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1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化学在线开放课程的构建与实践--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物技术专业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周波 王元清 +3 位作者 何含杰 邢伟一 孙吉康 彭丹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第9期257-257,265,共2页
本文系统总结了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物化学在线开放课程的构建与应用情况,使用在线开放课程学习后,学生的平均分、最低分、最高分、及格率均有所提升,以为其他学校应用该教学方式和该在线开放课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生物化学 在线开放课程 构建 实践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MS/MS技术的线纹香茶菜白花型与紫花型种质代谢物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邱道寿 罗永坚 +1 位作者 徐友阳 张慧晔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5期16-29,共14页
【目的】溪黄草是一种我国民间习用传统中草药,其基源植物有3~4种。现有的鉴别和考证研究认为线纹香茶菜是“溪黄草”的正品之一。广泛栽培的线纹香茶菜多为紫花型,利用代谢组学技术对获得的白花型种质与常规紫花型种质的代谢产物开展... 【目的】溪黄草是一种我国民间习用传统中草药,其基源植物有3~4种。现有的鉴别和考证研究认为线纹香茶菜是“溪黄草”的正品之一。广泛栽培的线纹香茶菜多为紫花型,利用代谢组学技术对获得的白花型种质与常规紫花型种质的代谢产物开展比较研究,可为正品“溪黄草”种质创制、新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UPLC-MS/MS技术,以广泛栽培的紫花型线纹香茶菜种质为对照,比较白花型与紫花型线纹香茶菜间的差异代谢物,并进行差异代谢物富集通路分析。【结果】从两份种质检测到的868种代谢物中筛选到125种差异代谢物,其中,有67种在白花型种质中显著上调、58种表现下调。两种质的差异代谢物主要包括黄酮类、有机酸、氨基酸及其衍生物、酚酸类、生物碱、游离脂肪酸等,其中黄酮类化合物占比最高、为45.6%。黄酮类、黄酮糖苷和异黄酮三类差异代谢物在白花型种质中上调数量高于紫花型种质;而黄酮醇类化合物是两种质差异代谢物最多的类别,且多数在紫花型种质中呈显著上调。进一步通路富集分析发现,125种差异代谢物共注释到47条代谢通路,其中,显著富集的有类黄酮(Flavonoid)、异黄酮(Isoflavonoid)、花青素(Anthocyanin)、黄酮(Flavone)、黄酮醇(Flavonol)、芪类化合物(Stilbenoid)、二芳基庚烷(diarylheptanoid)和姜酚(Gingerol)生物合成及嘌呤(Purine)代谢等途径。【结论】白花型线纹香茶菜种质中黄酮类、黄酮醇类化合物含量显著多于紫花型种质,将为后期线纹香茶菜种质资源的挖掘、创制和新品种选育研究提供良好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纹香茶菜 种质 代谢组学 UPLC-MS/MS 代谢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业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吴顺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13期243-244,246,共3页
当前高校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技能,分别开设相应课程,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本文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例,在分析课程设置体系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探讨体现林业特色与社会需求的生物技术专业创新创业教... 当前高校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技能,分别开设相应课程,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本文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例,在分析课程设置体系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探讨体现林业特色与社会需求的生物技术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对制定和优化林业院校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有重要参考价值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院校 生物技术 创新创业教育 课程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林业局生物乙醇研究中心和湖南省木本生物质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暨学术研讨会在我校隆重举行
4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
2016年3月26日,国家林业局生物乙醇研究中心和湖南省木本生物质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暨学术研讨会在我校举行。南京林业大学张齐生院士、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储富祥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所长马隆龙研究员、
关键词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学术研讨会 学术委员会 生物质转化 国家林业局 生物乙醇 湖南省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农架地区川金丝猴对松萝的体内传播初报
5
作者 覃建庸 王琴 +2 位作者 姚辉 禹洋 向左甫 《兽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17-722,共6页
生态学领域最具挑战性的科学问题是揭示物种间相互作用和食物网的时空动态变化(Duffy,2002),动物对植物种子等繁殖体的传播是物种间相互作用研究的热点(Vander Wall,1990;陈远等,2017)。研究表明,啮齿类、翼手类和非人灵长类是传播种子... 生态学领域最具挑战性的科学问题是揭示物种间相互作用和食物网的时空动态变化(Duffy,2002),动物对植物种子等繁殖体的传播是物种间相互作用研究的热点(Vander Wall,1990;陈远等,2017)。研究表明,啮齿类、翼手类和非人灵长类是传播种子的主要哺乳动物类群(鲁长虎,2001)。非人灵长类动物是热带和亚热带森林中食果脊椎动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种子传播网络中具有关键作用(Beaune,20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金丝猴 动物传播 松萝 植物扩散 动植物互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质纤维生产燃料乙醇的生物转化技术 被引量:12
6
作者 陈介南 王义强 +2 位作者 何钢 章怀云 周再魁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9-105,共7页
木质纤维生物转化乙醇可以避免以粮食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所带来的“与农争地”和“与人争食”的弊端,兼得经济、生态、环保、社会多重效益。木质纤维原料的物理化学特性决定其具有不同于淀粉和糖类原料转化的难度和复杂性,这也是木质纤... 木质纤维生物转化乙醇可以避免以粮食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所带来的“与农争地”和“与人争食”的弊端,兼得经济、生态、环保、社会多重效益。木质纤维原料的物理化学特性决定其具有不同于淀粉和糖类原料转化的难度和复杂性,这也是木质纤维生物转化乙醇成本居高难下、商业化裹足不前的主要技术原因。本文以国际(特别是美国)的研究和开发进展为背景,探讨木质纤维生物转化乙醇的几个富有挑战性的技术问题,并在同步糖化共发酵(SSCF)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优化的并行糖化共发酵生产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能源 燃料乙醇 木质纤维 生物转化 发酵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苍子全基因组SSR特征及其SSR-PCR反应体系优化
7
作者 王轶钥 蒋丽娟 +7 位作者 唐扬 李培旺 陈景震 陈韵竹 刘强 郁培义 周宵 杨艳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20-730,共11页
[目的]分析山苍子全基因组数据,开发SSR分子标记并优化SSR-PCR反应体系,为研究山苍子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及构建核心种质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山苍子全基因组序列,利用MISA(1.0)挖掘SSR位点,对其进行特征分析;对... [目的]分析山苍子全基因组数据,开发SSR分子标记并优化SSR-PCR反应体系,为研究山苍子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及构建核心种质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山苍子全基因组序列,利用MISA(1.0)挖掘SSR位点,对其进行特征分析;对山苍子全基因组不同重复类型的SSR数量进行相关分析;并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优化山苍子SSR-PCR反应体系。[结果]山苍子全基因组中共检测到303202个SSR,平均长度为25.95 bp。山苍子基因组全长1.3 Gb,1号染色体最长,12号染色体最短,分别为161.20、55.35 Mb。染色体上完全型核苷酸SSR共259695个,以单核苷酸丰富度最高,六核苷酸最低,其中SSR≤20 bp共202278个(77.89%),各染色体上SSR位点的频度密度为172~231个/Mb。山苍子12对染色体中2号染色体上分布的SSR数量最多,为36366个(14.00%),12号染色体SSR数量最少,共有9499个(3.66%)。完全型核苷酸不同重复类型和不同重复基序类型分别有4471和2091种,单核苷酸~六核苷酸分别有262、459、494、543、1011、1702种不同重复类型,分别有4、12、60、219、586、1210种不同重复基序类型,其优势重复单元依次为T、AT、AAT、AAAT、TTGGT、TGTATT,具明显的A/T碱基偏好性。不同SSR类型重复频次范围在4~240,分布在4~10的SSR位点数最多,共计134725个(51.88%),不同染色体中重复基序频次主要集中在4~20。对山苍子全基因组不同重复类型的SSR数量进行相关分析,发现不同重复类型SSR位点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其中单核苷酸与二核苷酸的相关系数最大(0.997)。正交试验下5号条带清晰明亮,为最佳条带。[结论]山苍子基因组SSR数量及类型较为丰富,且具有明显的A/T碱基偏好性。山苍子SSR-PCR反应体系优化的最佳组合:DNA模板浓度50 ng/μL、引物量1.5μL、退火温度60℃、进行28次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苍子 柠檬醛 SSR分子标记 核心种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皮树果实高效制油的低温压榨与正丁醇研磨浸提技术 被引量:10
8
作者 肖志红 刘汝宽 +1 位作者 李昌珠 吴晓芙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54-59,共6页
光皮树是一种重要的油料植物,其果实全果含油,平均含油率约为28.02%(干基)、蛋白质质量分数为7.25%(干基)、自然干燥时的含水率为8.19%。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建立了适合光皮树果实高效制油的"低温压榨-正丁醇研磨浸提"... 光皮树是一种重要的油料植物,其果实全果含油,平均含油率约为28.02%(干基)、蛋白质质量分数为7.25%(干基)、自然干燥时的含水率为8.19%。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建立了适合光皮树果实高效制油的"低温压榨-正丁醇研磨浸提"绿色新工艺,实现了光皮树果实油和磷脂的同步提取。整个工艺过程温度不超过80℃,低温压榨和正丁醇研磨浸提工序分别实现油脂提取率76.30%和86.20%,总油脂提取率达到96.73%;综合实现光皮树果实饼粕残油可以降低至0.93%,同时磷脂提取率为81.38%。光皮树果实毛油经过高温水化脱胶、萃取脱酸和白土脱色等操作得到光皮树果实精炼油,其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约占72%,其中油酸约为29.83%,亚油酸约为39.15%,亚麻酸为2.59%,是一种优质的食用油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皮树 果实油 低温压榨 研磨 浸提 正丁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切砂梨加工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郑仕宏 周文化 +1 位作者 李忠海 钟海雁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6-67,150,共3页
采用抗坏血酸法与O3、稳定态ClO2等分别对鲜切砂梨进行杀菌和护色处理,并研究了不同温度条件下对鲜切梨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稳定态ClO2和O3对鲜切梨均具有较显著的杀菌效果,并对鲜切梨颜色保持具有一定的作用。研究表明:采用... 采用抗坏血酸法与O3、稳定态ClO2等分别对鲜切砂梨进行杀菌和护色处理,并研究了不同温度条件下对鲜切梨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稳定态ClO2和O3对鲜切梨均具有较显著的杀菌效果,并对鲜切梨颜色保持具有一定的作用。研究表明:采用柠檬酸与抗坏血酸共同处理对鲜切梨颜色保持具有更为显著的效果;采用低温配合可增强O3杀菌效果和抗坏血酸护色作用。鲜切梨加工的最佳工艺参数利用0.2%的柠檬酸和0.2%抗坏血酸浸渍处理鲜切梨,去除表面水分后经臭氧杀菌30~45min;包装好后在温度为0~10℃进行贮藏,可保持其一周品质不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蔬加工 O3 稳态ClO2 抗坏血酸 鲜切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板栗品种的组培技术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建华 罗丽华 +2 位作者 苏冬梅 杨定海 朱凡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3-87,共5页
对檀桥、新田、韶十八、华光、红栗、铁粒头、安1、新田、焦扎、石丰、九家种等11个板栗品种的组织培养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适培养基为WPM,MS;愈伤组织诱导成功的品种是檀桥、新田、韶十八、华光、红栗;外植体中胚的愈伤组织诱... 对檀桥、新田、韶十八、华光、红栗、铁粒头、安1、新田、焦扎、石丰、九家种等11个板栗品种的组织培养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适培养基为WPM,MS;愈伤组织诱导成功的品种是檀桥、新田、韶十八、华光、红栗;外植体中胚的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野外材料以茎段的诱导率最高,为65%;不定芽的诱导中,檀桥生长最好;诱导生根中,华光可直接诱导出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愈伤组织 外植体 培养基 不定芽 诱导生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GGE技术在环境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1
作者 张珍妮 吴晓芙 +1 位作者 陈永华 石卉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48-52,共5页
微生物是污水净化的主要作用者之一。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resis,DGGE)方法培育和鉴定土壤微生物具有可靠性强、重复性好、方便快捷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科学和污染防治研究领域。综述了基于PCR... 微生物是污水净化的主要作用者之一。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resis,DGGE)方法培育和鉴定土壤微生物具有可靠性强、重复性好、方便快捷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科学和污染防治研究领域。综述了基于PCR-DGGE技术的基本原理、关键环节及其在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同时就其自身存在的不足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DGGE 微生物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PD分子标记技术在植物研究上的应用 被引量:11
12
作者 谭云 李忠海 +1 位作者 黎继烈 贾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25期10236-10238,共3页
RAPD分子标记技术是利用随机引物,通过PCR扩增来检测DNA多态性的技术。文中主要介绍了RAPD分子标记技术的概念、基本原理以及优缺点,总结了RAPD分子标记技术在植物研究上的应用现状,并对RAPD分子标记技术在植物遗传多样性分析、基因指... RAPD分子标记技术是利用随机引物,通过PCR扩增来检测DNA多态性的技术。文中主要介绍了RAPD分子标记技术的概念、基本原理以及优缺点,总结了RAPD分子标记技术在植物研究上的应用现状,并对RAPD分子标记技术在植物遗传多样性分析、基因指纹图谱构建、亲缘关系分析、品种鉴定以及药用植物和珍稀植物等方面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PD 遗传多样性 基因指纹图谱 品种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敲除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3
作者 李樊 刘义 何钢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8年第2期80-82,92,共4页
基因中断技术是研究基因功能和实现基因的精确缺失重要手段。原核中断系统最近发展较快的是利用λ噬菌体的Red系统在细菌中进行的基因敲除技术,但多在大肠杆菌中进行;真核中断系统属PCR介导的酵母基因中断技术和RNAi干涉技术发展最快。... 基因中断技术是研究基因功能和实现基因的精确缺失重要手段。原核中断系统最近发展较快的是利用λ噬菌体的Red系统在细菌中进行的基因敲除技术,但多在大肠杆菌中进行;真核中断系统属PCR介导的酵母基因中断技术和RNAi干涉技术发展最快。这几种中断技术都大大简化了实验操作,缩短了实验时间,在研究生物基因组中未知基因及蛋白质的功能等领域具有诱人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敲除 Red系统 酵母 RNAi干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酶链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研究梯田式人工湿地微生物群落动态变化 被引量:8
14
作者 朱建林 詹鹏 吕文洲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6-50,共5页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对梯田式人工湿地(TTCW)和复合垂直流式人工湿地(IVCW)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内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及其对生活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TTCW和IVCW对生活...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对梯田式人工湿地(TTCW)和复合垂直流式人工湿地(IVCW)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内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及其对生活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TTCW和IVCW对生活污水均具有较好处理效果,其COD去除率平均分别为76.2%和72.6%、TP去除率平均分别为90.7%和85.6%、NH4+-N去除率平均分别为65.2%和58.8%;TTCW增氧作用明显。(2)2种人工湿地内均存在丰富的微生物群落,并均存在共有的微生物种群;在湿地沿程不同位置均存在一定数量的优势种群。(3)TTCW强化了大气复氧能力,使得湿地内DO较相同深度的IVCW的高。TTCW具有较强的污染物去除能力,特别是具有高效的脱氮除磷能力。这种能力可能主要是TTCW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聚合酶链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治大米镉污染的生物及农作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5
作者 沈珺珺 林亲录 罗非君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72-175,210,共5页
从分析中国大米镉污染的严峻程度和地域分布现状着手,综述采用生物技术及杂交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改变水稻的性状进而降低大米中镉的富集,微生物吸附和发酵等技术降低大米镉含量的方法;还从农作技术方面介绍添加不同肥料以降低土壤镉含... 从分析中国大米镉污染的严峻程度和地域分布现状着手,综述采用生物技术及杂交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改变水稻的性状进而降低大米中镉的富集,微生物吸附和发酵等技术降低大米镉含量的方法;还从农作技术方面介绍添加不同肥料以降低土壤镉含量的方法。指出利用基因工程直接进行转基因和靶基因的敲除与敲低的方法虽然精准高效,但在食品安全方面尚存在争议。而通过筛选低镉富集品种,杂交技术和微生物转化镉大米则为防治大米镉污染提供了有效的生物技术途径,在土壤中添加不同的肥料降低土壤镉含量的方法的农作技术,对于当前的农业生产来说是成本低且行之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米 镉污染 生物技术 农作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卫星定位技术的洞庭湖麋鹿活动范围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徐正刚 王双业 +3 位作者 赵运林 彭姣 罗亮宇 段酬苍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0-114,共5页
为了解洞庭湖野生麋鹿种群的活动范围,为洞庭湖麋鹿种群保护与恢复提供依据,利用卫星定位技术对洞庭湖野生麋鹿进行追踪,研究洞庭湖野生麋鹿活动范围与水位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洞庭湖野生麋鹿活动范围较广,且麋鹿活动范围与洞庭... 为了解洞庭湖野生麋鹿种群的活动范围,为洞庭湖麋鹿种群保护与恢复提供依据,利用卫星定位技术对洞庭湖野生麋鹿进行追踪,研究洞庭湖野生麋鹿活动范围与水位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洞庭湖野生麋鹿活动范围较广,且麋鹿活动范围与洞庭湖水位密切相关。在高水位时期,随着洞庭湖水位的不断升高,麋鹿活动范围会不断向岸边移动,在低水位时期,洞庭湖麋鹿活动范围阶段性向外湖迁移。研究对于了解洞庭湖麋鹿的适宜生境,通过水位调控确保洞庭湖麋鹿种群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卫星定位技术的研究方法对于洞庭湖其他珍稀动物活动范围的研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麋鹿 野生动物追踪 洞庭湖 水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油脂发酵技术研究现状 被引量:8
17
作者 陈文娜 陈慧 彭宽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21,共4页
微生物油脂作为生物柴油重要原料,具有广阔发展前景。该文概述了主要产油微生物种类、微生物油脂生产特点,并从发酵培养基质、发酵模式等方面分析当前通过液体发酵法生产微生物油脂的技术现状,总结现有产油技术不足之处,提出加快微生物... 微生物油脂作为生物柴油重要原料,具有广阔发展前景。该文概述了主要产油微生物种类、微生物油脂生产特点,并从发酵培养基质、发酵模式等方面分析当前通过液体发酵法生产微生物油脂的技术现状,总结现有产油技术不足之处,提出加快微生物油脂开发与利用研究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油脂 产油微生物 生物柴油 液体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农林院校实验技术队伍的现状分析与建设 被引量:6
18
作者 彭丹 周波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52-255,共4页
“双一流”建设是新时期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农林行业特色型院校的发展机遇。实验技术师资队伍是农林院校“双一流”建设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更是高校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基础和保障。通过对学校近几年来实验技... “双一流”建设是新时期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农林行业特色型院校的发展机遇。实验技术师资队伍是农林院校“双一流”建设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更是高校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基础和保障。通过对学校近几年来实验技术人员的调查研究,发现实验技术队伍建设严重滞后于“双一流”建设的客观要求,无法充分发挥其支撑力量。因此提高对实验技术队伍重要性的认识,充分考虑如何引人、培养人、用人来调动这支力量,为农林院校特色学科的一流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技术队伍 地方农林院校 “双一流”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陵源风景区猕猴种群结构和繁殖参数
19
作者 沈承烨 禹洋 +1 位作者 雷书瑶 向左甫 《兽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0-77,共8页
在国内现存的6个猕猴亚种中,福建亚种(Macaca mulatta littoralis)是受关注较少的亚种之一。本研究在湖南武陵源风景区,通过野外跟踪调查,在个体识别的基础上对该地区猕猴种群大小、交配和出生季节进行了调查研究,旨在探究猕猴福建亚种... 在国内现存的6个猕猴亚种中,福建亚种(Macaca mulatta littoralis)是受关注较少的亚种之一。本研究在湖南武陵源风景区,通过野外跟踪调查,在个体识别的基础上对该地区猕猴种群大小、交配和出生季节进行了调查研究,旨在探究猕猴福建亚种的种群结构和繁殖参数。结果表明:(1)研究地区内现有18个猴群,群体平均大小为(47.78±22.51)只(范围16~79),总体性比(雄/雌)为1∶1.57,成年个体为1∶2.47,亚成年个体为1∶3.25,青少年个体为1∶1.08,婴猴为1∶1.05;(2)射精交配发生在10月到翌年2月,11月交配频次达到顶峰;(3)出生季节分布在3—6月,4—5月为高峰期,平均出生日期为4月28日,出生日期中位数为5月1日,标准差为19.11 d,表明猴群为季节性繁殖类型,符合脉冲模型;(4)种群出生率为66.27%,死亡率为1.80%,种群增长率为18.09%。本研究结果可为武陵源风景区猕猴的生态、行为及保护生物学等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 种群结构 种群大小 繁殖 性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曲霉C112脂肪酶基因的克隆及异源表达优化
20
作者 徐鹏钧 曾柏全 +5 位作者 肖志红 李美群 张轩 李培旺 赵茜彤 颜丽安 《中国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3-81,共9页
旨在为脂肪酶的改性及其工业化应用提供参考,基于黑曲霉C112菌株通过PCR扩增得到脂肪酶基因,对该基因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并运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了毕赤酵母GS115重组菌,对该重组菌诱导产生的脂肪酶进行了纯化,分析了该脂肪酶的酶学性... 旨在为脂肪酶的改性及其工业化应用提供参考,基于黑曲霉C112菌株通过PCR扩增得到脂肪酶基因,对该基因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并运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了毕赤酵母GS115重组菌,对该重组菌诱导产生的脂肪酶进行了纯化,分析了该脂肪酶的酶学性质,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对该重组菌产酶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该脂肪酶基因片段长度为894 bp,理论分子质量为31.79 kDa,其氨基酸序列中存在一个新的五肽基序RHSLG;该脂肪酶最适反应温度和pH分别为40℃和4,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pH稳定性;重组菌最佳产酶条件为YNB添加量10.50 mL(100 mL BMMY培养基中)、接种量4.3%、每隔24 h添加1%甲醇、培养时间2.8 d,优化条件下所得重组脂肪酶活性达到78.92 U/mL,是优化前的1.79倍。综上,经克隆、异源表达优化的重组脂肪酶稳定性强、酶活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曲霉C112 脂肪酶 毕赤酵母 生物信息学 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