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表面活性剂基生物小分子电化学传感进展
1
作者 陈庭飞 张顺润 +3 位作者 刘晓军 朱春楠 刘超 郑冬云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81-1688,共8页
实现对生物小分子的灵敏高效检测具有重要生物医学意义。已提出的检测方法中,电化学传感法因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响应快、灵敏度高等突出优势而备受青睐。独特的结构和性质,使表面活性剂在生物小分子的电化学传感领域应用广泛。通过... 实现对生物小分子的灵敏高效检测具有重要生物医学意义。已提出的检测方法中,电化学传感法因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响应快、灵敏度高等突出优势而备受青睐。独特的结构和性质,使表面活性剂在生物小分子的电化学传感领域应用广泛。通过对已报道工作的对比分析,本文对表面活性剂在生物小分子电化学检测中的应用方式进行了归纳总结、对其可能的电催化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并对其应用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本综述有望为后续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生物小分子 修饰电极 电催化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传感法测定水中亚硝酸盐 被引量:7
2
作者 郑冬云 刘晓军 +3 位作者 朱珊莹 曹汇敏 陈亚光 胡胜水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40-145,共6页
借助于简单可控的在线电聚合方法,溴酚蓝被修饰到玻碳电极表面,制备了聚溴酚蓝修饰玻碳电极。实验表明,聚溴酚蓝薄膜对于亚硝酸盐的电化学氧化具有很好的催化作用。经实验优化,聚溴酚蓝膜的最佳厚度为聚合20圈,最佳的检测底液为pH... 借助于简单可控的在线电聚合方法,溴酚蓝被修饰到玻碳电极表面,制备了聚溴酚蓝修饰玻碳电极。实验表明,聚溴酚蓝薄膜对于亚硝酸盐的电化学氧化具有很好的催化作用。经实验优化,聚溴酚蓝膜的最佳厚度为聚合20圈,最佳的检测底液为pH=4.0的0.01 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亚硝酸盐在传感器上的电化学氧化是一个双电子双质子参与的过程。在最佳检测条件下,亚硝酸盐的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在0.02~109.1μmol/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低至5 nmol/L(S/N=3),所制备的亚硝酸盐传感器线性范围宽、检出限低、稳定性和重现性好、抗干扰能力强,将传感器应用于东湖水样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溴酚蓝 玻碳电极 亚硝酸盐 电化学传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VN-GO复合膜的亚硝酸盐电化学传感器 被引量:3
3
作者 郑冬云 张倩倩 +3 位作者 刘晓军 朱珊莹 曹汇敏 陈亚光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60-63,共4页
通过简单可控的滴涂成膜和在线电聚合方法,将氧化石墨烯(GO)和聚香兰素(PVN)修饰到玻碳电极(GCE)表面,制备了PVN-GO复合膜修饰GCE,即亚硝酸盐(NO^-_2)电化学传感器。伏安研究表明:PVN-GO复合膜对NO^-_2的电化学氧化具有良好的催化作用... 通过简单可控的滴涂成膜和在线电聚合方法,将氧化石墨烯(GO)和聚香兰素(PVN)修饰到玻碳电极(GCE)表面,制备了PVN-GO复合膜修饰GCE,即亚硝酸盐(NO^-_2)电化学传感器。伏安研究表明:PVN-GO复合膜对NO^-_2的电化学氧化具有良好的催化作用。借助于扫描电镜技术和电化学交流阻抗谱(EIS)技术,对PVN-GO复合膜的表面形貌和电导性进行了表征。最优的检测条件下,NO^-_2的检测线性范围为2.0×10^(-8)~1.1×10^(-2)mol/L,检出限低至5.0×10^(-9)mol/L(S/N=3)。对传感器的性能进行了考核,结果表明:该NO^-_2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将传感器应用于南湖水样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香兰素 氧化石墨烯 玻碳电极 亚硝酸盐 电化学传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碳纳米管修饰金电极的多巴胺电化学传感器 被引量:2
4
作者 郑冬云 刘晓军 +3 位作者 朱珊莹 曹汇敏 陈亚光 胡胜水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86-88,共3页
利用偶氮胭脂红B(ACB)对多壁碳纳米管(MWNTs)进行非共价修饰,使其具有水分散性,将MWNTs-ACB水分散液滴涂于金电极表面并置于红外灯下烤干,即制得多巴胺(DA)电化学传感器。伏安研究表明:MWNTs—ACB膜对生物小分子DA的电化学氧... 利用偶氮胭脂红B(ACB)对多壁碳纳米管(MWNTs)进行非共价修饰,使其具有水分散性,将MWNTs-ACB水分散液滴涂于金电极表面并置于红外灯下烤干,即制得多巴胺(DA)电化学传感器。伏安研究表明:MWNTs—ACB膜对生物小分子DA的电化学氧化具有良好的催化作用。最优的检测条件下,DA的检测线性范围为:1.0×10-6~1.0×10-mol/L,检出限低至5.0×10-7mol/L(S/N=3)。对传感器的性能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该DA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将传感器应用于注射液中DA含量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偶氮胭脂红B 电极 多巴胺 电化学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氧温双传感材料的研究
5
作者 曹汇敏 朱倩 +3 位作者 李发光 吴超 郑冬云 朱春楠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3-109,共7页
本文研究了荧光纳米材料与有机染料结合在多传感领域的应用:将荧光纳米材料CdSe/ZnS与有机染料铂(Ⅱ)四(五氟苯基)卟啉包埋于聚氨酯水凝胶D4,经过水解、缩合获得固体薄膜,来实现氧气浓度和温度的同时检测.利用发射峰在524nm的CdSe/ZnS... 本文研究了荧光纳米材料与有机染料结合在多传感领域的应用:将荧光纳米材料CdSe/ZnS与有机染料铂(Ⅱ)四(五氟苯基)卟啉包埋于聚氨酯水凝胶D4,经过水解、缩合获得固体薄膜,来实现氧气浓度和温度的同时检测.利用发射峰在524nm的CdSe/ZnS荧光纳米材料提供温度传感,氧气传感则是基于发射峰为650nm的铂(Ⅱ)四(五氟苯基)卟啉的动态猝灭.所制得的薄膜具有良好的光学稳定性,由405nm的紫外光激发,得到两发射峰互不重叠的光谱.实验结果表明,在氧气浓度(0~30%)和温度(15~67℃)下传感膜能很好地应用于氧气和温度双传感系统,且氧气传感的灵敏系数为9.69×10-4,温度传感系数为-0.0035(误差在±0.0002),该技术为新型便携式多传感器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点 聚氨酯水凝胶 双传感 氧气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聚溴酚蓝-石墨烯复合膜修饰电极的多巴胺电化学传感器 被引量:3
6
作者 陈苏靖 李芳芳 +4 位作者 钟云秀 吴白云 胡岱玉 郑伟 郑冬云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66-1071,共6页
借助于简单可控的滴涂成膜和在线电聚合方法,将溴酚蓝和石墨烯修饰到玻碳电极表面,制备出聚溴酚蓝(PBPB)-石墨烯(GO)复合膜修饰玻碳电极(GCE),即多巴胺(DA)电化学传感器。研究表明,PBPB-GO复合膜对DA的电化学还原具有良好的催... 借助于简单可控的滴涂成膜和在线电聚合方法,将溴酚蓝和石墨烯修饰到玻碳电极表面,制备出聚溴酚蓝(PBPB)-石墨烯(GO)复合膜修饰玻碳电极(GCE),即多巴胺(DA)电化学传感器。研究表明,PBPB-GO复合膜对DA的电化学还原具有良好的催化作用。电化学交流阻抗表征结果显示,相对于裸GCE和PBPB/GCE,PBPB/GO/GCE具有较低的表面电阻,有利于加快电子传递;扫描电镜表征结果显示,PBPB/GO/GCE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有利于对DA的富集。对DA在PBPB/GO/GCE上的电化学传感机理进行考察,结果显示其电化学反应是一个受吸附控制且有质子参与的过程。对DA的检测条件进行优化,溴酚蓝的最佳聚合圈数为15,石墨烯(2 mg/m L)的最佳修饰量为2μL,最佳检测底液为0.1 mol/L Na2HPO4-Na H2PO4缓冲溶液(p H 6.0)。在最优检测条件下,DA的检测线性范围为5.0×10-8~2.0×10-4mol/L,检出限低至1.0×10-8mol/L。DA电化学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将该传感器用于多巴胺注射液中DA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溴酚蓝 石墨烯 玻碳电极 多巴胺 电化学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氧化氮电化学传感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吴颖 刘晓军 +3 位作者 曹汇敏 朱珊莹 朱春楠 郑冬云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2017年第6期1-6,共6页
一氧化氮(NO)的诸多检测方法中,电化学传感法因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便、检测快速等优点而备受关注。近年来,NO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进展主要集中于新型NO敏感功能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其应用。敏感功能材料主要包括碳纳米材料、金属及金属... 一氧化氮(NO)的诸多检测方法中,电化学传感法因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便、检测快速等优点而备受关注。近年来,NO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进展主要集中于新型NO敏感功能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其应用。敏感功能材料主要包括碳纳米材料、金属及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过渡金属配合物和导电聚合物四大类。将这些敏感功能材料进行归纳总结,对于新型高性能NO电化学传感器的研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NO) 电化学传感器 纳米材料 修饰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活化铅笔芯电极的扑热息痛电化学传感器 被引量:3
8
作者 郑霄 陈苏靖 +2 位作者 李芳芳 邓娟 郑冬云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18,共6页
通过将自制铅笔芯电极在0.1 mol/L KClO 4和Na2CO3混合溶液中进行电化学活化,有效提高了铅笔芯电极的电催化性能。所制得的活化铅笔芯电极对扑热息痛的电化学氧化呈现出良好的催化效应,可用于扑热息痛的电化学传感。扫描电镜表征显示,... 通过将自制铅笔芯电极在0.1 mol/L KClO 4和Na2CO3混合溶液中进行电化学活化,有效提高了铅笔芯电极的电催化性能。所制得的活化铅笔芯电极对扑热息痛的电化学氧化呈现出良好的催化效应,可用于扑热息痛的电化学传感。扫描电镜表征显示,该活化电极表面呈多孔疏松结构,拥有较大的比表面积,有利于增强扑热息痛在电极表面的富集,从而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此外,还借助电化学技术对扑热息痛在活化铅笔芯电极上的电化学传感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扑热息痛在传感器表面的电化学氧化是一个两电子两质子的过程。在最佳的检测条件下,扑热息痛的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分别在3.0×10^-6~1.0×10^-5 mol/L及1.0×10^-5~1.0×10^-4 mol/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低至9.0×10^-7 mol/L。将该传感器用于药片中扑热息痛含量的检测,平均回收率为10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笔芯电极 电化学活化 扑热息痛 电化学传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afion-聚苋菜红-石墨烯纳米复合膜修饰玻碳电极的一氧化氮生物医学传感 被引量:1
9
作者 吴颖 杨宁 +2 位作者 金剑 朱春楠 郑冬云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59-564,共6页
通过简单可控的滴涂成膜法和电聚合法,将Nafion-聚苋菜红-石墨烯纳米复合膜固定于玻碳电极表面,构建了一种新型NO生物医学传感界面。电化学表征表明,纳米复合膜对于NO的电化学氧化具有良好的催化效应。借助于电子扫描显微镜技术和电化... 通过简单可控的滴涂成膜法和电聚合法,将Nafion-聚苋菜红-石墨烯纳米复合膜固定于玻碳电极表面,构建了一种新型NO生物医学传感界面。电化学表征表明,纳米复合膜对于NO的电化学氧化具有良好的催化效应。借助于电子扫描显微镜技术和电化学交流阻抗技术对纳米复合膜的电催化机理进行了探讨,并对传感器的性能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具有较宽的线性范围(1.0×10^(-7)~5.1×10^(-4) mol/L),检出限低至1.8×10^(-8) mol/L。方法具有重现性好、稳定性好、灵敏度高以及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将该传感器应用于小鼠母瘤神经细胞释放NO的监测,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苋菜红 石墨烯 纳米复合膜 一氧化氮 生物医学传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