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0篇文章
< 1 2 7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南省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标准化建设评价体系探索 被引量:2
1
作者 彭璞 杨贺 +2 位作者 张梦杰 陈志 贾剑波 《中国水土保持》 2024年第5期50-54,共5页
目前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建设仍处于初期探索阶段,现行政策与地方实际情况的匹配度不高。基于水利部发布的《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创建管理办法》,结合湖南省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发展现状和特点,采用层次分析法从基础条件、硬件措施、软件措施... 目前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建设仍处于初期探索阶段,现行政策与地方实际情况的匹配度不高。基于水利部发布的《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创建管理办法》,结合湖南省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发展现状和特点,采用层次分析法从基础条件、硬件措施、软件措施3个方面构建湖南省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标准化建设评价体系,确定各指标因子权重,建立百分制赋分标准。通过对湖南省3个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和1个省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进行评价,发现评价结果基本符合各示范园的具体情况,验证了该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从打造示范样本、老园区设备升级、加强科技创新和信息共享、推动交流合作等方面提出湖南省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发展建议,以推动湖南省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 标准化建设 评价体系 湖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韶山市乡土树种资源及应用调查研究
2
作者 苏婕 黄黎君 唐丽 《绿色科技》 2024年第5期74-80,共7页
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乡村”建设中,有必要合理开发利用乡土树种。采取走访调查、样地调查和线路调查3种方法,开展对湖南省韶山市乡土树种资源和园林应用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韶山市共有乡土树种207种,隶属48科144属。韶山市乡土... 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乡村”建设中,有必要合理开发利用乡土树种。采取走访调查、样地调查和线路调查3种方法,开展对湖南省韶山市乡土树种资源和园林应用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韶山市共有乡土树种207种,隶属48科144属。韶山市乡土树种大部分为被子植物,且以乔灌木为主,藤本、竹类较少;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占比较高;珍贵树种占总数的17.39%,引进种占5.8%。韶山市乡土树种开发应用存在科普保护不到位,盲目引用外来树种;研究开发工作不足;园林应用有待加强等问题。因此,需要加强对乡土树种的宣传和保护,同时加大研究开发力度,完善乡土树种培育体系,在原有绿化基础上进一步合理规划。以期为韶山市乡土树种资源开发利用和园林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乡土树种的保护和应用,推动当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树种 植物资源 园林应用 乡村振兴 韶山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年桐优良种质资源筛选与综合评价
3
作者 曹杰 米小琴 +5 位作者 熊波 黄会猛 许剑萍 高凌 曾传圣 陈刚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5-112,共8页
旨在为千年桐产业良种化提供科学依据,以经筛选的29份千年桐优良母株为试验对象,测量其树体表型性状(树高、冠幅和胸径)、果实表型性状(30个鲜果质量、30个干果质量、单株鲜果总质量和干籽出仁率)及油脂性状(干仁含油率,油酸、亚油酸、... 旨在为千年桐产业良种化提供科学依据,以经筛选的29份千年桐优良母株为试验对象,测量其树体表型性状(树高、冠幅和胸径)、果实表型性状(30个鲜果质量、30个干果质量、单株鲜果总质量和干籽出仁率)及油脂性状(干仁含油率,油酸、亚油酸、α-桐酸含量和α-桐酸/β-桐酸),并对各性状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分析评选出优良种质资源。结果表明:29份千年桐的12个性状变异系数介于10.82%~45.84%,其中单株鲜果总质量变异最大;遗传多样性指数介于1.46~1.97;相关性分析表明30个鲜果质量与树高、冠幅呈显著正相关,单株鲜果总质量与胸径呈极显著正相关,干仁含油率与干籽出仁率呈显著正相关,与单株鲜果总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油酸与亚油酸呈显著正相关,α-桐酸与油酸呈极显著负相关,与α-桐酸/β-桐酸呈极显著正相关;通过聚类分析可将千年桐优良母株划分为3个类群,类群Ⅱ中的种质具有筛选树体矮化、高产、高含油率良种的潜力;通过综合指标与经济指标主成分分析,筛选出AF-7和YZQ-6为最优母株。综上,初步构建了千年桐种质资源综合评价体系,AF-7和YZQ-6可作为今后千年桐良种选育的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年桐 种质资源 综合评价 良种 α-桐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农架地区川金丝猴对松萝的体内传播初报
4
作者 覃建庸 王琴 +2 位作者 姚辉 禹洋 向左甫 《兽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17-722,共6页
生态学领域最具挑战性的科学问题是揭示物种间相互作用和食物网的时空动态变化(Duffy,2002),动物对植物种子等繁殖体的传播是物种间相互作用研究的热点(Vander Wall,1990;陈远等,2017)。研究表明,啮齿类、翼手类和非人灵长类是传播种子... 生态学领域最具挑战性的科学问题是揭示物种间相互作用和食物网的时空动态变化(Duffy,2002),动物对植物种子等繁殖体的传播是物种间相互作用研究的热点(Vander Wall,1990;陈远等,2017)。研究表明,啮齿类、翼手类和非人灵长类是传播种子的主要哺乳动物类群(鲁长虎,2001)。非人灵长类动物是热带和亚热带森林中食果脊椎动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种子传播网络中具有关键作用(Beaune,20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金丝猴 动物传播 松萝 植物扩散 动植物互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栽对桉树土壤稀有微生物群落及多功能性的影响
5
作者 陆佳 王华响 陈利军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34-1044,共11页
为揭示桉树多代连栽对土壤稀有微生物群落及土壤多功能性的影响机制,以桉树不同代次人工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选取16个与土壤养分循环相关的指标,通过平均值法计算土壤多功能性指数,研究桉树多代连栽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网络复杂性... 为揭示桉树多代连栽对土壤稀有微生物群落及土壤多功能性的影响机制,以桉树不同代次人工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选取16个与土壤养分循环相关的指标,通过平均值法计算土壤多功能性指数,研究桉树多代连栽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网络复杂性及土壤多功能性的影响,并探讨其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桉树人工林种植代次的增加,土壤养分含量、酶活性和土壤多功能性均显著下降,其中第三代和第四代人工林的降幅最大。与第二代人工林相比,第四代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铵态氮、有效磷含量和蔗糖酶活性显著下降(P<0.05),降幅为14.00%~64.29%,土壤多功能性指数下降0.61(P<0.01)。(2)土壤稀有细菌多样性随着代次增加而下降,稀有真菌则相反。丰富细菌、稀有细菌和丰富真菌群落的网络连通性和平均聚类系数随连栽代次增加而减小,稀有真菌则呈相反趋势。(3)相关性分析、随机森林模型和偏最小二乘模型结果表明,土壤稀有微生物多样性(r=1.14,P<0.01)以及共现性网络复杂性(r=1.39,P<0.01)是土壤多功能性的主要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多代连栽 稀有微生物 土壤多功能性指数 微生物共现性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山国家公园生境质量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力分析
6
作者 张敏 陈彩虹 +1 位作者 佘济云 曾宇鸿 《绿色科技》 2025年第4期76-82,89,共8页
为探究南山国家公园生境质量变化及驱动机制,运用InVEST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对南山国家公园2000-2020年生境质量进行评估,通过生境质量空间分异特征分析。结果表明:①南山国家公园整体生境质量在空间上呈现出“东部高、西部低”的分布格局,... 为探究南山国家公园生境质量变化及驱动机制,运用InVEST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对南山国家公园2000-2020年生境质量进行评估,通过生境质量空间分异特征分析。结果表明:①南山国家公园整体生境质量在空间上呈现出“东部高、西部低”的分布格局,2000年、2010年、2020年生境质量分别为0.646、0.561、0.647,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②南山国家公园生境质量在空间上具有较强的空间集聚特征,研究区生境质量变化分布较为集中,且热点区相较于冷点区更为明显;③降雨是影响南山国家公园生境质量的主要驱动因子。从驱动因子交互作用来看,各驱动因子交互增强效果显著,增强以非线性为主,双因子增强次之。主要为降雨、高程和气温与其他驱动因子间交互作用较强,其中以降雨与各驱动因子间交互效果最明显。研究结果可为南山国家公园规划建设和生态保护格局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山国家公园 生境质量 InVEST模型 地理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哑变量的景宁栎类单木断面积生长模型
7
作者 方国景 方炎杰 +2 位作者 窦啸文 吴登瑜 娄明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19,共8页
【目的】选取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的天然乔木林中的栎属树种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林分空间结构在栎类天然林单木断面积生长模型中的适用性,提高林木生长预测精度。【方法】基于2014、2019年浙江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样地调查数据,结合He... 【目的】选取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的天然乔木林中的栎属树种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林分空间结构在栎类天然林单木断面积生长模型中的适用性,提高林木生长预测精度。【方法】基于2014、2019年浙江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样地调查数据,结合Hegyi竞争指数、全混交度和聚集指数等林分空间结构因子,采用熵值法构建空间结构综合指数(S),全面反映林木的空间分布和竞争关系。利用上限排外法将空间结构综合指数划分为三个等级,并将其作为哑变量纳入Schumacher、Johnson-Schumacher、Gompertz和Logistic等4种常用的理论生长方程中,构建含有空间结构综合指数哑变量的单木断面积生长模型,且与4种不同空间结构综合指数哑变量的基础生长模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空间结构综合指数对胸高断面积生长量有显著正向影响。2)将空间结构综合指数作为哑变量纳入4种基础生长模型中,显著提高了模型的拟合优度和预测精度。3)在所有测试的模型中,以Johnson-Schumacher模型为基础的结合空间结构综合指数哑变量的断面积生长模型在预测精度上表现最为优异。【结论】将林分空间结构引入单木断面积生长模型中具有一定的适用性,能够显著提高林木生长预测的准确性,对森林资源管理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高断面积生长量 空间结构综合指数 哑变量 单木生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立地、土壤养分及其交互作用的湖南杉木人工林立地指数模型 被引量:2
8
作者 刘俊成 朱光玉 吕勇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39-1350,共12页
研究林分立地因子、土壤养分因子及其交互作用对平均优势木生长的影响,分别构建含立地、土壤养分及其交互作用的立地指数模型,为杉木人工林立地质量评价提供一种新思路。基于40块湖南杉木人工林样地中平均优势木的解析木数据,采用数量... 研究林分立地因子、土壤养分因子及其交互作用对平均优势木生长的影响,分别构建含立地、土壤养分及其交互作用的立地指数模型,为杉木人工林立地质量评价提供一种新思路。基于40块湖南杉木人工林样地中平均优势木的解析木数据,采用数量化方法Ⅰ、随机森林算法、K-means聚类和非线性混合效应回归分析,确定显著影响优势高生长的立地与土壤养分因子;筛选最优基础模型并构建含立地、土壤养分及其交互效应的非线性混合立地指数模型,运用AIC、BIC和R~2等3个评价指标评价模型拟合效果,导出最优立地指数模型。结果表明:对优势木平均高影响显著的因子为:海拔、坡度、土壤类型、有机质、全氮、全钾,立地因子显著性顺序为海拔>坡度>土壤类型,土壤养分因子重要性顺序为有机质>全氮>全钾;7个候选模型中最优基础模型为坎派兹式(Gompertz)(R^(2)=0.6876,MAE=6.6922,RMSE=2.7448);构建含立地、土壤养分及其交互类型效应的混合模型精度分别提升至0.7827、0.7765、0.8400;以精度≥95%的标准聚类,构建含立地类型组、土壤养分类型组和立地-土壤养分交互类型组的混合模型精度相比基础模型分别提升了13.05%、12.52%和21.42%,相比各类型效应的混合模型AIC、BIC均有所降低。表明立地、土壤养分及其交互作用均对平均优势木生长有显著影响,含交互效应的混合模型拟合效果优于单独立地、土壤养分效应,基于立地-土壤养分交互类型组的多形立地指数曲线模拟平均优势木的生长规律更为准确,最终构建以立地-土壤养分交互类型组为随机效应的最优立地指数模型为:H_(jSSNMTG)=a_(jSSNMTG)×exp(-b×exp(-c×T_(jSSNMTG)))+ε_(jSSNMTG),可以用于湖南复杂立地条件下杉木人工林立地质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立地因子 土壤养分因子 交互作用 立地指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候与立地效应的杉木人工林平均木树高生长模型 被引量:1
9
作者 赵海燕 朱光玉 +1 位作者 吕勇 刘恩林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9-68,77,共11页
【目的】探索平均木树高生长模型的构建方法,可为区域性杉木人工林科学经营决策和立地质量评价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方法】以95块杉木人工林样地406组杉木人工林平均木树高和年龄为研究对象,利用数量化方法Ⅰ筛选显著影响平均木树高... 【目的】探索平均木树高生长模型的构建方法,可为区域性杉木人工林科学经营决策和立地质量评价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方法】以95块杉木人工林样地406组杉木人工林平均木树高和年龄为研究对象,利用数量化方法Ⅰ筛选显著影响平均木树高生长的立地因子和气候因子,并采用k-means聚类方法按照标准分别聚类成气候类型组和立地类型组,基于气候因子和立地因子等级划分与筛选结果,选取6种常用的树高生长模型,将聚类后的最优组合作为随机效应加入最优基础模型,应用混合效应的方法探索气候因子和立地因子对平均木树高生长模型的影响。【结果】立地因子显著性顺序为坡向>土壤类型>海拔>坡位,气候因子显著性顺序为平均气温差>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最优基础模型为舒马克式,R^(2)为0.699 9;构建含林分气候因子、含林分立地因子的杉木人工林树高生长方程R^(2)分别为0.823 0、0.934 7;而含立地和气候因子的杉木人工林树高生长混合效应模型R^(2)为0.936 9,相对基础模型提升33.86%,说明含气候和立地因子的杉木人工林平均木树高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和预测精度。【结论】本研究所构建的树高生长模型为区域性的立地质量评价以及为树高生长模型中考虑气候和立地因子提供了合理的支撑,同时对于林分的预估和经营管理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高生长模型 杉木人工林 混合效应 立地因子 气候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热带杉木人工林单木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1
10
作者 孔露露 朱光玉 吕勇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1-81,共11页
【目的】探明杉木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为杉木人工林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湖南城步县、贵州黎平县、云南马关县、广西南丹县4个研究地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树干解析法获取胸径圆盘数据,建立树轮宽度标准年表,分... 【目的】探明杉木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为杉木人工林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湖南城步县、贵州黎平县、云南马关县、广西南丹县4个研究地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树干解析法获取胸径圆盘数据,建立树轮宽度标准年表,分析年表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利用Mann-Kendall检验气候的突变情况,剖析并验证气温突变前后径向生长与气温和降水之间的关系。【结果】1)4个研究地杉木树轮宽度标准年表的统计参数具有较丰富的环境信息,适用于气候相关分析;2)4个研究地杉木径向生长均与生长季(3—10月)的水热条件密切相关,但均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效应”;3)4个研究地均有突变升温现象。气温突变前,各研究地年表与温度都呈显著正相关,温度对杉木径向生长起促进作用,夏季降水与年表呈正相关,但冬季呈负相关;气温突变后,杉木生长受温度限制,温度对杉木的影响由多个月份呈现正相关转变为负相关,对降水的响应也发生改变,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杉木径向生长受温度和降水共同影响,随着未来全球气候变暖加剧,温度对杉木径向生长的限制将进一步增强,从而影响杉木林生产力和固碳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树轮宽度年表 气候响应 MANN-KENDALL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心果品种资源亲缘关系的AFLP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文亚峰 谢碧霞 +1 位作者 何钢 潘晓芳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59-64,共6页
利用荧光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27个人心果品种(类型)及4个蔓妹人心果品种资源的亲缘关系进行研究。9对引物(PstⅠ-MseⅠ)共扩增得到1131条带(75~500 bp),其中多态性带1 096条(96.90%)。28个品种(类型)具特征性条带,特征带大小... 利用荧光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27个人心果品种(类型)及4个蔓妹人心果品种资源的亲缘关系进行研究。9对引物(PstⅠ-MseⅠ)共扩增得到1131条带(75~500 bp),其中多态性带1 096条(96.90%)。28个品种(类型)具特征性条带,特征带大小为350~500 bp。品种间多态性比例在22.19%~45.89%之间,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40~0.87。UPGMA聚类结果将31个品种聚为蔓妹人心果类群(MAM)和2个人心果类群(SAP1和SAP2)。在遗传相似性系数0.52处,4个蔓妹人心果品种首先被区分开,单独聚为一类(MAM)。人心果类群中,11个美国品种和10个国内地方类型在相似性系数0.66处聚为一大组(C、D组),相互之间表现出较近的亲缘关系。大部分栽培品种聚于D-2亚组,与地方类型有一定的遗传距离,说明栽培种的亲缘关系较为相近。人心果表型标记与分子标记结果间存在一定差异,二者的相关性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心果 品种资源 亲缘关系 遗传多样性 AFL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果安息香夏季光合蒸腾日变化与其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6
12
作者 黄滔 唐红 +2 位作者 廖菊阳 刘艳 黄程前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2-68,共7页
长果安息香是稀有濒危植物,国家II级保护植物。为探明长果安息香光合蒸腾特性与其环境因子的关系,在夏季晴朗天气下,利用Li-6400光合测定仪测定了4年生长果安息香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X1)、气温(Ta,Xs)、光合... 长果安息香是稀有濒危植物,国家II级保护植物。为探明长果安息香光合蒸腾特性与其环境因子的关系,在夏季晴朗天气下,利用Li-6400光合测定仪测定了4年生长果安息香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X1)、气温(Ta,Xs)、光合有效辐射(PAR,X3)、空气相对湿度(RH,X4)、大气CO2浓度(Ca,X5)以及胞间CO2浓度(Ci,X6)的日进程。结果表明:长果安息香Pn与Tr日进程曲线均呈"双峰型",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且主要是由于气孔限制因素引起的;水分利用率(WUE)在早、晚较高并在中午出现一次回升;应用逐步多元回归的方法得到了长果安息香的Pn和Tr日变化的最优方程:Y(Pn)=32.719+0.001X3+5.554X1-0.058X5-0.251X2(复相关系数R=0.681,F=44.204,P<0.01,标准估计误差Se=0.942);Y(Tr)=4.613+12.353X1-0.057X4-0.002X6(复相关系数R=0.913,F=341.779,P<0.01,标准估计误差Se=0.287)。通径分析结果表明,PAR、Gs、Ca、Ta与长果安息香Pn的日变化呈极显著或显著的相关关系,是长果安息香Pn的主要影响因子,直接效应的顺序为Ca>Ta>PAR>Gs,总效应顺序为Ta>Ca>Gs>PAR;Gs、RH、Ci是长果安息香Tr的主要影响因子,直接效应和总效应的顺序均为Gs>RH>C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果安息香 光合蒸腾特性 环境因子 逐步多元回归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粉昆虫对我国中南地区油茶结实和结籽的作用 被引量:59
13
作者 邓园艺 喻勋林 罗毅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4427-4436,共10页
油茶(Camellia oleifera)是一种重要的木本油料植物。2007-2008年在我国中南地区湖南省对油茶开展传粉生物学研究结果表明:油茶花期从10月到翌年1月份,单株开花时间一般持续20d左右,单花花期为4-5d。单花花蜜量平均为(145.40±24.89... 油茶(Camellia oleifera)是一种重要的木本油料植物。2007-2008年在我国中南地区湖南省对油茶开展传粉生物学研究结果表明:油茶花期从10月到翌年1月份,单株开花时间一般持续20d左右,单花花期为4-5d。单花花蜜量平均为(145.40±24.89)μL,含糖量为(23.13±1.03)%,并含有17种氨基酸,约占花蜜总量的1.73%。膜翅目蜜蜂总科(Hymenoptera:Apoidea)油茶地蜂(Andrena camellia)和大分舌蜂(Colletes gigas)是油茶的有效传粉昆虫,大分舌蜂的传粉效率较油茶地蜂高;蝇类和蝶类为随机访问者。油茶不存在无融合生殖和自动自花授粉现象,其结实和结籽依赖传粉者。此外,油茶具有一定程度的自交不亲和,自交和异交的繁殖成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人工异花授粉结果显示油茶在资源限制程度较低时,即大年时,花粉限制主要表现在结籽水平,而不是结实水平。根据油茶的传粉综合特征以及油茶在山茶属中的系统位置,目前很难解释油茶类似鸟类传粉综合特征的花蜜特征是如何演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花蜜 访花昆虫 繁育系统 传粉综合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壳高品位资源化利用的Py-GC/MS分析 被引量:16
14
作者 张党权 彭万喜 +4 位作者 刘其梅 马清芝 谭晓风 陈鸿鹏 田华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61-165,共5页
采用Py-GC/MS联机技术研究油茶壳高品位资源化的利用。新鲜油茶壳经冷冻干燥除水后,于590℃的He气流中进行热解,然后对热解产物进行GC/MS联机分析,采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并鉴定出46个化合物。分析结果表明,油茶... 采用Py-GC/MS联机技术研究油茶壳高品位资源化的利用。新鲜油茶壳经冷冻干燥除水后,于590℃的He气流中进行热解,然后对热解产物进行GC/MS联机分析,采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并鉴定出46个化合物。分析结果表明,油茶壳热解产物富含名贵生物医药、名贵香料成分,副产物不仅可用于高档化妆品和护肤品,还可用于生物能源以及食品、染料、工业溶剂等的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壳 热解-气相色谱/质谱 活性成分 高品位资源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五味子属植物的种质资源及开发利用 被引量:21
15
作者 邓白罗 谢碧霞 张程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0-94,共5页
南五味子属是现存双子叶植物中的原始类群,全世界有28种,呈东亚——北美间断分布,主产亚洲东南部至东部,我国产10种,是南五味子属的自然分布中心,该属植物对于理解被子植物的起源、演化、迁移和植物区系等方面的研究都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南五味子属是现存双子叶植物中的原始类群,全世界有28种,呈东亚——北美间断分布,主产亚洲东南部至东部,我国产10种,是南五味子属的自然分布中心,该属植物对于理解被子植物的起源、演化、迁移和植物区系等方面的研究都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系统介绍了南五味子属植物分类、种质资源、地理分布及开发利用等4个热点问题.将南五味子属植物应用于药物开发、食品开发和园林造景等方面有十分广阔的前景,但目前关于南五味子属的栽培、繁殖及应用研究十分匮乏.最后,对其合理化开发利用提出了加大资源保护力度,加强引种驯化及加强综合开发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学 南五味子属 种质资源 地理分布 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油滤饼中多酚和磷脂的协同抗氧化作用机制
16
作者 张鹏 钟海雁 +2 位作者 熊颖 周波 龙奇志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321-330,共10页
为探究茶油滤饼多酚提取物和磷脂对茶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机制,该研究采用四氰基醌二甲烷紫外-可见光谱法测定磷脂的临界胶束浓度,并通过评估滤饼提取物和磷脂对茶油氢过氧化物(lipid hydroperoxide,LOOH)的影响,结合量子化学方法计算了... 为探究茶油滤饼多酚提取物和磷脂对茶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机制,该研究采用四氰基醌二甲烷紫外-可见光谱法测定磷脂的临界胶束浓度,并通过评估滤饼提取物和磷脂对茶油氢过氧化物(lipid hydroperoxide,LOOH)的影响,结合量子化学方法计算了滤饼中10种酚类化合物的前沿分子轨道、静电势和平均局部离子化能。结果表明,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ethanolamine,PE)和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lserine,PS)在纯化茶油中的临界胶束浓度分别为409.2、462.4μmol/L,添加500μmol/L的PE、PS及0.02%多酚提取物可以协同抑制茶油LOOH的产生。量子化学计算结果表明,槲皮素和山奈酚是滤饼多酚中的关键活性成分,最高占据分子轨道与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HOMO-LUMO)能隙值(3.822、3.914 eV)和静电势极小值(-2.43、-2.53 eV),表明二者均具有良好的电子供给能力,磷脂通过与酚类成分形成更稳定的结构减少LOOH产生,延缓茶油氧化。因此,磷脂对茶油的氧化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为开发基于茶油加工副产物的天然抗氧化剂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油 多酚提取物 磷脂酰乙醇胺 磷脂酰丝氨酸 协同抑制 量子化学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锥栗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SRAP分析 被引量:13
17
作者 向晖 袁德义 +2 位作者 范晓明 朱周俊 贾宝光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72-1081,共10页
应用SRAP分子标记法,采用筛选出的15个引物组合,对采自湖南、浙江、四川、贵州、福建5省的17个野生锥栗居群资源及23份锥栗栽培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旨在为锥栗遗传背景分析和种质创新提供依据。17个野生锥栗居群共扩增出221个位点... 应用SRAP分子标记法,采用筛选出的15个引物组合,对采自湖南、浙江、四川、贵州、福建5省的17个野生锥栗居群资源及23份锥栗栽培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旨在为锥栗遗传背景分析和种质创新提供依据。17个野生锥栗居群共扩增出221个位点,平均多态性位点数为155.06,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70.16%。总遗传多样性指数(Ht)、居群内遗传多样性指数(Hs)、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Shannon's信息指数分别为0.3636、0.2466、0.2460、0.3677,说明野生锥栗居群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和变异度。其中,衡山(HS)居群的多态性位点百分率最高,为85.07%,吉首小溪村(JS)居群次之,为83.26%,表明衡山、湘西一带为湖南省野生锥栗居群遗传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UPGMA聚类分析表明,浏阳溪江居群和衡山居群间的遗传相似性最大,亲缘关系最近;贵州黎平居群和岳阳月田镇居群间的遗传相似性最小,遗传差异较大。23个锥栗品种多态性位点百分率占比为89.14%,遗传相似性系数在0.66-0.85之间,且在遗传相似性系数0.66处,大尖嘴单独聚为一类,反映出它的遗传基础与其他品种具有较大的差异;在遗传相似性系数0.85处,华栗2号和铁锥被聚为一类,表明这2个品种亲缘关系最近,遗传差异最小。此外,还构建了Em1-Me2、Em2-Me1、Em2-Me2和Em2-Me3共4个引物组合的SRAP数字指纹图谱,为锥栗品种的快速鉴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栗 居群 品种 遗传多样性 SR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梨种质资源SSR引物的筛选与评价 被引量:11
18
作者 许靖诗 乌云塔娜 +2 位作者 叶生晶 王淋 冯延芝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0-85,共6页
目前在梨种质研究中仍然缺乏足够的SSR引物,因此筛选多态性丰富的SSR标记引物,为进一步研究梨种质资源的群体遗传学特征等提供参考。运用SSR标记技术,从初选后的42对SSR引物中筛选出多态性好、稳定性高的引物。筛选出的12对引物对40个... 目前在梨种质研究中仍然缺乏足够的SSR引物,因此筛选多态性丰富的SSR标记引物,为进一步研究梨种质资源的群体遗传学特征等提供参考。运用SSR标记技术,从初选后的42对SSR引物中筛选出多态性好、稳定性高的引物。筛选出的12对引物对40个梨样的DNA序列进行了SSR-PCR扩增,共检测出159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检测到13.25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等位基因有效数目为1.236 4,平均I值为0.286 6,平均Nei指数值为0.165 3;系统聚类分析表明,所有样品可以分为3个类群,即栽培梨、日本梨、野生秋子梨。筛选的12对多态性丰富的SSR引物适合用于梨种质资源群体遗传学特征分析,为梨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鉴定、评价以及亲缘关系研究提供方法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质资源 SSR分子标记 引物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心果品种资源表型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文亚峰 谢碧霞 +1 位作者 潘晓芳 何钢 《中南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7-31,共5页
根据20个形态特征对25个人心果品种(类型)资源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份分析,研究其表型遗传多样性,并初步进行品种分类.结果表明;人心果品种资潦遗传变异丰富,平均变异系数达到了25.6%,品种间遗传距离在1.11~10.94之间;系统聚... 根据20个形态特征对25个人心果品种(类型)资源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份分析,研究其表型遗传多样性,并初步进行品种分类.结果表明;人心果品种资潦遗传变异丰富,平均变异系数达到了25.6%,品种间遗传距离在1.11~10.94之间;系统聚类结果与品种地理来源有明显的联系.来自美国的13个品种大致聚为3类,国内的12个品种(类型)聚为2类;叶片形状、果实形状与大小、花器特征和嫩梢(叶)有光褐毛等性状反映了64.82%的表型信息.综合考虑这些性状信息,可以区分大部分人心果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学 人心果 品种资源 遗传多样性 亲缘关系 品种分类 表型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桉树叶部病原菌的分子鉴定与叶际拮抗细菌防效评价
20
作者 余平福 李星语 +5 位作者 王继春 周娟 许诗萍 何苑皞 邓小军 陈晓龙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46,共10页
【目的】桉树是我国三大速生树种之一,作为广西林业经济的四大支柱之一,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生态环境的变化以及管理不善,桉树叶部病害发生日趋严重,影响桉树生长,制约了桉树产业的健康发展。桉树生长... 【目的】桉树是我国三大速生树种之一,作为广西林业经济的四大支柱之一,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生态环境的变化以及管理不善,桉树叶部病害发生日趋严重,影响桉树生长,制约了桉树产业的健康发展。桉树生长迅速,叶部病害初期难以发现,成灾后导致叶片大面积脱落,植株生长时间缩短,生长缓慢,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明确桉树叶部病害病原种类,探索桉树叶部病害生物防治方法,制定合理的病害防治方案。【方法】基于柯赫法则进行致病性测定,明确病原菌,利用形态学特征、rDNAITS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同时采用平板对峙法从桉树叶表微生物中筛选病原菌拮抗菌,并对其进行鉴定,并开展了生防细菌的防效评价,为病害的生物防治提供基础。【结果】从大桂山国有林场桉树叶部分离出4种病原真菌,分别为F202310093、F202310094、F202310095、F202310096,其导致的叶部病害症状与林间发病症状一致,结合形态学特征、rDNA-ITS序列分析4种真菌分别为果生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兰花炭疽菌C.cliviicola、暹罗炭疽菌C.siamense和桉树垫壳孢Coniella quercicola。平板对峙法筛选出对以上4种病原菌均有明显拮抗作用的菌株B2311001,经形态学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其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lis。拮抗细菌的防效优于嘧菌酯,其中对果生炭疽菌的盆栽防效为84.01%,其次为暹罗炭疽菌,防效为83.67%,防治效果最低为桉树垫壳孢,林间防效为81.33%。【结论】研究结果首次报道兰花炭疽菌、暹罗炭疽菌为桉树叶部病害病原菌。本研究筛选了桉树叶部病原菌的拮抗细菌,丰富了桉树叶部病害生防资源,为桉树叶部病害生物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病原菌 分离 鉴定 拮抗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