化;添加剂APT在0~2.26wt-%成分范围内和相同温度、相同氧化时间条件下,氧化速率随添加量增加而加快;随氧化温度的提高,氧化速率加大,如在800℃下的氧化速率大于700℃下的氧化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仲钨酸铵 Ag-Sn合金 粉末 氧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流处理下气体透过法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瑞福 李世丰 《中南矿冶学院学报》 CSCD 1989年第2期171-175,共5页
气体透过法已经被用来测量粉末的比表面和粒度。细粉末和超微粉末在稳定流动下,伴随有分子流效应。这个效应,30多年来没有从计算上很好解决。本文已解决此问题。
关键词 气体透过法 粉末 比表面 粒度 分子流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化硅陶瓷的烧结致密化研究
8
作者 蒋向阳 吕海波 +1 位作者 林炳 黄培云 《中南矿冶学院学报》 CSCD 1990年第1期59-65,共7页
研究了几个工艺因素对添加Y_2O_3,Al_2O_3的氮化硅陶瓷的烧结致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有少量硅粉的压块较不添加硅粉的同成分陶瓷易实现其致密化;烧结升温速度;α-Si_3N_4→β-Si_3N_4相变温度对致密化无明显影响;含有5%BN粉末的... 研究了几个工艺因素对添加Y_2O_3,Al_2O_3的氮化硅陶瓷的烧结致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有少量硅粉的压块较不添加硅粉的同成分陶瓷易实现其致密化;烧结升温速度;α-Si_3N_4→β-Si_3N_4相变温度对致密化无明显影响;含有5%BN粉末的烧结填料能使陶瓷获得最高的致密度。制得了接近热压陶瓷密度的烧结陶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硅陶瓷 烧结 致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B_4C相含量极细碳化硼粉的制取 被引量:4
9
作者 王零森 方寅初 蒋辉珍 《中南矿冶学院学报》 CSCD 1989年第3期268-275,共8页
用碳管炉硼酐碳热还原法制得了碳化硼粉,其化学成分和杂质含量符合中国国家标准和美国国家标准对一、二级核级粉末的要求,其B_4C含量远高于按上述标准中化学成分折算的值。化学成分折算法经X射线内标法验证,证明是可靠的。两种方法获得... 用碳管炉硼酐碳热还原法制得了碳化硼粉,其化学成分和杂质含量符合中国国家标准和美国国家标准对一、二级核级粉末的要求,其B_4C含量远高于按上述标准中化学成分折算的值。化学成分折算法经X射线内标法验证,证明是可靠的。两种方法获得的结果很接近。上述原始粗B_4C粉经振动球磨和酸洗后获得了成分符合技术标准的微米级B_4C细粉。实验证明:振动球磨的效率较滚动球磨高数倍甚至数十倍;振动球磨的平衡粒度和达到平衡粒度所需的时间也远低于普通球磨相应的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4C相 碳化硼 粉末 制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Ag-W复合粉 被引量:4
10
作者 曾德麟 周红翠 《中南矿冶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6期670-676,共7页
用氢还原Ag_2WO_4制得的Ag-W复合粉烧结的Ag-W电接触合金由于晶粒细和成分均匀,能提高合金的抗熔焊性和电腐蚀性能。本文研究了Ag_2WO_4-Ag_2CO_3共沉淀的生成条件及还原工艺对所得Ag-W复合粉性能的影响,证明:AgNO_3溶液的pH值和共沉淀... 用氢还原Ag_2WO_4制得的Ag-W复合粉烧结的Ag-W电接触合金由于晶粒细和成分均匀,能提高合金的抗熔焊性和电腐蚀性能。本文研究了Ag_2WO_4-Ag_2CO_3共沉淀的生成条件及还原工艺对所得Ag-W复合粉性能的影响,证明:AgNO_3溶液的pH值和共沉淀时Na_2CO_3的加入量影响共沉淀料的Ag含量;反应温度,特别是二阶段还原的温度和时间决定了复合粉的费氏平均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W复合粉 粉末 化学共沉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O_3-B_4C弥散芯块材料的烧结行为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栋生 吴义成 《中南矿冶学院学报》 CSCD 1989年第1期59-65,共7页
本文研讨了Al_2O_3和B_4C粉末的粒度、烧结温度以及成型压力对Al_2O_3-B_4C芯块烧结密度的影响。芯块烧结的行为主要由Al_2O_3粉末的性能所决定,而B_4C则阻碍这一烧结的进行。当Al_2O_3粉末粒径大于6μm后,用烧结很难获得高于90%的密度... 本文研讨了Al_2O_3和B_4C粉末的粒度、烧结温度以及成型压力对Al_2O_3-B_4C芯块烧结密度的影响。芯块烧结的行为主要由Al_2O_3粉末的性能所决定,而B_4C则阻碍这一烧结的进行。当Al_2O_3粉末粒径大于6μm后,用烧结很难获得高于90%的密度。烧结温度高于1600℃后,含B_4C芯块和纯Al_2O_3压坯都发生急剧收缩。高于1750℃后,主要由Al_2O_3发生热解、失氧并挥发严重,导致芯块产生微量膨胀,开孔增加而密度下降和纯Al_2O_3压坯收缩减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2O3-B4C 弥散芯块 烧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Pb-Sr-Ca-Cu-O超导陶瓷的烧结反应与临界电流密度
12
作者 陈康华 黄培云 +2 位作者 吕海波 周桂芝 李晋尧 《中南矿冶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6期677-682,共6页
用高温X射线衍射、SEM-EDX分析、差热分析和目测法确定了Bi-Pb-Sr-Ca-Cu-O超导陶瓷烧结过程中的中间产物的熔融反应,并考察了这种反应对超导陶瓷显微组织和临界电流密度(J_c)的影响。上述综合研究表明,中间产物[30A相与(Sr_(1-x)Ca_x)_2... 用高温X射线衍射、SEM-EDX分析、差热分析和目测法确定了Bi-Pb-Sr-Ca-Cu-O超导陶瓷烧结过程中的中间产物的熔融反应,并考察了这种反应对超导陶瓷显微组织和临界电流密度(J_c)的影响。上述综合研究表明,中间产物[30A相与(Sr_(1-x)Ca_x)_2PbO_4相]的熔融反应产生(Sr_(1-x)Ca_x)_2CuO_3相粗粒,形成成分偏析的显微组织,这是高温反应烧结导致低J_c超导陶瓷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 超导陶瓷 烧结 铋铅锶钙铜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磨条件对Ni_(50)Ti_(50)合金非晶化过程的影响
13
作者 邱光汉 黄泽培 《中南矿冶学院学报》 CSCD 1993年第2期205-210,共6页
采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将元素粉末制成Ni_(50)Ti_(50)非晶合金。X射线衍射用来跟踪非晶化进程,差热分析用来测定非晶的晶化结晶温度。实验结果表明,当采用15∶1的球料比和1.7~2.8m/s的研磨速度时能够获得典型的X射线衍射谱线。杂质铁每小... 采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将元素粉末制成Ni_(50)Ti_(50)非晶合金。X射线衍射用来跟踪非晶化进程,差热分析用来测定非晶的晶化结晶温度。实验结果表明,当采用15∶1的球料比和1.7~2.8m/s的研磨速度时能够获得典型的X射线衍射谱线。杂质铁每小时平均增加速率约为0.03%。差热分析测得的晶化结晶温度为530℃左右,但当加热时间为1h时,晶化结晶温度降至428℃左右,说明等温退火明显降低非晶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磨条件 镍合金 钛合金 非晶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蔓延高温合成技术及发展
14
作者 王零森 《中南矿冶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5期593-597,共5页
本文简述了自蔓延高温合成的发展历史,最新成就和各种技术。主要介绍了化合物和复杂化合物粉的合成,烧结,热致密化,铸造和离心铸造,焊接、涂层以及燃烧波和燃烧机制方面的理论研究。
关键词 化合物 粉末 高温 合成技术 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对L_(10)-TiAl金属间化合物延性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曲选辉 孔祥炎 +1 位作者 黄伯云 钱源 《中南矿冶学院学报》 CSCD 1990年第2期191-197,共7页
本研究测定了64wt-% Ti+(36-X)wt-% Al+Xwt-%Mn(X=0,0.5,1.0,1.5,2.0)合金系列的抗弯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适量的Mn可以显著地改善TiAl金属间化合的的延性。本文从合金组织、晶体结构及位错组态的变化出发,探讨了Mn的作用机制,得出了... 本研究测定了64wt-% Ti+(36-X)wt-% Al+Xwt-%Mn(X=0,0.5,1.0,1.5,2.0)合金系列的抗弯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适量的Mn可以显著地改善TiAl金属间化合的的延性。本文从合金组织、晶体结构及位错组态的变化出发,探讨了Mn的作用机制,得出了如下结论:a.Mn的加入使TiAl合金的晶粒显著细化,减少位错在晶内的塞积长度,从而较难造成裂纹形核所需的应力集中,同时裂纹在位向不同的晶粒内传播也更困难,使合金在断裂前可承受较大的变形。b.TiAl合金的晶格常数轴比(c/a)随Mn含量的增加而趋近于1,提高了晶体的对称性和变形协调性。c.Mn具有稳定TiAl合金中孪晶组织的作用,使TiAl合金的孪生变形较为容易,从而,当正常位错发生缠结、不能对塑性变形进一步作出贡献时,孪生变形将起着主要作用。d.与TiAl二元合金相比,变形后的TiAl+Mn三元合金中,层错明显增多,这表明超位错的运动对TiAl+Mn合金的塑性变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 化合物 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块准晶材料的制备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振华 王云 +1 位作者 周多三 蒋向阳 《中南矿冶学院学报》 CSCD 1990年第1期46-51,共6页
给出了一种大块准晶材料的制取方法,并且对所得材料的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快速凝固制取几乎完全为二十面体相的准晶粉末,通过爆炸成形得到大块准晶材料。研究结果表明,在Al-Mn,Al-Cr和Al-Mn-Cr合金系列中,调整合金成分和冷却速度能够... 给出了一种大块准晶材料的制取方法,并且对所得材料的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快速凝固制取几乎完全为二十面体相的准晶粉末,通过爆炸成形得到大块准晶材料。研究结果表明,在Al-Mn,Al-Cr和Al-Mn-Cr合金系列中,调整合金成分和冷却速度能够制得几乎完全为二十面体相的Al_(77.5)Mn_(22.5),Al_(82)Cr_(18)和Al_(78)Mn_(18)Cr_4准晶粉末,经爆炸成形后,所得的大块准晶材料仍然保持其二十面体相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晶材料 大块 制备 粉末冶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线性粉体动态数学模型的参数估计 被引量:1
17
作者 贺安安 黄培云 吕海波 《中南矿冶学院学报》 CSCD 1989年第1期72-78,共7页
本文探讨了非线性粉体动态数学模型的参数估计方法,研制了用于该方法的计算机软件H-16。用该软件对雾化铁粉热压的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了令人满意的结果。本文还讨论了加速迭代过程的方法,将变步长辛普生积分算法作适当的改进,其积分... 本文探讨了非线性粉体动态数学模型的参数估计方法,研制了用于该方法的计算机软件H-16。用该软件对雾化铁粉热压的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了令人满意的结果。本文还讨论了加速迭代过程的方法,将变步长辛普生积分算法作适当的改进,其积分运算速度可提高一到几十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粉体 参数估计 动态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配比对TiAl有序合金微观组织和变形特性的影响
18
作者 曲选辉 黄伯云 +1 位作者 吕海波 黄培云 《中南矿冶学院学报》 CSCD 1992年第6期706-711,共6页
本研究用三点弯曲实验测定了铝含量为43at·%~56at·%的Ti-Al二元合金的力学性能;利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不同成分合金的微观组织和变形亚结构。实验结果表明:根据不同成分合金的微观组织可将其... 本研究用三点弯曲实验测定了铝含量为43at·%~56at·%的Ti-Al二元合金的力学性能;利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不同成分合金的微观组织和变形亚结构。实验结果表明:根据不同成分合金的微观组织可将其分成三类,即:γ-TiAl单相组织(52at·%~56at·%Al);双态组织(46at·%~50at·%Al)和全片层结构晶粒组织(43at·%~46at·%Al),其中以具有细晶双态组织的合金具有较好的塑性变形能力。本文从微观组织结构和变形位错组态的变化,探讨了合金成分对TiAl基有序合金塑性变形的影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铝合金 显微组织 变形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润滑油评定用高含铅铜基钢背标准轴瓦材料的研制
19
作者 温世达 赵来顺 吕海波 《中南矿冶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5期539-544,共6页
本文根据润滑油评定的原理及其对标准轴瓦材料的要求,研究了预合金粉末的粒度、粒度组成和氧化程度对标准轴瓦材料组织结构的影响;第一次轧制变形量对合金成份控制的作用;合金化学成份、合金层孔隙度及轴瓦表面光洁度对润滑油评定结果... 本文根据润滑油评定的原理及其对标准轴瓦材料的要求,研究了预合金粉末的粒度、粒度组成和氧化程度对标准轴瓦材料组织结构的影响;第一次轧制变形量对合金成份控制的作用;合金化学成份、合金层孔隙度及轴瓦表面光洁度对润滑油评定结果的影响。用含36.5%铅、0.5%锡、63%铜,残余孔隙度小于2%的材料制作的高含铅铜基钢背轴瓦,满足了润滑油评定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滑油 轴瓦材料 含铅铜 钢背 轴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