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木材/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8
1
作者 袁光明 刘元 +1 位作者 胡云楚 吴志平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11-116,共6页
 在纳米材料特征、制备方法、纳米复合材料等方面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国内外的学者对木材无机纳米复合材料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表明,木材内部具有容纳纳米粒子的纳米空间,它存在于木材细胞壁上的微细纤维之间;并存在能与纳米粒子结合的...  在纳米材料特征、制备方法、纳米复合材料等方面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国内外的学者对木材无机纳米复合材料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表明,木材内部具有容纳纳米粒子的纳米空间,它存在于木材细胞壁上的微细纤维之间;并存在能与纳米粒子结合的活性基团;可用溶胶-凝胶法(sol-gel)、原位插层合成法、注入填充法等方法,形成木材/无机纳米复合材料;木材原有性能均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甚至有可能产生全新的性能.基于木材的特点,以木材/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工业化研究为目标,分析木材/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检测与分析表征的研究现状,提出研究建议与展望,主要包括无机纳米材料的筛选、表面改性和分散处理、纳米粒子与木材复合的途径和复合机理研究、木材/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表征和性能分析及其应用研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科学 木材/无机纳米材料 复合材料 表面改性 结构表征 研究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造沸石处理钽铌厂矿石分解工序含氟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李水芳 李梦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8-20,共3页
对含氟量为1836mg/L的钽铌厂矿石分解工序碱性废水用沸石进行除氟试验。对未改性沸石,试验了沸石用量、废水初始浓度和振荡吸附时间对氟去除率的影响,发现未改性沸石氟去除率不高。用AlCl3溶液对其改性后,去除率明显升高,可达95%以上,... 对含氟量为1836mg/L的钽铌厂矿石分解工序碱性废水用沸石进行除氟试验。对未改性沸石,试验了沸石用量、废水初始浓度和振荡吸附时间对氟去除率的影响,发现未改性沸石氟去除率不高。用AlCl3溶液对其改性后,去除率明显升高,可达95%以上,处理后废水残氟量可降到10mg/L以下,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一级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废水 氟去除率 沸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水AlCl_3催化合成N-乙基-N-氰乙基苯胺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谭晓燕 赵莹 +1 位作者 杨志 胡常伟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8-151,共4页
本文报道了用无水A lC l3作催化剂,催化N-乙基苯胺与丙烯腈反应合成N-乙基-N-氰乙基苯胺的新工艺,优化得到其合适的反应条件是:加入N-乙基苯胺重量的10%的无水A lC l3,在80℃左右反应6-8小时,可使反应的转化率达98.5%,收率达97%以上。
关键词 无水ALCL3 丙烯腈 氰乙基化反应 N-乙基-N-氰乙基苯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β-谷甾醇衍生物的合成及杀虫活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孙汉洲 赵芳 +2 位作者 周莹 胡云楚 李志辉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2004年第4期106-108,共3页
 为筛选更有效的杀虫剂,合成了4种β-谷甾醇衍生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质谱数据证实了其结构.杀虫活性试验表明,β-谷甾醇衍生物(2a)具有显著杀虫活性,其在乙醇溶液的最低浓度为ρ(2a)=5.0×10-5g/mL.
关键词 有机化学 Β-谷甾醇 β-谷甾醇衍生物 合成 杀虫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氮系膨胀型阻燃剂阻燃性能的热重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胡云楚 刘元 +3 位作者 孙汉洲 周莹 吴志平 袁光明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5年第1期61-65,共5页
膨胀型阻燃体系因其高效低毒的特性而受到广泛的关注。研究了以二氨基双酚A、三氯氧磷和三聚氰胺为原料合成磷酰胺类磷氮系膨胀型阻燃剂的反应条件,并用热重分析和灼烧实验方法初步研究了它对杨木粉的阻燃特性。结果表明:用乙醚作分散介... 膨胀型阻燃体系因其高效低毒的特性而受到广泛的关注。研究了以二氨基双酚A、三氯氧磷和三聚氰胺为原料合成磷酰胺类磷氮系膨胀型阻燃剂的反应条件,并用热重分析和灼烧实验方法初步研究了它对杨木粉的阻燃特性。结果表明:用乙醚作分散介质,二氨基双酚A、三氯氧磷、三聚氰胺的摩尔比为 1∶3∶8,回流时间 5h的条件下,磷氮系膨胀型阻燃剂的得率较高、产品质量好;热重分析表明,杨木粉经磷氮系膨胀型阻燃剂处理后,炭化阶段的峰温有所下降,活化能减小,速率常数变大,残余炭量由 22. 5%增加到 36. 3%,增加比例达到 61. 3%;灼烧实验表明,低于 230℃时,经磷氮系膨胀型阻燃剂处理的杨木粉的灼烧失重大于对照样品,而在高于 230℃以后,阻燃处理杨木粉的灼烧残余质量大于对照样品;经阻燃处理后 350℃残余量由 24. 9%增加到 38. 4%,比对照样增加 54. 2%; 600℃残余量由 7. 3%增加到 22. 3%,比对照样增加 205%;灼烧残渣为黑色泡沫炭层,具有金属光泽。因此,该阻燃剂在受热时能有效地促使木材形成更多的木炭,并形成石墨样光泽的泡沫炭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阻燃 磷氮系膨胀型阻燃剂 热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染料的杨木单板染色工艺 被引量:14
6
作者 廖齐 刘元 +1 位作者 邓洪 胡云楚 《木材工业》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9-41,共3页
采用价格低、色谱全、来源广、渗透性和化学稳定性好的活性染料对杨木单板进行仿黑胡桃染色,通过控制染色温度、时间以及促染剂和固色剂用量,可得到很好的染色效果.试验得出较优染色工艺条件为:温度70~80℃,时间3h,促染剂元明粉40 g/L... 采用价格低、色谱全、来源广、渗透性和化学稳定性好的活性染料对杨木单板进行仿黑胡桃染色,通过控制染色温度、时间以及促染剂和固色剂用量,可得到很好的染色效果.试验得出较优染色工艺条件为:温度70~80℃,时间3h,促染剂元明粉40 g/L,固色剂纯碱20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染料 杨木 单板 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溴双酚A的合成及其复合阻燃效应 被引量:14
7
作者 周莹 孙汉洲 +1 位作者 谢斌 胡云楚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5年第2期24-26,共3页
研究了以双酚A(BPA)为原料、NaBr-KBrO3作溴化剂合成四溴双酚A(TBA)的工艺条件,并研究了TBA及其与三聚氰胺、磷酰胺-Mg(OH)2复合对PE的阻燃性能.结果表明:TBA的最佳合成工艺为n(BPA)∶n(NaBr)∶n(KBrO3) = 3∶8.8∶4.4,室温反应5.5 h,... 研究了以双酚A(BPA)为原料、NaBr-KBrO3作溴化剂合成四溴双酚A(TBA)的工艺条件,并研究了TBA及其与三聚氰胺、磷酰胺-Mg(OH)2复合对PE的阻燃性能.结果表明:TBA的最佳合成工艺为n(BPA)∶n(NaBr)∶n(KBrO3) = 3∶8.8∶4.4,室温反应5.5 h,回流反应2 h,得到淡黄色TBA,产率99.08%,熔点170~174℃;阻燃剂对PE的合适添加量分别为ω(TBA)=15%、ω(TBA-三聚氰胺)=15%、ω[TBA-磷酰胺-Mg(OH)2]=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溴双酚A 复合阻燃剂 三聚氰胺 磷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Cl_3·6H_2O/C催化水合肼还原制备2,2-二(4-羟基-3-氨基)苯基丙烷 被引量:8
8
作者 周莹 易友宾 +4 位作者 赵芳 何丽芳 马锁 胡峥荣 孙汉洲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2004年第4期88-91,共4页
 以ω(Fe)=5%的FeCl3·6H2O/C为催化剂,用ω(NH2NH2)=80%的水合肼,在乙醇溶剂中将2,2-二(4-羟基-3-硝基)苯基丙烷还原成为阻燃剂的中间体2,2-二(4-羟基-3-氨基)苯基丙烷.实验条件:用0.3g的催化剂(每10mmol反应物),反应物与水合肼...  以ω(Fe)=5%的FeCl3·6H2O/C为催化剂,用ω(NH2NH2)=80%的水合肼,在乙醇溶剂中将2,2-二(4-羟基-3-硝基)苯基丙烷还原成为阻燃剂的中间体2,2-二(4-羟基-3-氨基)苯基丙烷.实验条件:用0.3g的催化剂(每10mmol反应物),反应物与水合肼的摩尔比为1∶4.5,控制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为3.5h,目标产物的产率为93.0%,纯度为98.5%,考察9种金属离子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b2+会引起催化剂中毒;Mg2+、Cu2+和Zn2+钝化了催化剂的催化活性;Ba2+和Cr3+对反应几乎不影响;只有Al3+、Ni2+、Ti4+3种离子能活化催化剂,从而使反应速度加快,但这3种金属离子单独作为催化剂时都没有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化学 2.2-二(4-羟基-3-硝基)苯基丙烷 FeCl3·6H2O/C催化剂 2 2-二(4-羟基-3-氨基)苯基丙烷 水合肼 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富集-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饮料中的痕量铅 被引量:8
9
作者 陈学泽 梁静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18-120,共3页
提供了一种测定μg/L级痕量铅的新方法。使用吡咯烷二硫代氯基甲酸铵(APDC)作配位剂,在pH6.0的条件下,用氧化铝捕集、膜滤纸抽滤分离Pb—APDC配合物,然后用0.1mol/L盐酸从膜滤纸上洗下氧化铝,得到能够直接用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 提供了一种测定μg/L级痕量铅的新方法。使用吡咯烷二硫代氯基甲酸铵(APDC)作配位剂,在pH6.0的条件下,用氧化铝捕集、膜滤纸抽滤分离Pb—APDC配合物,然后用0.1mol/L盐酸从膜滤纸上洗下氧化铝,得到能够直接用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铅的悬浊液。该法的特征质量为0.01ng/1%。用本方法测定了6种饮料中的痕量铅,当n=6时,相对标准偏差为4.0%~7.0%,脉动、天宝两种饮料的回收率为98%和104%,测定结果较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铝 饮料 预富集 氢化物发生 原子吸收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桉树叶脂肪酸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孙汉洲 黄丽群 李志辉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3-105,127,共4页
植物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与植物的抗寒性具有相关性.以赤桉为实验对象,研究了植物叶片用CHCl3和CH3OH混合溶剂浸提、十五酸为内标、KOH-CH3OH-BF3酯化、硅胶脱色、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植物叶片中脂肪酸的方法.结果表明:在赤桉树叶中未检出... 植物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与植物的抗寒性具有相关性.以赤桉为实验对象,研究了植物叶片用CHCl3和CH3OH混合溶剂浸提、十五酸为内标、KOH-CH3OH-BF3酯化、硅胶脱色、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植物叶片中脂肪酸的方法.结果表明:在赤桉树叶中未检出十四酸,检出了棕榈酸、棕榈油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各种脂肪酸的相对响应因子分别为1.000、0.887 9、1.000、0.867 5、0.753 1和0.531 4,相对响应因子的线性值分别为0.999 7、0.997 9、0.999 4、0.997 8、0.996 7和0.994 5,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45%、4.00%、3.22%、2.66%、2.40%和1.57%,回收率分别为96.90%、107.40%、98.65%、91.25%、94.15%和92.50%;各种脂肪酸相应的相对响应因子的线性相关系数都在0.99以上,相对标准偏差<5.0%,回收率在85%~110%之间,满足微量成分的定量分析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化学 赤桉 内标法 定量分析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二(3-溴-4-羟基-5-硝基苯基)丙烷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被引量:5
11
作者 赵芳 孙汉洲 +2 位作者 黄硕 赵莹 胡云楚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2004年第2期47-49,54,共4页
 以双酚A为起始原料,经过硝化、溴代反应,合成了2,2-二(3-溴-4-羟基-5-硝基苯基)丙烷,产率为83.1%.由IR、1HNMR、13CNMR和MS对目标产物的结构进行表征,所得数据与产物结构相符.
关键词 双酚A 合成 2.2-二(3-溴-4-羟基-5-硝基苯基)丙烷 结构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化合物中烷基的诱导效应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莹 胡云楚 +1 位作者 孙汉洲 邓洪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26-128,共3页
 以氢原子的电负性为标准,对不同结构烷烃的1H-NMR谱中质子的化学位移值、部分有机化合物的13C-NMR谱测定数据、气相条件下醇和胺的酸性结果及其对应的负离子的稳定性等方面进行分析,证实烷基在有机化合物中存在-I效应.
关键词 有机化学 烷基 电负性 诱导效应 ^1H-NMR ^13C-NM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可逆热机的热机效率与循环方向的关系
13
作者 胡云楚 《广西科学》 CAS 2003年第3期200-204,共5页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克劳修斯说法和熵判据论证不可逆热机的η=- W/ Q1 与循环方向有关 .不可逆热机作正向循环时 ,可用热机效率来描述其功热转换关系 ,结论是η正向 ,可逆 >η正向 ,不可逆 .这表明 :在正向循环中 ,可逆循环热机的...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克劳修斯说法和熵判据论证不可逆热机的η=- W/ Q1 与循环方向有关 .不可逆热机作正向循环时 ,可用热机效率来描述其功热转换关系 ,结论是η正向 ,可逆 >η正向 ,不可逆 .这表明 :在正向循环中 ,可逆循环热机的热转换为功的比率大于不可逆循环热机 .不可逆热机作逆向循环时 ,应当采用制冷系数来描述其功热转换关系 ,所得结论是β可逆 >β不可逆 .这表明 :可逆循环制冷机单位功提取的热大于不可逆循环制冷机 ;如果仍然采用热机效率来描述其功热转换关系 ,则所得的结论应当是η逆向 ,可逆 <η逆向 ,不可逆 .这表明 :在逆向循环中向高温热源输送相同的热 Q1 的前提下 ,可逆热机消耗的功 W可逆 少于不可逆热机消耗的功 W不可逆 .在证明卡诺定理时 ,不可逆热机只能作正向循环 ,不能令其作逆向循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机效率 不可逆热机循环方向 热力学第二定律 熵判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