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线路遗产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三重逻辑 被引量:2
1
作者 李然 林婵娟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21,共10页
文化线路遗产反映了跨区域、多人群的交流与合作,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资源。就历史逻辑而言,文化线路遗产见证了中华文明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发展历程,记录了各民族共同缔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促进了中华民族共同体... 文化线路遗产反映了跨区域、多人群的交流与合作,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资源。就历史逻辑而言,文化线路遗产见证了中华文明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发展历程,记录了各民族共同缔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促进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近代觉醒,具有实证中华民族发展史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价值。就理论逻辑而言,文化线路上承载着人、物、文化等关键元素的大范围流动,展现了中华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层面凝聚为共同体的过程。就实践逻辑而言,文化线路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应持续深化其保护与活化利用工作,讲好蕴含的中华民族故事,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贡献文化遗产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线路 中华民族共同体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体制机制建设探析
2
作者 曾书清 段超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27,共8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体制包括领导体制、管理体制、合作体制、参与体制,工作机制包括组织领导机制、宣传教育机制、主体协调机制、督查考核机制。目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体制机制建设在地方的民族工作、主体协同关系、...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体制包括领导体制、管理体制、合作体制、参与体制,工作机制包括组织领导机制、宣传教育机制、主体协调机制、督查考核机制。目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体制机制建设在地方的民族工作、主体协同关系、督查考核、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仍有不足。未来要进一步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党委领导体制机制,构筑工作保障体系,强化责任主体协调,构建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推动民族地区各项建设落实主线要求,创新城市工作模式,从而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提供坚实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工作体制 工作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联结机理、驱动路径与风险应对 被引量:9
3
作者 张劲松 曾城皓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2,共12页
人工智能时代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通过探赜人工智能技术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隐逻辑和表征逻辑,明确意识形态是风险由技术领域向民族领域扩散的关键属性,以及其间的技术驱动逻辑和行为塑造... 人工智能时代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通过探赜人工智能技术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隐逻辑和表征逻辑,明确意识形态是风险由技术领域向民族领域扩散的关键属性,以及其间的技术驱动逻辑和行为塑造逻辑。据此分析风险的具象化呈现,包括错误认识催生个体行为异化、舆情泛滥诱发群体倾向异化、话语冲击造成社会规范异化。最后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视角出发提出应构建意识形态立体防护网络、搭建完备的意识形态监管体系以应对风险挑战,进而优化互联网空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具体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联结机理 驱动路径 风险应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探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陈蒙 雷家昂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6-144,共9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凝练和现实表达,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灵魂,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紧密关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彰显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文化自觉,是推进中华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凝练和现实表达,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灵魂,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紧密关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彰显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文化自觉,是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必然选择,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供方向指引;通过树牢法律信仰、型构法律原则和融入法律规则,弘扬国家与民族的整体价值导向、概括指引全社会的价值认同,并具体设定微观的行为模式和制度指示,实现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法治实施的指引和推进。新时代新征程,要关注宪法核心价值观条款完善、民族工作基本法律的核心价值观融入等问题,在规律、技术与价值相互交融的视域下促进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的路径优化。着力增强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的系统性、针对性和精准性,推进入法理念的升华和入法技术的完善,在对各族人民现实生活场景的科学指引与能动改造中推动全社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价值认同 入法入规 中华民族共同体 德法共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民族博物馆的功能确证与建设路径 被引量:10
5
作者 潘红祥 陈双娇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2,共12页
中国民族博物馆历经“民族学标本”陈列、“民族文物”展览、“民族文化遗产”建设三个层级的功能转型。以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的要求观之,现有民族博物馆大多存在单一线性叙事方式需要改进、共创共建“地域性”资源优势需要补强、... 中国民族博物馆历经“民族学标本”陈列、“民族文物”展览、“民族文化遗产”建设三个层级的功能转型。以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的要求观之,现有民族博物馆大多存在单一线性叙事方式需要改进、共创共建“地域性”资源优势需要补强、“中华民族”集体记忆叙事主题缺失的问题。为更好服务于当今主线任务,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要坚持以“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为建设理念,从中华民族整体性、共同性、实体性,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以展馆为载体,激发各民族成员的中华民族共同集体记忆;以文物为媒介,描画各民族融合发展的历史轨迹;以展品为依托,挖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基因,使民族博物馆这一极具象征意义的客观存在形态,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叙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博物馆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历史观 话语叙事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数民族人口流动与空间互嵌——基于湖北省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
6
作者 胡晓 唐胡浩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6-108,共13页
随着“迁徙中国”时代的来临,城乡、东西之间的双向迁移流动与民族人口的分布呈现“流动融居”的新特征,这也是新时代推动各民族全方位嵌入,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体现。基于湖北省第六、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不同于已成为... 随着“迁徙中国”时代的来临,城乡、东西之间的双向迁移流动与民族人口的分布呈现“流动融居”的新特征,这也是新时代推动各民族全方位嵌入,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体现。基于湖北省第六、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不同于已成为少数民族人口长期主要流入地的浙、粤、京等省(市),湖北省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均匀性变化微弱,少数民族人口空间分布同质性较强,民族人口空间互嵌格局差异性大,空间互嵌类型较为单一。需要地方政府在促进区域经济统筹发展、完善公共服务保障、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等方面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让各族群众能够真正“进得来、留得住、有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省 少数民族 流动人口 空间互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金融发展提升“两山”转化水平了吗?——来自西部民族地区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
7
作者 翟华云 李岱玲 李青原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9-120,共12页
在数字经济的大背景下,利用数字金融打破“资源诅咒”效应,提升西部民族地区“两山”转化水平,将“生态高地”转变为“经济高地”,对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至关重要。本文利用2011—2020年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省际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数... 在数字经济的大背景下,利用数字金融打破“资源诅咒”效应,提升西部民族地区“两山”转化水平,将“生态高地”转变为“经济高地”,对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至关重要。本文利用2011—2020年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省际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数字金融发展对“两山”转化水平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基准回归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发展显著提升了我国西部民族地区“两山”转化水平。从分项指标来看,数字金融发展对“金山银山”的提升作用显著大于其对“绿水青山”的影响。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市场一体化程度更深、人力资本水平更高和资源禀赋更好的地区,数字金融发展对“两山”转化水平的提升作用更明显。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发展可以通过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两山”转化水平。本文的研究为进一步提升我国西部民族地区“两山”转化水平,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了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发展 “两山”转化水平 西部民族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英雄人物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吴佳欣 孔凡哲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9期39-43,共5页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有很多关于英雄人物的选文,这些英雄人物蕴含着巨大的教育价值。采用内容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对现行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12册中出现的英雄人物的数量、呈现及分布状况进行量化研究。研究发现,仁人志士和革命忠烈是小...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有很多关于英雄人物的选文,这些英雄人物蕴含着巨大的教育价值。采用内容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对现行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12册中出现的英雄人物的数量、呈现及分布状况进行量化研究。研究发现,仁人志士和革命忠烈是小学三个学段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英雄类型,英雄人物呈现出多系统渗透并以课文为主,近现代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总数中占比最高。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英雄人物选文以真实历史事件为主,英雄人物角色广泛但男女性别比例有待调整。在教材编写方面,要加强顶层设计,摆脱经验式的传承;拓宽教材呈现方式,解决教材容量有限的问题;适时更新英雄人物,塑造时代楷模。在教学实践方面,当呈现英雄人物时,重点阐述英雄人物的当代价值;在英雄人物的呈现位置中,建立选文系统与其他系统的联系;在各学段教学中,重视融合爱国主义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编版 小学语文教材 英雄人物 教材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岭南溪洞与中晚唐内政外患连环关系
9
作者 齐子通 《学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8-129,共12页
安史之乱诱发岭南溪洞叛乱。细致梳理安史之乱期间岭南溪洞数次叛乱的时间次序,发现其与安史叛军存在明显南北呼应关系,唐代宗、唐德宗时期的岭南溪洞叛乱也与北方政局动荡有关。岭南溪洞叛乱攻略州县,影响波及黔中、湖南、江西等地,这... 安史之乱诱发岭南溪洞叛乱。细致梳理安史之乱期间岭南溪洞数次叛乱的时间次序,发现其与安史叛军存在明显南北呼应关系,唐代宗、唐德宗时期的岭南溪洞叛乱也与北方政局动荡有关。岭南溪洞叛乱攻略州县,影响波及黔中、湖南、江西等地,这些都属于内政连锁关系,影响了唐王朝南方统治秩序。但是随着唐与南诏、林邑等关系紧张,岭南溪洞割据势力的长期存在已超出内政影响,他们游离于唐、南诏、林邑之间,在唐后期南方边疆地缘政治中扮演重要角色,成为诱发外患的重要力量。先贤多言南诏与唐朝灭亡之连锁关系,事实上岭南溪洞势力是这一关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对该问题的探讨,有助于分析唐后期中央与南方边疆地区的权力关系,也为重新认识唐朝灭亡提供新的观察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唐 岭南溪洞 南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惠金融参与影响农户内生动力吗?——基于宁夏575位农户的调研数据 被引量:3
10
作者 熊芳 周文定 韩纪江 《财经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46,共11页
农户内生动力不足是当前制约我国“三农”发展的痛点和难点。基于制度逻辑视角,以希望作为农户内生动力的代理变量,利用宁夏575位农户的调研数据,证实普惠金融参与能显著提升农户的希望,激发农户内生动力。具体表现为:参与普惠金融业务... 农户内生动力不足是当前制约我国“三农”发展的痛点和难点。基于制度逻辑视角,以希望作为农户内生动力的代理变量,利用宁夏575位农户的调研数据,证实普惠金融参与能显著提升农户的希望,激发农户内生动力。具体表现为:参与普惠金融业务类型越多,农户希望提升越多;普惠金融参与主要通过社会比较和社会互动影响农户希望;相对于低收入家庭和男性,普惠金融参与对高收入家庭和女性的希望影响更大;贷款能显著提升农户希望,存款、保险和理财对农户希望的影响不显著或不稳定。由此,从推动更多农户参与普惠金融业务,积极拓展金融服务边界、帮助农户搭建社会网络和社交平台,以及有针对性地创新乡村振兴专属产品三个层面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惠金融 制度逻辑 内生动力 希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