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马尾松人工林微量元素生物循环的研究
被引量:38
- 1
-
-
作者
田大伦
项文化
康文星
-
机构
中南林学院生态研究所
-
出处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8,共8页
-
基金
国家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项目 ( 2 0 0 0 -0 76)
国家重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3 98993 70 )
国家林业局重点项目 ( 2 0 0 1-7)资助
-
文摘
对广西中部丘陵区的 4个不同年龄阶段马尾松人工林内Fe、Cu、Zn、Mn、Pb、Ni、Cd等 7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积累、空间分配和生物循环以及它们随林分年龄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林地土壤中 ,微量元素含量以Fe最高 ,Mn次之 ,Cd最低 ,随林分年龄的增加 ,微量元素含量均呈现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的垂直分布规律。在枯枝落叶层的分解过程中 ,Fe、Cu、Zn、Mn、Pb、Ni分解速度比Cd快。林木各器官微量元素含量大小排序为根 >叶 >枝 >皮 >干 ,微量元素在各器官中含量均以Fe >Mn >Zn >Cu >Pb >Ni >Cd为序 ,Pb、Cd在根系中含量高于其他器官。随着林龄的增加 ,微量元素含量存在明显差异 ,尤其以Fe突出。林分微量元素的总贮存量为 8 818~ 10 3 82 5kg·hm- 2 ,树皮和树干的贮存量最高 ,占总贮存量的 4 0 %~ 4 6 %。微量元素贮存量随林分生物量的增大而增加 ;4个年龄阶段林分微量元素的年吸收量分别为 3 84 6、12 5 5 8、18 75 3和13 2 34kg·hm- 2 ,年归还量分别为 2 733、9 86 6、14 86 6和 9 935kg·hm- 2 ,年存留量分别为 1 113、2 6 92、3 887和 3 2 99kg·hm- 2 。 4个年龄阶段林分微量元素总的利用系数为 0 12 7~ 0 4 36 ,循环系数分别为 0 711、0 75 1、0 786、0 793,周转期为 3 2 2
-
关键词
马尾松
人工林
微量元素
生物循环
年龄
-
Keywords
Masson Pine plantation, Age classes, Microelement, Biological cycling
-
分类号
S791.248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
-
题名湖南会同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素含量
被引量:17
- 2
-
-
作者
田大伦
方晰
-
机构
中南林学院生态研究所
-
出处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2004年第2期1-5,共5页
-
基金
国家科技部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项目"亚热带人工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编号:[2000]国科基便字076)
国家林业局重点项目"湖南会同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2001-07).
-
文摘
对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素含量进行了定位观测.结果表明:不同林龄杉木枝、叶中碳素含量的季节变化规律均表现为冬季>秋季>夏季>春季;杉木叶的平均碳素含量为50.44%,枝的平均碳素含量为44.79%;不同层次杉木叶碳素含量的平均值依序为上层叶>中层叶>下层叶,不同层次杉木枝碳素含量的平均值依次为中层枝>上层枝>下层枝;10年生杉木各组分碳素含量的变化范围为45.29%~49.72%,11年生的为45.80%~50.22%,14年生的为45.80%~50.93%,变异系数范围为1.68%~8.44%;不同组分的碳素含量按大小可大致排列为树叶>树皮>树根>树干>树枝>球果;同一林分中各层次植物的碳素含量按高低排列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10年生和14年生杉木林土壤各层的碳素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
-
关键词
林学
森林生态学
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
碳素含量
湖南会同
-
Keywords
forestry
forestry ecology
Chinese fir plantation
carbon content
Huitong County
-
分类号
S718.556
[农业科学—林学]
S791.27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
-
题名重金属元素在樟树人工林中的累积与迁移
被引量:14
- 3
-
-
作者
方晰
田大伦
陈骏超
姬瑞华
-
机构
中南林学院生态研究所
-
出处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1期64-68,共5页
-
基金
国家科技部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项目(2000076)
国家科技部平台建设项目(20021220)
+1 种基金
国家林业局重点项目(200107
200129)
-
文摘
结合樟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生物产量研究,采用Hp351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樟树人工林生态系统不同组分中Cu、Zn、Mn、Pd、Ni、Cd的含量,探讨了重金属元素Cu、Zn、Mn、Pb、Ni、Cd在湖南株洲市樟树人工林中的累积与迁移。结果表明,樟树人工林地土壤层(0~100cm)中,6种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含量以Pb为最高,为67.929mg/kg,Cd最低,仅为0.699mg/kg,排序为Pb>Zn>Mn>Ni>Cu>Cd,总储量为2737.174kg/hm2。在樟树不同器官中,Cu、Zn、Mn、Pd、Ni、Cd的含量范围分别为6.849~13.178mg/kg,3.776~37.443mg/kg,32.214~659.130mg/kg,1.626~15.544mg/kg,0.218~3.719mg/kg,1.033~9.506mg/kg。樟树对土壤中6种重金属元素富集能力排序为Cd>Mn>Zn>Cu>Pb>Ni。在樟树林中,6种重金属元素的总积累量为11.124kg/hm2,且看在眼里排序为序为Mn(8.097kg/hm2)>Zn(1.429kg/hm2)>Cu(0.763kg/hm2)>Pb(0.491kg/hm2)>Cd(0.272kg/hm2)>Ni(0.072kg/hm2),重金属元素积累量空间分布为叶(3.447kg/hm2)>枝(2.863kg/hm2)>皮(1.685kg/hm2)>干(1.635kg/hm2)>根(1.307kg/hm2)。樟树林与环境之间,Mn的交换能力最强,其次是Cd、Zn、Cu,再次为Ni、Pb。
-
关键词
环境学
樟树人工林
重金属元素
累积
迁移
-
Keywords
environmental science
Cinnamomum camphora plantation
heavy metal element
accumulation
transportation
-
分类号
X171.5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
-
题名马尾松人工林生产与碳素动态
被引量:75
- 4
-
-
作者
方晰
田大伦
胥灿辉
-
机构
中南林学院生态研究所
-
出处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2003年第2期11-15,共5页
-
基金
国家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项目(2000-076)
国家重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9899370)
+1 种基金
国家林业局重点项目(2001-7)
中南林学院青年资金项目资助.
-
文摘
对广西中部丘陵区不同年龄阶段(8年生、14年生、23年生、38年生)的马尾松人工林生物量和净生产量进行了研究,探讨了该人工林生产与碳素动态.结果表明:马尾松林的生物量和碳贮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马尾松幼龄林(8年生)、中龄林(14年生)、近熟林(23年生)、成熟林(38年生)生物量分别为32.0、108.0、186.6、197.4t·hm-2,相应地其碳贮量分别为15.896、53.788、94.357、98.708t·hm-2;不同年龄阶段马尾松林的凋落物现存量和碳贮量大小顺序为近熟林>中龄林>幼龄林>成熟林;土壤—植物系统的碳贮量空间分布序列为土壤层>乔木层>凋落物层;马尾松幼龄、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等不同年龄阶段年净生产力分别为8.59、17.63、19.55和9.57t·hm-2a-1,年碳固定量分别为4.404、9.072、9.997和4.912t·hm-2a-1;适度间伐后,林分的生物量和碳贮量明显增加.
-
关键词
马尾松人工林
生物量
净生产量
碳素动态
碳固定量
碳贮量
-
Keywords
forestry
forest ecology
Masson pine plantation
different age classes
biomass
carbon storage
Guangxi
-
分类号
S791.248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S718.55
[农业科学—林学]
-
-
题名杉木林不同更新方式对林地土壤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9
- 5
-
-
作者
田大伦
方晰
康文星
-
机构
中南林学院生态研究所
-
出处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2003年第2期1-5,共5页
-
基金
国家科技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编号:2102)
国家科技部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编号:[2000]国科基便字第076)
+1 种基金
国家林业局重点项目(编号:2001-07
2001-29)资助.
-
文摘
对杉木林采伐迹地两种更新方式(人工营造杉木纯林、自然更新)的林地的土壤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定位观测,研究了杉木林不同更新方式对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连栽杉木林地土壤粘性明显高于针阔叶混交林,自然更新形成的针阔叶混交林对林地土壤质地、通气性有了明显的改善;两种不同更新方式林地土壤自然含水量动态变化呈现出基本一致的季节变化规律,但在0~10cm、10~20cm土层中,不同季节,自然更新林地土壤含水量高于杉木人工林地,在垂直方向上,自然更新林地土壤含水量在不同层次空间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而杉木人工林地的变化却不明显;与杉木林地相比,自然更新林地的pH值、有机质含量和营养元素含量增加的程度更为显著.说明针阔叶混交林能够更好地维持和恢复林地土壤肥力.
-
关键词
杉木林
更新方式
林地土壤性质
采伐迹地更新
可持续经营
-
Keywords
forestry
Chinese fir plantation
deforested lands
regeneration patterns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soil
broadleaf and needleleaf mixed forest
Huitong County of Hunan Province
-
分类号
S791.27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S754
[农业科学—森林经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