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时代性、人民性、主流化:国产当代电影中民族舞蹈的银幕书写与价值建构
1
作者 陈晓鹏 谭晶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02-106,共5页
国产当代电影中的民族舞蹈具备鲜明的时代特征,从早期为政治叙事服务到后期凸显民族文化,历经了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的过程,人民性特征显著。回归电影本身,在导演与民族舞蹈艺术形成沟通机制的背景下,局限于区域范畴的民族舞蹈借助银... 国产当代电影中的民族舞蹈具备鲜明的时代特征,从早期为政治叙事服务到后期凸显民族文化,历经了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的过程,人民性特征显著。回归电影本身,在导演与民族舞蹈艺术形成沟通机制的背景下,局限于区域范畴的民族舞蹈借助银幕实现广泛传播。在为电影艺术增添独特韵味的同时,民族舞蹈在多元文化视角下获得主体意识的发展,成为大众都能欣赏的一种艺术形式。国产当代电影作为隶属于新时代文艺创作阶段的作品,透过对电影中的文化元素进行分析,能够透过文化现象窥视导演创作背后的真实观念。文章选择民族舞蹈作为切入点,透过电影中的民族舞蹈特征来分析国产当代电影的叙事逻辑和价值体现。基于对案例的梳理,文章将国产当代电影中的民族舞蹈特征呈现划分为三个部分,即时代性、人民性、主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舞蹈 国产电影 电影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融入高校音乐专业课堂的实践 被引量:23
2
作者 麻书豪 刘慧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51-153,共3页
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是中国音乐文化的瑰宝,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融入到高校音乐专业课堂,实现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教学化和课堂化是弘扬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必经之路。灌输专业性的民族音乐教学理念和架设多元化的高校音乐教育机制是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是中国音乐文化的瑰宝,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融入到高校音乐专业课堂,实现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教学化和课堂化是弘扬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必经之路。灌输专业性的民族音乐教学理念和架设多元化的高校音乐教育机制是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迈进高校课堂的前提。此外,依托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资源优势开发专业性的民族音乐课程体系能够加快少数民族音乐专业课堂化的进程。研究表明,全方位构建师资力量过硬的教师队伍,推动少数民族音乐教学专业化转向是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融入高校专业课堂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音乐文化 多元化教育机制 师资团队 重要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中民族舞蹈的审美艺术 被引量:1
3
作者 杜鹏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0-161,共2页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电影的审美要求也越来越高,仅仅由台词、字幕、图片组合而成的影视作品已无法满足人们在视觉与听觉上的审美需求,舞蹈与音乐成为电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贯穿于影片的始终,其中涵盖的民族舞...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电影的审美要求也越来越高,仅仅由台词、字幕、图片组合而成的影视作品已无法满足人们在视觉与听觉上的审美需求,舞蹈与音乐成为电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贯穿于影片的始终,其中涵盖的民族舞蹈更是反映出我国华夏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其优美的人体旋律冲击着人们的视觉感受,令人赏心悦目之余也具有颇高的艺术价值。本文将以《摆手舞之恋》《花腰新娘》《五朵金花》为例,探析电影中民族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作品 民族舞蹈 艺术审美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索绪尔现代符号学视角下民族文化符号之运用——民族舞蹈创作之民族性体现 被引量:14
4
作者 华毛措 王青璘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5-78,共4页
以索绪尔现代符号学理论为依据,对民族文化符号进行界定,并对其构成进行分析,同时通过分析具有代表性的民族舞蹈作品,找出其中蕴含的民族文化符号,从编创、教学、宣传教育等方面研究如何在舞蹈创作中运用好民族文化符号,为民族舞蹈创作... 以索绪尔现代符号学理论为依据,对民族文化符号进行界定,并对其构成进行分析,同时通过分析具有代表性的民族舞蹈作品,找出其中蕴含的民族文化符号,从编创、教学、宣传教育等方面研究如何在舞蹈创作中运用好民族文化符号,为民族舞蹈创作过程中的民族性体现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绪尔现代符号学 民族文化符号 民族舞蹈创作 民族风格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日之号角,时代之强音——论抗日战争时期的音乐文化——论抗日战争时期的音乐文化 被引量:1
5
作者 王菊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8-110,共3页
抗战歌曲的艺术符号在历史主义的背景之下升华成文化的结晶,同时座架于人类精神长河的节点之上而形成不朽之光辉,个体生命的抗争与民族命运的归正在此音乐文化所传递出的正义、团结与进步力量之作用下而得以有效且生动地把捉。回首历史... 抗战歌曲的艺术符号在历史主义的背景之下升华成文化的结晶,同时座架于人类精神长河的节点之上而形成不朽之光辉,个体生命的抗争与民族命运的归正在此音乐文化所传递出的正义、团结与进步力量之作用下而得以有效且生动地把捉。回首历史上抗战歌曲艺术之"灵氛",不仅仅是将历史与现实视阈融合之下所进行的"一定距离外的独一无二的显现"(1),更是在有音乐所伴随的文化之路上对未来的叩问与启明。摘要:抗战歌曲的艺术符号在历史主义的背景之下升华成文化的结晶,同时座架于人类精神长河的节点之上而形成不朽之光辉,个体生命的抗争与民族命运的归正在此音乐文化所传递出的正义、团结与进步力量之作用下而得以有效且生动地把捉。回首历史上抗战歌曲艺术之"灵氛",不仅仅是将历史与现实视阈融合之下所进行的"一定距离外的独一无二的显现"(1),更是在有音乐所伴随的文化之路上对未来的叩问与启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歌曲 精神文化 正义 团结 进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歌曲演唱风格特色韵味在二度创作中的重要性 被引量:1
6
作者 赵静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2-134,共3页
歌唱中的二度创作是考验一个演唱者对歌曲全方面的综合理解,把握和诠释。其中包括对歌词的理解,对曲作者创作理念的理解:民族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的了解,歌曲的节奏节拍,语言的咬字吐字,歌曲风格特色韵味的把握以及情感的表达等等。本... 歌唱中的二度创作是考验一个演唱者对歌曲全方面的综合理解,把握和诠释。其中包括对歌词的理解,对曲作者创作理念的理解:民族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的了解,歌曲的节奏节拍,语言的咬字吐字,歌曲风格特色韵味的把握以及情感的表达等等。本篇文章主要讲述歌曲风格特色韵味的重要性:因为这是演唱者在演唱不同民族歌曲时最能体现不同民族风格的关键部分。因此我们想要唱出不同民族歌曲的风格特色韵味,除了掌握娴熟的声音技巧外,更要注重民族风格的把握,从而提高民族歌曲演唱的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度创作 民族歌曲 风格特色 韵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体美学视域下舞蹈艺术的审美体验 被引量:6
7
作者 向琨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5-53,共9页
以人体动作为表现手段的舞蹈艺术是身体美学最具代表性的艺术,舞蹈只有在审美体验的过程中才能得到最后的完成。在身体美学理论的观照下,作为审美对象的舞蹈艺术实质是身体审美的内在化,作为审美主体的舞蹈艺术在视听嗅味触五种感官的... 以人体动作为表现手段的舞蹈艺术是身体美学最具代表性的艺术,舞蹈只有在审美体验的过程中才能得到最后的完成。在身体美学理论的观照下,作为审美对象的舞蹈艺术实质是身体审美的内在化,作为审美主体的舞蹈艺术在视听嗅味触五种感官的整体作用下能够产生自觉意识,作为审美活动的舞蹈艺术不仅包含了舞者自我审美所衍化的艺术语言,还离不开观者对舞蹈作品的观赏品评。在舞蹈艺术审美的三种审美范畴属性下,身体美学视域下舞蹈艺术审美的可能性意义可从三个层面来展开:从认识与客观实在的关系认知舞蹈艺术审美最表层的身体性;从生理与心理的双向性分析舞蹈艺术审美最为核心的人文精神的渗透;从价值源于实践的着力点诠释舞蹈艺术审美的价值来源于舞蹈实践活动。而身体美学视域下舞蹈艺术审美体验的心理过程则是体验性品格下身体的在场与卷入、知觉提升下的感性认识与感性生活以及经验获得下艺术形象的转化。基于身体美学视域下舞蹈艺术审美体验的心理过程,观众对舞蹈的审美反应包括现象型模式、语言型模式与情感表达型模式三种建构模式。身体美学视域下的舞蹈艺术审美体验既是观者的审美也是舞者的审美,在观者舞者双向的审美体验下,主体的审美感觉与客体的审美对象在实践中双向建构、同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艺术 身体美学 审美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体性与时间性的交互——论舞蹈在电影艺术中的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饶娆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99-104,共6页
人类学家的研究发现,舞蹈艺术最初作为宗教仪式形成于原始部落。而电影则是形成于19世纪末期的一种艺术类型,是一种综合型的新型艺术门类。[1]就两种艺术的特点而言,舞蹈艺术是以直观、动态的形象依靠主体的动作来完成其艺术表现需要。... 人类学家的研究发现,舞蹈艺术最初作为宗教仪式形成于原始部落。而电影则是形成于19世纪末期的一种艺术类型,是一种综合型的新型艺术门类。[1]就两种艺术的特点而言,舞蹈艺术是以直观、动态的形象依靠主体的动作来完成其艺术表现需要。舞蹈更为强调肢体语言,以丰富而极具表现力和象征性的动作性内容来抒情表意。电影艺术,则是以声、画等技术手段为媒介,在银幕上创造出若干感性、直观的形象,来记录或表现生活,并制造梦与奇观的一门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作性 宗教仪式 原始部落 舞蹈艺术 时间性 肢体语言 一门艺术 论舞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兆乾:黄梅戏音乐与理论的奠基者
9
作者 北鸥 卞萌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29-134,149,共7页
20世纪是黄梅戏曲折生成、发展进而走向辉煌的世纪。王兆乾作为剧作家、作曲家和理论家,对黄梅戏在20世纪后半叶的崛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尤其在黄梅戏配曲和乐理方面,王兆乾堪称最早的先行者和开山者(没有之一)。疏理并阐扬王... 20世纪是黄梅戏曲折生成、发展进而走向辉煌的世纪。王兆乾作为剧作家、作曲家和理论家,对黄梅戏在20世纪后半叶的崛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尤其在黄梅戏配曲和乐理方面,王兆乾堪称最早的先行者和开山者(没有之一)。疏理并阐扬王兆乾从事黄梅戏源流、唱腔之田野调查的史实,改编黄梅戏并为之配曲的创作实践,创构黄梅戏音乐理论的方法与成果,对于促进黄梅戏,及其音乐的革新与发展,对于研究戏曲音乐在二十世纪后半叶的最新进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兆乾 黄梅戏音乐 调性 变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现、造境与塑象:中国当代电影的舞蹈叙事功能探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杜鹏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9-92,共4页
中国当代电影中的舞蹈镜头是电影艺术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第五代导演以后的作品中运用了很多舞蹈元素,“以舞蹈为主要元素的电影,往往以舞蹈为载体,最大限度地利用舞蹈来完成电影叙事。”第五代导演当中的张艺谋、陈凯歌,第六代... 中国当代电影中的舞蹈镜头是电影艺术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第五代导演以后的作品中运用了很多舞蹈元素,“以舞蹈为主要元素的电影,往往以舞蹈为载体,最大限度地利用舞蹈来完成电影叙事。”第五代导演当中的张艺谋、陈凯歌,第六代的贾樟柯以及处于代际游离状态的冯小刚和姜文,都对舞蹈有着浓厚的表达欲望。张艺谋的电影作品《英雄》《十面埋伏》《影》中对中国古典舞的着力书写,陈凯歌《黄土地》中的安塞腰鼓舞段落是画龙点睛之笔;贾樟柯电影的女主角本身就是现代舞演员,几乎每部影片都有精彩的舞蹈表演,其《站台》《山河故人》中皆有女主角的独舞镜头;冯小刚既有对文工团革命舞蹈的独特情怀,又有集商业与艺术一体的《夜宴》;姜文在电影《让子弹飞》《一步之遥》中的群舞镜头皆为其独属的影像风格服务。通过分析上述导演的电影语言特征,总结出舞蹈镜头的三重叙事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电影 第五代导演 《十面埋伏》 《黄土地》 陈凯歌 冯小刚 安塞腰鼓 电影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井俊二的音乐叙事美学——以《你好,之华》为例
11
作者 李月晴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105-108,共4页
电影《你好,之华》作为日本导演岩井俊二执导的首部中国电影,延续了他一贯的强烈个人主义风格,但又跳脱出日式语境的叙事尝试,转而探索东方哲学的跨国相通,实为对华语电影市场的大胆实践,又使其在岩井俊二的电影创作系统中别具一格,并... 电影《你好,之华》作为日本导演岩井俊二执导的首部中国电影,延续了他一贯的强烈个人主义风格,但又跳脱出日式语境的叙事尝试,转而探索东方哲学的跨国相通,实为对华语电影市场的大胆实践,又使其在岩井俊二的电影创作系统中别具一格,并引起电影学界的讨论。总体来看,一系列研究已从电影文本、电影互文、电影美学等不同角度对《你好,之华》进行解读,但多集中在视觉领域,缺乏对电影音乐的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美学 岩井俊二 电影文本 东方哲学 电影音乐 电影创作 华语电影 个人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修辞视角下的舞蹈语言表意
12
作者 陈晓鹏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109-112,共4页
电影是一门雅俗共赏的艺术,以声画的形式完成艺术传达,提供审美体验。而如何艺术性地呈现电影语言正是电影修辞的要义之所在。“从每个角度来看,修辞在一种全面的电影理论中都占有首要的地位。”[1]电影修辞极大程度地体现了创作者的艺... 电影是一门雅俗共赏的艺术,以声画的形式完成艺术传达,提供审美体验。而如何艺术性地呈现电影语言正是电影修辞的要义之所在。“从每个角度来看,修辞在一种全面的电影理论中都占有首要的地位。”[1]电影修辞极大程度地体现了创作者的艺术素养与艺术审美、风格,因此,影视创作者在电影修辞的运用上不断求精、求新。舞蹈融入电影正是电影艺术的一大妙笔,电影中的舞蹈以其“灵与肉”的结合,与电影艺术相互作用,舞蹈艺术也从一门独立的艺术延伸成为电影艺术的修辞手段,电影影像也更为生动地呈现出舞蹈语言的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语言 电影语言 电影修辞 艺术传达 舞蹈艺术 灵与肉 电影影像 审美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叉与分离:电影音乐形态的嬗变模式与传播路径
13
作者 伍莉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104-108,共5页
电影音乐的嬗变模式与传播路径呈现出“分离-交叉-分离”之势,并通过技术、创作、媒介三向维度进行体现:技术是电影音乐的物质载体,电影音乐由发声外附于影片,通过片上发声技术进入电影本体,后又借助技术手段实现独立发声;创作是电影音... 电影音乐的嬗变模式与传播路径呈现出“分离-交叉-分离”之势,并通过技术、创作、媒介三向维度进行体现:技术是电影音乐的物质载体,电影音乐由发声外附于影片,通过片上发声技术进入电影本体,后又借助技术手段实现独立发声;创作是电影音乐的形态内核,早期电影缝合现成音乐,随后发展出专为电影创作的音乐。随着电影音乐价值的逐渐丰富与凸显,电影音乐开始与电影分离并独立完成二次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形态 电影音乐 传播路径 电影本体 二次创作 早期电影 发声技术 电影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动画电影中非遗元素表达的叙事与视觉策略 被引量:4
14
作者 高幸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6-102,共7页
非遗即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由人类创造并传承下来的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习俗仪式、手工技艺等等。这些文化遗产丰富多彩,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背景,因此非遗的保护与传承至关重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 非遗即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由人类创造并传承下来的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习俗仪式、手工技艺等等。这些文化遗产丰富多彩,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背景,因此非遗的保护与传承至关重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记录成为非遗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手段。而以视听为主要形式的影视艺术,通过其天然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非遗文化传承的有效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头传统 信息技术 非物质文化遗产 影视艺术 非遗保护与传承 手工技艺 有效载体 视觉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舒曼《蝴蝶》的演奏技法与二度创作 被引量:2
15
作者 翟晓霞 李生贵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27-129,共3页
浪漫主义钢琴曲典型的代表人物就是舒曼,因为这位伟大的作曲家早年恋爱经历非常坎坷,所以直接影响了他对于音乐的态度。舒曼的作品充满了极为特殊的个人色彩,变化多样,情感丰沛。而这样的特点对于演奏者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 浪漫主义钢琴曲典型的代表人物就是舒曼,因为这位伟大的作曲家早年恋爱经历非常坎坷,所以直接影响了他对于音乐的态度。舒曼的作品充满了极为特殊的个人色彩,变化多样,情感丰沛。而这样的特点对于演奏者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去分析与理解舒曼作品当中的创作背景、艺术特征和演奏技巧,才能在演奏时根据音乐发展和情感变化进行二度创作,更好的诠释作品的艺术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蝴蝶》 舒曼 钢琴作品 艺术特征 演奏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孔子“乐教”的成人之道 被引量:3
16
作者 徐照明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2-97,共6页
孔子的“乐教”既是先秦重要的教育思想,又是先秦治国安邦的重要方略,更是中华礼乐文明的摇篮。与以科学、理性为核心的古希腊“乐教”不同,孔子塑造成人的“乐教”本质在于其所承载、凝练的天地自然之道、社会人伦之道、天人合一之道,... 孔子的“乐教”既是先秦重要的教育思想,又是先秦治国安邦的重要方略,更是中华礼乐文明的摇篮。与以科学、理性为核心的古希腊“乐教”不同,孔子塑造成人的“乐教”本质在于其所承载、凝练的天地自然之道、社会人伦之道、天人合一之道,正是后者涵养了中华传统美育精神,塑造了与西方“感性”“审美”等以形而上意义为中心的美育文化迥然不同,涵盖自然、社会领域,突显人文、伦理等特点的优秀传统美育文化,从而为当前美育的返本开新提供了重要的视角和丰富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乐教 成人之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性符号的喻征:贾樟柯电影声音景观的混杂与本真 被引量:1
17
作者 贾佳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3-76,共4页
现实主义是贾樟柯一直以来的影像风格,也是其电影作品的突出特点。在贾樟柯的电影中,声音不只是电影视听艺术的组成部分,更成为了他描绘影像现实的物性符号。环境声效与音乐媒介熔铸成了具有丰富内涵的声音景观,以此记录了现实社会的复... 现实主义是贾樟柯一直以来的影像风格,也是其电影作品的突出特点。在贾樟柯的电影中,声音不只是电影视听艺术的组成部分,更成为了他描绘影像现实的物性符号。环境声效与音乐媒介熔铸成了具有丰富内涵的声音景观,以此记录了现实社会的复杂风貌。人声语言则成为了贾樟柯本真化纪实风格的独特方式,穿梭于影像和现实之间的声音展现了贾樟柯电影的广阔现实图景,也以此成为其电影艺术中的物性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樟柯 纪实风格 影像风格 声音景观 电影作品 视听艺术 现实图景 符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先秦“乐教”发端时期的主要观念
18
作者 徐照明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90-96,共7页
"乐教"在先秦受到高度关注,除了它在"官学""私学"中的不可或缺的现实存在以外,先秦儒家、道家的探讨、争论亦起到了重要作用。先秦儒家孔孟荀所持的仁义道德的有为之理,与道家老庄所持的道德仁义的无为之... "乐教"在先秦受到高度关注,除了它在"官学""私学"中的不可或缺的现实存在以外,先秦儒家、道家的探讨、争论亦起到了重要作用。先秦儒家孔孟荀所持的仁义道德的有为之理,与道家老庄所持的道德仁义的无为之道,其思想来源于音乐发端时期的思维观念。这种观念不是古希腊基于数的比例和谐的科学观念,也不是神学观念,而是根深蒂固地和人所处的自然界紧密相关的自然性观念,以及在氏族、部落融合的群体生活中建立起来的社会性观念,同时,这两种观念还处于一种未分化的混沌状态。和古希腊旨在追求真理的科学音乐观,重在培养认识真理、热爱真理、身心和谐的公民的教育观不同,中国古代的音乐以道德情感的表现作为其核心,以体现了自然界阴阳五行自然规律的音调感染、启悟人,从而培养身心、人己、天人和谐的"圣贤"人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乐教 儒家道家 仁义道德 思想来源 音乐发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梦回瑶山
19
作者 李生贵(词) 凌旋(曲)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11,共4页
关键词 瑶山 梦回 幸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