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iOBr_(1-x)I_x的制备及光催化降解孔雀石绿
1
作者 杨健 李丹 +3 位作者 杨雪 黄应平 张爱清 贾漫柯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1期102-107,共6页
采用溴化钾(KBr)作为溴源,碘化钾(KI)作为碘源,五水合硝酸铋(Bi(NO_3)_3·5H_2O)作为铋源,通过调节反应体系中Br与I的比例,利用水热一锅法合成了6个复合光催化剂BiOBr_(1-x)I_x(x=0.0,0.2,0.4,0.6,0.8,1.0).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采用溴化钾(KBr)作为溴源,碘化钾(KI)作为碘源,五水合硝酸铋(Bi(NO_3)_3·5H_2O)作为铋源,通过调节反应体系中Br与I的比例,利用水热一锅法合成了6个复合光催化剂BiOBr_(1-x)I_x(x=0.0,0.2,0.4,0.6,0.8,1.0).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 DRS)等检测手段对复合光催化剂的物理结构及光学性质进行了表征.在可见光照射下(λ≥420nm),以孔雀石绿(Malachite green,MG)的降解为探针反应比较了光催化剂的活性,结果表明在X=0.6时,即BiOBr_(0.4)I_(0.6)具有最强的光催化活性.同时发现其对无色小分子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也具有较强的光催化降解活性.利用活性物种捕获实验对孔雀石绿降解过程中的主要活性物种进行了研究,发现孔雀石绿在该催化剂表面的降解主要是由超氧自由基(O_2^-·)和空穴氧化同时作用的.BiOBr_(0.4)I_(0.6)催化剂循环使用5次,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光催化活性,表明该催化剂稳定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BiOBr1-xIx 降解 固溶体 可见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掺杂二氧化钛负载硅藻土复合光催化剂光降解苯酚的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娟 鲁立强 +1 位作者 沈翔 龚荣洲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10-114,共5页
以硅藻土为载体,采用溶胶-凝胶-低温烧结法制备了硫掺杂二氧化钛负载型微孔-介孔结构复合光催化剂。物相分析表明TiO2-xSx样品为纯的锐钛矿相,TiO2包覆在硅藻土载体表面形成了复合结构。紫外-可见漫反射谱图显示S掺杂后的TiO2-xSx(350℃... 以硅藻土为载体,采用溶胶-凝胶-低温烧结法制备了硫掺杂二氧化钛负载型微孔-介孔结构复合光催化剂。物相分析表明TiO2-xSx样品为纯的锐钛矿相,TiO2包覆在硅藻土载体表面形成了复合结构。紫外-可见漫反射谱图显示S掺杂后的TiO2-xSx(350℃)样品吸收带边发生了明显的红移,负载型复合光催化剂显示出比TiO2-xSx样品更强的可见光吸收性能。当复合光催化剂中硅藻土的负载量为30%(质量分数)、硫的掺杂量为0.03%(摩尔分数)时,以氙灯为辐照光源,光催化苯酚溶液的降解率最高。在pH=5.83、催化剂用量为2g/L、初始质量浓度为10mg/L的条件下,苯酚在光照2h后降解率达到85%。催化剂重复使用4次后,苯酚的降解率仍在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载型硫掺杂二氧化钛 硅藻土 可见光催化降解 苯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炭负载钴纳米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2
3
作者 罗小涛 李金林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0年第8期24-27,共4页
采用高温液相还原法,以无水氯化钴为金属前驱体、三乙基硼氢化锂为还原剂、表面活性剂三苯基磷(TPP)和油酸(OA)为保护剂,制备了一系列粒径不同的钴纳米颗粒,并将其负载到活性炭(AC)上,得到活性炭负载的不同粒径的金属钴纳米催化剂。结... 采用高温液相还原法,以无水氯化钴为金属前驱体、三乙基硼氢化锂为还原剂、表面活性剂三苯基磷(TPP)和油酸(OA)为保护剂,制备了一系列粒径不同的钴纳米颗粒,并将其负载到活性炭(AC)上,得到活性炭负载的不同粒径的金属钴纳米催化剂。结果表明,通过调节两种表面活性剂的摩尔比可有效控制钴纳米颗粒的粒径;同期负载优于非同期负载;多种载体负载的催化剂以活性炭负载效果最佳,钴纳米颗粒粒径分布窄且分散性好。采用电子透射显微镜(TEM)、N2吸附-脱附和X-射线粉末衍射(XRD)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液相还原法 表面活性剂 钴纳米颗粒 活性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镉-聚苯乙烯微球的简易合成及在紫外固化涂料中的应用
4
作者 周继亮 程新建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2-136,141,共6页
文中用烯丙基硫脲(AT)为功能辅助单体与苯乙烯聚合,并为Cd2+提供配位点,在Cd2+存在下,无皂乳液聚合制备了聚合物微球。由硫代乙酰胺(TAA)释放S2-,形成CdS,成功制备CdS/PS纳米复合微球。研究表明,控制乙酸镉(CdAc2)、偶氮二异丁基脒盐酸... 文中用烯丙基硫脲(AT)为功能辅助单体与苯乙烯聚合,并为Cd2+提供配位点,在Cd2+存在下,无皂乳液聚合制备了聚合物微球。由硫代乙酰胺(TAA)释放S2-,形成CdS,成功制备CdS/PS纳米复合微球。研究表明,控制乙酸镉(CdAc2)、偶氮二异丁基脒盐酸盐(AIBA)、TAA加料量可制得如球形、锥形、圆形的不同形貌复合粒子。再用环氧丙烯酸树脂为成膜物,将所制复合微球添到涂料基料中,制备了紫外光固化有机/无机纳米杂化荧光涂膜,其具有良好荧光性,最佳实验配方下光固化时间为10 s,固化涂膜铅笔硬度为5 H,耐冲击强度达到50 kg·cm,可耐受碱、酸及水的浸泡72 h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S/PS复合微球 紫外光固化 荧光涂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铂纳米簇/聚酰亚胺杂化微球的制备及其在苯部分加氢反应中的催化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管文武 张爱清 周忠强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0年第6期28-31,共4页
将经微波辐射还原制得的铂纳米簇与单体均匀分散于溶剂中,利用聚合物分子链的增长继而沉淀将铂纳米粒子包覆于聚合物球体中制得平均粒径为0.45μm的铂纳米簇/聚酰亚胺杂化微球,将其应用于苯部分加氢制环己烯,环己烯选择性最高达52.11%。
关键词 铂纳米簇 杂化微球 选择性 氢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三(4-氨基苯基)苯的超支化聚酰亚胺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1
6
作者 宋佳 张爱清 周忠强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1年第3期53-56,共4页
合成了三胺单体1,3,5-三(4-氨基苯基)苯(TAPB),将其与3,3′,4,4′-二苯酮四酸二酐(BTDA)缩合,采用化学亚胺化和热亚胺化两种方法合成了一种新型超支化聚酰亚胺(HBPIs)。经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确认产物结构。对聚合物的性能进行分析,结果... 合成了三胺单体1,3,5-三(4-氨基苯基)苯(TAPB),将其与3,3′,4,4′-二苯酮四酸二酐(BTDA)缩合,采用化学亚胺化和热亚胺化两种方法合成了一种新型超支化聚酰亚胺(HBPIs)。经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确认产物结构。对聚合物的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聚合物的溶解性得到很好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 5-三(4-氨基苯基)苯 超支化聚酰亚胺 溶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支化聚磷酸酯/聚苯乙烯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7
作者 吴海燕 王晶 +3 位作者 火文君 彭永利 张道洪 施文磊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2-25,共4页
以密炼、模压等工艺制备了超支化聚磷酸酯(HPPE)/聚苯乙烯(PS)复合材料,研究了HPPE的代数和用量对HPPE/PS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及其规律性,研究的性能包括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冲击强度、维卡软化点温度以及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并通过SEM观... 以密炼、模压等工艺制备了超支化聚磷酸酯(HPPE)/聚苯乙烯(PS)复合材料,研究了HPPE的代数和用量对HPPE/PS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及其规律性,研究的性能包括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冲击强度、维卡软化点温度以及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并通过SEM观察其冲击断面的微观形态和研究其增韧机理。结果表明:HPPE/PS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冲击强度和熔体质量流动速率随HPPE用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随HPPE摩尔质量的变化影响较小。在HPPE-2用量为6phr左右,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较佳,对比纯PS,拉伸强度可提高124%,冲击强度可提高56%,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可提高84%,但弯曲强度和维卡软化点温度有微弱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化聚磷酸酯 聚苯乙烯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溴丙基四(1,4-二噻)四氮杂卟啉锌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8
作者 唐俊峰 李群丽 +4 位作者 刘红涛 陈连清 孙杰 吕康乐 邓克俭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9年第7期19-21,28,共4页
以镁离子为模板,2,3-二氰基-5-溴丙基-1,4-二噻为前驱体,成功地合成了四溴丙基四(1,4-二噻)四氮杂卟啉锌,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其进行了表征,并将目标化合物负载到树脂上,初步考察了其对苯酚的光催... 以镁离子为模板,2,3-二氰基-5-溴丙基-1,4-二噻为前驱体,成功地合成了四溴丙基四(1,4-二噻)四氮杂卟啉锌,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其进行了表征,并将目标化合物负载到树脂上,初步考察了其对苯酚的光催化降解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溴丙基四(1 4-二噻)四氮杂卟啉锌 合成与表征 活化分子氧 光催化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仿生化合物四甲基四(1,4-二噻)四氮杂卟啉锰的合成与表征
9
作者 王亚娟 杨昌军 +2 位作者 孙杰 吕康乐 邓克俭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7年第9期22-23,26,共3页
成功合成了新型化合物2,3-二氰基-5-甲基-1,4-二噻,进一步以其为前驱体用模板反应法合成出四甲基四(1,4-二噻)四氮杂卟啉锰,用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
关键词 二噻[口英] 四氮杂卟啉 合成 结构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仿生分子四酯基四(1,4-二噻英)四氮杂卟啉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10
作者 邓佳 陈连清 +3 位作者 张丙广 孙杰 吕康乐 邓克俭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0年第5期21-23,共3页
以2,3-二氰基-5-酯基-1,4-二噻英为前驱体、以Mg2+为模板成功地合成了新型仿生化合物四酯基四(1,4-二噻英)四氮杂卟啉镁[MgPz(H3COOC-dtn)4]及其自由配体[H2Pz(H3COOC-dtn)4],用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质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其进... 以2,3-二氰基-5-酯基-1,4-二噻英为前驱体、以Mg2+为模板成功地合成了新型仿生化合物四酯基四(1,4-二噻英)四氮杂卟啉镁[MgPz(H3COOC-dtn)4]及其自由配体[H2Pz(H3COOC-dtn)4],用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质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噻英 四氮杂卟啉 合成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四羧基(1,4-二噻英)四氮杂卟啉镁季铵盐的合成与表征
11
作者 张明剑 邓佳 +1 位作者 张丙广 邓克俭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0年第6期21-23,44,共4页
成功合成了四羧基(1,4-二噻英)四氮杂卟啉镁[MgPz(dtn-COOH)4]及其十六烷基三甲基铵盐[MgPz(dtn-COO-.CTA+)4],并通过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季铵盐的形成很好地改善了四羧基(1,4-二噻英)四氮杂卟... 成功合成了四羧基(1,4-二噻英)四氮杂卟啉镁[MgPz(dtn-COOH)4]及其十六烷基三甲基铵盐[MgPz(dtn-COO-.CTA+)4],并通过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季铵盐的形成很好地改善了四羧基(1,4-二噻英)四氮杂卟啉镁的溶解性能;季铵盐不仅易溶于常见的有机溶剂,还可以很好地溶于不同pH值的水溶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氮杂卟啉镁 溶解性 季铵盐 光谱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魔芋葡甘聚糖/SiO2纳米复合物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7
12
作者 田大听 李金林 +2 位作者 徐玲玲 胡卫兵 谢洪泉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65-268,共4页
用纳米SiO2为原料,以魔芋葡甘聚糖(KGM)为基体,采用共混法制得KGM/SiO2纳米复合物。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透射电镜(TEM)等手段对该体系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由于纳米SiO2粒子的引入,KGM分子FTIR的某些特征峰的波... 用纳米SiO2为原料,以魔芋葡甘聚糖(KGM)为基体,采用共混法制得KGM/SiO2纳米复合物。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透射电镜(TEM)等手段对该体系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由于纳米SiO2粒子的引入,KGM分子FTIR的某些特征峰的波数发生明显变化;纳米SiO2在复合物中的分散性较好;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高于KGM薄膜;此外,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葡甘聚糖 纳米SIO2 纳米复合材料 共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支化环氧树脂增韧增强双酚A型环氧树脂 被引量:12
13
作者 陈玉坤 张道洪 贾德民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57-60,共4页
利用液体型超支化环氧树脂HTME-2与双酚A型环氧树脂杂化复合,研究其固化物的力学性能和热性能.杂化树脂的力学性能随超支化环氧树脂的含量的增加先增加后下降,有最大值;超支化环氧树脂的用量为9wt%左右时,能使体系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 利用液体型超支化环氧树脂HTME-2与双酚A型环氧树脂杂化复合,研究其固化物的力学性能和热性能.杂化树脂的力学性能随超支化环氧树脂的含量的增加先增加后下降,有最大值;超支化环氧树脂的用量为9wt%左右时,能使体系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冲击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提高17%、20%、177%和70%以上,但玻璃化转变温度下降.利用SEM、DSC、DMA和分子模拟技术研究杂化树脂的增韧增强机理、超支化环氧树脂的结构形态和分子尺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化环氧树脂 韧性 机理 分子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法在线监测端羟基聚丁二烯/甲苯二异氰酸酯体系的固化过程 被引量:4
14
作者 赵瑾朝 张爱清 +4 位作者 罗志华 朱鸿茂 曾繁涤 周兴平 解孝林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649-1652,共4页
采用超声波纵波透射法在线监测了端羟基聚丁二烯/甲苯二异氰酸酯(HTPB/TDI)体系在不同温度下的固化过程,测定了固化过程中超声波的声速与衰减,计算了体系的纵向储能模量和固化度,由此确定了体系的凝胶化、硬化以及固化终点时间。与红外... 采用超声波纵波透射法在线监测了端羟基聚丁二烯/甲苯二异氰酸酯(HTPB/TDI)体系在不同温度下的固化过程,测定了固化过程中超声波的声速与衰减,计算了体系的纵向储能模量和固化度,由此确定了体系的凝胶化、硬化以及固化终点时间。与红外光谱法相比,超声波法通过表征固化体系模量的变化更合理地揭示了体系物理交联和化学交联两方面协同作用的固化机理,对HTPB/TDI体系硬化后的固化过程监测更为灵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在线监测 端羟基聚丁二烯 固化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填料塔中酯交换合成碳酸二甲酯工艺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肖杨 周继亮 +1 位作者 陈胜慧 张爱清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5-79,共5页
以甲醇和碳酸丙烯酯为原料,研究了在填料塔中通过酯交换反应合成碳酸二甲酯的工艺,考察了原料配比、催化剂种类和用量、回流比等因素对碳酸二甲酯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较好的反应条件为甲醇和碳酸丙烯酯摩尔比为5∶1,加入催化剂NaOH的... 以甲醇和碳酸丙烯酯为原料,研究了在填料塔中通过酯交换反应合成碳酸二甲酯的工艺,考察了原料配比、催化剂种类和用量、回流比等因素对碳酸二甲酯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较好的反应条件为甲醇和碳酸丙烯酯摩尔比为5∶1,加入催化剂NaOH的量为原料总质量的2%,在70℃时反应1 h,回流比为5,DMC产率可达43.6%;产物分离阶段,以正己烷为共沸剂,共沸精馏分离了甲醇和碳酸二甲酯共沸物,当正己烷用量为甲醇体积的350%、回流比为5时,DMC分离纯度高达95.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酯交换法 甲醇 碳酸二甲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性含磷环氧化合物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继亮 张道洪 +1 位作者 张俊珩 李廷成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6-30,37,共6页
对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改性合成水性含磷环氧化合物。首先,以酚醛环氧树脂F-51和DOPO(初始F-51环氧基与IX)PO摩尔比为3:2)合成出F-51-DOPO加成物。然后,在摩尔比(n(F-51-DOPO的环氧基)/n(MEA))... 对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改性合成水性含磷环氧化合物。首先,以酚醛环氧树脂F-51和DOPO(初始F-51环氧基与IX)PO摩尔比为3:2)合成出F-51-DOPO加成物。然后,在摩尔比(n(F-51-DOPO的环氧基)/n(MEA))为1:1下,F-51-DOPO加成物与乙醇胺(MEA)反应合成出F-51-DOPO-MEA加成物;最后,在摩尔比(PEGGE环氧基/F-51-DOPO-MEA)为2:1下,F-51-DOPO-MEA加成物与聚醚醇二缩水甘油醚(PEGGE)反应,合成了F-51-DOPO-MEA-PEGGE加成物。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其在室温下能均匀分散于水性体系中,与涂膜中的环氧树脂基材相容性良好;并可使涂膜在保持良好硬度前提下,耐冲击性明显得到提高。热重分析结果表明。其可使固化涂膜在450-800℃高温下的残炭率和耐热性显著提高。氧指数测定结果表明,其能有效提高水性环氧树脂材料的极限氧指数(LOI)及阻燃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磷 环氧化合物 合成 水性涂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支化不饱和树脂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道洪 周子鹄 +1 位作者 贾德民 张爱清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187-1191,共5页
介绍了通过自由基交替共聚反应、缩聚反应和加成反应来制备超支化不饱和树脂的方法,并对其在涂料、胶黏剂、光固化树脂、纺织修整剂、聚合物模板等领域的应用研究进行详细总结和分析。
关键词 超支化聚合物 不饱和树酯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法合成纳米Li_2FeSiO_4及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
18
作者 梁英 田志高 崔萍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31-933,949,共4页
以FeSO4.7 H2O,Si(OC2H5)4,CH3COOL.i 2 H2O为原料,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作为分散剂,采用水热法制备了纳米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2FeSiO4,并利用红外光谱、XRD、SEM和充放电测试仪等手段对产物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 以FeSO4.7 H2O,Si(OC2H5)4,CH3COOL.i 2 H2O为原料,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作为分散剂,采用水热法制备了纳米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2FeSiO4,并利用红外光谱、XRD、SEM和充放电测试仪等手段对产物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650℃焙烧得到斜方晶系结构的Li2FeSiO4产品,以0.05 C充放电,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134mAh/g,经过20次循环后的比容量为91 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极材料 LI2FESIO4 水热法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含氮杂环环氧树脂的制备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继亮 张道洪 任洪波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8年第8期12-14,共3页
采用无机路线制备出了产率达55.32%、环氧值达0.257的新型舍氮杂环环氧树脂。先制备乙醇钠,再将三羟乙基异氰脲酸酯(THEIC)加到强碱性的乙醇钠中,得到相应的钠盐,然后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以环氧氯丙烷(ECH)与所制备的钠盐反应... 采用无机路线制备出了产率达55.32%、环氧值达0.257的新型舍氮杂环环氧树脂。先制备乙醇钠,再将三羟乙基异氰脲酸酯(THEIC)加到强碱性的乙醇钠中,得到相应的钠盐,然后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以环氧氯丙烷(ECH)与所制备的钠盐反应得到目的产物,并探讨了相关工艺条件对环氧树脂产率和环氧值的影响。在THEIC用量为0.02mol情况下的最佳合成工艺条件是:用乙醇作溶剂、用量为30mL,n(THEIC):n(ECH)为1:12,催化剂用量为0.165g,NaOH用量为2.8g,反应时间为8~9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合成 三羟乙基异氰脲酸酯 环氧氯丙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Cu^(2+)兼具检测及分离功能的聚氨酯泡沫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继亮 余运 程新建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8-152,共5页
制备了对Cu^(2+)具有高灵敏检测及分离回收功能的聚氨酯泡沫。首先采用荧光前驱体4-溴-1,8-萘二甲酸酐、乙醇胺和2-氨基-4-噻唑乙酸作为原料合成含有羟基和噻唑乙酸基团的小分子传感器N-乙醇-4-(4-噻唑乙酸)-1,8-萘二甲酰亚胺(ETN);再... 制备了对Cu^(2+)具有高灵敏检测及分离回收功能的聚氨酯泡沫。首先采用荧光前驱体4-溴-1,8-萘二甲酸酐、乙醇胺和2-氨基-4-噻唑乙酸作为原料合成含有羟基和噻唑乙酸基团的小分子传感器N-乙醇-4-(4-噻唑乙酸)-1,8-萘二甲酰亚胺(ETN);再通过其上的羟基与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的-NCO基团反应将小分子感应器化学链接到多孔的聚氨酯泡沫上。荧光分析表明接有小分子感应器ETN的聚氨酯泡沫吸附Cu^(2+)离子后会发出荧光,荧光强度随Cu^(2+)离子浓度增加而变强。当Cu^(2+)离子的浓度低到10-7 mol/L数量级时也可检测到荧光。而且,多孔聚氨酯泡沫(当含1%的ETN)便具有37.66mg/g回收Cu^(2+)离子的能力,这使其具有在诸如废水和污水检测和分离Cu^(2+)的潜能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聚氨酯 Cu2+离子检测 吸附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