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省油茶资源主要形态和经济性状及聚类分析 被引量:38
1
作者 袁军 韩志强 +2 位作者 贺舍予 黄丽媛 周乃富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80-1384,共5页
对海南澄迈等6个主要油茶分布县10个乡镇油茶资源主要形态和经济性状进行调查测定,比较其与高州油茶和普通油茶的差异,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海南油茶种质资源在形态、茶油脂肪酸组成等方面具有多样性,海南油茶树体、花、果实以及... 对海南澄迈等6个主要油茶分布县10个乡镇油茶资源主要形态和经济性状进行调查测定,比较其与高州油茶和普通油茶的差异,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海南油茶种质资源在形态、茶油脂肪酸组成等方面具有多样性,海南油茶树体、花、果实以及叶片均小于高州油茶;海南油茶鲜出子率在19.84%~36.21%之间,干出仁率在49.64%~64.22%之间,种仁含油率为44.56%~52.21%;海南油茶子油的不饱和脂肪酸为87.58%~89.68%,亚麻酸含量低,仅为普通油茶的0~88.7%,而饱和脂肪酸显著高于普通油茶。聚类分析表明海南油茶同高州油茶和普通油茶具有显著区别,除海南博鳌资源外,其他海南油茶被划分为一类。本研究为海南省油茶资源分类以及资源开发提供了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省 油茶 种质资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下经济与经济林产业的发展 被引量:71
2
作者 袁军 石斌 谭晓风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3-166,171,共5页
林下经济是经济林产业发展的重要形式之一。经济林的林下经济不仅极大地拓展了经济林的发展空间,促进了产业的发展与壮大,而且有效转变了经济林产业的增长方式。文中从技术层面综述了林下经济的主要理论,简要介绍了林下种植、林下养殖... 林下经济是经济林产业发展的重要形式之一。经济林的林下经济不仅极大地拓展了经济林的发展空间,促进了产业的发展与壮大,而且有效转变了经济林产业的增长方式。文中从技术层面综述了林下经济的主要理论,简要介绍了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森林游憩及林下综合利用等经济林林下经济的经营模式,并对今后林下经济如何同经济林产业发展有效结合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林 林下种植 林下养殖 经营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不同种源山苍子主要形态及经济性状的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11
3
作者 谷战英 陈昊 +3 位作者 谭晓风 付智翔 李文涛 王大顶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5-99,共5页
为给山苍子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理论参考依据,以湖南省10个不同海拔分布区的山苍子资源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其冠幅、株高、枝下高、花朵数量、坐果率及鲜果含油率、柠檬醛含量等主要形态及经济性状指标,比较分析了不同种源地的山苍子鲜果... 为给山苍子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理论参考依据,以湖南省10个不同海拔分布区的山苍子资源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其冠幅、株高、枝下高、花朵数量、坐果率及鲜果含油率、柠檬醛含量等主要形态及经济性状指标,比较分析了不同种源地的山苍子鲜果含油率及其精油中柠檬醛含量间的差异性。测定结果表明:10个海拔分布区的山苍子其株高、冠幅和枝下高分别为3.51~5.30 m、3.90~7.15 m和0.26~0.60 m;其花期均为盛花期;每个标准枝的花朵数量间的差异较大,其变化范围为381~1 591朵;而其坐果率间的差异不显著,其均值为49.69%;其单果鲜质量间的差异也不显著,其均值为0.127 g;其鲜果含油率间的差异较为显著,其中,湘西凤凰的最高(达到3.67%),而永州双牌、郴州桂东和永州冷水滩的(分别为3.57%、3.46%和3.35%)次之;其精油中的柠檬醛含量表现有差异较为明显的3个等级,其中,湘西凤凰的最高(72.26%),郴州汝城、怀化麻阳和怀化中方的均较低(分别为65.21%、63.78%和63.56%),其余分布区的均居中等水平(68.28%~69.25%)。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源地的山苍子其天然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山苍子鲜果含油率及精油中的柠檬醛含量间均有一定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苍子 种质资源 形态 经济性状 不同海拔分布区 湖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传感监测系统在经济林木水分管理上的应用
4
作者 吴梅 陈铭 +1 位作者 渠心静 李俊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1期102-105,共4页
自动传感监测系统与常见的灌溉系统(喷灌系统、喷雾系统、地表滴灌系统及地下滴灌系统)结合不仅能节省能源和人力成本、节约水资源、控制非点源污染,而且具有精确控制浇灌、零渗漏、零污染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经济林木水分的研究和应用中... 自动传感监测系统与常见的灌溉系统(喷灌系统、喷雾系统、地表滴灌系统及地下滴灌系统)结合不仅能节省能源和人力成本、节约水资源、控制非点源污染,而且具有精确控制浇灌、零渗漏、零污染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经济林木水分的研究和应用中。概述了经济林木干旱研究现状及相关的抗旱品种筛选方法和干旱胁迫生理研究,并以Em-5型水分传感器和Em-50/G型数据采集器为例详细介绍了传感器的组成。在此基础上概述了自动传感监测系统在林木水分研究与管理中的应用,从合理灌溉、精准林业和智慧林业3个方面探讨了其在经济林木应用中需注意的重点,并提出了其今后研究和应用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传感监测系统 林木 干旱 水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主栽油茶品种抗寒性研究 被引量:21
5
作者 邓全恩 丁向阳 李建安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2-16,56,共6页
近年来河南省油茶发展迅速,但处于油茶生长的北缘地区,低温是限制河南省油茶产业发展的主要因子。为给河南省油茶良种的选育、引种及栽培区划提供理论依据,分别以‘长林4号’‘长林40号’‘长林27号’‘XL210’‘大别山1号’‘豫油茶1... 近年来河南省油茶发展迅速,但处于油茶生长的北缘地区,低温是限制河南省油茶产业发展的主要因子。为给河南省油茶良种的选育、引种及栽培区划提供理论依据,分别以‘长林4号’‘长林40号’‘长林27号’‘XL210’‘大别山1号’‘豫油茶1号’等普通油茶品种为试材,对其叶片分别采用0、-5、-10、-15和-20℃的低温胁迫处理,选择相对电导率(REC)、丙二醛、游离脯氨酸(Pro)、可溶性蛋白等抗逆指标,以Logistic方程计算出半致死温度(LT50),并利用隶属函数法综合分析了不同普通油茶品种的抗寒能力。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温度的降低,电导率、丙二醛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均逐渐升高,可溶性蛋白先升高后降低;其中,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和油茶抗寒性均呈负相关,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和油茶抗寒性均呈相关关系;其半致死温度和隶属函数评价结果一致,6个油茶品种中,‘大别山1号’的抗寒性最强,‘长林4号’的抗寒性最弱,其他品种的抗寒性居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抗寒性 生理机理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红壤区桉树林地土壤酸化特征及控酸技术初探 被引量:5
6
作者 柯琴 韦向向 +5 位作者 赵隽宇 覃祚玉 宋贤冲 曹继钊 吴立潮 唐健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9-56,共8页
高强度连续种植桉树人工林的土壤酸度呈明显下降趋势,土壤酸化已成为制约桉树林地土壤质量的主要障碍因子之一。然而,单从活性酸角度无法全面评价桉树人工林土壤酸化状况,同时缺乏桉树人工林土壤控酸技术研究。采集广西桂北红壤区桉树... 高强度连续种植桉树人工林的土壤酸度呈明显下降趋势,土壤酸化已成为制约桉树林地土壤质量的主要障碍因子之一。然而,单从活性酸角度无法全面评价桉树人工林土壤酸化状况,同时缺乏桉树人工林土壤控酸技术研究。采集广西桂北红壤区桉树人工林土壤样品,测定酸碱度、交换性酸含量、酸缓冲容量等指标,分析土壤游离酸和潜在酸分布特征,并以3种有机控酸剂(腐植酸盐类、黄腐酸盐类和氨基寡糖类)和2种无机缓冲剂(磷酸二氢钾和磷酸氢二钾)为备选材料,两两搭配构建有机无机控酸体系,筛选出缓冲能力较好的3种有机无机控酸体系,开展控酸效果对比试验,探讨上述3种控酸体系对土壤酸度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广西红壤区桉树人工林土壤呈强酸性,p H值范围为4.50~4.85,交换性Al^(3+)含量为2.60~4.30 cmol/kg,平均土壤酸缓冲容量为38.90 mmol/kg。缓冲性能较好的3种有机无机控酸体系分别为5∶1的氨基寡糖类+磷酸氢二钾、10∶1的黄腐酸盐类+磷酸二氢钾和10∶1的腐植酸盐类+磷酸二氢钾,上述3种降酸体系施用30 d后,与空白对照相比,土壤p H值分别提升1.17、0.98和0.73,增幅分别达25.36%、21.24%和15.82%;交换性Al^(3+)含量分别减少了2.7、0.8、2.2 cmol/kg,下降幅度达74.07%、24.07%和62.04%。广西红壤区桉树人工林土壤呈强酸性,土壤对外源酸稍敏感,稍易受酸害。交换性Al^(3+)是主体致酸因子,其含量高于作物铝胁迫临界点。综合考虑3种控酸体系对土壤酸度的影响,氨基寡糖类与磷酸氢二钾配施对广西红壤区桉树人工林土壤控酸效果最佳,后续田间试验效果有待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桉树人工林 土壤酸化 有机物料 交换性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岑软油茶春梢期叶片营养诊断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何含馨 吴立潮 +7 位作者 韦春凤 梁树绿 岑守思 欧兴旺 韦长江 卢胜 陈永桀 肖崇福 《绿色科技》 2024年第7期197-202,共6页
油茶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林树种,其茶油可被制作成高档植物油,被称为“液体软黄金”。然而,油茶目前面临着产量低的发展困境。相关研究发现,这可能与油茶树体的营养平衡状态有关。为提高油茶产量,探讨了广西桂中地区不同产量油茶林叶片矿... 油茶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林树种,其茶油可被制作成高档植物油,被称为“液体软黄金”。然而,油茶目前面临着产量低的发展困境。相关研究发现,这可能与油茶树体的营养平衡状态有关。为提高油茶产量,探讨了广西桂中地区不同产量油茶林叶片矿质元素含量适宜值范围及需肥次序。在广西桂中5个县镇区,以春梢期岑软3号油茶成林叶片为对象,运用DOP等方法对油茶叶片的11种养分(N、P、K、Ca、Mg、Mn、B、Fe、Cu、Zn、Na)进行了营养诊断。结果表明:油茶叶片Zn元素与Cu元素适宜值范围相较前人研究偏高。油茶叶片产量可能与微量元素B、Na、Cu有关,其可能是限制高、中、低产林油茶叶片的关键性因子。此外,低产林油茶叶片的产量低一定程度上可能与B含量过量有关。高产组的油茶叶片养分平衡状况优于中低产组,高产组需肥比较为:B>Ca>Mn>Fe>Zn>Na,中产组需肥比较为:Na>B>Mn>Fe>K>P>Mg,低产组施肥比较为:Cu>K>Mg>N>Zn>P。对于不同产量水平的油茶林应当因地制宜施肥,对于油茶林缺乏的元素如B、Na、Cu等应考虑多施肥,而对油茶体内过量的元素,则考虑减少施肥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春梢期 DOP(适宜值偏差百分数法) 营养诊断 岑软3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两种油桐幼苗生长、气体交换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122
8
作者 李泽 谭晓风 +4 位作者 卢锟 张琳 龙洪旭 吕佳斌 林青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515-1524,共10页
为了探究干旱胁迫对两种油桐(三年桐和千年桐)幼苗光合生理特性的变化及响应,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水分处理(正常供水、轻度干旱、中度干旱、重度干旱)对油桐幼苗生长、叶片气体交换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轻度... 为了探究干旱胁迫对两种油桐(三年桐和千年桐)幼苗光合生理特性的变化及响应,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水分处理(正常供水、轻度干旱、中度干旱、重度干旱)对油桐幼苗生长、叶片气体交换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轻度干旱胁迫对两种油桐生长、气体交换及叶绿素荧光参数无明显影响(P>0.05);中度干旱及重度干旱使两种油桐的叶绿素SPAD值、生长量、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蒸腾速率(T_r)、气孔限制值(L_s)、最大净光合速率(P_(nmax))、光饱和点(LSP)、表观量子效率(AQY)、暗呼吸速率(R_d)、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Φ_(PSⅡ))、电子传递速率(ETR)及光化学猝灭系数(q_P)显著下降(P<0.05),且在重度干旱胁迫下迅速下降,胞间CO_2浓度(C_i)、水分利用效率(WUE)、光补偿点(LCP)、初始荧光(F_o)、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显著升高(P<0.05);中度干旱胁迫下油桐幼苗P_n的降低是由气孔因素及光合机构活性降低的非气孔因素共同引起的,而重度干旱胁迫下光合作用的下降主要是由光合机构活性降低的非气孔因素引起的。三年桐的光合机构活性及光合效率高于千年桐,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性较千年桐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年桐 千年桐 干旱胁迫 光合特性 光饱和点 叶绿素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外追肥对油桐幼苗生长、光合作用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35
9
作者 李泽 谭晓风 +4 位作者 卢锟 张琳 袁军 龙洪旭 石斌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0-44,49,共6页
研究不同叶面肥对油桐幼苗生长、光合作用、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等的影响,为油桐苗期施肥管理和高产栽培提供参考。选取一年生‘葡萄桐’幼苗为试材进行砂培盆栽模拟培养试验,测定叶片喷施尿素和磷酸二氢钾(KH_2PO_4)后的光合生... 研究不同叶面肥对油桐幼苗生长、光合作用、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等的影响,为油桐苗期施肥管理和高产栽培提供参考。选取一年生‘葡萄桐’幼苗为试材进行砂培盆栽模拟培养试验,测定叶片喷施尿素和磷酸二氢钾(KH_2PO_4)后的光合生理参数,叶绿素荧光及生长量等指标。结果表明:油桐幼苗具有较高净光合速率(P_n),平均值可达12.2μmol·m^(-2)·s^(-1);叶片喷施尿素和KH2PO4能够显著提高油桐幼苗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_s)、光饱和点(LSP)、表观量子效率(AQY)、光系统Ⅱ(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电子传递速率(ETR)及生物量的积累,降低了初始荧光(F_o)、CO_2补偿点;根外追肥对羧化效率(CE)、叶绿素含量、株高等指标的提高略有增加,叶面喷施尿素的作用比KH_2PO_4的作用更明显;叶面喷施尿素能使油桐幼苗的叶面积增加59.70%,而KH_2PO_4对油桐幼苗地径的增加优于尿素。与对照相比,根外追肥能够提高油桐幼苗的光合能力,从而增加了生物量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桐 光合作用 根外追肥 叶绿素荧光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光照对油桐幼苗生长、光合日变化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54
10
作者 石凯 李泽 +3 位作者 张伟建 何潇 曾艳玲 谭晓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35-42,50,共9页
为探讨不同光照强度对油桐幼苗生长、叶片气体交换及叶绿体荧光参数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设置了4种光照条件光强度100%(L1)、光强度75%(L2)、光强度50%(L3)、光强度20%(L4),分别在遮阴2个月、3个月测定了幼苗的生长、叶绿素含量、光合... 为探讨不同光照强度对油桐幼苗生长、叶片气体交换及叶绿体荧光参数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设置了4种光照条件光强度100%(L1)、光强度75%(L2)、光强度50%(L3)、光强度20%(L4),分别在遮阴2个月、3个月测定了幼苗的生长、叶绿素含量、光合日变化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1)在L3的透光条件下,油桐幼苗苗高显著增加,但地径随着遮阴强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P<0.05);(2)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叶绿素a(Chl a)、叶绿素b(Chl b)和叶绿素总量(Chl a+b)先增加后降低,说明适当的遮阴有利于叶绿素的合成;(3)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油桐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表现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及蒸腾速率(Tr)逐渐减小,且在L3的透光条件下显著低于对照(P<0.05),胞间CO2浓度(Ci)无明显变化规律,在L2的透光条件下,Pn的降低主要是气孔因素引起的,在L3的透光条件下,Pn的降低主要是由气孔因素和非气孔因素共同引起的,而在L4的透光条件下,Pn的降低主要是由光合机构活性损伤的非气孔因素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桐 净光合速率 光合特性 叶绿素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白木通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9
11
作者 吴玲利 雷小林 +3 位作者 龚春 柯镔峰 熊利 李建安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68-73,共6页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干旱胁迫对白木通光合生理指标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揭示干旱胁迫对白木通光合作用及生理指标之间的关系,为白木通水肥管理及栽培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轻度干旱(LS)提高了白木通幼苗的水分利用效率(P<0.05),...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干旱胁迫对白木通光合生理指标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揭示干旱胁迫对白木通光合作用及生理指标之间的关系,为白木通水肥管理及栽培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轻度干旱(LS)提高了白木通幼苗的水分利用效率(P<0.05),对其它光合生理指标无明显影响(P>0.05);中度干旱(MS)使白木通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电子传递速率(ETR)、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II的潜在活性(Fv/Fo)及光化学猝灭系数(qP)显著下降(P<0.05),而对Ru BP羧化酶活性、气孔导度(Gs)、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ΦPSII)及暗下最大荧光(Fm)影响不显著(P>0.05);重度干旱(SS)导致白木通叶绿素含量、Ru BP羧化酶活性、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电子传递速率(ETR)、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ΦPSII)、PSII的潜在活性(Fv/Fo)、暗下最大荧光(Fm)及光化学猝灭系数(qP)显著下降(P<0.05),胞间CO2浓度(Ci)、水分利用效率(WUE)、初始荧光(Fo)、非光化学猝灭系数(CNPQ)显著升高(P<0.05);在中度干旱胁迫下白木通幼苗光合作用的降低主要是由气孔关闭引起的,而重度干旱胁迫下光合作用的下降主要是由光合机构活性降低的非气孔因素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木通 干旱胁迫 光合特性 RUBP羧化酶 叶绿素荧光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NA-Seq的油茶种子α-亚麻酸代谢途径及相关基因分析 被引量:17
12
作者 江南 谭晓风 +1 位作者 张琳 曾艳玲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8-75,共8页
以油茶果实膨大期和油脂合成高峰期的种子为材料,进行转录组测序和表达谱数据库构建,并对油茶种子α-亚麻酸代谢途径相关基因进行分析。转录组测序获得油茶种子α-亚麻酸代谢非冗余基因Unigenes序列共112条,与α-亚麻酸代谢密切相关的... 以油茶果实膨大期和油脂合成高峰期的种子为材料,进行转录组测序和表达谱数据库构建,并对油茶种子α-亚麻酸代谢途径相关基因进行分析。转录组测序获得油茶种子α-亚麻酸代谢非冗余基因Unigenes序列共112条,与α-亚麻酸代谢密切相关的不饱和脂肪酸合成途径非冗余基因Unigenes序列94条,包含12种调控α-亚麻酸代谢主要酶基因。表达谱数据分析显示,果实膨大期和油脂合成高峰期的α-亚麻酸合成代谢途径相关基因具有不同的表达模式,参与油茶种子α-亚麻酸的合成及形成多种不饱和脂肪酸的物质转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验证油茶种子LOX,AOS,ACOX,AOC,OPR,AACT,PLA2,HPL,DOX,MFP,FAD2,FAD3等关键基因在油茶种子油脂合成不同时期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各基因表达规律与表达谱数据分析结果一致。克隆、调控这些相关基因将会为提高α-亚麻酸含量的油茶育种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转录组 表达谱 α-亚麻酸代谢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油茶5个无性系光合特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袁军 袁德义 +2 位作者 谭晓风 邹锋 肖诗鑫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6,共6页
为了研究海南油茶光合效率的高低及不同无性系之间光合特性的差异,筛选高光效的海南油茶无性系,以初步筛选的5个油茶优良无性系‘海南2号’、‘海南6号’、‘海南9号’、‘海南18号’和‘海南19号’为试材,利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作用... 为了研究海南油茶光合效率的高低及不同无性系之间光合特性的差异,筛选高光效的海南油茶无性系,以初步筛选的5个油茶优良无性系‘海南2号’、‘海南6号’、‘海南9号’、‘海南18号’和‘海南19号’为试材,利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测定了其光合作用日变化及光合-光响应曲线和光合-CO_2响应曲线,结果表明:‘海南2号’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其它4个油茶无性系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海南18号’的蒸腾速率呈单峰曲线,其它4个油茶无性系的蒸腾速率呈双峰曲线,峰值分别出现在9:00和15:00;‘海南18号’和‘海南2号’气孔导度的日变化呈单峰曲线,‘海南9号’、‘海南19号’及‘海南6号’的日变化与Pn的日变化相一致;‘海南2号’的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最低,‘海南19号’的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最高;5个油茶无性系的CO_2补偿点较高,具有C3植物的光合特性;5个无性系Pn日变化的平均值由高到低顺序为‘海南19号’>‘海南18号’>‘海南9号’>‘海南2号’>‘海南6号’;相关分析表明,影响Pn的主要生理生态指标大小顺序依次为气孔导度>光合有效辐射>蒸腾速率>胞间CO_2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净光合速率 光合特性 日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湘林11号无性系嫁接苗的抗旱性研究 被引量:23
14
作者 周招娣 叶航 +2 位作者 马锦林 张日清 王东雪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4-58,共5页
本文以普通油茶为对照,在人为控水模拟自然干旱的条件下,通过测定嫁接苗叶片的永久萎焉系数、叶片相对含水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等抗旱指标,研究了陆川油茶、广宁红花油茶、香花油茶作砧木的湘林11号一年生嫁接苗的抗旱性。结果表明:... 本文以普通油茶为对照,在人为控水模拟自然干旱的条件下,通过测定嫁接苗叶片的永久萎焉系数、叶片相对含水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等抗旱指标,研究了陆川油茶、广宁红花油茶、香花油茶作砧木的湘林11号一年生嫁接苗的抗旱性。结果表明:香花油茶嫁接苗永久萎焉系数为1.34,显著低于普通油茶、陆川油茶和广宁红花油茶嫁接苗分别为1.63、1.58和1.69,表现出较强的抗旱性;通过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值综合评定,4个物种作砧木的湘林11号嫁接苗的抗旱性依次为香花油茶>普通油茶>陆川油茶>广宁红花油茶,香花油茶作砧木明显提升了嫁接苗的抗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砧木 湘林11号无性系 抗旱性 隶属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少雨期环境因子对油茶果径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7
15
作者 钟飞霞 王瑞辉 +2 位作者 廖文婷 李婷 周寅杰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0-55,共6页
为了探讨油茶高产稳产的水分生理生态基础,为油茶水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在高温少雨期,以10年生油茶优良无性系为试验材料,设置无干旱胁迫、轻度干旱胁迫、中度干旱胁迫、重度干旱胁迫、浇后控水和自然状态6种土壤水分处理,观测土壤温度... 为了探讨油茶高产稳产的水分生理生态基础,为油茶水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在高温少雨期,以10年生油茶优良无性系为试验材料,设置无干旱胁迫、轻度干旱胁迫、中度干旱胁迫、重度干旱胁迫、浇后控水和自然状态6种土壤水分处理,观测土壤温度、气象因子和油茶果径生长量,研究环境因子对油茶果径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期(35d),各处理根据果径生长量由大到小排列,依次为轻度干旱胁迫(9.35mm)、无干旱胁迫(7.78mm)、中度干旱胁迫(3.95mm)、浇后控水(3.82mm)、自然状态(2.96mm)、重度干旱胁迫(0.90mm)。多重比较结果显示,除中度干旱胁迫与浇后控水处理间果径生长量差异不显著外,其它各处理间果径生长量差异显著。试验进行10d后重度干旱胁迫处理的果径出现负增长,20d后浇后控水处理的果径生长减缓,30d后重度干旱胁迫、浇后控水和自然状态处理的叶片出现暂时萎蔫发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果径生长量与土壤含水量、空气相对湿度呈正相关,与空气温度呈负相关。油茶果径生长对土壤水分、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反应敏感,轻度干旱胁迫处理即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80%-90%为油茶果实生长最佳土壤含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少雨期 油茶 果径生长 土壤水分 气象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批次南方鲜食枣枣吊果实品质对比分析 被引量:30
16
作者 胡琼 王森 +2 位作者 张自强 邵凤侠 吴毅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63-68,共6页
为综合比较南方鲜食枣-中秋酥脆枣不同批次枣果的品质特征,对白熟期及脆熟期枣果中的可溶性总糖、还原性糖、淀粉、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质及8种矿物质元素的含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批次不同时期枣果内的营养成分含量不同。白... 为综合比较南方鲜食枣-中秋酥脆枣不同批次枣果的品质特征,对白熟期及脆熟期枣果中的可溶性总糖、还原性糖、淀粉、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质及8种矿物质元素的含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批次不同时期枣果内的营养成分含量不同。白熟期时,第1批枣果中的K、Mg、Ca、Na、Fe和Zn等矿物质的含量占绝对优势,第2批枣中的还原性糖含量及维生素C含量最高,第3批的蛋白质含量、Mn含量及Cu含量明显高于前2批。脆熟期时,第1批的维生素C含量、含Ca量及含Cu量比其他2个批次都高,但第2批枣的可食率、可溶性总糖、还原性糖、淀粉及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都是最高的,第3批营养成分的优势主要体现在Mg、Na、Mn及Zn元素的含量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质 营养成分 矿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亚临界水同步提取茶籽油及茶皂素的工艺 被引量:14
17
作者 李振梅 黎继烈 +4 位作者 肖志红 吴红 刘汝宽 赵梦瑞 李昌珠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1-87,共7页
采用绿色亚临界水同步提取了油茶籽中的茶籽油及茶皂素。在考察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和压力对茶籽油及茶皂素提取率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Box-Benhnken试验设计方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用GC-MS对试验提取的茶籽油和索氏提取的... 采用绿色亚临界水同步提取了油茶籽中的茶籽油及茶皂素。在考察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和压力对茶籽油及茶皂素提取率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Box-Benhnken试验设计方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用GC-MS对试验提取的茶籽油和索氏提取的茶籽油中的脂肪酸成分进行测量和比较。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125℃、提取时间32 min、液料比11∶1 m L/g、压力3 MPa;在此条件下茶籽油提取率为(92.06±1.61)%、茶皂素提取率为(72.2±1.06)%。通过气质分析发现,与索氏提取法相比,试验提取的茶籽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更高,表明亚临界水法提取的茶籽油品质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临界水 茶籽油 茶皂素 气质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胁迫对刨花润楠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7
18
作者 刘全勇 卢锟 +2 位作者 李泽 吕佳斌 谭晓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9-35,43,共8页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水分胁迫对刨花润楠幼苗光合生理指标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揭示水分胁迫对刨花润楠光合作用及生理指标之间的关系,为刨花润楠苗期水肥管理及栽培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在4种水分胁迫下,刨花润楠幼苗的净光合速率...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水分胁迫对刨花润楠幼苗光合生理指标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揭示水分胁迫对刨花润楠光合作用及生理指标之间的关系,为刨花润楠苗期水肥管理及栽培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在4种水分胁迫下,刨花润楠幼苗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气孔导度的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轻度干旱(LS)对刨花润楠幼苗的净光合速率(P_n)、初始荧光(F_o)、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无明显影响(P>0.05);中度干旱(MS)及重度干旱(SS)均使刨花润楠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气孔导度(Gs)、胞间CO_2浓度(C_i)、电子传递速率(ETR)、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ΦPSII)、PSII的潜在活性(F_v/F_o)、光化学猝灭系数(qP)及生长显著下降(P<0.05);初始荧光(F_o)、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显著升高(P<0.05);在轻度干旱和中度干旱胁迫下刨花润楠幼苗光合作用的降低主要是由气孔关闭引起的,而重度干旱胁迫下光合作用的下降主要是由光合机构活性降低的非气孔因素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刨花润楠 水分胁迫 光合特性 叶绿素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剪强度对锥栗冠层光照分布与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刚 袁德义 +4 位作者 邹锋 熊欢 朱周俊 刘智强 欧阳芬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29-336,共8页
【目的】研究锥栗不同修剪强度的冠层内相对光照强度分布与果实产量及品质特点,探究锥栗结果期适宜的修剪强度。【方法】以7 a生‘华栗3号’锥栗为试材,应用树冠分格方法,测定了锥栗不同修剪强度冠层内的相对光照强度分布、单株产量和... 【目的】研究锥栗不同修剪强度的冠层内相对光照强度分布与果实产量及品质特点,探究锥栗结果期适宜的修剪强度。【方法】以7 a生‘华栗3号’锥栗为试材,应用树冠分格方法,测定了锥栗不同修剪强度冠层内的相对光照强度分布、单株产量和果实品质等指标。【结果】重修剪、中修剪和轻修剪与对照相比均明显改善树冠内的光照条件,重修剪、中修剪、轻修剪冠层内相对光照强度大于30%的分别占86.11%、80.56%和75%;不同修剪强度处理中,中修剪单株产量最高,为10.25 kg,其次是轻修剪和重修剪,分别为9.29 kg和9.40 kg,而对照产量最少,为8.47 kg;重修剪在树冠中层和上层的单粒质量和淀粉含量显著高于轻修剪和对照,且含水量显著低于轻修剪和对照,中修剪和重修剪的可溶性糖和还原性糖含量显著高于轻修剪和对照。【结论】综合产量和品质两方面分析,中修剪为锥栗结果期较理想的修剪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栗 修剪 相对光照强度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锥栗种仁转录组及淀粉和蔗糖代谢相关酶基因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琳 范晓明 +3 位作者 林青 向晖 汪武 袁德义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03-611,共9页
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淀粉积累高峰期的锥栗种仁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对得到的Unigene进行功能注释、分类及代谢通路分析,并进一步通过实时定量PCR方法分析了7个与淀粉和蔗糖代谢相关酶基因在锥栗种仁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特征。结果显... 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淀粉积累高峰期的锥栗种仁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对得到的Unigene进行功能注释、分类及代谢通路分析,并进一步通过实时定量PCR方法分析了7个与淀粉和蔗糖代谢相关酶基因在锥栗种仁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特征。结果显示:de novo组装后共获得53629条Unigene序列,序列平均长度为746 bp;通过与其他核酸、蛋白质数据库的Blast搜索比对,共26739条Unigene序列获得基因注释,占All-Unigene的49.86%;与COG数据库比对后将其注释的14413条Unigene序列划分成25类;GO功能注释的33926条Unigene基因共分成细胞组分、分子功能和生物过程3大类58个分支;与KEGG数据库比对结果注释的5277条Unigene序列划分为116条代谢通路;7个与淀粉和蔗糖代谢相关酶基因表达量变化趋势中,CH.29636(淀粉合成酶,SS),CH.11971(淀粉分支酶,SBE)两个基因随着种仁的发育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而其余5个基因(CH.31302、CH.33690、CH.19238、CH.30128、CH.13088)表达量随着种仁的发育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该结果与锥栗种仁发育期淀粉和蔗糖的变化规律一致。这些信息为锥栗果实品质形成相关功能基因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栗 RNA-SEQ 种仁 实时荧光定量PCR 淀粉 蔗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