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7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1—2020年数字经济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动态影响--基于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
1
作者 马舒心 毛中明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2期174-180,230,共8页
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综合评价体系,并采用个体时间双向固定的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机制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数字经济的推广虽然提升了本地... 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综合评价体系,并采用个体时间双向固定的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机制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数字经济的推广虽然提升了本地区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但存在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阻碍了周边地区农业农村的现代化进程。提出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持续推进农村三产融合、缩小农民数字鸿沟、因地制宜实施数字经济战略的政策建议,以推动数字经济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深度融合,促进区域协调平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农村现代化 数字经济 空间溢出效应 动态影响 面板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机制研究——农村人力资本视角
2
作者 侯建 吕明芸 +1 位作者 周春涛 崔霄冲 《研究与发展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2-105,共14页
乡村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石,是迈向现代化农业强国的关键抉择。基于中国30个省份乡村产业振兴数据,全面系统地构建乡村产业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非线性动态门槛回归模型,从农村人力资本视角深入探究数字经济对乡村产业振... 乡村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石,是迈向现代化农业强国的关键抉择。基于中国30个省份乡村产业振兴数据,全面系统地构建乡村产业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非线性动态门槛回归模型,从农村人力资本视角深入探究数字经济对乡村产业振兴的异质影响效应。结果表明:目前中国乡村产业振兴水平相对较低,但在长期态势上,呈现出较为稳定的上升趋势,且不同区域之间差异明显。数字经济对乡村产业振兴的影响机制存在明显的农村人力资本异质门槛效应:在农村人力资本水平较低的情况下,数字经济的发展不能有效推动乡村产业振兴,随着农村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并超过临界值时,数字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对乡村产业振兴具有积极的正向驱动效应,即呈现“U”形关系。研究明晰了数字经济赋能乡村产业振兴过程存在的差异性“新现象”,为中国式现代化目标的有效实现提供路径依据和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农村人力资本 乡村产业振兴 动态门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地区能源开发与经济增长效率研究——基于“资源诅咒”假说 被引量:20
3
作者 陈祖海 雷朱家华 刘驰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8-106,共9页
"资源诅咒"现象是伴随着能源资源开发带来的新问题。本文基于2000-2012年间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变截距模型,探讨民族地区"资源诅咒"效应,讨论"资源诅咒"效应的差异性,分析"资源诅咒"效应... "资源诅咒"现象是伴随着能源资源开发带来的新问题。本文基于2000-2012年间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变截距模型,探讨民族地区"资源诅咒"效应,讨论"资源诅咒"效应的差异性,分析"资源诅咒"效应的影响因素,并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权重,构建经济增长效率模型,探讨"资源诅咒"对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民族地区存在"资源诅咒"现象,从单个变量看,能源产业依赖度抑制了云南、广西、贵州、青海、新疆的"资源诅咒"效应,但却加剧了内蒙古和宁夏的"资源诅咒"效应,而能源产业丰裕度和能源开发强度能够缓解青海、宁夏、新疆的"资源诅咒"效应,但加剧了内蒙古、云南、广西、贵州的"资源诅咒"效应;从省际层面看,内蒙古"资源诅咒"效应明显,其他省区表现相对较弱。由面板模型的结果可知,对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的变量是技术创新投入、能源开发强度、物质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起阻碍作用的变量是能源产业依赖度和能源产业丰裕度。从各省区煤炭、天然气、石油产量变化情况看,"资源诅咒"现象的来源主要是煤炭,除了煤炭之外,青海对石油、宁夏对天然气、新疆对石油和天然气的依赖度也很大。从2000-2012年间经济增长效率值的动态变化来看,内蒙古、云南、广西、青海、宁夏"资源诅咒"现象明显,时间拐点分别出现在2004年、2006年、2003年、2001年、2003年;新疆的经济增长效率值离散情况虽然比较严重,但总体来看呈现下降趋势;贵州的"资源诅咒"现象前期表现明显,但在2006年以后"资源诅咒"效应得以消除。民族地区要摆脱"资源诅咒"效应应当优化产业结构,降低对煤炭资源的依赖度,由资源依赖型产业向非资源型经济转移,扩大就业及经济增长空间;从技术创新投入入手,加强科技和教育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加快能源开发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诅咒 能源产业依赖度 经济增长效率 民族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战略选择——基于13个自治州的主因子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李忠斌 李军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7-133,共7页
随着长江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长江流域的交通一体化、市场一体化为该地区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带来重大机遇。在这一宏观战略背景下,沿长江流域少数民族该如何抓住这一重大战略机遇促进自身经济跨越式发展已成社会各界关心的重大话题。借... 随着长江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长江流域的交通一体化、市场一体化为该地区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带来重大机遇。在这一宏观战略背景下,沿长江流域少数民族该如何抓住这一重大战略机遇促进自身经济跨越式发展已成社会各界关心的重大话题。借助于因子分析法,选取长江流域13个少数民族自治州经济发展的10个主要指标,利用主成分提取共同因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各州经济发展的总体情况,结合长江经济带的新的战略机遇,为各州经济发展提出可行的战略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经济发展 自治州 因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资源相对承载力视角下民族地区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路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李俊杰 马楠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3-129,共7页
使用1996—2014年我国民族8省区的面板数据,构建产业资源相对承载力模型及产业发展库兹涅茨曲线模型,对区域产业发展、经济增长、产业资源相对承载能力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民族地区三次产业综合资源相对... 使用1996—2014年我国民族8省区的面板数据,构建产业资源相对承载力模型及产业发展库兹涅茨曲线模型,对区域产业发展、经济增长、产业资源相对承载能力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民族地区三次产业综合资源相对承载力约为32 784.7万人,状态均小于0,呈富裕状态,平均富裕人口约13 817.53万人,平均富裕率高达72.82%。其中第一产业资源相对承载力对区域综合产业资源相对承载力平均贡献率为46.18%,第二产业资源相对承载力平均贡献率为44.38%,第三产业资源相对承载力平均贡献率为9.43%;第三产业资源相对承载力增长速度最快,增长率高达32.68%。产业发展初期,第一产业经济拉动效果最为显著。从产业持续发展与经济增长动态关系来看,第一产业发展呈"倒U型"库兹涅茨曲线关系;第二产业发展呈二次曲线正相关上升部分关系;第三产业发展呈"U型"曲线的关系。基于产业资源相对承载力视角,民族地区产业发展应当遵循如下发展路径:第一产业应当在保证粮食等必要初级产品供给安全的前提下,调整结构,以特色资源为引导,进一步扩大产业特色资源的规模效益;第二产业必须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要任务,走集约发展路线,以产业资源承载能力及生态承载力为红线,保持产业适度规模;第三产业发展应当以扩大规模,提高质量,提升产业资源承载能力为主要任务,充分释放产业资源的资本化能力,推动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资源相对承载力 产业库兹涅茨曲线 产业发展路径 民族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民族经济学学科体系建构的宏观思考 被引量:18
6
作者 李忠斌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79-83,共5页
民族经济学经过20余年的发展虽已成果斐然,但学科地位尚不稳定,究其原因有学科体系建设不完善、研究方法不规范、研究视野宽窄不一等多种因素。要使该学科根深叶盛,还需从宏观、微观及学科的生存基点上再认识,注意与现实结合,努力为现... 民族经济学经过20余年的发展虽已成果斐然,但学科地位尚不稳定,究其原因有学科体系建设不完善、研究方法不规范、研究视野宽窄不一等多种因素。要使该学科根深叶盛,还需从宏观、微观及学科的生存基点上再认识,注意与现实结合,努力为现实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经济学 学科建设 理论与方法 发展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董必武的民族经济思想初探 被引量:1
7
作者 张英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8-41,共4页
民族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董必武认为只有把民族地区经济建设搞好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经济建设才能健康、均衡地发展,提出尊重民族自治权,用法律和自治机构保障民族经济发展,强调民族经济要遵循自力更生与团结互助结合和因地... 民族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董必武认为只有把民族地区经济建设搞好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经济建设才能健康、均衡地发展,提出尊重民族自治权,用法律和自治机构保障民族经济发展,强调民族经济要遵循自力更生与团结互助结合和因地制宜多种经营的方针,指出发展经济培养本民族人才是关键,改善人民的生活是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必武 民族经济思想 繁荣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路径探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小丽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109-111,共3页
文章基于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和测度理论,分别选取8个大项共32个指标,建立湖北民族地区经济增长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和专家赋权法,构建数学模型对湖北民族地区全部10个民族县市逐一进行增长质量测度,根据分析结果探讨提出加大扶... 文章基于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和测度理论,分别选取8个大项共32个指标,建立湖北民族地区经济增长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和专家赋权法,构建数学模型对湖北民族地区全部10个民族县市逐一进行增长质量测度,根据分析结果探讨提出加大扶持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产业、扩大对外开放等四项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增长质量 熵值法 专家赋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进西部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财税思考 被引量:3
9
作者 王迎春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55-59,共5页
如何促进西部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是当前我国政府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首先介绍了发达国家运用财税政策发展经济落后地区的成功经验 ,在此基础上 ,从我国国情出发 ,就运用财税政策促进西部少数民族经济发展问题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 少数民族经济 财政政策 税收优惠政策 转移支付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政支出结构对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叶慧 陈君理 吴佳敏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8-161,共14页
财政对新时代民族地区的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研究通过熵值法,从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祉、绿色生态、安全保障五个维度评估民族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指数,并采用面板回归模型分析了财政支出结构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民族地... 财政对新时代民族地区的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研究通过熵值法,从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祉、绿色生态、安全保障五个维度评估民族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指数,并采用面板回归模型分析了财政支出结构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民族地区财政支出责任重大,主要集中在民生性支出和生产性支出;尽管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低于全国,但呈上升趋势;地方财政支出对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具有综合激励效应,由大到小依次为生产性支出、民生性支出和服务性支出。为提升地方财政支出激励效应,政府需加大投入并优化支出结构,突出重点支出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地方财政 财政支出结构 民族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缘化背景下的中部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成艾华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2007年第2期19-21,68,共4页
边缘化背景下的中部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水平明显滞后,一方面由于该地区距离中部中心城市及经济中心较远,“行政区边缘经济”特征明显;另一方面源于政策上的差异,使得经济发展出现了新的落差。
关键词 中部边缘化 民族自治地方 行政边缘区 政策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机制与空间效应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姜霞 欧阳鹏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2-70,共9页
农村居民消费升级既是畅通经济内循环的内在要求,也是扩大消费需求的关键环节。数字经济作为全新的经济形态,为农村居民消费升级注入了新动能。本文基于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13—2021年的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影响机制... 农村居民消费升级既是畅通经济内循环的内在要求,也是扩大消费需求的关键环节。数字经济作为全新的经济形态,为农村居民消费升级注入了新动能。本文基于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13—2021年的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影响机制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研究数字经济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机制与空间效应。研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能够显著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经济可以通过优化农民收入结构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异质性分析得出,数字经济对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作用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大致呈现出由东向西递增的趋势。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经济不仅促进了本地区的农村居民消费升级,也对邻近地区的农村居民消费升级存在正向溢出效应。本文研究明确了数字经济对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作用路径,为发展数字经济、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农村居民 消费升级 城乡收入差距 空间溢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西部经济技术协作及西部民族地区的应对策略
13
作者 李彦军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5-97,共3页
现阶段,我国东部地区同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在经济发展上的差距已越拉越大,要解决这一问题,单靠少数民族地区自身的力量是不够的。在当前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建立和巩固东部地区与少数民族地区的对口支援和经济技术协作的横向联系,对促进... 现阶段,我国东部地区同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在经济发展上的差距已越拉越大,要解决这一问题,单靠少数民族地区自身的力量是不够的。在当前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建立和巩固东部地区与少数民族地区的对口支援和经济技术协作的横向联系,对促进两类地区的发展和加强区域经济的协调,逐步缩小差距,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分析对口支援及经济技术协作途径的基础上,提出了东部地区进一步搞好对口支援的着力点及西部地区的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技术协作 途径 应对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邓小平发展民族经济的思想与实践
14
作者 张英 《湖北社会科学》 2006年第9期46-48,共3页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提出了民族工作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观点:发展民族经济是做好新时期民族工作的中心任务;发展民族经济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途径;发展民族经济是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保证...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提出了民族工作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观点:发展民族经济是做好新时期民族工作的中心任务;发展民族经济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途径;发展民族经济是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保证。邓小平关于发展民族经济的思想是邓小平民族理论的核心,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突破性贡献,对于指导新时期的民族工作以及当前民族地区小康社会建设的实践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民族经济 民族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富裕目标下民族地区脱贫农户脆弱性测度及治理研究——基于湖北省一州两县的调查
15
作者 叶慧 李丹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0-157,共8页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基础,也是民族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底线任务。基于对湖北省一州两县537户脱贫农户的问卷调查,运用预期脆弱性测度方法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测度脱贫户脆弱性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基础,也是民族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底线任务。基于对湖北省一州两县537户脱贫农户的问卷调查,运用预期脆弱性测度方法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测度脱贫户脆弱性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民族地区脱贫整体效果显著,脱贫农户脆弱性较高,低消费水平是造成脆弱性的主要原因。户主状况、收入水平、日常生活开支和产业扶贫政策对于脆弱性有显著影响。基于此,应从内生动力、全产业链、产业帮扶政策和社会救助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脱贫农户 脆弱性测度 民族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与对策——以宜万铁路对恩施州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为例
16
作者 张继伟 李俊杰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8-81,共4页
"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沪蓉西高速公路"、"宜万铁路"等国家重点工程相继上马,对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拉动效应。我们应抓住发展的机遇,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社... "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沪蓉西高速公路"、"宜万铁路"等国家重点工程相继上马,对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拉动效应。我们应抓住发展的机遇,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作为相对落后的恩施民族地区而言,宜万铁路等国家重点工程的建设必将揭开民族地区开放开发的序幕,有利于民族地区加快市场体系建设,建立大流通,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万铁路 民族地区 经济 影响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地区低碳经济发展现状与路径探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湘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4-161,共8页
在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背景下,民族地区走低碳经济发展之路是必然选择。当前,民族地区低碳经济试点已实现全覆盖,通过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和调整能源结构,持续推进“能耗”双控和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碳汇经济,碳排放强... 在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背景下,民族地区走低碳经济发展之路是必然选择。当前,民族地区低碳经济试点已实现全覆盖,通过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和调整能源结构,持续推进“能耗”双控和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碳汇经济,碳排放强度逐渐降低,碳排放快速增长势头已得到初步扭转,但是“高碳”经济仍占主导,能源结构与产业结构依旧偏重,低碳经济发展环境相对脆弱,面临较大的转型压力。新时代,民族地区应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紧抓国家大力倡导发展低碳经济的时代机遇,立足资源禀赋优势,不断完善低碳经济发展机制,加快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主动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推进低碳技术创新,推广低碳经济试点,充分发挥低碳经济发展后发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低碳经济 能源结构 产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集聚与农业环境效率:非线性关系与空间溢出 被引量:3
18
作者 姚天航 甘天琦 卢珊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98-706,共9页
【目的】经济集聚对农业环境效率具有双重影响,研究经济集聚与农业环境效率的关系对于改善中国农业生产环境、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方法】基于2001—2020年中国28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非线性模型实证分析了... 【目的】经济集聚对农业环境效率具有双重影响,研究经济集聚与农业环境效率的关系对于改善中国农业生产环境、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方法】基于2001—2020年中国28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非线性模型实证分析了经济集聚对农业环境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①经济集聚对农业环境效率的影响呈现出倒“U”型特征,该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②经济集聚对农业环境效率的影响在环境规制强、地形起伏小的地区更加显著。③城市创新能力和农村人力资本水平是经济集聚影响农业环境效率的两个渠道。④进一步研究发现,经济集聚对周边地区农业环境效率在空间上呈现出正“U”型影响。【结论】研究为提高农业环境效率提供了一定的政策依据和经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集聚 农业环境效率 非线性关系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性失速、内向性重整与自主性发展——新冠肺炎疫情下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俊杰 谢宜峰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1-48,共8页
新冠肺炎疫情下,民族地区虽为疫情“轻灾区”,但其经济社会发展失速却可能并非暂时的,而是结构性的,将持续较长时间。它面临着三大产业发展失速、供应链和价值链阻断、脱贫攻坚顺利完成受阻,以及生产生活模式转型等困难。不过,如果经济... 新冠肺炎疫情下,民族地区虽为疫情“轻灾区”,但其经济社会发展失速却可能并非暂时的,而是结构性的,将持续较长时间。它面临着三大产业发展失速、供应链和价值链阻断、脱贫攻坚顺利完成受阻,以及生产生活模式转型等困难。不过,如果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资源内向重新整合得当,也可将之转化为经济跨越式发展、产业转移红利、社会治理服务体系优化,以及中华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的条件。以自主性发展为导向的产业发展、企业发展、脱贫攻坚和社会治理服务,对新形势下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民族地区 发展失速 内向整合 自主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对湖北省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宋萍萍 姜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4期183-190,203,共9页
基于2010—2020年湖北省1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通过双重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分别检验数字经济对湖北省城乡融合发展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影响;通过中介效应模型来探究要素流通、优化配置、就业带动、消费提升和结构升级在数字经... 基于2010—2020年湖北省1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通过双重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分别检验数字经济对湖北省城乡融合发展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影响;通过中介效应模型来探究要素流通、优化配置、就业带动、消费提升和结构升级在数字经济影响城乡融合发展过程的中介作用;最后提出对策和建议。结果表明:①数字经济不仅对本地区城乡融合有直接影响还对其他地区具有溢出效应,推动本地城乡融合发展的同时可以促进周边地区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提升,发挥辐射带动作用。②数字经济有助于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并且数字经济通过要素流通、优化配置、就业带动、消费提升和结构升级进而影响湖北省城乡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城乡融合 指标测度 空间溢出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