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喀斯特地区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在不同岩性和恢复方式下的差异
1
作者 韩波 贾剑波 +1 位作者 刘文娜 彭璞 《植物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2-484,共13页
以不同恢复方式(人工林、次生林)和岩性(白云岩、石灰岩)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方法探讨了不同岩性和恢复方式下土壤碳(C)、氮(N)、磷(P)、钾(K)等的含量和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白云岩和石灰岩次... 以不同恢复方式(人工林、次生林)和岩性(白云岩、石灰岩)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方法探讨了不同岩性和恢复方式下土壤碳(C)、氮(N)、磷(P)、钾(K)等的含量和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白云岩和石灰岩次生林土壤C、P养分含量显著高于人工林,而白云岩人工林和次生林N、K差异并不显著;(2)石灰岩土壤C∶P和N∶P显著低于白云岩,C∶N差异并不显著,研究区土壤的C∶N、C∶P、N∶P的均值介于9.05~11.50、8.68~27.75和0.86~3.11,远低于全国均值(12.01、61和5.2),而石灰岩人工林C∶N、C∶P、N∶P最小,土壤中N元素更为缺乏;此外,白云岩土壤C∶K、N∶K、K∶P显著低于石灰岩,且白云岩次生林N∶K>2.1和K∶P<3.4,植物的生长更容易受K限制;(3)白云岩植被恢复主要受Ca含量、田间持水量(WHC)和年均降水量(MAP)的影响,而石灰岩主要受WHC、MAP和土壤酸碱度(pH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说明,相较于次生林,人工林土壤表现出C、N、P的缺乏,进行白云岩次生林植被恢复,建议添加钾肥缓解养分限制,而石灰岩人工林应考虑N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化学计量 恢复方式 土壤岩性 土壤养分 石漠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花芽分化的影响因素与机理研究进展
2
作者 蔡津津 吴立潮 +4 位作者 肖崇福 张道照 石谭军 何桂恺 莫廷靖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9期10-14,34,共6页
油茶籽油因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成分,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为最佳健康食用植物油。但油茶存在开花量大而自然坐果率低、结实有“大小年”等问题,导致种植经济效益低,制约产业发展。研究表明,这些问题与林地环境、树体营养状态相关,... 油茶籽油因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成分,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为最佳健康食用植物油。但油茶存在开花量大而自然坐果率低、结实有“大小年”等问题,导致种植经济效益低,制约产业发展。研究表明,这些问题与林地环境、树体营养状态相关,尤其花芽分化质量对产量影响显著。油茶花芽分化受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生理及分子调控机制复杂,调控花芽分化是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综述油茶花芽分化的生理阶段、特殊性及影响因素(树体内源激素、碳水化合物、矿质元素等自身营养,光照、温度、水分等环境因素),提出需探究各因素作用的分子生理机理,加强春梢特性与花芽分化的关联研究,剖析花芽分化期营养物质和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分化进程的内在联系。研究指出,油茶花芽分化具特殊性,需人为调控以促进结实、实现高产稳产,为油茶丰产及产业健康发展指明方向,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人工林 花芽分化 花芽诱导 内源激素 分子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红壤区桉树林地土壤酸化特征及控酸技术初探 被引量:5
3
作者 柯琴 韦向向 +5 位作者 赵隽宇 覃祚玉 宋贤冲 曹继钊 吴立潮 唐健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9-56,共8页
高强度连续种植桉树人工林的土壤酸度呈明显下降趋势,土壤酸化已成为制约桉树林地土壤质量的主要障碍因子之一。然而,单从活性酸角度无法全面评价桉树人工林土壤酸化状况,同时缺乏桉树人工林土壤控酸技术研究。采集广西桂北红壤区桉树... 高强度连续种植桉树人工林的土壤酸度呈明显下降趋势,土壤酸化已成为制约桉树林地土壤质量的主要障碍因子之一。然而,单从活性酸角度无法全面评价桉树人工林土壤酸化状况,同时缺乏桉树人工林土壤控酸技术研究。采集广西桂北红壤区桉树人工林土壤样品,测定酸碱度、交换性酸含量、酸缓冲容量等指标,分析土壤游离酸和潜在酸分布特征,并以3种有机控酸剂(腐植酸盐类、黄腐酸盐类和氨基寡糖类)和2种无机缓冲剂(磷酸二氢钾和磷酸氢二钾)为备选材料,两两搭配构建有机无机控酸体系,筛选出缓冲能力较好的3种有机无机控酸体系,开展控酸效果对比试验,探讨上述3种控酸体系对土壤酸度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广西红壤区桉树人工林土壤呈强酸性,p H值范围为4.50~4.85,交换性Al^(3+)含量为2.60~4.30 cmol/kg,平均土壤酸缓冲容量为38.90 mmol/kg。缓冲性能较好的3种有机无机控酸体系分别为5∶1的氨基寡糖类+磷酸氢二钾、10∶1的黄腐酸盐类+磷酸二氢钾和10∶1的腐植酸盐类+磷酸二氢钾,上述3种降酸体系施用30 d后,与空白对照相比,土壤p H值分别提升1.17、0.98和0.73,增幅分别达25.36%、21.24%和15.82%;交换性Al^(3+)含量分别减少了2.7、0.8、2.2 cmol/kg,下降幅度达74.07%、24.07%和62.04%。广西红壤区桉树人工林土壤呈强酸性,土壤对外源酸稍敏感,稍易受酸害。交换性Al^(3+)是主体致酸因子,其含量高于作物铝胁迫临界点。综合考虑3种控酸体系对土壤酸度的影响,氨基寡糖类与磷酸氢二钾配施对广西红壤区桉树人工林土壤控酸效果最佳,后续田间试验效果有待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桉树人工林 土壤酸化 有机物料 交换性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小数据集的桂中地区油茶林土壤质量评价 被引量:3
4
作者 陈永桀 吴立潮 +7 位作者 陶玉姣 曾昭意 于松玉 蔡肖 何含馨 刘森 卢胜 韦宏 《绿色科技》 2024年第8期33-40,共8页
油茶是我国重要的木本植物油料之一,对维系国家的食用油安全至关重要,然而油茶遭遇低产困扰,相关研究表明这可能与土壤养分及其化学计量比相关。为提高油茶产量,研究土壤质量和产量的限制因素,旨在通过最小数据集法和化学计量比为合理... 油茶是我国重要的木本植物油料之一,对维系国家的食用油安全至关重要,然而油茶遭遇低产困扰,相关研究表明这可能与土壤养分及其化学计量比相关。为提高油茶产量,研究土壤质量和产量的限制因素,旨在通过最小数据集法和化学计量比为合理施肥提供参考。选取桂中油茶主产区5个县市盛果期油茶林,测定土壤25种物理化学和酶活性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油茶土壤理化、微生物及其化学计量比特性进行分析。采用土壤质量评价指数(SQI)对桂中地区油茶林土壤进行评价。结果表明:SOC、TN、NH_(4)^(+)-N、NO_(2)^(-)-N、AS、ACP等在高产林中值最高,相反TP、AK、AB、AMn在低产林中较低。桂中地区土壤C∶N、C∶P、N∶P均值与亚热带油茶土壤C∶N、C∶P、N∶P均值相比较低,而低产林土壤C∶N、C∶P、N∶P显著高于高中产林。选取SOC、TN、TP、AK、ACu、AMo共6个指标建立MDS,SOC权重最高,土壤质量比较为:高产>中产>低产,其SQI值分别为0.683、0.487、0.370。SQI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R^(2)=0.93)。土壤SOC是桂中地区油茶低产林的限制因子之一,并且AK、AB相对缺乏,受P限制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产油量 土壤化学计量比 最小数据集 土壤质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地因子影响桉树人工林土壤质量及材积量的机制 被引量:14
5
作者 王珮璇 何春 +7 位作者 吴秦展 陈虎 陈利军 祝玲月 刘森 杨章旗 唐健 吴立潮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0-91,125,共13页
【目的】桉树是重要的用材林树种,因其速生的优点在巴西、印度等地被大面积人工种植。根据前人对其他用材林的研究表明林木的生长不仅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立地因子的影响同样也是十分显著的。然而,目前对桉树人工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 【目的】桉树是重要的用材林树种,因其速生的优点在巴西、印度等地被大面积人工种植。根据前人对其他用材林的研究表明林木的生长不仅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立地因子的影响同样也是十分显著的。然而,目前对桉树人工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壤物理、化学或生物学性质的研究,鲜有学者探讨立地因子对其的影响。立地因子如何影响桉树人工林的土壤质量及其材积量尚不明确。本文旨在了解立地因子对桉树人工林土壤质量和材积量的影响。【方法】在中国桉树主产区广西的3个主要桉树种植区设置108个样地,以降水量、海拔、坡向、坡度4个立地因子为变量,测定30个土壤理化生指标用以评价土壤质量(SQI),最后结合冗余分析、随机森林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对立地因子、SQI及材积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探究最优的立地条件及立地因子影响桉树人工林土壤质量和材积量的机制。【结果】海拔和坡度是影响土壤特性的主要立地因子。随着海拔和坡度的增大SQI与材积显著降低。而降水量只表现出与SQI的显著负相关关系。南坡向的SQI和材积均显著高于其他坡向。海拔和坡度主要是通过对土壤物理性质的饱和持水量,化学性质的全磷和生物特性的微生物生物量磷的显著负向影响从而对SQI和材积产生间接的负向影响。【结论】低海拔,低坡度,南坡向的立地因子条件有利于桉树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人工林 立地因子 土壤质量评价(SQI) 随机森林模型 冗余分析 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周期桉树人工林养分的输入输出 被引量:6
6
作者 高悦 苏福聪 +6 位作者 梁燕芳 李书玲 朱原立 许宇星 唐健 曹继钊 吴立潮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56-67,共12页
【目的】桉树作为一种短轮伐期速生树种在我国广西等南方地区被广泛种植,单一树种连栽经营模式对林地土壤肥力质量产生重大影响,为探究当前短周期高强度连栽桉树人工林炼山经营模式是否可持续,拟对多代连栽桉树人工林的养分输入、输出... 【目的】桉树作为一种短轮伐期速生树种在我国广西等南方地区被广泛种植,单一树种连栽经营模式对林地土壤肥力质量产生重大影响,为探究当前短周期高强度连栽桉树人工林炼山经营模式是否可持续,拟对多代连栽桉树人工林的养分输入、输出特征进行研究。【方法】在4种不同代次的桉树人工林设置36个标准地,以胸径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方程估算桉树人工林生物量;通过林地分等定级观测土壤肥力质量变化状况,运用冗余分析研究桉树养分含量和土壤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基于施肥量研究各代桉树人工林养分平衡状况。【结果】1)不同代次之间的桉树人工林生物量存在显著性差异,总体呈下降趋势,一代林至四代林的生物量分别为:125.10、151.11、107.71、116.22 t·hm^(-2)。2)桉树人工林各器官养分含量随代次增长呈先升后降趋势,表明林地土壤肥力质量下降。3)忽略大气氮沉降和土壤微生物自身固氮等相关因素的前提下,基于全树利用和施肥量研究发现各代桉树人工林的养分输入和输出不平衡,特别是氮和磷处于养分亏缺状态。4)林地土壤肥力质量等级随代次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表明土壤肥力质量下降、地力衰退。【结论】随着连栽代次的增加,桉树人工林生物量总体呈现降低的趋势,当前经营模式下桉树人工林的养分处于不平衡状态。同时,多代连栽造成林地土壤肥力质量下降,表明当前短周期高强度多代连栽经营方式存在不合理之处,经营可持续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代连栽 生物量 短周期经营 养分亏缺 可持续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桉树人工林土壤细菌群落对不同免炼山林地更新模式的季节动态响应 被引量:12
7
作者 赵子麒 李一华 +10 位作者 黄康庭 李辉 唐亚斌 祝玲月 唐健 石媛媛 林海能 王亚琼 陈利军 卢胜 吴立潮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9-52,共14页
【目的】桉树人工林单一树种多代连栽的炼山经营模式对土壤质量及其生态环境产生剧烈扰动,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而采用免炼山造林这种模式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可能措施之一,然而在免炼山造林模式下,作为土壤生态环境重要组成部分的土... 【目的】桉树人工林单一树种多代连栽的炼山经营模式对土壤质量及其生态环境产生剧烈扰动,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而采用免炼山造林这种模式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可能措施之一,然而在免炼山造林模式下,作为土壤生态环境重要组成部分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如何响应,仍知之甚少。【方法】以连续经营15年的3代人工林更新迹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免炼山造林模式下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季节动态响应。研究对象为3种不同采伐剩余物保留措施的随机区组试验:移除采伐剩余物、平铺采伐剩余物、将采伐剩余物带状堆放,并以采伐前的第3代桉树人工林为对照,结合4个季节对土壤化学性质指标研究,并基于测序结果预测土壤微生物潜在功能差异。【结果】林地更新后3种处理的化学性质均呈现相比于采伐前先下降后随时间恢复趋势,且恢复速度快慢上依次是平铺>带状堆放>移除。3种采伐剩余物处理方式均在秋冬季相比于采伐前降低了细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均匀度并增加了多样性,其中移除处理的变化幅度最大。不同采伐剩余物处理方式和季节一起显著地改变了门水平上的细菌群落组成,且本研究发现Proteobacteria、Actinobacteria、Chloroflexi和Acidobacteria 4种菌门均易受到季节变化的影响。潜在功能预测分析表明,土壤中的细菌群落确实会受到林地更新的影响而激活,并且会随着季节变化出现能量的释放使用和储存维持的现象。Heatmap分析说明了氮含量变化和土壤细菌群落丰度变化存在重要联系。【结论】3种免炼山林地更新模式和季节均会对土壤化学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环境产生影响,其中移除处理导致的化学性质恢复速度最慢,对微生物群落的扰动最大,而采用平铺采伐剩余物处理方式是三者中相对更优的选择。在季节方面,结果表明,土壤细菌群落中某些菌门和功能基因对季节的变化产生动态响应,这一发现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自然季节和采伐剩余物管理如何差异影响桉树人工林的土壤微生物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土壤化学性质 土壤细菌群落 土壤细菌多样性 土壤细菌功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CE-CA-Markov模型的森林景观格局演变和模拟预测——以宁乡市为例 被引量:9
8
作者 陈佳楠 唐代生 贾剑波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27-137,共11页
【目的】通过分析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特征,模拟预测未来的森林景观格局,为区域景观资源优化配置及森林城市创建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宁乡市为研究区域,以2009、2013、2017年3期Landsat遥感影像解译结果为基础,采用转移矩阵和景观指数对2... 【目的】通过分析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特征,模拟预测未来的森林景观格局,为区域景观资源优化配置及森林城市创建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宁乡市为研究区域,以2009、2013、2017年3期Landsat遥感影像解译结果为基础,采用转移矩阵和景观指数对2009—2017年森林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合高程、坡度、河流、道路、GDP和行政中心6个影响因子,构建MCE-CA-Markov模型,对2021年宁乡市森林景观格局进行模拟预测。【结果】1)2009—2017年,宁乡市森林景观类型以乔木林地和耕地为主,其面积占比从35.95%和51.27%变化为37.13%和49.67%。2)2009—2017年,乔木林地和建设用地显著增加,主要来源于耕地和其他林地,表明城镇化进程加快,森林资源得到有效管理;耕地减少速度明显减缓,得益于保护耕地的力度加强。3)2009—2017年,乔木林地、耕地和建设用地的斑块破碎化程度显著升高,各森林景观类型呈均衡化趋势分布,景观聚集度下降,景观异质性朝着多样性发展。4)2017年森林景观分类预测值和2017年森林景观分类实际值的Kappa系数为0.83,满足精度要求。5)预测结果显示,2021年宁乡市耕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林地面积减少。【结论】运用MCE-CA-Markov模型模拟森林景观格局演变是可行的,解析省会次中心城市土地开发利用背景下森林景观格局的演变规律,可为同类型区域森林景观格局演变和模拟预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乡市 森林景观格局 景观指数 转移矩阵 MCE-CA-Markov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檀扦插生根过程中叶片营养物质含量变化研究
9
作者 黄光卫 肖京武 +4 位作者 张斌 陆佳 胡育文 陈乔松 谢昱昀 《湖南林业科技》 2023年第3期102-106,共5页
研究黄檀扦插生根过程中营养物质含量的变化,为黄檀扦插繁殖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指导。以同期生长的母树叶片作为对照,研究了从大量生根期到根系伸长期,插穗叶片中可溶性糖、总淀粉、可溶性蛋白、全氮、全磷等营养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 研究黄檀扦插生根过程中营养物质含量的变化,为黄檀扦插繁殖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指导。以同期生长的母树叶片作为对照,研究了从大量生根期到根系伸长期,插穗叶片中可溶性糖、总淀粉、可溶性蛋白、全氮、全磷等营养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大量生根期,插穗叶片中的全氮含量明显低于对照中的全氮含量;大量生根期到根系伸长期,插穗叶片中的可溶性蛋白、总淀粉含量逐渐升高,全氮、全磷、可溶性糖含量逐渐降低。这说明:低浓度的氮素含量有利于黄檀插穗不定根的形成;根系伸长期,插穗对可溶性糖、氮、磷的需求较大,可通过外部施用糖溶液、氮素和磷素来促进根系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檀 扦插 营养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