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6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机化学实验线上预习及穿插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乙酰苯胺制备为例
1
作者 周忠强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9-182,共4页
探索采用超星学习通线上检查预习效果,让学生把更多的时间用来掌握实验原理、思考相关问题,从而提高了预习效果和教学效率。合理分配教学内容,利用实验过程中等待的间歇期,结合实验现象进行穿插式讲授和讨论,启发学生积极参与,调动其学... 探索采用超星学习通线上检查预习效果,让学生把更多的时间用来掌握实验原理、思考相关问题,从而提高了预习效果和教学效率。合理分配教学内容,利用实验过程中等待的间歇期,结合实验现象进行穿插式讲授和讨论,启发学生积极参与,调动其学习主动性。这种教学模式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既强化了教师的指导作用,也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提高教学效率和提升实验课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化学实验 穿插式教学 乙酰苯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Ir合金@超支化聚合物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催化硝基苯加氢性能研究
2
作者 王文涛 张明明 +2 位作者 邓益 赵燕熹 黄涛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9-93,共5页
以IrCl_(3)和PdCl_(2)为金属前驱体,120℃反应1 h得到端羟基超支化聚合物(HBP)负载的双金属复合材料,继而在350℃煅烧2 h合成得到HBP自组装碳骨架限域稳定的Pd-Ir合金纳米粒子(Pd-Ir@HBP-350)。结果表明,以Pd-Ir@HBP-350为硝基苯加氢催... 以IrCl_(3)和PdCl_(2)为金属前驱体,120℃反应1 h得到端羟基超支化聚合物(HBP)负载的双金属复合材料,继而在350℃煅烧2 h合成得到HBP自组装碳骨架限域稳定的Pd-Ir合金纳米粒子(Pd-Ir@HBP-350)。结果表明,以Pd-Ir@HBP-350为硝基苯加氢催化剂,在异丙醇中,1.5 MPa H_(2)压力下60℃反应2 h,硝基苯转化率为100%,苯胺选择性达99%以上,表现出高催化活性、高选择性、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重复使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化聚合物 Pd-Ir合金 复合纳米材料 硝基苯 加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铁矿作为锂电池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8
3
作者 王大刚 范力仁 +3 位作者 王圣平 范畴 何明中 栗海峰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93-96,共4页
对天然黄铁矿进行深加工后获得平均粒径为13μm,w(Fe)、w(S)分别为45.30%、50.95%的超微细黄铁矿粉,并以高级脂肪酸盐对其进行改性,采用TG/DSC、XPS及XRD对粉体进行了表征。XRD和TG/DSC分析表明粉体主要物相为黄铁矿FeS2,表面包覆着有... 对天然黄铁矿进行深加工后获得平均粒径为13μm,w(Fe)、w(S)分别为45.30%、50.95%的超微细黄铁矿粉,并以高级脂肪酸盐对其进行改性,采用TG/DSC、XPS及XRD对粉体进行了表征。XRD和TG/DSC分析表明粉体主要物相为黄铁矿FeS2,表面包覆着有机改性剂;XPS分析结果表明,改性前后黄铁矿表面S分别以SO42-和[S2]2-形式存在,而Fe均以Fe3+形式存在。对粉体试样进行电化学阻抗谱、恒电流放电测试和循环伏安测试,结果表明,改性黄铁矿具有较小的电荷转移电阻和较好的导电性;常温下以0.354A电流放电,截止电压为0.5V,改性黄铁矿的放电电位平台为1.44V,放电比容量达850mAh/g,接近理论容量890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 锂电池 正极材料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化学教学实验的改进与拓展设计
4
作者 胡晓允 胡贻煌 +3 位作者 刘凯 王江曼 李红艳 张道洪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7-171,181,共6页
“香豆素-3-羧酸的制备”是一个经典的有机化学教学实验。一般采用哌啶催化Knoevenagel反应合成香豆素-3-羧酸乙酯,但哌啶为第二类易制毒试剂,属于管制药品,气味大、腐蚀性强。该实验缺少产物性质应用的相关实验,仅涉及有机物的制备和... “香豆素-3-羧酸的制备”是一个经典的有机化学教学实验。一般采用哌啶催化Knoevenagel反应合成香豆素-3-羧酸乙酯,但哌啶为第二类易制毒试剂,属于管制药品,气味大、腐蚀性强。该实验缺少产物性质应用的相关实验,仅涉及有机物的制备和纯化。因此,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与拓展设计:采用功能化离子液体催化Knoevenagel反应,实现了香豆素-3-羧酸乙酯的绿色合成;通过香豆素-3-羧酸与Eu3+配位后荧光的“开-关”实验丰富了实验教学内容。实验现象明显,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金属离子与配体之间的络合反应,实现了“有机合成”与“性质应用”相统一。该设计实验加强了学科的交叉融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绿色化学理念和创新性思维,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豆素-3-羧酸 功能化离子液体 KNOEVENAGEL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S/BiVO_(4)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冯好胜 钟译瑱 +2 位作者 张奇晰 赵燕熹 黄涛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4-100,106,共8页
以BiVO_(4)纳米棒为载体,采用室温共沉淀法制备了BiVO_(4)负载ZnS量子点的纳米复合材料,利用SEM、TEM、XRD和FT-IR等对其组成、结构、形貌进行表征;以四环素(TC)为污染物,考察了ZnS/BiVO_(4)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与纯ZnS和Bi... 以BiVO_(4)纳米棒为载体,采用室温共沉淀法制备了BiVO_(4)负载ZnS量子点的纳米复合材料,利用SEM、TEM、XRD和FT-IR等对其组成、结构、形貌进行表征;以四环素(TC)为污染物,考察了ZnS/BiVO_(4)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与纯ZnS和BiVO_(4)相比,ZnS/BiVO_(4)复合材料对TC光催化降解的性能显著增强,其中,Zn/Bi摩尔比为2/1的ZnS/BiVO_(4)-2/1样品对TC的降解效果最佳,1 h内TC(20 mg/L)清除率达到83.5%。自由基猝灭实验证实光生空穴(h^(+))、超氧自由基(·O_(2)^(-))及羟基自由基(·OH)均在ZnS/BiVO_(4)-2/1样品光催化降解TC过程中发挥作用,初步阐述了ZnS/BiVO_(4)-2/1光催化TC降解的Z型异质结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S BiVO_(4) 四环素 光催化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高校综合化学实验设计与实践
6
作者 王朗 王献 《绿色科技》 2014年第6期326-327,共2页
指出了民族高校综合化学实验开展的重要性,给出了实验设计的思路及在实践环节用到的实验教学模式:分别为"循序渐进"教学模式和"开放式"教学模式。提出了未来综合化学实验发展的建议,应加大综合实验的比例和投入,对... 指出了民族高校综合化学实验开展的重要性,给出了实验设计的思路及在实践环节用到的实验教学模式:分别为"循序渐进"教学模式和"开放式"教学模式。提出了未来综合化学实验发展的建议,应加大综合实验的比例和投入,对实验成绩实行评价制度以及搭建信息化教学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化学实验 民族高校 实验设计 实验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化学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之案例设计与分析 被引量:17
7
作者 户业丽 程波 +2 位作者 吕中 韩新才 沈长虹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6期106-109,共4页
案例教学法是被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将其应用于生物化学教学中,并用图解的形式给出案例的归纳与分析,使抽象难懂、错综复杂、生涩冷僻的教学内容变得直观明了。加深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与学生学习的主动... 案例教学法是被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将其应用于生物化学教学中,并用图解的形式给出案例的归纳与分析,使抽象难懂、错综复杂、生涩冷僻的教学内容变得直观明了。加深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案例教学 生物化学 设计与分析 图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花椒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祝丹 郑桐 +1 位作者 陈玉 杨光忠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24-427,共4页
运用正相、反相硅胶柱层析和HPLC对野花椒(Zanthoxylum utile Huang)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并利用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野花椒茎木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茵芋碱(1),白藓碱(2),γ-花椒碱(3),得卡瑞花椒碱(... 运用正相、反相硅胶柱层析和HPLC对野花椒(Zanthoxylum utile Huang)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并利用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野花椒茎木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茵芋碱(1),白藓碱(2),γ-花椒碱(3),得卡瑞花椒碱(4),辛夷脂素(5),horsfieldin(6),表芝麻脂素(7),6,7,8-三甲氧基香豆素(8),滨蒿内酯(9),对羟基肉桂醛(10),β-谷甾醇(11).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属 野花椒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竹果树皮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徐婧 崔圆圆 +2 位作者 牛艳芬 杨光忠 陈玉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79-583,共5页
目的研究木竹果Garcinia multiflora Champ树皮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方法木竹果树皮的乙酸乙酯提取物采用硅胶和HPLC色谱柱进行分离纯化,波谱技术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MTT法检测化合物对RAW264.7细胞活力的影响,Griess法检测LPS诱... 目的研究木竹果Garcinia multiflora Champ树皮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方法木竹果树皮的乙酸乙酯提取物采用硅胶和HPLC色谱柱进行分离纯化,波谱技术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MTT法检测化合物对RAW264.7细胞活力的影响,Griess法检测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中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从中分离并鉴定出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β-胡萝卜苷(1)、2,6-二甲氧基对苯醌(2)、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3)、4-丙酮基-3,5-二甲氧基-1,4-对醌醇(4)、1-羟基-3,6,7-三甲氧基口山酮(5)、1,6-二羟基-3,7-二甲氧基口山酮(6)、GB1a glucoside(7)、volkensiflavone(8)、fukugetin(9)。其中,化合物8和9可抑制NO的生成,IC50分别为25.48和44.17μmol/L。结论化合物1-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而且化合物8和9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竹果 树皮 化学成分 抗炎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汉平原高砷地下水区地下水的化学特征及指示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靖文 叶恒朋 +3 位作者 熊培生 杜冬云 李明健 周素华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5-39,共5页
以江汉平原中部的仙桃市、洪湖市2个砷中毒病区作为典型研究区,每处分别取了30户手压井水样,通过对样品中As浓度的分析、测试,并结合分析水样总溶解固体(TDS)、pH、氧化还原电位(ORP,以Eh表征)、SO42-、NO3-、Cl-、HCO3-、Fe、Mn等... 以江汉平原中部的仙桃市、洪湖市2个砷中毒病区作为典型研究区,每处分别取了30户手压井水样,通过对样品中As浓度的分析、测试,并结合分析水样总溶解固体(TDS)、pH、氧化还原电位(ORP,以Eh表征)、SO42-、NO3-、Cl-、HCO3-、Fe、Mn等指标,探讨了地下水中As浓度与化学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所取60份水样中,As质量浓度最高值为1.560 mg/L,超过0.05mg/L的有17份水样,超标率为28%;研究区地下水pH为6.01~7.16,平均为6.56,明显偏酸性,Eh为13.6~75.3 mV,平均为44.2 mV,呈弱氧化性,该结果与中国山西大同盆地、山阴地区、内蒙古河套平原等原生高砷水地区有着明显的差异;水样的As浓度与TDS、HCO3-、Fe、Mn浓度呈正相关,与SO42-、NO3-浓度呈负相关,研究区地下水环境是典型的高砷水赋存环境;水样中TOC质量浓度为2.35~5.32 mg/L,平均为3.29 mg/L,溶解性有机物对水体中As的迁移转化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汉平原 地下水 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Fe_2O_3为原料合成FePO_4及其在正极材料LiFePO_4合成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涛 印野 刘浩文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7-211,共5页
以Fe2O3、NH4H2PO4和H2NCONH2为原料,采用流变相法合成FePO4,探究了温度对其合成过程的影响。以此FePO4为铁源,再采用流变相法制备出正极材料LiFePO4。产物FePO4和LiFePO4的晶型、形貌分别通过XRD和SEM表征,XRD结果表明,FePO4属三斜晶系... 以Fe2O3、NH4H2PO4和H2NCONH2为原料,采用流变相法合成FePO4,探究了温度对其合成过程的影响。以此FePO4为铁源,再采用流变相法制备出正极材料LiFePO4。产物FePO4和LiFePO4的晶型、形貌分别通过XRD和SEM表征,XRD结果表明,FePO4属三斜晶系,具有α-石英结构,而LiFePO4属于斜方晶系,具有橄榄石结构;SEM结果表明,FePO4样品颗粒呈层状分布,LiFePO4晶体形貌为类球形,两者分散度良好,平均粒径均为2μm左右;对所得正极材料LiFePO4进行恒电流充放电测试,其初始放电容量达163.4 mAh/g。采用循环伏安、交流阻抗等对LiFePO4电化学性能表征,结果均显示其电化学性能良好。表明以Fe2O3为原料采用流变相法所得磷酸铁是合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较理想的铁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磷酸铁 磷酸铁锂 流变相合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复合材料对废水中汞离子的吸附 被引量:11
12
作者 谢光勇 杜传青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4-26,46,共4页
以壳聚糖为基质,通过化学键合方法制备了铝涂覆的壳聚糖-铝氧化物复合材料;发现其对水溶液中的汞离子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研究了反应温度、时间、溶液起始浓度等条件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壳聚糖复合材料对汞离子的吸附量随反应温度的升高... 以壳聚糖为基质,通过化学键合方法制备了铝涂覆的壳聚糖-铝氧化物复合材料;发现其对水溶液中的汞离子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研究了反应温度、时间、溶液起始浓度等条件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壳聚糖复合材料对汞离子的吸附量随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以化学吸附为主;随着溶液中离子的起始浓度的增大,吸附量迅速增加,而吸附率则下降;对于低浓度的溶液,常温下吸附率可达90%以上,而对于浓度较高的溶液,吸附量高达900mg/g以上;与未改性的壳聚糖及无机氧化铝相比,壳聚糖复合材料对汞离子的吸附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壳聚糖经改性后,热稳定性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复合材料 汞离子 吸附 铝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刚纂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芸芳 田学军 +1 位作者 杨光忠 陈玉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8年第3期396-399,共4页
利用系统溶剂提取法、正相和反相硅胶柱色谱法等手段,从金刚纂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化合物经波谱分析鉴定为3,3’,4-’tri-O-methylellagic acid(1),3,3-’di-O-methylellagic acid(2),6,7,8-trimethoxy-coumarin(3),7-hyd... 利用系统溶剂提取法、正相和反相硅胶柱色谱法等手段,从金刚纂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化合物经波谱分析鉴定为3,3’,4-’tri-O-methylellagic acid(1),3,3-’di-O-methylellagic acid(2),6,7,8-trimethoxy-coumarin(3),7-hydroxy-6-methoxy-coumarin(4),Kaempferol-3-O-a-L-rhamnopyranoside(5),胡萝卜苷(6).其中,化合物2,4,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并对其中的两个香豆素化合物3和4的光活化抗微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化合物3和4在黑暗中和紫外光的照射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胞杆菌未表现出抗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戟属 金刚纂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极材料Li_4Ti_5O_(12)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浩文 刘针邑 唐定国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742-745,共4页
电极材料Li_4Ti_5O_(12)是一种具有"零应变"性质的负极材料,电化学性能十分优异,是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热点之一。制备Li_4Ti_5O_(12)材料的方法除了传统的高温固相合成法,还有溶胶-凝胶法、水热(溶剂热)法、高能球磨法... 电极材料Li_4Ti_5O_(12)是一种具有"零应变"性质的负极材料,电化学性能十分优异,是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热点之一。制备Li_4Ti_5O_(12)材料的方法除了传统的高温固相合成法,还有溶胶-凝胶法、水热(溶剂热)法、高能球磨法、微波法和喷雾干燥法等。综述了近几年来Li_4Ti_5O_(12)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_4Ti_5O_(12) 负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制备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聚苯乙烯-氯甲基苯乙烯材料的合成及其对蒽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胡静荣 吕浩永 +2 位作者 刘惠玲 刘王玮 张慧娟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64-470,共7页
采用4-氯甲基苯乙烯(VBC)为单体,二乙烯基苯为交联剂(DVB),以磁性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S)修饰硅胶微球为核,在偶氮二异丁腈(AIBN)引发下,以甲苯和聚乙二醇2000的混合溶液(质量比1∶2)为联合致孔剂,原位聚合制备了磁性... 采用4-氯甲基苯乙烯(VBC)为单体,二乙烯基苯为交联剂(DVB),以磁性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S)修饰硅胶微球为核,在偶氮二异丁腈(AIBN)引发下,以甲苯和聚乙二醇2000的混合溶液(质量比1∶2)为联合致孔剂,原位聚合制备了磁性聚苯乙烯-氯甲基苯乙烯材料(Fe3O4@Si O2@DVBVBC)。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和氮气物理吸附对该材料的结构和组成特性进行了表征。以蒽为考察对象,对制备材料的吸附性能进行了考察,发现单体和交联剂的质量比对材料的吸附能力影响较大。当单体和交联剂的质量比为1∶4时,对蒽的吸附性能最佳。材料的孔结构会影响吸附平衡时间。制备的材料对蒽能够在30 min内达到吸附平衡且吸附率达95%。该材料对多环芳烃化合物的吸附主要依靠疏水作用。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材料对蒽的吸附性能对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具有较好的拟合程度。采用2 mL乙腈涡旋15 min可将99%的蒽洗脱下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聚苯乙烯-氯甲基苯乙烯材料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糊精包埋方酰胺衍生物基化学探针的制备及其阴离子识别 被引量:1
16
作者 施瑞 陈树森 +3 位作者 季嘉雯 吴小雪 李丽洁 束庆海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7-211,共5页
制备了新型β-环糊精包埋方酰胺衍生物SA(1,2,3,8-四氢环丁[b]喹喔啉-1,2-二酮)的化学探针,用于I^-和NO_2^-的选择性识别.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考察了包合物与F^-、Cl^-、Br^-、I^-、PF_6^-、SO_4^(2-)、CO_3^(2-)、NO_3^-、NO_2^-的... 制备了新型β-环糊精包埋方酰胺衍生物SA(1,2,3,8-四氢环丁[b]喹喔啉-1,2-二酮)的化学探针,用于I^-和NO_2^-的选择性识别.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考察了包合物与F^-、Cl^-、Br^-、I^-、PF_6^-、SO_4^(2-)、CO_3^(2-)、NO_3^-、NO_2^-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I^-和NO_2^-的存在下包合物溶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别在262和365nm处吸收强度显著增强出现特征吸收峰,揭示了探针对I^-和NO_2^-具有较好的定性选择识别,并通过滴定试验分别对I^-和NO_2^-进行了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离子识别 方酰胺衍生物 Β-环糊精 碘离子检测 亚硝酸根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氧化态的离子掺杂对LiMn_2O_4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浩文 买帅 +2 位作者 胡玉梅 刘惠玲 张克立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066-1070,共5页
以CH3COOLi·2H2O、(CH3CO2)2Mn·4H2O、氧化物和柠檬酸为原料,采用流变相法经过2次灼烧后得到了不同氧化态离子掺杂的尖晶石化合物LiMn1.95M0.05O4(M:Li,Mg,Co,Ti,V)。通过X射线衍射测试技术对合成的产物物相进行表征,所得产... 以CH3COOLi·2H2O、(CH3CO2)2Mn·4H2O、氧化物和柠檬酸为原料,采用流变相法经过2次灼烧后得到了不同氧化态离子掺杂的尖晶石化合物LiMn1.95M0.05O4(M:Li,Mg,Co,Ti,V)。通过X射线衍射测试技术对合成的产物物相进行表征,所得产物均具有纯相尖晶石结构。同时应用软件计算了其晶格常数,结果发现金属离子的掺杂不同程度地减少晶格大小。通过循环伏安法研究发现,在4V区域有2步可逆过程发生,对应于锂离子的脱嵌。掺杂的金属离子对于峰电位以及峰面积都有影响。Mn3+的含量越低,峰的面积越小。金属离子与氧的键能越大,峰电位越高。50次充放电循环测试表明,通过掺杂改性来改善尖晶石LiMn2O4的电化学性能时,在掺杂相同量阳离子的尖晶石化合物中,以选择氧化态为Co3+掺杂的化合物具有最佳的充放电容量和循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尖晶石 氧化态 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酯型超分散剂在聚乙烯/无机填料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武照强 冯开才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21-123,127,共4页
合成了以聚12-羟基硬脂酸为溶剂化链,四乙烯五胺为锚固基团的"梳形"超分散剂t-PTHSA,并将其用于聚乙烯/高岭土复合材料。超分散剂对聚乙烯/高岭土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具有明显的增强效果和分散作用。复合材料脆断面的金相显微... 合成了以聚12-羟基硬脂酸为溶剂化链,四乙烯五胺为锚固基团的"梳形"超分散剂t-PTHSA,并将其用于聚乙烯/高岭土复合材料。超分散剂对聚乙烯/高岭土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具有明显的增强效果和分散作用。复合材料脆断面的金相显微镜直接观察和基于热重分析的数理统计法研究结果表明,数均分子量为2900的t-PTHSA超分散剂对超微细的无机填料高岭土有良好的分散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羟基硬脂酸 超分散剂 聚乙烯 高岭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氟辛烷磺酸新型替代物6:2氟调聚磺酸/盐的环境检测及毒性研究进展
19
作者 陶秋英 胡正 王献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40,共13页
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PFOS)是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的代表物质,因其生物累积性、环境持久性以及潜在的致癌风险,于2009年被列入《斯德哥尔摩公约》的管控名单.随着PFOS... 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PFOS)是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的代表物质,因其生物累积性、环境持久性以及潜在的致癌风险,于2009年被列入《斯德哥尔摩公约》的管控名单.随着PFOS的生产和使用受到国际社会的严格限制,6:2氟调聚磺酸/盐(6:2 fluorotelomer sulfonic acid/sulfonate,6:2 FTSA)作为其替代品,在全球范围内分布日益广泛,对生态环境构成了新的威胁,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新型污染物.尽管如此,目前对6:2 FTSA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科学知识体系亟待完善.本文系统性地综述了6:2 FTSA的检测技术、环境分布、生物毒性及其作用机制,以及转化与降解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6:2 FTSA的检测方法、生物毒性机制研究的现状,以及降解工艺的开发与优化.通过对这些关键问题的剖析,揭示了当前研究领域面临的挑战,并展望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为评估6:2 FTSA作为PFOS替代品的合理性提供理论基础与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污染物 6:2氟调聚磺酸/盐 环境分布 生物毒性 转化与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殖水体中的微型裸腹溞对高浓度鱼类化学信息素的反应:以生命表研究为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松波 谢平 朱龙喜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68-873,共6页
本文通过研究微型裸腹溞的生活史,探讨了当东湖养殖的鲢鳙密度进一步增大时,它们释放的化学信息素对微型裸腹溞的间接作用,同时也讨论了微型裸腹溞在高密度鱼类捕食下种群能够延续的可能机制。在淡水生态系统中,无视力的生物能通过化学... 本文通过研究微型裸腹溞的生活史,探讨了当东湖养殖的鲢鳙密度进一步增大时,它们释放的化学信息素对微型裸腹溞的间接作用,同时也讨论了微型裸腹溞在高密度鱼类捕食下种群能够延续的可能机制。在淡水生态系统中,无视力的生物能通过化学物质的交流来感知环境中的捕食压力,从而作出相应的调整策略。本研究结果显示高浓度的鱼类化学信息素对微型裸腹溞的生活史并没有显著影响,意味着微型裸腹溞有可能通过与该鱼类的长期共存而适应了这类物质。但是我们的结果与前人的相比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尤其是明显提高的总后代数、平均怀卵量和内禀增长力;另外短的世代时间、小的初次繁殖时的体长和年龄有可能也是微型裸腹溞在高密度鱼类捕食压力下占优势的良好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信息素 生活史 平均怀卵量 内禀增长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