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对农民增收的影响机制--对湖北省50个县(市、区)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波 张春燕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1-122,共12页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处理好生产要素、农村人口和资金的关系。以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政策为着眼点,文章选取湖北省2013-2018年50个县(市、区)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价试点政策对农民增收的刺激效应,并利用中介模型对政策效应...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处理好生产要素、农村人口和资金的关系。以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政策为着眼点,文章选取湖北省2013-2018年50个县(市、区)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价试点政策对农民增收的刺激效应,并利用中介模型对政策效应的机制路径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试点政策显著促进了农民收入水平上升,且对城镇居民增收和县域经济发展具有一定影响,影响效用大小依次为“促进农民收入水平上升”“城镇居民收入水平上升”“县域整体经济发展”。同时,试点政策对周边邻近县居民收入水平和经济增长存在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分析作用机制得出,试点政策主要通过促进地区金融贷款额增长、优化产业结构的路径促进农民收入水平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三权”分置 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 农民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排放约束下湖北省粮食绿色生产技术效率测度及其时空差异研究
2
作者 赵丽平 李新成 侯德林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21期193-200,共8页
采用方向距离函数,以粮食生产碳排放作为非合意产出,对湖北省17个市(州)1998—2017年粮食绿色生产技术效率进行了测算,在此基础上对粮食生产碳排放和粮食生产投入冗余率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研究表明,从时间上看,湖北省粮食绿色生产技术... 采用方向距离函数,以粮食生产碳排放作为非合意产出,对湖北省17个市(州)1998—2017年粮食绿色生产技术效率进行了测算,在此基础上对粮食生产碳排放和粮食生产投入冗余率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研究表明,从时间上看,湖北省粮食绿色生产技术效率较高,但粮食生产碳排放总量和投入冗余率呈波动式变化趋势;从空间上看,湖北省各市(州)碳排放量差异明显,襄阳市最高,神农架林区最低,各投入要素产生投入冗余的地区集中在鄂州、黄石等6个市。最后提出要建立粮食生产奖惩和补偿机制,加强粮食种植者的绿色生产知识培训,加强绿色粮食产品的产销对接,以推动粮食绿色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 绿色生产技术效率 方向距离函数 碳排放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组织模式、产业链整合与小农户生产绿色转型 被引量:1
3
作者 黄炜虹 肖淑娟 +1 位作者 杨彩艳 闵锐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1-390,共10页
基于454份小农户调查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探究产业组织模式与产业链整合对小农户生产绿色转型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相比传统市场交易模式,横向合作模式与纵向协作模式均能够提升小农户生产绿色转型水平,且... 基于454份小农户调查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探究产业组织模式与产业链整合对小农户生产绿色转型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相比传统市场交易模式,横向合作模式与纵向协作模式均能够提升小农户生产绿色转型水平,且紧密型纵向协作模式比松散型纵向协作模式的提升效应更高。中介效应检验表明,产业链整合是产业组织模式影响小农户生产绿色转型的实现机制,增强产业链环节整合能够促进小农户生产绿色转型。作用机制检验表明,产业组织模式通过产业链整合强化小农户的绿色生产自我效能及绿色技术获取能力,并依托这两条路径促进小农户生产绿色转型。异质性分析显示,当村庄组织能力较强时,纵向协作模式对小农户生产绿色转型的带动作用更为显著,反之,横向合作模式则发挥更大作用;在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地区,横向合作模式与纵向协作模式对促进小农户生产绿色转型的效应更为显著。据此,建议提升农业产业组织对小农户的吸纳能力,强化农业产业组织的产业链整合水平,加强村集体与地区政府对农业产业组织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组织模式 产业链整合 小农户 生产绿色转型 农业产业化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地三权分置改革与县域农业经济增长 被引量:17
4
作者 甘天琦 李波 邓辉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7-157,198,199,共13页
作为“农地三权分置”改革的一项配套政策,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是否有效地促进了县域农业经济的增长?基于2013-2019年中国县域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分析了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政策对县域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效果和作用机制。研... 作为“农地三权分置”改革的一项配套政策,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是否有效地促进了县域农业经济的增长?基于2013-2019年中国县域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分析了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政策对县域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效果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政策使试点地区第一产业增加值提高5.6%、人均第一产业增加值提高了4.2%,但其溢出效应使得这一政策的长期效果并不明显;(2)试点政策通过提高规模化生产与农业技术水平两种中介机制,作用于县域农业经济;(3)相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较落后地区的县域农业经济在受到政策冲击后提升效果更加明显。据此提出针对“三权分置”改革的政策建议:在引导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同时,要积极探索金融支持农业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针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地区给予差异化的政策激励,以实现农业经济的长远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权分置改革 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 县域农业经济 双重差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政支持的粮食增产效应及其空间溢出效应——以水稻为例 被引量:7
5
作者 闵锐 胡卓辉 吴清华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1-141,共11页
粮食生产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基石,而与其相关的适度财政支持可以兼顾公共财政资金有效利用、国家安全战略实施。结合水稻在粮食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基于2006-2021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 粮食生产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基石,而与其相关的适度财政支持可以兼顾公共财政资金有效利用、国家安全战略实施。结合水稻在粮食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基于2006-2021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财政支持对水稻总产量的影响机制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财政支持能够促进水稻总产量增长,但这种增产效应存在时滞;财政支持对水稻增产的中介效应主要通过扩大区域水稻生产规模实现;财政支持的增产效应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导致水稻生产在空间分布上呈集聚趋势。鉴于水稻生产的空间异质性,从是否为粮食主产区来看,财政支持的增产效应在粮食主产区更显著;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增产效应在东北地区更显著。因此,需要保持对粮食生产的财政支持力度,促进经营的规模化、效益化、可持续化的良性循环,防控财政支持政策的负向抑制作用,增量资金向包括东北地区的主产区倾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支持 水稻生产 粮食增产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中和目标下中国农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及时空异质性 被引量:12
6
作者 刘雪琪 李波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7-209,共13页
从碳中和视角出发,考虑农地利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固”与“排”的平衡,运用Super-SBM模型测算2005-2019年31个省(区、市)的农地利用效率,并分析其时空特征及动态演进趋势,利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TWR模型)探讨各影响因素作用机理的... 从碳中和视角出发,考虑农地利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固”与“排”的平衡,运用Super-SBM模型测算2005-2019年31个省(区、市)的农地利用效率,并分析其时空特征及动态演进趋势,利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TWR模型)探讨各影响因素作用机理的时空异质性和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中国农地利用效率上升至相对有效水平,其中西南地区最高但呈逐年下降趋势,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陷入“内卷化”陷阱,各地区农地利用效率的差异呈“扩大-缩小-扩大”的变化趋势;(2)相较OLS和GWR模型,GTWR模型解释力和拟合效果更好,种植结构对农地利用效率影响最大且为正向影响;(3)各影响因素对农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程度和方向呈时空异质性;(4)各因素对农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在东西方向的变化趋势大于南北方向,城镇化的影响在东西方向上最敏感,复种指数的影响在南北方向上最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农地利用效率 Super-SBM模型 时空异质性 GTW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